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翻譯

時間 2021-09-09 08:12:06

1樓:nm牛虻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翻譯為:處在憂慮禍患中可以使人或國家生存,處在安逸享樂中可以使人或國家消亡。這句話出自孟子著作《孟子·告子下》中一則短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原文: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譯文: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說從築牆的勞作之中被任用,膠鬲從販魚賣鹽中被任用,管夷吾被從獄官手裡救出來並受到任用,孫叔敖從海濱隱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從奴隸市場裡贖買回來並被任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這個人,一定先要先使他心意苦惱,使他筋骨勞累,使他忍飢挨餓,使他受盡貧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顛倒錯亂,用來使他的內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堅韌起來,增加他原來所不具備的能力。

人常常會犯錯誤,這樣之後才能改正;內心困惑,思慮阻塞,才能知道有所作為;別人憤怒表現在臉上,怨恨吐露在言語中,才被人所知曉。在國內如果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以及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與之匹敵的鄰國或是來自外國的禍患,國家常常會走向滅亡。

這樣以後才知道憂慮禍患能使人或國家生存發展,而安逸享樂會走向滅亡的道理。

擴充套件資料

一、創作背景

孟子作為孔子之後儒家學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把孔子的「仁」發展為「仁政」的學說,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主張國君實行「仁政」,要與民「同樂」。孟子的思想學說就是著作《孟子》。《孟子》記載了孟子的言行,是一部對話體著作。

其顯著特點一是氣勢充沛,雄辯而色彩鮮明;二是善於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闡述事理。此文選自《孟子·告子下》。春秋戰國時期,戰亂紛爭,乙個國家要想立於不敗之地,要奮發圖強,不能安於現狀、不思進取。

這篇文章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寫的。

二、文章賞析

這是一篇論證嚴密、雄辯有力的說理散文。作者先列舉六位經過貧困、挫折的磨鍊而終於擔當大任的人的事例,證明憂患可以激勵人奮發有為,磨難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著,作者從乙個人的發展和乙個國家的興亡兩個不同的角度進一步論證憂患則生、安樂則亡的道理。

最後水到渠成,得出「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的結論。全文採用列舉歷史事例和講道理相結合的寫法,逐層推論,使文章緊湊,論證縝密;此外,文章多用排比句和對仗句,即使語氣錯落有致,又造成一種勢不可擋的氣勢,有力地增強了論辯的說服力。

2樓:農村人吃肉

翻譯如下:

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說從築牆的勞作之中被任用,膠鬲從販魚賣鹽中被任用,管夷吾被從獄官手裡救出來並受到任用,孫叔敖從海濱隱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從奴隸市場裡贖買回來並被任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這個人,一定先要先使他心意苦惱,使他筋骨勞累,使他忍飢挨餓,使他受盡貧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顛倒錯亂,用來使他的內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堅韌起來,增加他原來所不具備的能力。

人常常會犯錯誤,這樣之後才能改正;內心困惑,思慮阻塞,才能知道有所作為;別人憤怒表現在臉上,怨恨吐露在言語中,才被人所知曉。在國內如果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以及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與之匹敵的鄰國或是來自外國的禍患,國家常常會走向滅亡。

這樣以後才知道憂慮禍患能使人或國家生存發展,而安逸享樂會走向滅亡的道理。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個成語出自孟子儒家經典著作《孟子·告子下》中一則短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近義句:

(1)魏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

(2)孔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亡,治而不忘亂」。

(3)歐陽修:「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4)李商隱:「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5)周文王:「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3樓:

翻譯為:憂慮禍患能使人(或國家)生存發展,而安逸享樂會使人(或國家)走向滅亡。

出自戰國時期孟子所寫《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論證嚴密、雄辯有力的說理散文。作者先列舉六位經過貧困、挫折的磨鍊而終於擔當大任的人的事例,證明憂患可以激勵人奮發有為,磨難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

原文: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譯文:乙個人,常常發生錯誤,這樣以後才能改正;在內心裡困惑,思慮阻塞.然後才能知道有所作為;別人憤怒表現在臉色上,怨恨吐發在言語中,然後才能被人所知曉。(如果)乙個國家,在國內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實力相當、足以抗衡的國家和來自國外的禍患,這樣的國家就常常會走向滅亡。

這樣以後才知道憂慮禍患能使人(或國家)生存發展,而安逸享樂會使人(或國家)走向滅亡的道理了。

4樓:隨泉彭和悌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選自《孟子•告子下》。孟子(西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鄒人,魯國慶父後裔。

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主張「仁政」,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之道」

《孟子》是中國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記錄了戰國時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國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門人記錄並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為「四書」之一

原文:舜(shùn)發於畎(quǎn)畝之中,傅說(yuè)舉於版築之間,膠鬲

(gé)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áo)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kōng)乏其身,行拂(fú)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rěn)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bì)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翻譯:舜是從農耕的田野中被選拔出來的,傅說是從泥水匠中被選拔出來的,膠鬲是從魚鹽販子中被選拔出來的,管夷吾是從獄官手裡(釋放出來並)加以任用的,孫叔敖是從(隱居的)海邊被提拔上來的,百里奚是從奴隸市場(被贖出後)加以重用的。

所以上天將要降下重任在這個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磨練的內心志向,使他鍛鍊筋骨,使他能經受飢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到貧窮之苦,讓他感覺到所做的事情錯亂,(用這些來)使他的內心感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堅韌起來,增長他原來沒有的才能。

