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辦法能讓孩子更愛學習

時間 2021-08-11 17:06:53

1樓:

一、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促使孩子自覺學習的原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他們自然就不會把學習當成苦差事。

我們經常看到,有的孩子對電腦很有興趣,他就願意自覺主動地看許多計算機方面的書籍,貪玩的習性就會有很大的改善。因此,家長和老師應不時地尋找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並加以引導和培養,促進孩子的健康成才。 二、使孩子嚐到成功的滋味。

很多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多是由於學習總是失敗,考試成績總是不如人。因此,要從孩子的實際出發,恰當地為孩子確定學習目標,並給以切實有效的幫助,這樣孩子就能通過努力達到他能夠實現的目標,獲得成功的體驗。成功的體驗又會激勵孩子的繼續努力,使他不斷進步。

三、從小培養注意力。 兒童不愛學習常與其注意力差有關。課堂教學要求注意力至少保持20分鐘,有的孩子卻只能集中注意幾分鐘,有許多內容在"開小差"時沒聽到、沒理解,結果成績差,逐漸對學習失去信心和興趣,進而不愛學習。

所以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注意力。有的孩子天生注意力不集中,這需要家長長期的努力。 四、學習強度不可超過孩子的承受能力。

孩子在學校學習的內容已夠多,再加上幾個小時的額外學習,會超過了其承受能力。這種"課堂--家庭式"的接力學習往往使孩子失去對學習的新奇感,開始厭倦學習。 五、身教重於言教。

父母言行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能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父母要使孩子熱愛學習不貪玩,自己必須勤於讀書,努力在家庭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如果父母整天沉迷於麻將、電視、跳舞、應酬中無可自拔,那麼要想孩子"出汙泥而不染"是不可能的。

六、避免家教中的誤導。 家庭教育中父母講話不慎而產生的錯誤導向,也是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如果一位家長整天喋喋不休地說:"你成績如此差,一定是比別人笨,再努力可能也不會見效了。

"這樣的話語勢必會嚴重挫傷孩子的積極性與進取精神,使孩子不愛學習,變得貪玩。 七、為孩子找一個愛學習的好夥伴。 同齡人之間的影響也是極為重要的。

大部分的孩子仿效性極強,只要有一個好的榜樣在身邊,孩子就會產生希望變好的內在動力,逐漸喜歡學習起來。這種同伴的力量有時甚至比家長的說教、打罵更有功效。 改變孩子貪玩的方法很多,但是真正關鍵的部分掌握在家長和老師手中,只要家長和老師方法得當、態度認真、對孩子給與足夠的關心與幫助,相信這樣的問題很容易就能得到解決。

2樓:匿名使用者

本人在國外留學,之前看電視的時候,是一個日本節目,專家說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在他面前擺一面鏡子,可以提高學習效率。

3樓:匿名使用者

這要父母的以身作則和陪伴

4樓:危辰

沒有任何辦法,只能靠他自己覺醒。

5樓:小魚話育兒

父母都希望給孩子好的教育,讓孩子愛上學習,但實際情況可能是提醒孩子學習,孩子無動於衷。讓孩子看書,孩子提不起興趣,作業拖拖拉拉,成績一塌糊塗。讓孩子愛上學習,最關鍵的問題是提高家長的意識,簡單來說就是直白的四個字”言傳“”身教“。

1、言傳:

有的孩子畏懼學習,可能是因為在學習過程中接受了太多批評。成績不好,挨批評,字寫的不好,挨批評。如果一個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總是接收到這種負面的評價,這種挫敗感很難讓孩子愛上學習。

言傳是引導。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去發現自己的優勢學科,培養孩子自信,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讓孩子產生成就感,孩子對學習也會越來越有自信。這種成功的體驗可以讓孩子愛上學習。

2、身教:

很多孩子不愛學習,根源在於家長。有的家長,潛意識裡認為學習是痛苦的。似乎上小學以後開始學習就是苦難的開始。

不知不覺間,這種觀念會傳遞給孩子,孩子怎麼會喜歡學習呢。學習是一種習慣和生活方式,孩子的學習態度受父母影響很大,父母認為是痛苦的,孩子也會認為痛苦。父母認為學習是輕鬆的,孩子也會開心面對。

所以我們希望孩子是一個喜愛學習的人,那麼父母也要改變原有的學習觀念。

當我們有空拿起手機玩的時候,我們沒有資格指責孩子不愛看書。當我們工作遇到困難放棄的時候,我們不該指責孩子學習遇到問題就放棄。永遠記住,身教大於言傳。

6樓:親子教育何小英

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只是表面現象。事實上,孩子天生對外界好奇,本質是熱愛學習,希望獲得新知識,渴望得到父母老師同學的認可。

要解決孩子學習興趣的問題,需要看孩子沒有學習興趣背後真實的原因,是因為孩子學習能力弱?還是因為孩子時間管理弱、習慣不好?還是因為經常被父母老師批評,或者和同學交往能力差?

