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本文論述了哪兩者之間的關係?說明了什么道理

時間 2022-10-28 19:55:06

1樓:解憂浩哥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從正、反兩面論證,主要論述了人處於逆境才能奮發向上,國無憂患就會遭受滅亡的道理。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說明了乙個什麼道理

2樓:假面

《孟子》中說道"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此話的確意味深長,只有心懷一定的危機感和憂慮感才能使我們在當今社會如此激烈的競爭中得以生存,尋求立足之地。

對人的一生來說,逆境和憂患不一定是壞事。生命說到底是一種體驗。因此,對逆境和憂患的體驗倒往往是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

當你回首往事的時候,可以自豪而欣慰地說:「一切都經歷過了,一切都過來了!」這樣的人生,是不是比那些一帆風順,沒有經過什麼磨難,沒有什麼特別體驗的人生要豐富得多,因而也有價值得多。

3樓:文學嘗試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說明了人要有憂患意識。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意思是處在憂慮禍患中可以使人或國家生存,處在安逸享樂中可以使人或國家消亡」。與「溫水煮青蛙」的原理頗有相似之處。也有人當作憂國憂民的意思。

成語出自孟子的儒家經典著作《孟子·告子下》中一則短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翻譯:憂愁患難的處境可以使人發奮而得以生存,安逸快樂的生活可以使人懈怠而導致滅亡。指時時警惕,才能杜絕禍患。

4樓:比佛

360問答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體現了什麼哲學道理?

paxlp lv12

2013-06-17

如題,越詳細越好,

滿意答案

o_連彩雲_o

lv12

2013-12-21

體現了矛盾雙方的相互轉化,這個可以是中國哲學辯證法中最閃光的觀點,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物壯則老」、「多易必多難」、「置之死地然後生,投之亡地然後存」、「屈之甚者信必烈,伏之久者飛必決」、「暑極不生暑而生寒,寒極不生寒而生暑」,總之都說明了乙個道理,就是相反相成的矛盾雙方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另外,還說明了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爭取事物向著好的方向轉化,而避免事物向著壞的方向轉化。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主張少私寡欲,清靜無為,貴陰守柔,貴謙處下,是一種帶有消極意味的處世態度,但是也體現了中國人特有的一種哲學智慧型,就是順其自然;以法家為代表的其他一些學派主張「強力而與天地競」,「慎陰陽之合」、「節四時之用」,是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體現,更具有積極進取的意味。總之面對矛盾,我們要吸取雙方的思想的精華,在認識事物的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

5樓:情感小先鋒

古訓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人要時刻有憂患意識,不能因為取得了一點點的成功就沾沾自喜,就舒舒服服的過日子。其實恰恰打敗我們的就是太安逸的生活,而不是失敗!

溫水煮青蛙的道理大家都懂,把乙隻青蛙放進溫水裡面,他會很舒服,在裡面閉著眼睛,好不愜意。最後水越來越燙,當它在想跳出來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他的感官已經被舒適的水溫給麻痺了。

很多時候,短暫的安逸可以使我們得到休息和心靈的安靜,但若長期如此,那簡直就是地獄,他會慢慢蠶食我們的鬥志和理想,甚至把我們變成一具具只會吃喝拉撒的行屍走肉!

6樓:柚梓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只有心懷一定的憂慮,才能使我們在當今社會中得以生存,尋求立足之地。

7樓:匿名使用者

對人的一生來說,逆境和憂患不一定是壞事。生命說到底是一種體驗。因此,對逆境和憂患的體驗倒往往是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

當你回首往事的時候,可以自豪而欣慰地說:「一切都經歷過了,一切都過來了!」這樣的人生,是不是比那些一帆風順,沒有經過什麼磨難,沒有什麼特別體驗的人生要豐富得多,因而也有價值得多呢?

