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到底是英雄還是奸雄,曹操是奸雄還是英雄?為什麼?

時間 2021-05-04 09:20:06

1樓:後樂戎

對曹操,一直以來我都比較崇拜。如果說到中國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英雄,我想曹操肯定是可以名列前茅的。數千年以來,崇拜曹操的人不計其數,對他的評價也褒貶不一,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魯迅那句話,「他是乙個很有本事的人」。

在《三國》當中,曹操被作為乙個奸雄的典型來對待了,這是不公平的。這一點也有原因。一般而言,中國歷史上都城設在北方的朝代,就會以直接繼承曹魏的西晉司馬炎的晉朝為正統。

而定都在南方的,就會以劉備的蜀國為正統。明朝定都南京,羅貫中於是就取了劉備做正統。另外封建王朝一直認為不是同姓人篡位的就是亂臣賊子,曹丕廢漢稱魏,所以曹操也就背了另外乙個罵名。

在《三國》開篇沒多久,作者就用乙個名叫許韶的人物來評價他:「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也就是說,作者儘管對他抱有偏見,卻還在對他的能力予以認同。

治世,顧名思義,就是太平盛世,就是說,曹操這樣的人,不論是清平盛世還是混混亂世,他都能在歷史上有難以抹殺的一席之地。這說明了什麼?首先曹操是有能力的,就是反對他的人在這一點也不得不承認。

其次,他對待社會的態度是積極的,他尋求的是入世,而不是遁世。這點諸葛亮就比他不得。諸葛出生到了亂世,試想乙個「不求聞達於諸侯的人」又何以能想象他在太平盛世有些什麼作為呢?

我想,能力與態度,決定這個人注定要成為乙個英雄了。 據《三國志》記載,曹操小時侯「性聰敏,多機變」,喜歡打獵,終日遊蕩無度。有一次他的叔叔為此責怪他,他於是就裝作勞累過度中了風,此後他的叔叔就不再勉強他努力了。

曹操起家是靠舉孝廉,後來就鎮壓黃巾起義,逐步靠近了封建統治集團的核心。當時東漢王朝已經走到了末途,外戚宦官專_政,軍閥四處割據,戰禍頻仍,民不聊生。曹操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逐步樹立起來了自己的勢力。

同時軍閥勢力的此消彼長也造成了小軍閥的衰落和大軍閥的合併。曹操在混亂中發揮自己的軍事才能漸漸剪除了這些勢力,他最可稱道的乙個戰役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官渡之戰。據《三國》記載,當時曹操人困馬乏,已經很難支撐了。

他的對手是擁有四世三公身份的河北大族出身的袁紹,無論從哪方面說,他都不佔優勢。可是有乙個很偶然的因素幫了他。那時侯袁紹手下的乙個謀士許攸因不滿袁紹的剛愎自用投奔了他。

據載許攸問曹操還有多少糧草,曹操說「一年」,許攸說怕未必,曹操又說「六月」,許攸說人言曹孟德奸雄,今日一見,果不其然。曹操於是附在許攸耳朵上,說糧只三月耳。許攸於是拂袖而去,道:

「糧已盡矣」,終於道出了曹操的窘迫狀況。這個故事反映了曹操的性格,也從側面反映了他的才能。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地位,也為他謀求進一步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曹操並未統一中國而結束戰亂的局面,可是他對統一的貢獻是不可抹殺的。相反,諸葛亮在此就有點阻礙歷史發展的嫌疑了,儘管諸葛半人半仙的智慧型令很多人欣羨不已。 評價曹操,除了政治軍事才能,還不能忽視他的文學造詣。

曹操與他的兩個兒子曹植曹丕在歷史上並稱「三曹」,他們在文學中已經有了生命意識,對後人的文風影響很大。在三曹當中,曹操無疑是最有地位的,他的兩個兒子無論從哪方面看,都與其父的雄才大略相距甚遠。從**上看,曹操的詩歌主要吸收了古代樂府詩的精華,而他另外創造了一種大氣磅礴的文風。

他的詩歌流傳的並不多,可是影響很大。《短歌行》、《觀滄海》、《龜雖壽》等等至今看來仍然不失為詩歌中的極品。「何以解憂,惟有杜康」反映了他的豪氣,「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反映了他的志向,「千里無雞鳴,白骨露於野;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則反映了他對民眾的同情。

