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鼎中原是貶義詞還是褒義詞,憂鬱是貶義詞,褒義詞,還是中性詞

時間 2021-08-11 15:44:25

1樓:斷雲澤

問鼎中原 應是貶義詞,詳解如下【釋義】問:詢問,鼎:古代煮東西的器物,三足兩耳。中原:黃河中下游一帶,指疆域或領土。比喻企圖奪取天下。

【用途】用來比喻有私心,想佔據所有

【典故】傳說古代夏禹鑄造九鼎,代表九州,作為國家權力的象徵。夏、商、週三代以九鼎為傳國重器,為得天下者所據有。九州乃豫州、翼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雍州、幽州

【典故】夏朝經歷了470年,到前2023年,夏桀無道亡國,九鼎為成湯所得,成湯就建立了商朝。商朝經歷550多年,到前2023年,紂王暴虐亡國,九鼎為姬發所得,姬發就建立了周朝。到前606年,楚莊王想取周而代之,就借朝拜天子的名義,到周王室去問九鼎的大小輕重,結果在周大臣王孫滿那裡碰了一個軟釘子。

王孫滿說:“統治天下在乎德而不在乎鼎。”莊王很不服氣地說:

“你不要依仗九鼎,我楚國有的是銅,我們只要折斷戈戟的刃尖,就足夠做九鼎了。”王孫滿說:“大王您別忘了,當初夏禹是因為有德,天下諸侯都擁戴他,各地才貢獻銅材,啟才能鑄成九鼎以象萬物。

後來夏桀昏亂,鼎就轉移給了商;商紂暴虐,鼎又轉移給了周。如果天子有德,鼎雖小卻重得難以轉移;如果天子無德,鼎雖大卻是輕而易動。周朝的國運還未完,鼎的輕重是不可以問的。

”莊王無話可說。從此以後,人們就將企圖奪取政權稱為“問鼎”。

2樓:輕舞飛揚

問鼎中原是貶義詞,用來比喻有私心,想佔據所有

憂鬱是貶義詞,褒義詞,還是中性詞

3樓:陽光語言矯正學校

答:“憂鬱”是中性詞語,因為居褒貶之間,即可用在褒獎上,也可用在貶斥上。

“詡”字的含義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

4樓:匿名使用者

詡,讀音為xǔ。貶義。

詡,形聲,字從言,從羽,羽亦聲。“羽”意為“輕飄”。“言”與“羽”聯合起來表示“輕飄的話”。本義:說輕飄飄的話。吹肥皂泡泡。吹牛皮說大話。

釋義:1、誇耀,說大話:自~。誇~。〔~~〕同“栩栩”。

2、普遍:“德發揚,~萬物”。

造句:1、良心的法則,我們自詡為出自天性,其實卻源於風俗。

2、春蠶生命沒說過自詡的話,那吐出的銀絲就是丈量性命價值的尺子。敬愛的老師,您從未在別人面前炫耀過,但那盛開的桃李,就是對您最高的評價。

參考資料新華字典:http://xh.5156edu.com/html3/3496.html

問鼎中原什麼意思

5樓:小灰機

比喻企圖奪取天下。用來比喻有私心,想佔據所有。

問鼎中原 拼音:wen ding zhong yuan

釋義:問:詢問,鼎:

古代煮東西的器物,三足兩耳。在上古時期鼎亦是刑具,用於烹人,即釋義統治者的生殺大權。中原:

黃河中下游一帶,指疆域或領土。比喻企圖奪取天下。

出處:《左傳》

春秋時楚莊王北伐,並向周天子的使者詢問九鼎的重量,大有奪取周朝天下之勢。

公元前607年,楚莊王熊侶借伐陸渾之戎(今河南嵩縣東北)之機,把楚國大軍開至東周首都洛陽南郊,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於應對的王孫滿去慰勞。

莊王見了王孫滿,劈頭就問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與周天子比權量力。王孫滿委婉地說:“一個國家的興亡在德義的有無,不在乎鼎的大小輕重。”

莊王見王孫滿拿話擋他,就直接說道:“你不要自持有九鼎,楚國折下戟鉤的鋒刃,足以鑄成九鼎。”面對雄視北方的莊王,善辯的王孫滿先繞開莊王的話鋒,大談九鼎製作的年代和傳承的經過,最後才說:

“周室雖然衰微,但是天命未改.寶鼎的輕重,還不能過問啊。”

莊王不再強求,揮師伐鄭,以問鄭背叛楚國投靠晉國之罪。“問鼎中原”這個典故,就是這樣得來的。

6樓:羨慕寶貝

1、問鼎中原的意思:比喻企圖奪取天下。

問:詢問,鼎:古代煮東西的器物,三足兩耳。九鼎,代表九州,作為國家權力的象徵。中原:黃河中下游一帶,指疆域領土。

2、問鼎中原的拼音:【wèn dǐng zhōng yuán】。

3、問鼎中原的出處:

出自《左傳》,魯宣公三年(公元前六零六年),楚子(楚莊王)伐陸渾之戎,遂至於雒(今河南省洛陽市),觀兵於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對曰:在德不在鼎。

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魎,莫能逢之。

用能協於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昬德,鼎遷於商,載祀(祀,年也)六百。商紂暴虐,鼎遷於周,德之休明,雖小,重也。