8樓:匿名使用者

原指乙個國家的君子和百姓要麼憂患自己的國家不夠強大,不斷想辦法使國家生存下來,並且變得強大;要麼就過著奢靡的安樂生活,不停地消耗國家的實力,最後滅亡。

現也指乙個人要麼不斷努力,獲得輝煌的成功;要麼就渾渾噩噩,一輩子碌碌無為。

9樓:匿名使用者

生於備胎,死於濫情,無情勝煽情

孟子的告子下中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二三節分別從那兩方面,論述了什麼道理?

10樓:睡覺了去看海吧

《孟子•告子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二三節,分別從「磨難」「挫折」兩個方面,論述了「生於憂患」的道理。

第二節,大肆鋪陳「大任」前的磨難中自然地得出結論,突出成功的來之不易。聖賢在擔當「大任」之前,都曾飽經憂患,經歷過坎坷艱難的人生歷程。正因為付出了非同尋常的代價,這些聖賢才能「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成就一番巨集大的事業。

第三節的「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仍然進一步寫「生於憂患」。這是乙個並列複句,每個分句前半寫「憂」,後半寫「生」。人在客觀世界中,不能無過,有過能改,就求得了「生」。

能改是一種境界,這種境界是指人的主觀世界在客觀世界中取得了相對的自由。能改,不僅指人在道德品質上符合了仁義禮智信的要求,還指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水平、創造能力得到了提高與發揮。

以上兩節告訴人們,命運的挫折,身心的磨難,不但沒有使他們屈服,反而磨礪他們的人格,增長他們的才幹,使他們變得更加成熟,最終成為歷史上的傑出人物。上天如果要把重大的使命放到乙個人的肩上,就一定要先磨練他的意志,鍛鍊他的筋骨,還要讓他經受缺吃少穿、窮困潦倒之苦,這樣,才能使他適應各種艱苦的生活,為將來的建功立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生於憂患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中孟子主要講了哪兩個方面的問題?由此得出的結論是什麼

11樓:匿名使用者

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結論,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2樓:山東草民

受苦理解苦

從苦難中解脫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從正反兩個方面論述了什麼道理

13樓:匿名使用者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章講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作者從正反兩方面論證了經受磨練的好處,最終提出本文的中心論點: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正面:(人恒過······而後喻)個人角度:人處在困境中才能奮發.

反面:(入則無法家······國恆亡)國家角度:國家沒有憂懼往往會滅亡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篇文章闡明了什麼道理

14樓:天蠍小灰馬

本文主要講: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

文章開始一連用六個排比,舉出事實說明這些人雖出身貧賤,但他們在經受了艱苦磨練之後,終於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然後得出「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的結論,讓人不能不信服。在此基礎上,作者又從正反兩方面進一步論證經受磨練的好處,最終提出本文的中心論點。

15樓:山梨醇呀

闡明了安逸享樂使人死亡,憂患意識是人生存

16樓:匿名使用者

居安而思危,告訴我們要有憂患意識,這樣才會有長足的發展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翻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原文及翻譯一句一譯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 孟子曰 舜發於畎畝之中 2 傅說舉於版築之間 3 膠鬲舉於魚鹽之中 4 管夷吾舉於士 5 孫叔敖舉於海 6 百里奚舉於市 7 故天將降大任 8 於斯 9 人也 10 必先苦其心志 11 勞其筋骨 12 餓其體膚 13 空乏 14 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15 所以 16 動心忍性...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讀後感,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讀後感

水管道人 安逸享樂往往能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滿足,物質上的享受,但這往往是墮落的開端 憂愁禍患的確會給人帶來身心上的痛苦,但卻是催人奮進的精神食糧。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中孟子所列舉的人物 舜,傅說,膠鬲,管夷吾,等等為自己的時代作出貢獻的人們無疑都接受過生活,精神上的考驗。我想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翻譯

nm牛虻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翻譯為 處在憂慮禍患中可以使人或國家生存,處在安逸享樂中可以使人或國家消亡。這句話出自孟子著作 孟子 告子下 中一則短文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原文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