什麼是佛教上說的」戒定慧」,禪宗上的戒定慧和傳統的有什麼不同

時間 2021-09-05 22:56:12

1樓:尖牙

1指戒律、禪定與智慧型。據翻譯名義集捲四謂,防非止惡為戒,息慮靜緣為定,破惡證真為慧。學此三法可達無上涅盤,故稱三學。此三學在聖

者之身為無漏,故亦稱三無漏學。(一)戒學,指防止身、口之惡之戒律。小乘有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大乘有三聚淨戒、十重戒、四十

輕戒等。(二)定學,指防止心意散亂以求安靜之法。小乘有四禪定、四無色定、九想、八背舍等,大乘更加九種大禪、百八三昧、百二十三

等。(三)慧學,指破除迷惑以證真理之道。小乘觀四諦、十二因緣,大乘觀真如、實相。

佛經通常類別為經、律、論三藏,即各以詮顯定學、戒學、慧學為主。又經論中凡有關此三學者,多冠以『增上』二字,稱增上戒(梵adhis/i^la )、增上心(梵adhicitta ,即定學)、增上慧(梵adhiprajn~a^ )。蓋『增上』有殊勝之意味。

〔雜阿含經卷二十

九、瑜伽師地論卷二十

八、大毗婆沙論卷

一、大乘義章卷

十、大藏法數卷九〕

2此三者稱為三學。戒者防身之惡。定者靜心之散亂。

慧者去惑證理也。五燈會元曰:『法要有三:

曰戒定慧。唐宣宗問弘辨禪師曰:云何名戒?

對曰:防非止惡謂之戒。帝曰:

雲何為定?對曰:六根涉境,心不隨緣名定。

帝曰:雲何為慧?對曰:

心境俱空,照覽無惑名慧。』名義集四曰:『防非止惡曰戒,息慮靜緣曰定,破惡證真曰慧。

』學此三法而到涅盤,故云三學。若人防止三業之邪非則心水自澄明,是由戒而生定者。心水澄明,則自照永珍是由定而生慧者。

此三者次第相生。入道之關鍵也。玄義三下曰:

『增三數明行者,謂戒定慧。此三是出世梯橙,佛法軌儀。』三藏法數九曰:

『如來立教,其法有三:一曰戒律,二曰禪定,三曰智慧型。然非戒無以生定,非定無以生慧,三法相資,不可缺一。

』3學佛者必須修持的三種基本學業,即戒、定、慧。

戒 亦稱增上(卓越)戒學,指戒律。即防止行為、語言、思想三方面的過失。由於大小乘的不同,其戒律也有所不同。

另外對出家的僧侶和在家的居士也有所區別。例如小乘有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等;大乘有三聚淨戒、十重四十八輕戒等。小乘五戒為:

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八戒為:在五戒外另加臥高廣大床、花鬘瓔珞、歌舞戲樂。

二百五十戒:即二百五十項應戒的言行細目,合併為五項時,稱五篇門。大乘三聚淨戒為:

攝律儀戒、攝善法戒、攝眾生戒。十重禁戒為: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說過罪、自讚毀他、慳、瞋、謗三寶。

四十八輕戒為:不敬師長、不舉教懺、背正向邪、不瞻病苦等四十八項具體戒條。

定 亦稱增上心學,指禪定。即擯除雜念,專心致志,觀悟四諦。小乘有四禪,大乘有九種在禪、百八三昧等。

小乘四禪為:1、初禪。即禪定的初級階段,這時沉思於專一,擯除情慾、消除不善心,這就是「離」。

由此漸進而生喜樂,即欣喜與慰安。但此時尚有思慮,尚未達到表象的沉靜,故稱初禪。2、二神。

由初禪進而安住一想,達到表象的沉靜,獲得一種更高的喜樂。3、三禪。由二禪進而捨離喜樂而達到完全安靜境地,獲得輕安的妙樂。

這時已產生了智慧型,達到了正念和正智的階段。但此時尚有身體上妙樂的感覺,所以對涅盤境地來說還有一段距離。4、四禪。

由三禪再進一步,完全超脫苦、樂,連自身的存在都已忘卻,達到捨念清淨的境界。即涅盤境界。九種大禪為:

自性禪、一切禪、難禪、一切門禪、善人禪、一切行禪、除煩惱禪、此世他世樂禪、清淨禪。百八三昧為:般若經典中所說的一百零八種禪定,《大智度論》卷五有詳細說明。

慧 又稱增上慧學,亦即智慧型。慧就是有厭、無慾、見真。擯除一切慾望和煩惱,專思四諦、十二因緣,以窺見法,獲得智慧型解脫。

三學概括了全部佛教教義,也包含六度、三十七菩提分等全部修行法門。三學中以慧最重要,戒和定都是獲得慧的手段。只有獲得慧,才能達到最終解脫的涅盤境界。

4在中國,『禪宗』是特別側重修定學派之一,它可能並非直接由印度傳承而來,但它在修定可能間接受到印度傳統的影響。中國流行的禪宗被認為是以坐禪為主的宗派,但是佛教本身卻從不以坐禪為修行的目的,坐禪的根本目的在證得般若慧。在中國非常流行所謂的『開悟』、『開法眼』等術語,這才是禪定的根本旨趣。

