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大帝的觀後感,《漢武大帝》觀後感

時間 2021-09-24 21:28:38

1樓:匿名使用者

漢武大帝基本符合史記和漢書的記載,也是一部值得品味的歷史劇,現在很多電視劇以歷史為根據,但改變卻很大,基本已經跳出歷史的範圍。但漢武大帝也沒有跳出中國電視劇的範圍,他把漢景帝和漢武帝都更加人性化,比如晁錯在死前是沒有和漢景帝的一場送別戲的,史記記載是晁錯不知道景帝殺他,以為景帝召見他,被拉到東市直接腰斬,而且是漢景帝朝公認的冤案。再如李廣的死,電視上是說李廣最後做前鋒力戰而死,而歷史記載是李廣因為迷失道路,誤了匯合時間,大將軍衛青就派人向他做筆錄,李廣不願面對刀筆小吏,所以就自殺了。

而且漢武帝對李廣的死也沒有任何說法,不是電視中說什麼天下之大,容不下他的李將軍。雖然有些地方跟史書記載有出入,可能這是為了電視劇的精彩而安排,但這是瑕不掩瑜,還是能反映出歷史的原型。希望國內能多拍點這類有意義並且值得回味和欣賞的電視劇,而且儘量不要改動歷史記載,因為既然是歷史劇,那就應該反映記載的歷史。

這類電視劇演員當然也很重要,陳寶國先生演的超讚,我個人很喜歡,焦晃演得也非常不錯,把漢景帝的各方面詮釋的非常到位。希望中國能有更多的歷史劇。

《漢武大帝》觀後感

2樓:甄愛∥碩

同學你去漢武大帝和衛青的貼吧去看看 應該能找到

從秦始皇到漢武帝觀後感300字

3樓:匿名使用者

最近筆者看了新的紀錄片《秦始皇到漢武帝》,紀錄片的製作水平不錯,立場也比較客觀,可以算是一部佳作。在筆者看來這部紀錄片尚有幾個地方沒有講的透徹,第一個問題是為什麼黃老之術成為了漢初的治國理念。

在這一點上很多紀錄片和文章都將道家追求的“無為”當做解釋,認為清靜無為,與民休息是漢初的國策,但是筆者並不同意這個觀點,“無為”並不應該解釋為真的無為,如果什麼都不做自由發展,那麼結果是什麼呢?結果就是七王之亂。也就是說正因為漢初使用了這種策略才導致了七王之亂的發生,那麼又該如何理解呢?

首先想要看懂這個問題就首先要知道當時的環境,當項羽自封西楚霸王和劉邦被封為漢王之後開始了楚漢戰爭,而為什麼劉邦一定要做皇帝呢?這是因為劉邦不得不這樣做,項羽是楚國貴族後裔,而想要在楚國爭奪控制力也非要貴族不可,這也是為什麼陳勝吳廣起義中會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所以關鍵的地方在於,在楚國的文化之中只有熊氏、羋氏和貴族才能形成與其他楚人的契約關係,這導致瞭如果劉邦想要戰勝項羽,就必須採取一個新的模式才可能成功,並且秦國在郡縣制的改革並未徹底完成,各方的諸侯和舊勢力還存在,所以導致劉邦需要成為皇帝才能得到更高的控制權。

當劉邦戰勝項羽之後,就又面臨一個問題,他該選擇何種文化和制度來管理新出現的漢朝,墨家已經逐漸衰落,法家則剛剛失敗於秦朝,那麼劉邦只能選擇兩個文化,一個就是道家,另一個就是儒家。

那麼為什麼劉邦沒有選擇儒家,這是因為當時的儒家是封建儒家思想,追求的是復興周禮的“克己復禮”,所以這一點對於劉邦推行郡縣制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阻礙,自然不能選擇,這導致漢初選擇了道家。

如何去理解“道家”將成為看待從秦到漢的關鍵過渡,“道家”對於現代人來說非常容易與儒家進行混合對待,並且之後道家又分化出“道教”來,所以給人感覺道家是一種與世無爭的哲學,然而這樣看待“道家”就沒有看到他的本質,“無為”並不是毫不作為任由發展的意思,而應該解釋為“我為”,道家的思想所追求的是“我”應該如何看待和麵對世界,用自己的思想去面對世間的變化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如果仔細分析當時的環境這一點也就更加清楚了,漢初時候剛剛結束了戰爭民生凋敝,甚至連皇帝都沒有像樣的車馬使用,在皇帝的周圍還有各種勢力的存在,劉邦又遭遇了白登之圍的失敗,所以劉邦如果強力進行改革,勢必再次激起混亂,這使得從劉邦開始決定休養生息,蕭何之後的曹參為何仍然強調無為而治。

