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不敢謾語

時間 2021-07-13 04:17:49

1樓:段成式

大意如下:

司馬光五六歲(那年),(有一次)把弄(一個)青核桃,(他)姐姐想幫他把核桃皮剝掉,(結果)沒有能夠剝掉。(後來)一個女婢用熱水把核桃皮剝掉了。他姐姐回來問誰剝掉了核桃皮,司馬光說“我自己剝掉了”他父親恰逢看見(這些),責備他說“你 怎麼可以說大話”司馬光從此不敢再說大話。

2樓:身世之迷

司馬光(2023年11月17日-2023年),字君實,號迂叟。生於宋真宗天禧三年,卒於宋哲宗元佑元年,享年68歲。陝州夏縣(現在屬山西省夏縣)涑水鄉人,出生於河南省光山縣,世稱涑水先生。

司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他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司馬光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舉薦興國之才——黃中庸(1030-1110),字長行,號軍城居士,北宋文學家,政治家。

福建興化軍城西驛前街府西巷(即今莆田城西雷山巷110號其故居尚存)黃太常寺卿第。北宋景佑甲戌進士大理寺評事黃寵之子。黃中庸從小受到其父宋進士寶文閣大理寺評事黃寵的薰陶,學習刻苦,勤奮上進,皇佑四年(1052)中福建鄉試舉人,次年,赴京會試第一即會元;經殿試中進士二甲第一名即傳臚。

以司馬光溫國公論薦,累官至太常寺卿、侍中兼樞密院副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司馬光的遠祖可追溯到西晉皇族安平獻王司馬孚。原籍屬河內(今河南沁陽)。司馬光的父親司馬池曾為兵部郎中、天章閣待制(屬翰林學士院),在藏書閣擔任皇帝的顧問,官居四品,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譽。

司馬光出生時,他的父親司馬池正擔任光州光山縣令,於是便給他取名“光”,七歲時,“凜然如**,聞講《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從此,“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司馬光深受其父影響,一位婢女用熱湯替他將胡核去皮,他姐姐問他是誰做的,司馬光回答是自己剝皮的,父親責備他小孩子怎麼可以說謊,司馬光自此便不再說謊。“司馬光砸缸”的兒童故事,在當時的東京(今開封)、洛陽一帶就有人把這個故事畫成《小兒擊甕圖》廣為流傳。

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機智勇敢,傳為千古佳話。

司馬溫侯祠前的司馬光像宋仁宗寶元元年(2023年)中進士甲科,從此步入仕林。初任奉禮郎、大理評事一類小官,後經樞密副使龐籍的推薦,入京為館閣校勘,同知禮院,改幷州通判。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閣待制兼侍講同知諫院。

嘉佑六年(2023年)遷起居舍人同知諫院。他立志編撰《通志》,作為統治者的借鑑。治平三年(2023年)撰成戰國迄秦的《通志》八捲上進宋英宗,英宗命設局續修,並供給費用,增補人員。

宋神宗以其書“有鑑於往事,以資於治道”,賜書名《資治通鑑》,並親為寫序。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援下行新政,他竭力反對,與安石在帝前爭論,強調祖宗之法不可變。神宗命他為樞密副使,堅辭不就。

熙寧三年(2023年),自請離京,以端明殿學士知永興軍(現陝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陽,任西京留守御史臺,以書局自隨,繼續編撰《通鑑》,至元豐七年(2023年)成書。書成後,司馬光官升為資政殿學士。元豐八年(2023年)宋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聽政,召他入京主國政,次年任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數月間罷黜新黨,盡廢新法,史稱“元佑更化”。

司馬光執政一年半,即與世長辭,“京師人為之罷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過車者,蓋以千萬數”,靈柩送往夏縣時,“民哭公甚哀,如哭其私親。四方來會葬者蓋數萬人”“家家掛象,飯食必祝”。

死後追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賜碑“忠清粹德”。遺著有《潛虛》、《均韻指掌》、《類編》、《傳家集》、《翰林詩草》、《注古文學經》、《易說》、《注太玄經》、《注揚子》、《書儀》、《遊山行記》、《續詩治》、《醫問》、《涑水紀聞》、《通鑑目錄》、《通鑑考異》、《通鑑舉要歷》、《稽古錄》(《歷年圖》、《歷代君臣事蹟》和《百官公卿表》)、《切韻指掌圖》、《司馬文正公集》等37種。

