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村居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清平樂村居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時間 2021-08-01 11:46:12

1樓:匿名使用者

清平樂張炎詞以“悲秋”見長,離愁別緒,萬感情懷皆可由秋景而發。如《清平樂》(候蛩悽斷)即是一首“悲秋”名作。然而他的“傷春”之作也別具一格。

一“秋”一“春”,景物不同,然其抒發的情懷卻是同出一源,——即**國之情,感破家之痛。本詞即是其“傷春”的一篇佳作。 上片“採芳人杳”兩句,前句寫春光明媚,芳紅草綠,本是賞花采綠之時,然而此時卻人跡杳了,昔日美景歌舞生平,人頭攢動的景象一掃而空。

後句由前句而發出“頓覺遊情少”之感。張炎寫詞,寫景常藉故國家鄉西湖之景之筆。西湖美景美不勝收,舉世聞名,然而在作者眼裡,由於元兵的踐踏,西湖盛景已成過往雲煙,人跡杳杳,遊情慘淡。

作者在此留下一個伏筆,不說元兵南掠,而言人杳,其中所含隱情,不言自明,非不想說,而不能說,也不必說也。承接上兩句,“客裡看春”兩句,似乎是寫後悔錯過春時,未能飽覽一年一度的大好春光。其實一句“客裡看春”,客居異地,浪跡天涯,終年如無根之萍,因此看景只會“草草”,“被詩愁分了”,怎麼會遊興滿懷呢?

下片“去年燕子”兩句,借寫燕子把上文欲說而未忍多說的話,又進一步做了一點吐露。前後聯絡在一起,才能更深入體會詞人的處境。張炎身世前文已知,其國破家亡卻經常或被政治逼迫北上大都,或因生活所迫,居無家所,家無常址,如同飛燕一樣羈泊無定,浪蕩天涯。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誰家?”短短兩句話,道出作者說不出痛苦情思,其情切切,其感深深。最後兩句“三月休聽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夜雨”指使“流水落花春去也”(南唐李後主《浪淘沙》)的夜雨,不是早春細雨,而是暮春急雨。“催花”不是催促花開而是“摧花折葉”的摧殘花草。此時雨卻不是催花的媒劑,而是葬送春花的急雨。

一“雨”雙關,透出家國身世之痛。 本詞最突出的就是對比、比興。今昔物是人非的強烈對比滲透其中,借“燕子”比喻自己飄蕩無依“,借”夜雨“比喻摧花折綠的殘暴的元兵。

寫作之中由景到人,由人到物,由物到情,層層深入,又層層翻新。有人評價說:”羈泊之懷,託諸燕子;易代之悲,託諸夜雨,深人無淺語也。

《村居》是張舜民代表作之一。

“水繞陂田竹繞籬”,選材如同電影鏡頭的轉換,由遠景轉到近景。村居的遠處是流水潺潺,環繞著山坡的田地。住宅外的小園,青竹繞籬,綠水映陂,一派田園風光。

“榆錢落盡槿花稀”,槿花,又稱木槿,夏秋之交開花,花冠為紫紅色或白色。槿花稀疏,表明時已清秋,一樹榆錢早就隨風而去了。所以院落內儘管綠陰宜人,可惜盛時已過,殘存的幾朵木槿花,不免引起美人遲暮之感,清寂之意自在言外。

“夕陽牛背無人臥,帶得寒鴉兩兩歸”。牛蹄聲打破了沉寂,詩人把鏡頭又轉換到小院外。夕陽西沉,暮色朦朧,老牛緩緩歸來。

這景象早在《詩經》中就被詠唱過:“日之夕矣,牛羊下來”。(《王風·君子役》)然而詩人並不去重複前人詩意,而是捕捉到一個全新的藝術形象:

老牛自行歸來,牛背上並不是短笛橫吹的牧牛郎,而是佇立的寒鴉。寒鴉易驚善飛,卻在這寧靜的氣氛中悠閒自在,站立牛背,寒鴉之靜附於牛之動,牛之動涵容了寒鴉之靜,大小相映,動靜相襯,構成新穎的畫面。宋人詩力求生新,於此可見一斑。

“無人臥”三字是不是贅筆呢?為什麼不直說:“夕陽牛背寒鴉立?

”這正是此詩韻味的所在。“無人臥”是頓筆,引起讀者提出問題:那麼到底有什麼東西在牛背上呢?