就是在清代,一些文人還每每還一邊朗誦曹操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一邊敲打桌子淚流滿面,可見他對人們心靈的震撼程度。 總之,曹操是乙個英雄,乙個不可多得的大英雄。

2樓:血色聖光

曹操的出身算不上顯赫,人家袁紹先生是「四世三公」之後,官高權重。董卓雖一介武夫,但也能在兵少的情況控制住大局。而曹操呢。

雖然小有家資和政治優勢,但是陳留起兵的時候,兵不過三千,將不過曹仁和夏侯兄弟。但到最後卻能成為當時中國勢力最強的集團,並奠定了魏國的基礎,為中國北方的統一和發展做出了不小的貢獻。這一點我們應該肯定。

和很多割據一樣,曹操也是打著鎮壓黃巾起義的旗號出道的。作為歷史人物的曹操,確實是中國封建社會中在政治 軍事和文學上都頗有建樹的人物。但是,作為剝削階級的典型代表人物,曹操也有著十分突出的惡德劣行。

首先,他攻打徐州的時候三度屠城。比如,初平四年,攻陶謙,徐州大屠城,「擊謙,過拔取慮、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

」 試問一下,這是曹操最為傑出政治家應該持有的行為嗎。至少在下對他的行徑十分寒心和遺憾。 他的傑出政治家應該打上疑問。

第二,劉知幾在《史通?探賾篇》裡說曹操:「賊殺母後,幽迫主上,罪百田常,禍千王莽。

」那時的曹操對社稷的貢獻確實頗大,但這種行為是臣子能做的嗎?歷史已經有了明確答案,曹操肯定是乙個奸臣。雖然他也有雄的一面,但是這個不是功過就可以抵消的。

第三,曹操殺呂伯奢。這個故事大家很熟悉,曹操落難借宿老友呂伯奢的家,老友盛情款待,並吩咐其家人為曹操殺雞接風。不料,曹操卻疑心對方要殺他,半夜慌忙離去,不料途中正遇打酒歸來的老友,曹操見事不妙,在極度緊張和惶恐中殺害了這樣一位無辜的好人。

殺人之後,曹操不但不反省,居然狂妄的稱:「寧我負人,毋人負我。」也就是說,我可以辜負天下的所有人,而天下的所有人是萬萬不能辜負我的。

如此極端利己主義的信條,我們不僅應該否定,還應該嚴厲批評。 第四,曹操殺功臣「二荀令」等。荀彧荀攸是漢朝著名的政治家,也是漢朝不二的功臣和忠臣,當然也是曹操的心腹。

赤壁戰後,曹操加緊了擴充自己的實力,自私的權欲使得他的野心急劇膨脹,先後進製魏公,魏王,並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朝廷。二荀也看出了這一點,極力勸阻,不料這個時候的曹操已經難以控制自己的私慾,先後殺害了二荀。諸如此類事情枚不勝舉,比如殺孔融。

接下來,我再來談談曹操在軍事方面的情況。眾所周之,曹操逝世的時候,天下勢力僅存孫權和劉備而已。他的一生打過的漂亮戰役確實不少,比如奠定北方統治權的官渡大戰,再如滅袁術,殺呂布等等。

不過我想告訴諸位,我們不應該以結果來定位某些問題。因為,最大的成功永遠無法代替走過的經歷,就像白天的喧鬧永遠無法代替黑夜的寂靜一樣。 所以,我想和大家一起**一下過程。

舉乙個例子。曹操第一次打張繡,張繡沒做任何抵抗便決定投降。欣喜異常的曹操到了張繡的中軍大帳,不巧,軍務繁忙的他看上了張繡的嬸嬸,諸位可以想想,張繡的嬸嬸該多大年紀了,但這個時候正當盛年的曹操居然看上了這位大齡女性,在玩耍一番後,還企圖和該女子發生性關係,這種舉動讓張繡十分震怒,可降不可蒙羞,於是他決定就地舉事。

曹操毫無準備,損失了名將典韋和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之後終於保了一條命。這是一位著名的高階將官該做的事情嗎。 再談乙個例子。

曹操起兵陳留的時候,連合諸侯討伐董卓,後卓為孫堅所敗,棄洛陽而走,但曹操貪功心切,輕師冒進,在汴水為榮所大敗,若無曹洪相救,早死於萬箭之下。我們可以看看,曹操既貪功冒進,又輕易放棄洛陽,這無疑是兵家大忌。所以,在下並不認為曹操是傑出軍事家。