司馬光在政治上是標準的守舊派人士,他跟主持變法的王安石發生了嚴重分歧,幾度上書反對新法。他認為刑法新建的國家使用輕典,混亂的國家使用重典,這是世輕世重,不是改變法律。所謂“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則修之,非大壞不更造也。

”司馬光與王安石,就竭誠為國來說,二人是一致的,但在具體措施上,各有偏向。王安石主要是圍繞著當時財政、軍事上存在的問題,通過大刀闊斧的經濟、軍事改革措施來解決燃眉之急。司馬光則認為在守成時期,應偏重於通過倫理綱常的整頓,來把人們的思想束縛在原有制度之內,即使改革,也定要穩妥,因為“大壞而更改,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無,臣恐風雨之不庇也”。

司馬光的主張雖然偏於保守,但實際上是一種在“守常”基礎上的改革方略。王安石變法中出現的問題,如新法不能有效落實和用人不當等情況,從側面證明司馬光在政治上還是老練穩健的。

宋神宗熙甯年間,司馬光強烈反對王安石變法,上疏請求外任。熙寧四年(2023年),他判西京御史臺,自此居洛陽十五年,不問政事。這段悠遊的歲月司馬光主持編撰了294卷300萬字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共記載了16個朝代2023年的歷史,歷經19年編輯完成。他在《進資治通鑑表》中說:“臣今筋骨癯瘁,目視昏近,齒牙無幾,神識衰耗,目前所謂,旋踵而忘。

臣之精力,盡於此書。”司馬光為此書付出畢生精力,成書不到2年,他便積勞而逝。《資治通鑑》從發凡起例至刪削定稿,司馬君實都親自動筆,不假他人之手。

清代學者王鳴盛說:“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

雖然司馬光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是傑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顧棟高《司馬溫公年譜序》:“唯公忠厚質直,根於天性,學問所到,誠實金石。

自少至老,沉密謹慎,因事合變,動無過差。故其文不事高奇,粥粥乎如菽粟之可以療飢,參苓之可以已病。”但政治生涯並不突出,其人為中國古代士大夫保守思想典型代表,儘管他認為“王安石等所立新法,果能勝於舊者存之”,但實際卻是甚為不滿新法。

宋朝在多次戰爭中敗北,國勢已經到了刻不容緩之境地。但由司馬光反對王安石可以顯示出其保守的主張,對他而言宗法及倫理綱常對國家是比較重要的。

《資治通鑑》

《涑水記聞》

《稽古錄》(包含《歷年圖》、《國朝百官公卿表》、《通鑑舉要歷》

3樓:星星光哥

司馬光,字君實,是陝州夏縣人。他的父親司馬池,在天章閣等待錄用。司馬光七歲的時候,就像大人一般,聽到講解《左氏春秋》,很喜歡,回到家裡向家裡人講,就能夠知道大概。

從這以後就手不釋卷,達到不知飢飽冷熱的程度。一群小孩在庭院玩耍,一個小孩爬到缸上,不小心跌入水中,其他的小孩都跑了,司馬光拿著石頭把水缸砸破,水湧出來,小孩得以活命。之後,這件事在京城、洛陽被畫成了圖。

仁宗寶元初,中進士甲科。長大後,不喜歡奢侈萎靡,只要是喜宴就不戴花,一同的人對他說:“這是皇上賜的不能違背”,才別上了一朵花。

司馬光的詩句,司馬光的古詩?

比如 客中初夏 宋代 司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西江月 寶髻鬆鬆挽就 宋代 司馬光 寶髻鬆鬆挽就,鉛華淡淡妝成。青煙翠霧罩輕盈,飛絮游絲無定。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笙歌散後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靜。1 風雪數日不見叔度晚約公明共詣之南榮卮酒罷,君返道東...

司馬光君實,司馬光 字君實

司馬光 1019年11月17日 1086年10月11日 字君實,號迂叟,漢族。陝州夏縣 今山西夏縣 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 史學家 文學家。字君實,陝州夏縣人也。父池,天章閣待制。光生七歲,凜然如 聞講 左氏春秋 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仁宗寶元初,中進士甲科,年甫冠...

司馬光的複姓,司馬光,姓司馬類似這樣的複姓

複姓 由兩個及以上的漢字組成的姓氏。如歐陽 司馬等。複姓的 較多,從官名來的,如太史 巫馬 樂正等 以封邑命名的,如令狐 羊舌 段幹等 有些以居住地而來的,如 東郭 南郭和閭丘等 有些由職業而來,如 漆雕等 也有如 公良 公羊和顓孫 等以先祖名字而來的。像公孫 仲孫由爵系而來 叔孫由族系而來 有些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