其奸回(音邪)昬亂,雖大,輕也。天祚明德,有所厎(音致)止。成王定鼎於郟鄏(今洛陽市),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春秋時楚莊王北伐,並向周天子的使者詢問九鼎的重量,大有奪取周朝天下之勢。  公元前606年,楚莊王熊旅借伐陸渾之戎(今河南嵩縣東北)之機,把楚國大軍開至東周首都洛陽南郊,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於應對的王孫滿去慰勞。

莊王見了王孫滿,劈頭就問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

”言外之意,要與周天子比權量力。王孫滿委婉地說:“一個國家的興亡在德義的有無,不在乎鼎的大小輕重。

”莊王見王孫滿拿話擋他,就直接說道:“你不要自持有九鼎,楚國折下戟鉤的鋒刃,足以鑄成九鼎。”面對雄視北方的莊王,善辯的王孫滿先繞開莊王的話鋒,大談九鼎製作的年代和傳承的經過,最後才說:

“周室雖然衰微,但是天命未改.寶鼎的輕重,還不能過問啊。”莊王不再強求,揮師伐鄭,以問鄭背叛楚國投靠晉國之罪。

“問鼎中原”這個典故,就是這樣得來的。

7樓:

鼎是權力的象徵,中原是中華文明的開端。春秋時期,楚莊王問周朝使者,鼎有多重。體現了他取周而代之的野心或者說雄心。“問鼎中原”一詞由此而來。多指稱霸或者統一天下。

8樓:蜫臟帖

楚莊王去周王室問九鼎重量,內含想要奪取九鼎,即王權的意思。借指爭霸天下

"群雄逐鹿 問鼎中原"的含意

9樓:njqbz95泀

逐鹿中原的典故出自《史記》:“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因此逐鹿中原有爭奪天下的意思; 問鼎中原的典故出自《左傳》,春秋時楚莊王北伐,並向周天子的使者詢問九鼎的重量,大有奪取周朝天下之勢。

由此看來,逐鹿中原和問鼎中原中的“中原”大同小異,同,是指兩者都有天下的意思;異,在於楚莊王當時居於荊楚之地,相對於春秋的晉、魯、衛等國較為靠南,因此中原又有“居於中心之地的國家”的含義,只是後來引申為廣義的天下而已。到了秦統一六國,中原的含義應該與春秋時的不同,更多的指代為天下。

問鼎中原是講的誰?是講的一個什麼故事?

10樓:

是楚莊王的故事 講的是楚莊王狼子野心 想一統中原 便名使臣問當時的統治者——周天子 這代表天子莊嚴的九鼎有多重?周天子明白楚莊王想取自己而代之 他手下的一名大臣回答:這一統中原靠的不是九鼎 而是這天下百姓的信服 楚莊王聽了 明白自己一統中原的時機還未成熟 周天子因此免過一劫

全手打 求採納 麼麼噠

11樓:匿名使用者

令人遺憾的是:儘管有關九鼎的資料,不絕於歷代史冊,但在二千多年前,它就早已不知隱身何處了。

左傳·宣公三年》:“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於雒,觀兵於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

”三代以九鼎為傳國寶,楚子問鼎,有凱覦周室之意。後遂以問鼎比喻圖謀帝王權位。

12樓:匿名使用者

楚莊王,就那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那個,他打完仗路過王都,問王都的大臣九鼎有多重,向周室皇權挑釁

像“問鼎中原”一樣霸氣的四字成語有什麼

13樓:信雁佛

我只想到,稱霸武林,一統天下,好像都不是成語。。。

褒義詞貶義詞

褒義 堅貞不屈 舉世聞名 襟懷坦白 貶義 勾心鬥角 愚昧無知 精打細算 只能稍微看清楚一點 堅貞不屈 褒義詞 勾心鬥角 貶義詞 愚昧無知 貶義詞 別的詞語看不清楚。但是記住乙個基本原則 褒義詞的意思是 讚揚 或者誇獎的意味的詞稱之為 褒義詞 貶義詞的意思是 諷刺 取笑 責怪等意味的詞稱之為 貶義詞 ...

哪個是褒義詞。貶義詞。中性詞,褒義詞 中性詞 貶義詞都有哪些?

褒義詞是屬於讚揚 肯定的詞。褒義詞有 謙虛 聰明 認真 勇敢 氣魄雄偉貶義詞是屬於醜惡一面的詞。貶義詞有 狡猾 虛假 糊塗 坐井觀天 隔岸觀火 變本加厲 自以為是中性詞是屬於褒義詞和貶義詞之間,不分好壞的詞。中性詞有 行為 清醒 理想 響亮 悲哀 悲哀 誇獎 歡天喜地 望被錄取 o o哈哈 褒義詞是...

精明是貶義詞還是褒義詞,精明是褒義還是貶義?

精明 一般情況都是褒義詞,特殊用法只能算中性詞,不能算貶義詞 我個人認為是褒義詞。因為 精明 代表聰明又能幹的意思。 認為精明本應於聰明類似,但比聰明多了些對細微處的關注能力,之後同 雷鋒精神 類似,本來是好的卻被別有用心的人加以曲解,牛卻了本意。助人不必追求回報,曲解為愛表現 得表揚扭曲了助人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