於是引出“帶得寒鴉兩兩歸”,形象宛然在一是融進了自己的感**彩。牛背寒鴉,體現了鄉村生活的寧靜和平,但作者使用“夕陽”、“寒鴉”來渲染氣氛,在靜謐之外又籠上一層淡淡的閒愁。二是刻劃形象更為細膩生動。

“帶”與“兩兩”相互配合,則牛的怡然自得,牛和鴉的自然無猜,神態畢現目。沒有這一頓挫,則太平直,缺少韻致了。牛揹負鳥這一景象,與張舜民時代相近的詩人也曾描寫過。

如蘇邁的斷句:“葉隨流水歸何處?牛帶寒鴉過別村”(見《東坡題跋》捲上《書邁詩》),賀鑄的“水牯負鴝鵒”(《慶湖遺老集》卷五《快哉亭朝暮寓目》)。

張舜民此詩顯然意境更高。看似淡淡寫來,卻已形神兼備、以形傳神。

寧靜,是這首小詩的基調。前兩句選擇的是綠水、田地、翠竹、屋籬、榆樹、槿花等靜物,以靜寫靜。後兩句卻是變換手法,以動寫靜。

牛蹄得得,行步遲遲,有聲響也有動態,但是沒有破壞環境的和諧統一,奧祕就在於動作的遲緩,聲調的單一。這顯然與王維的山水詩如《山居秋暝》、《鳥鳴澗》等手法相同,以動寫靜,更顯其靜。

此詩通過細緻地觀察生活,以清雅自然的語言,勾勒出新穎的形象,表達了詩人悠閒寧靜而又略帶清愁的心情,構成了渾成和諧的意境,給人以優美的藝術享受。

高鼎詩《村居》

《村居》描寫出了一幅春天孩子們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風箏的圖畫,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動著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滿生機、春意盎然的農村生活圖畫。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們興致勃勃地放風箏。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

全詩字裡行間透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讚美。讀了這首詩,讀者好像跟詩人一起飽覽了美麗春景,一起分享著孩子們放風箏時的歡樂。

第一、二句寫時間和自然景物,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春天裡的大自然,寫出了春日農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著,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楊柳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著地面,彷彿在春天的煙霧裡醉得直搖晃,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圖。

“草長鶯飛”四個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寫活了,人們彷彿感受到那種萬物復甦、欣欣向榮的氣氛,人們的眼前也好像湧動著春的脈搏。“拂堤楊柳醉春煙”,村的原野上的楊柳,枝條柔軟而細長,輕輕地拂掃著堤岸。春日的大地豔陽高照,煙霧迷濛,微風中楊柳左右搖擺。

詩人用了一個“醉”字,寫活了楊柳的嬌姿;寫活了楊柳的柔態;寫活了楊柳的神韻。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圖。

第三、四句寫的是人物活動,描述了一群活潑的兒童在大好的春光裡放風箏的生動情景。孩子們放學回來的早,趁著颳起的東風,放起了風箏。他們的歡聲笑語,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氣。

兒童、東風、紙鳶,詩人選寫的人和事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幾分生機和希望。結尾兩句由上兩句的物而寫到人,把早春的迷人與醉人渲染得淋漓盡致。

這首詩落筆明朗,用詞洗練。全詩洋溢著歡快的情緒,給讀者以美好的情緒感染。

2樓:匿名使用者

嚮往平和寧靜的鄉村生活

清平樂村居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作者對田園安寧,平靜生活的羨慕與嚮往!

4樓:逝去的愛

清平樂·村居

辛棄疾(宋)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詩人描繪了一家五口在鄉村的生活情態,表現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表達作者對田園安寧、平靜生活的羨慕與嚮往。

5樓:小白家裡小白

《清平樂·村居》中詞人

描繪了一家五口在鄉村的生活情態,表現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體現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羨慕與嚮往。

表達出詞人對農村和平寧靜生活的喜愛,洋溢著作者對農村生活的喜悅與嚮往之情,客觀上反映了作者對黑暗官場生活的憎惡。

簡介: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

由於辛棄疾始終堅持愛國抗金的政治主張,南歸以後,他一直遭受當權投降派的排斥和打擊。從四十三歲起,他長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饒市)閒居達二十年之久。

作者長期居住農村,對農村生活有了更多的瞭解,對農民也有較多的接觸。所以在《稼軒詞》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農村生活的。其中,有風景畫,也有農村的風俗畫。

這首《清平樂》,就是一幅著色的農村風俗畫。

原詞: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音同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釋義:茅屋的屋簷又低又小,溪邊長滿翠綠的青草,用吳地的方言,互相逗趣取樂 ,這是誰家,一對白髮蒼蒼,公公,姥姥?