歷史上的曹操本來就是乙個性格十分複雜的人物。他集功罪於一身,也集褒貶於一身:既是掃蕩群雄,逐步統一北方的英雄,又是殘酷鎮壓農民起義的**;既是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的功臣,又是「所過多所殘破」的罪人;既是善於廣泛收羅人才,「不念舊惡」的創業之主,又是奸詐忌刻,隨意置人於死地的不義之徒。

李希凡同志說得好:「要使普通人民永遠記住曹操的那一些有益於歷史發展的時間短暫的政治經濟措施,而又必須抹掉他在兼併群雄的戰爭中所遺留下來的『殘戮』、『屠城』的血跡,是不可能的。最近社會大談為曹操翻案。

在下認為,應該承認歷史上的某些書籍確實反映了一定的歷史真實,我說的一定,比如三國演義。應該充份肯定其教育意義和認識價值,但是不能因為它們沒有反映出曹操在政治等方面的貢獻而否定它們,更不能以此來作為「為曹操翻案」的理由。 我理解的超世之傑並不僅僅是才華和能力。

更應該是優秀,傑出,俊傑。曹操以上幾點和俊傑,優秀沒有什麼聯絡。

3樓:東子

梟雄。奸雄在程度上來說也是英雄,英雄在某些情況下也是奸雄,都是沒有特定的界限的。

4樓:曹丕

對曹操的評說歷代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我認為曹操畢竟以自己的智慧型結束了乙個昏庸王朝,雖然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卻志在全國統一,造福蒼生.推動了歷史發展的程序.

他的功績可以彪炳史冊.所以說曹操不是"一代嫋雄",而是難得 的"濟世英才".

5樓:手機使用者

我認為他在文學軍事上是英雄而在為人上不算是英雄 所以我認為他是梟雄

6樓:匿名使用者

任何人,任何事都有他的兩面性,想曹操,站在以前封建時代,曹操是個梟雄,因為那些皇帝不可能把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物說成英雄的...而我認為曹操不為是個英雄...

7樓:小憶

《三國演義》的宗旨為尊劉貶曹.因而在此書內,大力貶低曹操,說其為一大大的奸雄.這是建立在所謂的正史的基礎上的,因為在當時,統制者必須有必要的血統,而曹操想取代漢室王朝,另立新政,必將受到攻擊,而其又有統制才能,因而說其為」奸雄」. 而如今,很多書籍都為其平反,說其是英雄,是因其有卓越的統制才能,任人尚賢. 因而,我認為,不能概而論之其到底是英雄還是奸雄.因為不同答案的產生,都是由個人的觀點而異的,就像不能問乙個人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一樣.不否合歷史原則.

8樓:猶嫚

奸雄 劉備那樣的是英雄

曹操是奸雄還是英雄?為什麼?

9樓:匿名使用者

對曹操,一直以來我都比較崇拜。如果說到中國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英雄,我想曹操肯定是可以名列前茅的。數千年以來,崇拜曹操的人不計其數,對他的評價也褒貶不一,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魯迅那句話,「他是乙個很有本事的人」。

在《三國》當中,曹操被作為乙個奸雄的典型來對待了,這是不公平的。這一點也有原因。一般而言,中國歷史上都城設在北方的朝代,就會以直接繼承曹魏的西晉司馬炎的晉朝為正統。

而定都在南方的,就會以劉備的蜀國為正統。明朝定都南京,羅貫中於是就取了劉備做正統。另外封建王朝一直認為不是同姓人篡位的就是亂臣賊子,曹丕廢漢稱魏,所以曹操也就背了另外乙個罵名。

在《三國》開篇沒多久,作者就用乙個名叫許韶的人物來評價他:「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也就是說,作者儘管對他抱有偏見,卻還在對他的能力予以認同。

治世,顧名思義,就是太平盛世,就是說,曹操這樣的人,不論是清平盛世還是混混亂世,他都能在歷史上有難以抹殺的一席之地。這說明了什麼?首先曹操是有能力的,就是反對他的人在這一點也不得不承認。

其次,他對待社會的態度是積極的,他尋求的是入世,而不是遁世。這點諸葛亮就比他不得。諸葛出生到了亂世,試想乙個「不求聞達於諸侯的人」又何以能想象他在太平盛世有些什麼作為呢?