總之佛法所說的定,絕不是與外道者同其意義,而是證得般若慧的方便。

關於三學之末的慧學,在十七階段修行法里有∶宿住隨念智、天眼智與漏盡智。在八正道則有正見與正思。行者如能奉行八正道不渝而證得阿羅漢果,即可得『十無學法』。

十無學法就是在八正道之外另加『正智』與『正解脫』二項,而此二者亦是屬於慧學。

〔參考資料〕 佛學詞典

2樓:匿名使用者

戒是心戒 不是形相上的 如果說形相上種種不允許做 或行為 只是一種方便教法,心戒即是心法,什麼是心法,心法是心裡面不能生一念,如心無是非、心無嫉妒、心無傲慢、心無輕慢、心無狂妄、心無分別、視一切人平等無種族歧視、無地方歧視、無心慢故、對待一切從容恭敬!心田無一物,不是心裡面什麼也不想,而是什麼也清清楚楚!認同一切,承擔一切,面對一切!

既然心戒已經懂了,那麼也知道定了!定是心定,不是外相死坐在那裡不動,心中不執著一物一念,過去認同承擔現在,遇到思想起伏境相順逆心裡不亂,這才是真定!有定自然慧也同時存在!

什麼是慧?!慧是心,心是慧,根本無分別,心起惡念即無慧,心思念起即無定,心亂如麻即無戒,心無掛礙即是定,心無念起即是戒,念是惡念,惡念一起即刻化作地獄,善念起思即刻同等菩薩,主要是心,心裡無存過去,承擔現在,即已經是戒、定、慧!有戒自然定也生,有慧自然戒中存!

時刻恭敬存謙卑即是定、即是慧、即是戒!

佛教裡講的"戒定慧"是什麼意思?

3樓:潛川

代表了修行的三個層次的境界,「戒」就是持戒,戒律類似於「佛教的規章制度」,佛祖告訴我們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僧人要遵守250條規章制度(佛教稱為「戒律」),女性僧人(我們常說的尼姑)則是348條,如果你不出家,在家裡學佛,則只須遵守五條,即「持五戒」(看起來簡單,要做到不容易)。「定」即「禪定」,這是佛教中最重要的修行方式,用高僧大德的開示來說,「禪定的人不一定能成佛,但成佛一定離不開禪定!」。

「慧」即「般若智慧型」,因為「般若」一詞,包含了六種不同的智慧型,沒法翻譯,只能稱其為「大智慧型」或「妙智慧型」。

因持戒而得定,因定而生智慧型,這就是「戒定慧」。

4樓:匿名使用者

因戒生定,因定生慧。

戒即戒律,總的來說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定者,不動也,即心不為任何善惡好壞等順逆環境所打動。

慧者,智慧型也,般若也。世間出世間之智慧型。

佛者,覺也,即無上覺悟之意。

嚴格持戒即時定也。定則照見一切,智慧型漸生。

5樓:心無相

由戒生定,由定生慧。

戒即戒律,精勤持戒,讓心不被境轉。心持戒很重要。

定者,不動也,外不被遷,內不隨念轉,即心不為任何善惡好壞等順逆環境所打動。

慧者,智慧型也,般若也。世間出世間之智慧型。用般若智慧型處事圓融無礙。

6樓:宗陽子

戒,就是持戒律,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為,是自己不犯錯誤。定,就是禪定,坐禪,入定,心如止水,心不生妄想。慧,就是般若,智慧型。嚴格持戒,則能入禪定,入禪定,則能得智慧型。

7樓:無盡意

「戒就是守法,如理如法」。「有戒自然得定,因為沒有貪瞋痴慢」。「有定必能逐漸恢復自性的智慧型德能圓滿」。這也叫戒定慧三學!「戒」是手段,「定」是樞紐。「慧」是目的。

佛教修戒定慧的目的是什麼戒定慧有什麼作用

8樓:

1、我們看「戒若琉璃」下面,「戒者戒律,為戒定慧三無漏學之首」。成佛就靠戒定慧,是成佛的方法,因戒得定,因定開慧。無漏是佛學的術語,漏是比喻,如果我們這個茶杯有破損,水裝進去漏掉了,叫有漏,無漏,它是完好的,它是法器,它沒有問題。

所以漏是煩惱的代名詞,無漏就沒有煩惱,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統統斷盡了,就是你徹底放下了,定就現前。所以戒是手段,定就現前,定到一定的程度豁然開悟,覺了,經題最後這乙個字,覺,清淨平等覺,清淨是阿羅漢,平等是菩薩,覺是成佛,智慧型開了。戒不重要嗎?