父母需要花時間觀察孩子,或者與孩子溝通背後真正的原因。

如果是因為孩子自己的原因,我們父母要學會幫助孩子增加對時間的敏感度,同時和孩子一起制定每天的計劃,如果完成順利,可以進行適當的獎勵,如果完成不夠好,我們要事先約定好達不成的後果,獎懲方式需要和孩子事先約定好。過程中,我們需要進行監督和指導。

對於年齡比較小的孩子來說,比如小學生,我們通過多年的研究發現,孩子是否熱愛學習和父母的引導以及溝通方式有特別大的關係。

當孩子考試不好時,父母如果習慣性的去批評孩子笨,不夠努力,沒有給予實質的幫助,慢慢的孩子會對學習就會失去興趣。

如果父母能夠理解孩子的情緒,主動和孩子一起分析考試失利的原因,並幫助孩子制定改進計劃,鼓勵孩子,相信孩子可以做到,對於孩子每一次進步給予及時的鼓勵,孩子對於學習就能夠逐漸有興趣了。

7樓:佩佩說說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

”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那麼該怎麼做才會讓孩子更愛學習呢?

第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努力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如果孩子對哪一科學業不感興趣,家長可以嘗試尋找這個學科的有趣的地方入手,比如尋找些該學科的有趣教材,或者相關的遊戲、故事,從各個方面讓這個學科立體起來,不僅是書面的知識,可以是和現實相關的話題,可以是有意思的遊戲,

從而讓孩子對這門學科產生興趣,由不愛學轉變為主動學。

第二、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這句話給了他很大的信心,既然歷史可以學到最好,為什麼別的不能學好呢?雖然後來他其他的科目沒有學到歷史那麼好,但是也最夠他考上重點高中,足夠他考進大學。他現在是一個出色的歷史老師。

第三、父母的言傳身教。

想要讓孩子更愛上學習,那麼請**學習的父母。因為孩子總是跟著父母的言行在走的,教孩子這樣做不如做給孩子看,如果是家庭的氛圍很好,孩子始終是處在一個學習的氛圍之中,那麼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會越來越愛學習。

最後,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愛上學習,在自己未來的人生擁有更多選擇權,越來越好。

8樓:

不可否認,學習是一件可以借鑑和模仿的事情。方法得當就可以獲得成倍的效果,所以我就分享一本我看過的書《為什麼學生不喜歡上學》中的一些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一、好奇心並非是熱愛思考的體現

學習需要思考,但人類行動更多地依靠記憶。比如說,你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常常沿用與上次做這件事的相同方式。你吃飯點菜的時候,想不好要吃什麼,就點原來吃過的那些,這樣最節約認知資源,或者俗話說的,最省腦子。

那我們為什麼有時候願意思考呢?在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大腦會產生多巴胺,讓人有快樂的感覺。但這問題太難或太容易都不行。難度太低,無聊;難度太高,挫折;難度適中剛剛好。

二、豐富孩子的認知範圍比學習各種技能更重要

我們自己讀書時,甚至玩遊戲時候也會感受到,如果有背景知識,理解起來就更簡單。如果你對三國時期的人物不熟悉,玩三國殺上手就慢些。面對問題時,我們把當前環境的資訊與長期記憶裡儲存的一部分資訊都調取到工作記記中,用新的方式組合起來,去思考。

我在這裡說的工作記憶是指一種特殊的短期記憶,比如小測驗前突擊背單詞,很可能考完不久就忘記了。

如果長期記憶裡存的相關知識多,就有助於思考。如果工作記憶空間大,也有利於思考。工作記憶非常重要,我以後專門來講。

這個地方,三國時期的人物就是長期記憶裡面的知識,有這個背景知識,你上手就會更快一些。

國外有四年級掉隊現象,是指許多孩子在四年級時突然跟不上同齡孩子,然後跟其他同學的差距越拉越大。我們也常說三年級是個坎兒,這一年孩子之間的差距變得非常明顯。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孩子的背景知識有差別。

知道得越多,學習新知識就越容易。

因此,第二個建議是,儘早豐富孩子的事實性知識。閱讀很有效,還有參觀博物館、旅遊、各種課外活動,都很好。

三、記性好是因為記住的事情都經過了思考

你可能會發現,孩子說起光頭強的臺詞來一套一套的,但總記不住你教的知識點。這是因為,人的記憶不是他想要記的事,而是他思考過的事。你可以把思考想象成大腦神經元滋滋地燃放五彩煙花。

記憶就是煙花過後留下的那些灰燼。都沒有燃燒過,怎麼能留下痕跡?

