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什我今天做的豆腐不結合呢,我做的豆腐為什麼不出數,是什麼原因啊?

時間 2022-04-02 03:10:13

1樓:苦苦的掙扎

1、豆漿濃度不夠,所以不能做出豆腐腦。如果用豆漿機做的話要控制好水和豆子的比例,豆子和水比例要高於1:8為好。

2、凝固劑的用量不對,1斤豆漿放5克左右的內酯。如果放的太少就會出現部分凝固的現象,放的太多就會發酸,需要根據豆漿的濃度來調節用量。

3、內酯要用少量涼開水溶化,千萬不能用溫水或者開水。水也不要加的太多把內酯濃度給稀釋了,加一點能把內酯化開就好,如果沒有用水化開就會造成顆粒狀或者絮狀的豆花。

4、點漿之前一定要把豆漿煮開,一般煮個3~5分鐘就可以了。煮開以後不能直接點漿要等會溫度降到80-90度最好。然後把豆漿從高處直接衝到裝有內酯的碗內(找個大點的碗)。

這樣就可以利用衝力把豆漿和內酯結合均勻。

5、衝完漿後不能搖動,那乙個蓋子把豆腐腦蓋起來,這樣就可以保持一定的溫度等待15分鐘,豆腐腦凝結的更好就不會出現一旦用勺子碰下就容易散開的現象。

總共就上面5點,如果你做出的豆腐不凝固或者凝固效果不好肯定是以上有那個點沒有做到位。只要找到原因改正一下就可以做出一碗讓你滿意的豆腐腦了。

2樓:

把黃豆浸在水裡,泡脹變軟後,在石磨盤裡磨成豆漿,再濾去豆渣,煮開。

這時候,黃豆裡的蛋白質團粒被水簇擁著不停地運動,彷彿在豆漿桶裡跳起了集體舞,聚不到一塊兒,形成了「膠體」溶液。

要使膠體溶液變成豆腐,必須點滷。點滷用鹽滷或石膏,鹽滷主要含氯化鎂,石膏是硫酸鈣,它們能使分散的蛋白質團粒很快地聚集到一塊兒,成了白花花的豆腐腦。再擠出水分,豆腐腦就變成了豆腐。

豆腐、豆腐腦就是凝聚的豆類蛋白質。我們喝豆漿,有時就在重複這個豆腐製作過程哩。有人愛喝甜漿。

往豆漿裡加一匙白糖,豆漿沒有什麼變化。有人愛喝鹹漿。在豆漿裡倒些醬油或者加點鹽,不多會兒,碗裡就出現了白花花的豆腐腦。

醬油裡有鹽,鹽和鹽滷性質相近,也能破壞豆漿的膠體狀態,使蛋白質凝聚。這不和做豆腐的情形一樣嗎?

豆漿點滷,出現豆腐腦。豆腐腦濾去水,變成豆腐。將豆腐壓緊,再榨乾去些水,就成了豆腐乾。原來,豆漿、豆腐腦、豆腐、豆腐乾,都是豆類蛋白質,只不過含的水有多有少罷了。

我做的豆腐為什麼不出數,是什麼原因啊?

3樓:匿名使用者

一斤黃豆應當可以作到三斤左右的豆腐;作法:先打黃豆,再把豆漿放鍋裡面煮沸(這裡要先大火再小火,要加點油腳,否則起泡厲害,之後用沙布把豆腐渣弄出來(估計你可能少了這步,所以粗糙,或沒有作好這步);之後邊下石膏水(或滷水)邊攪拌,在攪拌過程中感覺流動感不太好了,有凝聚了就不要加石膏水了(加少了,成不了豆腐或很嫩,加多了就老了),之後蓋好,一小時之後再開啟看,用筷子插一下不倒就成了,再打入到乙個框中,用沙布包好,用板子蓋在上面,壓上重物,讓泔水流出來,半天左右樣子就成了真正的豆腐了。對比一下看看什麼地方沒做到位。

4樓:沈姓家族

滷水點的時間,或者滷水沒配好,壓的太重,或者時間過長,溫度,有很多原因

5樓:無聊高考

水分不足,點滷不認真

為什麼我今天叫我表哥帶豆腐乾回老家為什麼他不帶呢?是不是有點看不起我?

6樓:井翰

不好說。什麼原因都有可能,真實的只有他知道。可能是覺得帶著麻煩,可能是覺得打擾你太久,再拿東西不好,還有可能是你說的原因

7樓:你說我銘

可能他覺得麻煩,豆腐乾不是特別的東西,就懶得帶,或者他自己有很多東西需要帶,沒辦法幫忙了

8樓:輕雲育兒知識

沒有什麼事情是別人有義務給你做的。有時候,別人有急事,沒有幫助你,這是很正常的。有時候還是需要理解別人,如果是經常不幫助你,那他確實不太想幫助你。

9樓:年詩苼

你今天叫你表哥帶豆腐乾回老家

你表哥沒幫你帶

並不代表你表哥看不起你

有可能你表哥時間倉促

來不及幫你帶

或沒時間送到你家

別多心都是親親戚戚

哪有什麼看不起的

10樓:丑靈寒

不能是你說的那種原因,有可能是真的忘了。

11樓:圭暄

可能是他忘記了吧,凡事都往好的方面想,自己就不會有那麼多的不開心了。

12樓:大鵬

主要是天氣熱,不好帶!另外可能他手頭錢緊!