2、那戒怎麼修?我們是要找乙個學律宗來教我?大乘裡頭說沒這個必要,尤其是淨土宗,你只要把淨業三福做到,問題就解決。

淨業三福是淨土宗修行指導的最高(標準),是屬於戒,最高的教誨。第一條四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要能做到,要真幹。

第二條,「受持三皈」,這三皈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受持三皈。佛法僧是我們的榜樣,佛法僧是我們的道路。

3.可是今天佛教衰了,經在,沒有問題,經典在,沒有人學了,講經還或許有,依照經教去奉行、認真去幹的人太少了,我們到**去找?我們想學,找不到老師。

但是你真正想學,老師可能不定在什麼時候,你真遇到了,緣成熟了,遇到了。這個有可能,我自己就是個例子。我這一代,上一代還有真修行的人,少了,很少很少,沒看到幾個,在家修行的,修得不錯的人還有,他們有能力教我們,而且都專修淨土的。

其他的法門很少人修,**初年還有,有修《金剛經》的,還有修《心經》的,有修法相的,有修三論的,還有,到我們這一代沒了。現前呢?現前更少了,為什麼?

(世界)亂了,佛教衰了,真正修行人沒有了,這個時候只有淨土宗可以保證你一生成就。

二o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三七四集)

9樓:潛川如斯

戒定慧可以理解為佛教的修行過程和不同的修行境界,是佛陀教導我們的自我培育。修戒,能完善道德品行;修定,能致力於內心平靜;修慧,能培育智慧型,它們也是次第的關係,修行者先要完善自己的品德,有了品德,就應嘗試讓自己的心平靜,內心平靜了,應進一步提公升智慧型。

1、修行的基礎就是持戒,「戒」不是約束不是限制,是佛祖為了保護我們而制定的「生命行為的交通規則」,懂得了戒,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那麼我們自然就可以「定」下來,降伏其心,如如不動。

2、「定」即禪定,是佛教最重要的修行方式,沒有之一。用高僧大德的開示來說,「禪定的人不一定能成佛,但成佛一定離不開禪定!」。

3、通過「定」,我們內在的智慧型就會漸漸的顯現出來,這種智慧型和我們平時的通過學習、經歷、傳授等方式獲得的「書本智慧型」不一樣,是每個人內心本來就具備的自性智慧型(佛教稱為「內觀智慧型」),最終能生起超越世間(出世間)的智慧型,斷除一切煩惱,解脫生死,超越輪迴了。

——「戒定慧」這三個過程是循序漸進、由低至高的,也是針對不同境界的煩惱:持戒能去除違犯性煩惱,禪定能去除困擾性煩惱,修慧能去除潛伏性煩惱。

佛教禪宗上所謂的“悟了”是指什麼

比如禪宗目的在明心見性,然而別教初地菩薩或圓教初住菩薩才明心見性,不說近代,那麼現在地球上還會有幾個靠自力而修成的明心見性的大菩薩呢?楞嚴經說坐禪不能突破50種陰魔,就淪為魔子魔孫,終不能出三界六道。佛祖當年悟道後,說人人皆有如來智慧德能,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楞嚴經說有絲毫執著就不能突破50陰魔了...

佛教修戒定慧的目的是什麼戒定慧有什麼作用

1 我們看 戒若琉璃 下面,戒者戒律,為戒定慧三無漏學之首 成佛就靠戒定慧,是成佛的方法,因戒得定,因定開慧。無漏是佛學的術語,漏是比喻,如果我們這個茶杯有破損,水裝進去漏掉了,叫有漏,無漏,它是完好的,它是法器,它沒有問題。所以漏是煩惱的代名詞,無漏就沒有煩惱,無明煩惱 塵沙煩惱 見思煩惱統統斷盡...

佛教禪宗所用佛珠的式樣,藏式佛珠的樣式是什麼樣的?

軒轅後世人 佛珠都一樣,除了密宗佛珠 漢地不管淨禪律,佛珠都是108顆 密宗藏地因為不方便,所以會有兩個計數器在佛珠上 藏式佛珠的樣式是什麼樣的? 醉枕江山 我們漢傳佛教用的是圓珠佛珠的風格,藏式佛珠用的是哪種珠子兩面磨平的那種桶珠,就像乙個極小版的小桶一樣就是藏式。可以看下老牌佛珠如意藏佛珠店的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