因為對於整體的情況看來,漢朝的皇帝勢力與諸侯王勢力之間的發展看誰更得利的問題,時間對皇帝是有利的,如果皇帝可以忍耐和等待自己的勢力壯大起來,才有能夠解決諸侯王的能量,而對諸侯王們來說自己想要發展勢力對抗皇帝也需要時間。

再者漢初政治中後宮干政情況非常嚴重,對於法家與儒家來說都非常強調規制,這將限制後宮干政的能力,所以從一個大的環境上看後宮、皇帝、諸侯王都在等待時機發展自己,“無為而治”與其說是什麼都不做,不如說是每個族權勢力都在利用時間和“我為”的思想為自己創造更好的空間。

所以爆發七王之亂就是一個自然的事情了,七王之亂爆發以後漢景帝重用周亞夫和自己的兄弟進行平叛之戰,擊敗了諸侯王之亂,但是漢景帝仍然沒有得到改革的關鍵突破。

到了漢武帝時代終於出現了轉機,董仲舒的出現改革了這一困境,董仲舒為何可以使得儒家替代道家成為漢朝所使用的文化,以至於“廢黜百家獨尊儒術”,這是因為董仲舒時代的儒家已經不再是封建儒家思想,而是進化到了王朝儒家思想,他將儒家思想與官權有效的結合起來,使得官權制度尋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改變了法家所創造的官權制度的困境,讓官權制度得到了一個重大的發展與突破。

於是,漢武帝才能夠頒佈推恩令,使得諸侯王的勢力越來越衰落,官權得以發展。從秦朝到漢朝是一個關鍵的過渡時期,為什麼儒家可以最後脫穎而出,這是需要關注的重點,儒家思想在這一時代也出現了重要的變化,從封建走向了王朝。

封建儒家思想的創造者孔子是一個封建思想的崇拜者,但是歷史是諷刺的,孔子一生追求“克己復禮”,然而真正將封建思想擊敗的,也正是孔子。封建思想中貴族的合法性**於“血統”,這也是周禮出現後的變化。孔子出現後認為天下大亂的關鍵在於人不守“禮”所造成的,所以通過“克己復禮”可以恢復周禮,但是讓孔子沒有想到的是,他的舉動和學說並不被封建貴族和君主接受,因為一旦真的使用孔子的思想,封建的合法性就會出現變化,從“血統”走向“行為”,孔子一生追求封建制度卻被封建君主拒絕的關鍵就在於封建儒家思想不但不能挽救封建思想,相反摧毀封建,這使得儒家思想在封建時代其實是一個失敗的學說。

但是這一點在王朝制度以後出現了變化,“行為”論經過董仲舒的變化成功的變成王朝儒家思想,所以儒家思想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思想,隨著思想的改革形成了新的文化用來解決漢朝的實際問題,成為儒家思想脫穎而出的關鍵。

這是筆者對於從秦末到漢初發生轉變的理解。

《漢武大帝》觀後感,《我的戰爭》觀後感作文

甄愛 碩 同學你去漢武大帝和衛青的貼吧去看看 應該能找到 我的戰爭 觀後感作文 汐雨煙 所謂準備,是 研究戰爭,研究戰爭中具體的人。那些經驗不可能親歷了,只能通過第二手 第n手的資料去分析,這需要大量的時間和心力投入。我沒有這個條件,必須馬上動手。能夠依賴的只有自己的人生經驗和世界觀了,我的從軍經歷...

漢武大帝是誰?

漢武大帝是劉徹。漢武帝。劉徹,漢武故事 載其初名為 彘 西漢第七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 文學家。漢景帝劉啟。的兒子,母為王皇后。劉徹初封膠東王,七歲被立為皇太子,十六歲繼承皇位。任內為加強 集權,頒行推恩令,又制訂左官律和附益法,嚴格禁止諸侯王參與政事。為政舉措 為了強化法制,劉徹於元光五年命中大夫張...

《漢武大帝》是否尊重歷史

個人認為,真正忠實於歷史的電視劇集,可能就是這部 漢武大帝 了。四大名著以及雍正王朝更多可以稱作嚴肅,精良和 忠於原著 而非忠於歷史。而三國和水滸其實一定意義上就是元明時的歷史戲說和 武俠 和他所處的歷史背景不符的就更多了。在尊重歷史細節方面,漢武大帝 這部影片的拍攝對於當時的史實,所用的道具和漢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