大兒子在河東的豆地裡鋤草,二兒子正忙於編織雞籠,手藝真巧。最令人歡喜的是頑皮淘氣的小兒子,趴在溪頭草叢, 剝著剛剛採下的蓮蓬。

6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詞表達了辛棄疾對美好,和諧生活的嚮往

7樓:一天世界

通過白描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鄉村和平寧靜生活的喜愛

8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詩人熱愛田園風光之情

9樓:y微笑

表達了詩人對孩童的喜愛,從側面寫出了詩人對童年時光的懷念。

10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詩人對田園生活嚮往之情

11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作者發明,小靜喜愛嚮往農村生活。

12樓:abc高分高能

你知道《清平樂·村居》描繪表達了什麼嗎

13樓:匿名使用者

你發給我看看嘛意思瞭解

14樓:天蠍一閃

簡練的筆觸勾畫出了一幅優美的田園圖,描繪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態的形象,抒發出了詞人對小孩的喜愛之情

15樓:匿名使用者

哈哈哈哈哈哈呵呵呵呵呵呵嘿嘿嘿嘿嘿嘿

16樓:匿名使用者

。r一一乊一二長兵一二φ

17樓:匿名使用者

1234567890126345865796580

18樓:匿名使用者

你,額,海加火,咋溜溜類

清平樂村居表達了作者什麼的情感

19樓:匿名使用者

清平樂村居》是宋代大詞人辛棄疾的詞作。此詞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 表達了詩人辛棄疾對於農家生活的美好向往,以及平靜生活的熱愛追求。

20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詞,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

作者辛棄疾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描寫得惟妙惟肖,活靈活現,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充分表達出詞人對農村和平寧靜生活的熱愛之情。體現了作者內心的一種嚮往和追求。

祝一切順利!

21樓:匿名使用者

清平樂村居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這首小令,是作者晚年遭受議和派排斥和打擊,志不得伸,歸隱上饒地區閒居農村時寫的,詞作描寫農村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生活,並不能說是作者對現實的粉飾。從作者一生始終關心宋朝恢復大業來看,他嚮往這樣農村生活,因而會更加激起他抗擊金兵、收復中原、統一祖國的愛國熱忱。就當時的情況來說,在遠離抗金前線的村莊,這種和平寧靜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並非是作者主觀想象的產物,而是現實生活的反映。

【說明】

由於辛棄疾始終堅持愛國抗金的政治主張,南歸以後,他一直遭受當權投降派的排斥和打擊。從四十三歲起,他長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饒市)閒居達二十年之久。作者長期居住農村,對農村生活有了更多的瞭解,對農民也有較多的接觸。

所以在《稼軒詞》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農村生活的。其中,有風景畫,也有農村的風俗畫。這首《清平樂》,就是一幅著色的農村風俗畫。

上片勾勒環境烘托氣氛。開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簷"、"溪上"、"青草",只淡淡幾筆便形象地描畫出江南農村的特色,為人物的出現安排下廣闊的背景。

三、四句寫詞中出現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他們講話的聲音帶著醉意,愈加顯得溫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們面前時,才發現說話的已不是什麼年輕人,而是白髮皤皤的老年人了。從"醉裡",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詳,從"媚好",可以看出他們精神的愉快。

下片集中寫這一農戶的三個兒子,比較全面地反映了當時農村生活的各個方面,畫面在繼續擴充套件。整勞力在溪東的豆地裡鋤草,半大的孩子在編織雞籠。詩人著力於"小兒"的描繪,共用了兩句,佔全詞四分之一篇幅。

"溪頭臥剝蓮蓬"形象地刻畫出他無憂無慮、天真活潑的神態。對此,詞人感到由衷的歡喜。

這首詞具有濃厚的農村生活氣息,字裡行間處處洋溢著作者對農村生活的喜悅之情,客觀上反映了作者對黑暗官場生活的憎惡。

這首詞是一幅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農村風俗畫。

《清平樂村居》的注音是什麼,《清平樂 村居》中,「清平樂」是什麼?「村居」是什麼?「賴」的讀音是什麼?

檸檬玖瑤 清平樂 村居 是宋代大詞人辛棄疾的詞作。此詞描繪了農村乙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藉此表現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以及他們的美好的農家生活描寫得有聲有色,惟妙惟肖,活靈活現,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表現出作者對農村和平寧靜生活的喜愛。全詞以白描手法描述了農村的鄉土...

清平樂村居的故事,清平樂村居的故事

我,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中充滿了憂愁,我的故鄉啊 怎麼能被京人占領呢?我是多麼想報國啊 一路上,多麼美好的景色,只有我憂心忡忡.走到了一戶農家前,眼前的景象,讓我大為驚嘆 白雲高高地飄在天上,環繞在天上,環繞在青山上.一對老夫妻面對面坐著,好像喝了點酒,臉上泛著紅暈,他們用當地的土話,親密地交談著...

清平樂村居的村居是什麼?清平樂村居的村居是什麼意思

小學語文 古詩詞三首 清平樂 村居。清平樂村居的村居是什麼意思 村居的意思是在鄉村居住時候看到的景象。全詩是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村居 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居住在鄉村時見到的春天的景象 和放學後孩子們 放風箏 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喜愛和讚美 之情 村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