乙個人常常發生錯誤,這樣以後才會改正;內心困惑,思慮梗塞,然後才知道有所作為;(乙個人的心事)顯露在臉色上,表現在聲音中,然後(才能被人所)知曉。(如果乙個國家)在國內沒有執法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主的賢士,在國外沒有相抗衡的國家和外患的侵擾,(這樣的)國家就常常會走向滅亡。

這樣以後,就可以知道憂慮禍患能使人(或國家)生存發展,而安逸享樂會使人(或國家)走向滅亡(的道理)。

注釋1、本文選自《孟子•告子下》。

2、發:起,指被任用。

3、於:從。

4、畎畝:田間、田地。畎:田間水溝。

5、舉:任用,選拔,這裡是被選拔的意思。

6、築,搗土用的杵。

7、士:獄官。舉於士,從獄官手裡釋放出來並得到任用。

8、故:所以。

9、任:責任,使命。

10、於:給。

11、是:這。

12、苦:使……痛苦。

13、勞:使……勞累。

14、餓:使……受飢餓。

15、乏:絕。空乏:使他受到貧困(之苦)

16、行:做,所行。

17、拂亂:使……顛倒錯亂。

18、拂:違背。亂:擾亂。

19、所以:用來。

20、動:使……驚動。

21、忍:使……堅強。

22、曾:通「增」,增加。益:增加。

23、恆:常常。

24、過:過失。這裡指犯錯誤的意思。

25、然後:這樣以後。

26、衡:通「橫」,梗塞,不順。

27、作:奮起。指有所作為。

28、徵:表現、表露。

29、發:抒發。喻:了解。

30、入:在國內。

31、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輔佐君主的賢士。

32、拂(bì):同「弼」,輔佐。

33、出:在國外。

34、敵國:勢力、地位相等的國家。

35、生於憂患:因有憂患而得以生存。

36、死於安樂:因沉迷安樂而衰亡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按:車,古文;輿,今字。車又音居,是故,子輿、子車、子居,皆孟子之字也)。

戰國時期魯國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

孟子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5樓:歐陽青芬葷婷

舜從田間小溝中被任用,傅說從築牆的泥水匠中被舉用,膠鬲從賣魚鹽的商販中被舉用,管夷吾從獄官(手中獲釋)被舉用,孫叔敖從海邊被舉用,百里奚從奴隸市場上被(贖回)並被舉用。因此,上天將要把巨大的任務交給這個人的時候,必定先使他的心志受到磨難,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的身體經受飢餓,使他受到貧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順利。用(這樣的途徑)使他內心受到真酣,性情更加堅韌,增加他原來不具備的才幹。

乙個人經常犯錯誤,這樣以後才能改正,心情受到困擾,思緒受到梗塞,然後才能有所作為。

(乙個人的想法,只有)表現在臉色上,(將吟詠嘆息)吐發在語言之中,然後才能知道。乙個國家內部如果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主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實力相當的國家來給以壓力,這樣的國家常常會滅亡。這樣以後,才會知道因有憂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樂而衰亡。

孟子說:「舜從田間勞動中成長起來,傅說從築牆的工作中被選拔出來,膠鬲被選拔於魚鹽的買賣之中,管仲被提拔於囚犯的位置上,孫叔敖從海邊被

發現,百里奚從市場上被贖回。所以,上天將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

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練,使他的筋骨受到勞累,使他的身體忍飢挨餓,

使他備受窮困之苦,做事總是不能順利。這樣來震動他的心志,堅韌他的性情,增長他的才能。人總是要經常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錯誤;。心氣鬱結,殫思

極慮,然後才能奮發而起;顯露在臉色上,表達在聲音中,然後才能被人了解。乙個國家,內沒有守法的大臣和輔佐的賢士,外沒有敵對國家的憂患,往往容易亡國。由此可以知道,

憂患使人生存,安逸享樂卻足以使人敗亡。」

[編輯本段]篇章結構

文章採用列舉歷史事例和道理相結合的方法,層層深入地論證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觀點。全文共四段,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二段):

用排比句式,列舉了歷史上六個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論證人才要在憂患中造就的道理。第二部分(第三段):從正反兩方面論證經受艱苦磨鍊的必要性,說明人處困境能激發鬥志,而處於安逸之中則使人喪失鬥志。

一、對《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的理解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翻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原文及翻譯一句一譯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 孟子曰 舜發於畎畝之中 2 傅說舉於版築之間 3 膠鬲舉於魚鹽之中 4 管夷吾舉於士 5 孫叔敖舉於海 6 百里奚舉於市 7 故天將降大任 8 於斯 9 人也 10 必先苦其心志 11 勞其筋骨 12 餓其體膚 13 空乏 14 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15 所以 16 動心忍性...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讀後感,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讀後感

水管道人 安逸享樂往往能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滿足,物質上的享受,但這往往是墮落的開端 憂愁禍患的確會給人帶來身心上的痛苦,但卻是催人奮進的精神食糧。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中孟子所列舉的人物 舜,傅說,膠鬲,管夷吾,等等為自己的時代作出貢獻的人們無疑都接受過生活,精神上的考驗。我想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作文謝謝,《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600字作文 謝謝

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 球星人zqs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如若幼小的雛鷹被母親拋下懸崖的剎那間未拼盡全力揮動翅膀,迎接它的不是飛翔而是死亡 如若蠶在蛻變時沒有破繭成蝶的勇氣,等待它的不是綻放而是束縛 如若當今社會的我們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安於現狀,無所作為,收穫得來的不是金燦燦的果實而是虛無縹緲的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