13樓:前行的路長漫漫

這個可能是忘記了,可以原諒的,不要太刻意的去猜測別人,沒有買就下回買好了

水豆腐是怎麼做的?與一般的豆腐有什麼不同?

14樓:手機使用者

豆腐的大宗有水豆腐和幹豆腐兩大類,每類又都有南、北不同風格之分(水豆腐南稱嫩豆腐,北為老豆腐;幹豆腐南方則成為千張、百葉)。其實水豆腐就是一般的豆腐,只要不是豆腐乾就叫水豆腐。

製作方法

1.泡豆 選用豆臍(豆眉)色淺、含油量低、粒大皮薄、粒重飽滿、表皮無皺而有光澤的大豆,洗淨,在春、秋季水溫10~20℃時,浸泡12~18小時;夏季水溫30℃時,浸泡6~8小時;冬季水溫5℃時,浸泡24小時。水質以純水、軟水為佳。

以豆、水重量比1∶3為好,浸泡好的大豆約為原料乾豆重量的2.2倍。泡好的豆要求豆瓣飽滿,裂開一線。

浸泡時間過長,會影響出漿率。

2.磨漿 選用能進行漿渣自動分離的磨漿機,粗磨、細磨2~3次,以盡可能提高大豆蛋白的抽提率。磨漿過程中加水量的多少決定內脂豆腐的老嫩。

做老豆腐,水與乾豆的比例是3~4∶1,做嫩豆腐為6~10∶1。第1次粗磨時,加水量為總加水量的30%。第2次調節磨漿機螺旋後進行細磨,加水量為30%。

第3次的加水量為40%,盡量把豆渣裡面的漿沖洗出來。磨好的渣應手感細膩、無顆粒。

3.煮漿 把磨好的漿放在不鏽鋼制的煮漿桶裡,用蒸氣煮至60~70℃,放入適量的食用消泡劑,把加熱過程中產生的泡完全消除。然後把漿煮沸騰後保持3~5分鐘。

4.冷卻 煮好的漿冷卻至35℃以下。

5.點脂(加凝固劑) 將β-葡萄糖酸內脂用少量冷開水溶解。做老豆腐1公斤漿加30克內脂,嫩豆腐1公斤漿加24~30克內脂。將溶解好的內脂加入冷卻的豆漿中緩慢拌勻即可。

6.成型 將點脂後的漿倒進成型模中,放入凝固槽。以80~85℃保溫20分鐘,靜置冷卻即為成品。

誰是第乙個會做豆腐的人?

15樓:匿名使用者

說起來,它還是我國古代人民的一項偉大的發明呢!當然,這個發明和對社會生產、文明進步有著巨大推動作用的代表我們文明古國的四大發明是不能相比的。但豆腐製造方法的發明仍是人們生活中一項偉大的發明。

  豆腐——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吃過的價廉物美的食品。它含有人類所需的多種豐富的蛋白質和礦物質,營養價值非常高,而且很容易被人體所吸收,經常食用,能夠促進人們的身體健康,所以從它發明以來,一直為中國人民所喜愛。   相傳,我國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漢朝,勞動人民已經發明了用大豆製成豆腐的方法。

後來,經過史學家的考證和推斷,比較可靠的說法是在距今一千多年前的五代十國時期發明了豆腐的製造方法。北宋時期,我國一名偉大的文學家、詩人、詞人蘇拭(號東坡,一o三七年生至一一o一年卒),曾有 「煮豆為乳脂為酥」(指豆腐)的詩句。   把大豆製成豆腐,有什麼好處呢?

為什麼人們不直接食用大豆呢? 這我們得先從人體所需要的營養談起。   維持我們人體生命,需要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六大類物質。

體內各種細胞的新陳代謝,構成細胞的基本材料,都需要蛋白質。蛋白質由多種氨基酸組成,氨基酸是構成蛋白質的基石。有些氨基酸人體可用其他的物質製造出來,例如甘氨酸、絲氨酸等,這些被稱為「非必需氨基酸」。

另一些氨基酸人體不能合成,只能從食物中獲得。例如纈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蘇氨酸等,稱為「必需氨基酸」。含有所有必需氨基酸蛋白質,叫做「完全蛋白質」。

我們食物中肉、魚、蛋的蛋白質都屬於完全蛋白質,所以都是營養豐富的食品,當然,這些食品都是動物性的。植物性食品中蛋白質含量特高,而且是不完全蛋白質。唯獨大豆,不但蛋白質含量特別高,而且是不完全蛋白質。