怎樣讓孩子的大腦神經元“燃放”起來?第三個建議是,孩子學習的內容要有意思。比如,老師和父母可以藉助故事的力量,引入因果、衝突、複雜度和角色等,組織學習材料。

如果學習內容實在沒啥意義,比如化學元素表,那麼使用重複、聯結和組塊的記憶策略也可以。

四、理解力是建立在具體的知識上的

小學老師經常遇到一種哭笑不得的情形:問孩子,你有3個蘋果,媽媽又給你 2個蘋果,你一共有幾個蘋果? 答,5個。

再問孩子,路上有 3棵樹,有人又種了2棵,一共有幾棵樹?答,不知道。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和蘋果比起來,種樹是孩子比較陌生點的事情,所以用不熟悉的例子來學習算術這樣抽象知識時 ,孩子就會碰到困難。

那麼第四個建議就是,教育孩子時,多舉例子,最好是跟孩子已有經驗有關係的例子,所以你和孩子解釋道理最好越簡單直接越好。

五、刻意練習才能熟練掌握

很多人反對大量重複練習,反對題海戰術。實際上練習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學習。舉個例子,你一定能心算 12x12,但心算 122x122 就難得多。

其實用的方法一樣,但後面那題需要大量記憶空間存放中間的步驟,而人腦的工作記憶非常有限。

怎麼突破這個瓶頸呢?就是大量練習,把複雜任務練到自動化,它就成了一個整體,很容易儲存。你有沒有注意到,其實12x12也是作為一個整體記憶下來的?

第五個建議,是重複練習基本技能。需要提醒的是,分散時間練習效果更好。比如,一個週末下午做 100道題,不如把這些題分散到週一到週五,每天做20道題,這樣掌握得更牢。

六、入門時的學習方法與熟練掌握後的學習方法完全不同

有人問,能不能在孩子一開始學習科學的時候,就像科學家一樣思考?答案是,不能。專業人士的思維方式與入門者的思維方式完全不是一回事。

專業人士已經掌握大量背景知識,經歷過大量練習,已經學到了深層的抽象技能。他們可以快速分辨出重要的細節,關鍵是還可以把知識遷移到相似的領域裡。而入門者呢, 著眼於具體例子、淺層知識,很難遷移知識。

第六個建議,是提醒老師和父母,對孩子來說,更實際的目標是理解知識。讓新手去模仿專家的創新方法並沒有用處。

七、單一思考過程不如多元化的思考過程

你可能聽說過這樣一種說法,認為有些孩子是視覺型學習者,對看到的東西記得清楚;有些孩子是聽覺型學習者,對聽到的東西記得清楚。認知科學家發現,這個理論完全是錯誤的。還有多元智力理論在教育上的運用,也被認知科學證明站不住腳。

因為科學家(包括教育學家)根本就沒辦法區分不同的學習型別,並給出最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

所以第七個建議是,不用考慮為每個學生定製不同的思考過程,考慮讓全班所有孩子練習所有過程,聽一聽,看一看,動一動,通過變化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總結一下:

完全“快樂”、一點兒都不用費力的學習並不存在,但對於一個保持好奇心,主動探索求知的孩子來說,在辛苦學習的過程中也能獲得愉悅感。孩子不喜歡上學是正常的,如果按照大腦的認知規律教育孩子,能讓孩子更喜歡學習。

具體有這樣七個建議:

1、給孩子的問題難度適中,讓孩子在挑戰區學習;

2、利用閱讀、參觀博物館、旅遊等方式儘早豐富孩子的事實性知識;

3、借用故事等力量,讓孩子學習的內容有意義;

4、教育孩子時多舉例子,最好是跟孩子已有經驗有關係的例子;

5、在不同時間裡重複練習基本技能;

6、鼓勵孩子理解知識,而不是急匆匆地讓他們學習行業專家的思維方式;

7、我們對孩子的培養要有耐心,一步一步按著他們發展的規律來。‍‍‍‍以上。

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孩子不愛學習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孩子不愛學習只是表面現象。背後的原因是很多的。一,學習習慣沒有養成。二,爸媽沒有做好榜樣。三,學習能力的問題。 漓櫻愛畫畫 如果你的孩子不愛學習,請記得告訴他這六句話 知識力 孩子不愛學習形成的原因是什麼?第一,家長要求太高,孩子覺得目標高不可攀,積極性和自信心嚴重受挫 第二,學習興趣不濃厚,其他的...

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孩子不愛學習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孩子不愛學習,首先需要家長積極尋找原因,常見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學習。第一,學習興趣差,多數孩子不喜歡學習,需要家長培養孩子學習興趣,陪孩子一起學習。第二,心理因素,比如教師比較嚴厲,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第三,學習困難症,如先天性書寫困難 閱讀困難,或因生長發育過程中 孕期和出生時異常因素導致孩子發育...

怎樣才能讓不愛學習的孩子學習好,怎樣教育一個不愛學習的孩子好好學習

翰林學庫 學習成績下降了很多,該怎麼辦呢?孩子不愛學習,學習成績下降了很多,該怎麼辦呢?經常會有朋友和同事向我訴苦 最近我的孩子不愛學習,每天只是在玩手機,學習成績下降了很多,該怎麼辦呢?這已經成了非常普遍存在的現象,不僅孩子每天都在玩手機,成年人也是每天都在低頭玩手機。現在的智慧手機發展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