我想,能力與態度,決定這個人注定要成為乙個英雄了。

據《三國志》記載,曹操小時侯「性聰敏,多機變」,喜歡打獵,終日遊蕩無度。有一次他的叔叔為此責怪他,他於是就裝作勞累過度中了風,此後他的叔叔就不再勉強他努力了。曹操起家是靠舉孝廉,後來就鎮壓黃巾起義,逐步靠近了封建統治集團的核心。

當時東漢王朝已經走到了末途,外戚宦官專_政,軍閥四處割據,戰禍頻仍,民不聊生。曹操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逐步樹立起來了自己的勢力。同時軍閥勢力的此消彼長也造成了小軍閥的衰落和大軍閥的合併。

曹操在混亂中發揮自己的軍事才能漸漸剪除了這些勢力,他最可稱道的乙個戰役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官渡之戰。據《三國》記載,當時曹操人困馬乏,已經很難支撐了。他的對手是擁有四世三公身份的河北大族出身的袁紹,無論從哪方面說,他都不佔優勢。

可是有乙個很偶然的因素幫了他。那時侯袁紹手下的乙個謀士許攸因不滿袁紹的剛愎自用投奔了他。據載許攸問曹操還有多少糧草,曹操說「一年」,許攸說怕未必,曹操又說「六月」,許攸說人言曹孟德奸雄,今日一見,果不其然。

曹操於是附在許攸耳朵上,說糧只三月耳。許攸於是拂袖而去,道:「糧已盡矣」,終於道出了曹操的窘迫狀況。

這個故事反映了曹操的性格,也從側面反映了他的才能。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地位,也為他謀求進一步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曹操並未統一中國而結束戰亂的局面,可是他對統一的貢獻是不可抹殺的。相反,諸葛亮在此就有點阻礙歷史發展的嫌疑了,儘管諸葛半人半仙的智慧型令很多人欣羨不已。

評價曹操,除了政治軍事才能,還不能忽視他的文學造詣。曹操與他的兩個兒子曹植曹丕在歷史上並稱「三曹」,他們在文學中已經有了生命意識,對後人的文風影響很大。在三曹當中,曹操無疑是最有地位的,他的兩個兒子無論從哪方面看,都與其父的雄才大略相距甚遠。

從**上看,曹操的詩歌主要吸收了古代樂府詩的精華,而他另外創造了一種大氣磅礴的文風。他的詩歌流傳的並不多,可是影響很大。《短歌行》、《觀滄海》、《龜雖壽》等等至今看來仍然不失為詩歌中的極品。

「何以解憂,惟有杜康」反映了他的豪氣,「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反映了他的志向,「千里無雞鳴,白骨露於野;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則反映了他對民眾的同情。就是在清代,一些文人還每每還一邊朗誦曹操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一邊敲打桌子淚流滿面,可見他對人們心靈的震撼程度。

總之,曹操是乙個英雄,乙個不可多得的大英雄。

曹操到底是英雄還是奸雄,曹操到底是梟雄還是奸雄啊?

我認為是英雄,畢竟三國是把蜀國當做主角來寫的 多餘的這上面也說不清 曹操到底是梟雄還是奸雄啊?梟雄。奸雄指的是很奸詐,狡猾,老謀深算奸雄應該指的是很奸詐,狡猾,老謀深算。梟雄指的是有強大的野心,但此時還不具備實力,還處在很底層的位置。曹操 155年 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

三國曹操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曹操是好人還是壞人

人們常說他是壞人,是因為他們是從當時的歷史背景來說的,因為當時是封建社會,在當時來說漢朝就是正統的,其他要顛覆漢朝的就是在造反,所以曹操被稱為是 壞人 但當時漢朝已經衰弱,部分諸侯甚至想自命為天子,曹操想改變這種狀態把天下統一起來,他看到當時的漢朝皇帝年幼,不能治理朝政所以就挾天子以領諸侯。劉備當時...

曹操是奸賊英雄還是奸雄, 曹操是英雄還是奸雄 辯論會 ,要曹操是奸雄的問題

明略最優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著名的 讓縣自明本志令 作於建安十五年 210 光明磊落,字字真摯。曹操感性地說 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事實的確如此。長篇歷史 三國演義 裡面,因為文學上的需要,而表現出明顯的貶曹筆法。然而三國志對他的評價,可算是魏蜀吳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