大豆的蛋白質含量幾乎是魚、肉中蛋白質的兩倍,達到百分之三十六,所以大豆有「素牛肉」之稱。   大豆中所含的蛋白質量多質優,可是有個缺點,就是較難被人體消化吸收,只有當把大豆加工鹹豆腐或其他豆製品時,其中的蛋白質才變得容易為人體消化吸收了。我國古代的人民無意之中運用了這個現代研究才得以發現的秘密。

他們發明了製造豆腐的方法,使豆腐成為一大食品,促進了人們的身體健康。所以我們說,制豆腐是我國勞動人民加工植物蛋白質的一大發明,這是當之無愧的。   還有,發明制豆腐的方法也並不簡單。

人們需先把大豆用水浸脹,磨成豆漿,再放在鍋裡煮熟。但豆漿並不能自然地凝結成豆腐,還必須在豆漿中加入適量的鹽滷(主要成分是氯化鎂)或石膏(硫酸鈣),豆漿才能慢慢去凝成豆腐花(又叫豆腐腦,南方俗稱豆花)。最後用布放在木架中將豆腐花中的水濾去一部分,就製成了豆腐。

  為什麼制豆腐要在豆漿中加鹽滷或者石膏呢?為什麼大豆製成豆腐後易被人體充分地吸收呢?   當人們把大豆磨成豆漿後,大豆中的蛋白質就被粉碎成分子而溶入水中。

蛋白質分子的表面有組成它的氨基酸的氨基(-nh2)與羧基(- )。這些基因與水作用,在蛋白質表面形成一層水膜。這層水膜還吸附有同種電荷,使蛋白質的顆粒相互排斥,不能引起相互間的碰撞和粘結下沉,這就是豆漿不能直接凝結成豆腐腦的原因。

豆漿這種液體,叫做膠體溶液。   加滷時,加入的鹽滷或石膏都是可溶於水的電解質。它們在水溶液中離解成很多帶電的離子(ci-與mg2+)。

這些離子與水結合的能力很強,破壞了蛋白質表面的水膜,以至沒有足夠的水來溶解蛋白質。另外,這些正負離子的存在,減弱了蛋白質表面所帶電荷引起的斥力。這樣,蛋白質就舍互相碰撞而粘結、凝聚起來——豆漿也就變成了豆腐。

  經過上面這樣的加工,大豆中的蛋白質被撕得粉碎,從而也就易於為人體所吸收了。   將豆漿做成豆腐,從化學上講,是將膠體溶液變成膠凍溶液的操作過程。這可是相當高階的膠體化學應用技術了。

這種在膠體溶液中加入電解質來破壞膠體而形成膠凍的技術,在今天很多方面都有應用。   例如在橡膠工業中,從橡膠樹上採下的乳白色膠汁,是橡膠的膠體溶液,人們在膠乳中加入醋酸(電解質),使膠乳凝聚成膠片,然後送橡膠廠加工成各種橡膠製品。   又比如,在肥皂工業中,人們先將脂肪經過皂化水解,制得肥皂的膠體溶液;然後再加入大量的電解質——食鹽,發生鹽析作用,使肥皂肢體溶液凝聚起來,製成塊狀的肥皂。

  請看,現代工業中運用的這些技術,跟我們的祖先在一千多年前所發明的製造豆腐的方法,是多麼的相似啊!

我做的豆腐腦為什麼有點酸,我做的豆腐腦為什麼酸

自娛自樂說今宵 豆腐腦發酸是內酯放多了。1 黃豆冼淨,然後放到容器裡,加適量的清水,浸泡8小時。2 把泡好的黃豆放入豆漿機內,然後加1000毫升的水。3 蓋上蓋子,啟動程式打成豆漿。4 內酯倒入小容器裡,加少許水,攪拌勻,將內酯化開。5 豆漿榨好後,倒入乾淨無水的容器裡。6 將內酯水倒入豆漿中,然後...

為什莫我要讀書 5,為什莫我要讀書呢??

我小時候就特別佩服我們的 長大了才知道我們為什麼而讀書,為了不被別的國家欺負,為了不當懦弱的國家,為了不讓外國人個個都可以瓜分我們國家的土地!就像 說的那句名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或許我們不會理解,也沒那麼大的抱負!可是至少為了我們的父母,我們就應該好好地讀書,他們為了我們將來能過上還日子,找份好...

我做的滷水豆腐為什麼表面不黃呢 而且豆腐味不濃呢

我去過閩南的一些地方,記憶中經常會吃一種小菜,就是香味濃郁,回味無窮的滷水豆腐,感覺特好吃,今天也特意做了乙個,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支援和喜歡!1 滷水豆腐一塊備用擦去多餘水分備用。2 準備好滷水豆腐的調味料。3 把豆腐切成7 8厘公尺後的塊,我的這塊兩刀切成四塊正好。4 油鍋下入80克左右的油,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