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式,文言文句式有哪些?

時間 2021-10-14 20:06:53

1樓:商墨徹毋辰

文言文句式總分兩大類: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為:

倒裝句、被動句、省略句、判斷句四大類,而倒裝句又分為:賓語前置句、狀語後置句(介賓短語後置句)、定語後置句、主謂倒裝句(謂語前置句)四類。

文言文中都有哪些句式?

2樓:冰麒麟顧

文言句式

與詞彙相比,文言語法變化不大,只是幾種特殊句式的表示方法與現代漢語不同,下面分別加以說明:

判斷句式 被動句式 倒裝句式 省略句式 疑問句式 否定句式

判斷句式

文言文判斷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基本上不用判詞"是"來表示,而往往讓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直接充當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其句式有如下幾種表示法:

「......者,......也。

」這是文言判斷句最常見的形式。主語後用「者」,表示提頓,有舒緩語氣的作用,謂語後用「也」結句,對主語加以肯定的判斷或解說。如:

「陳涉者,陽城人也。」(《史記.了涉世家》)

「......,......也。」判斷句中,有時「者」和「也」不一定同時出現,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斷。如:「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資治通鑑》)

「......者,......。」有的判斷句,只在主語後用「者」表示提頓,這種情況不常見。

如:「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者也。」在句末連用語氣詞「者也」,表示加強肯定語氣,這時的「者」不表示提頓,只起稱代作用。

這種判斷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較常見。如:「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戰國策.齊策》)

無標誌判斷句。文言文中的判斷句有的沒有任何標誌,直接由名詞對名詞作出判斷。如:

「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時為了加強判斷的語氣,往往在動詞謂語前加副詞「乃、必、亦、即、誠、皆、則」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斷句中謂語前出現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斷詞,而是指示代詞,作判斷句的主語,而有些判斷句中的「是」也並非都不表示判斷,「是」在先秦古漢語中少作判斷詞,在漢以後作判斷詞則多起來。還有,肯定判斷謂語前加的副詞和否定判斷謂語前加的否定副詞「非」,都不是判斷詞。

被動句式

文言文中,被動句的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被動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動者,施事者。在古漢語中,在古漢語中,被動句主要有兩大型別:一是在標誌的被動句,即借助一些被動詞來表示,二是無標誌的被動句,又叫意念被動句。

有標誌的被動句,大體有以下幾種形式:

動詞後用介詞「於」表被動,「於」起介紹引進動作行為的主動者的作用。如:「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

」(《史記.屈原列傳》)這裡「惑」、「欺」的動作是由「於」後的「鄭袖」、「張儀」發出來的。

有時也在介詞「於」或動詞前加「受」,形成「受......於......。」的形式表被動。如:「吾不能舉金吳之地,十萬之從,受制於人。」(《資治通鑑》)

用「見」、「於」,「見......於......。」表被動。

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

」(同上)「暴見於王。」(《孟子.梁惠王下》)

「見」有一種特殊用法和表被動的「見」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實或見怒也。」(《答司馬諫議書》)這裡的「見」不表被動,它是放豐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麼樣的客氣說法,像現代漢語中的「見諒」等那為此種用法。

用「為」,「為......所.....。」表被動。

如:「(巨)偏在遠郡, 行將為人所並。」(《資治通鑑》)

用「被」表被動。如:「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張溥《五人墓碑記》)無標誌的被動句,這種情況是指沒有被動詞的被動句。如:「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

」(《資治通鑑》)這裡的「逼兵勢」是「被兵勢所逼」的意思。

倒裝句式(主謂倒裝 賓語前置 定語後置 介詞結構作狀語後置)

現代漢語的句子成分的順序,一般為「王—謂—賓」「定(狀)—中心詞」,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條件下,句子成分的順序會發生變化的,這就是古漢語中的所謂倒裝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順序出現了前後顛倒的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倒裝形式:

主謂倒裝(謂語前置或主語後說)古漢語中,謂語的位置也和現代漢語中一樣,一般放在主語之後,但有時為了強調和突出謂語的意義,在一些疑問句或感嘆句中,就把謂語提前到主語前面。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實際上是「汝之不惠甚矣!」

定語後置

文言文中,定語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詞前邊,但有時為了突出,中心詞的地位,強調定語所表現的內容,或使語氣流暢,往往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並用「者」結句,形成「中心詞+後置定語+者」或「中心詞+之+後置定語+者」的形式。如:「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以及:「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蘇軾《石鐘山記》)等。

應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語後置只限於表示修飾關係的句子,表領屬關係的定語則不後置。

介詞結構作狀語後置介詞結構即介賓短語,文言文中常見的是用「以」、「於」組成的介賓短語,作狀語後置有以下幾種情況:第

一、用介詞「於」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處在補語的位置,譯成現代漢語時,除少數仍作補語外,大多數都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如:「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荀子《勸學》)兩個「於藍」在翻譯時,都要放在動詞前做狀語。第

二、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在今譯時,一般都作狀語。如:「具告以事。

」(《史記.項羽本記》)即「以事具告。」這種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動詞賓語,實際就是「以事具告(之)。」還有一種民政部要注意,介詞「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補語位置時,在翻譯時,可視情況而定其成分。

如:「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韓愈《師說》)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譯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狀語,又可譯為「生在我的前面」,作補語,一般來說仍作補語,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則一定要作狀語。

省略句式

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現代漢語中都有,不過,文言文中的活力句更普遍。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形:

省略主語有承前面的主語省略,有呼應下文省略,在對話中也常常省略主語。文言文中的第三稱代詞「之」、「其」不能作主語,也是文言文中主語多省略的原因之一。如:

「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年矣,而鄉鄰之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徒,飢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有時乙個複句或一段話中多處省略主語,這些主語並不一貫,即所指不是同一物件,在閱讀和翻譯時要注意。

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桃花源記》)在翻譯成現代漢語時,省略的主語要補充出來。

省略謂語為主是句子裡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況下也有承接上文、呼應下文或因對話而省略的。如: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六則)後一分句省略了謂語「擇」。在譯成現代漢語時,被省略的為主要補充出來。

省略賓語賓語的省略有兩種情況:省略動詞的賓語和省略介詞的賓語。如:

「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廉頗藺相如列傳》)這句話就省略了動詞謂語「拜」的賓語「之」又如:「豎子不足與謀!

」(《鴻門宴》)這句話中省略了介詞「與」的賓語「之」。在文言文中,介詞「以」、「為」、「與」的賓語"之"往承上文省略。在譯成現代漢語時,省略了的動詞賓語或介詞賓語要補充出來。

省略介詞在文言文中,介詞「於」和「以」常被省略。如:「後數日驛至,果**隴西。

」(《張衡傳》)句中省略了介詞「於」。又如:「賜之彘肩。

」(《鴻門宴》)句中省略了介詞「以」。澤為現代漢語時,省略了的介詞也要補充出來。

疑問句式

文言疑問句,一般都有疑問詞,疑問詞包括疑問代詞(誰、何、曷、故、安、焉、孰等),疑問語氣詞(乎、諸、哉、歟、耶等)以及疑問副詞(豈、獨、其等)。有時也不用疑問詞。

另外,還有些表示反問的習慣用法。

否定句式

文言否定句,所用否定詞有否定副詞(不、非、勿、毋、弗、否等),否定代詞(莫)以及否定性動詞(無)。

文言文句式判斷,如何判斷文言文句式

這個問題幾句話說不清楚。恰好,最近我整理了一份材料,專門講古文句式的,但願對你有用。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於現代漢語表達習慣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 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和倒裝句等。下邊我們舉例加以說明 一 判斷句 一 採用 者,也 的方式 1 者,也 廉頗者,趙之良...

文言文的句式有哪些,怎麼區分,文言文句式有哪些?

文言文句式有哪些?文言文句式總分兩大類 固定句式 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為 倒裝句 被動句 省略句 判斷句四大類,而倒裝句又分為 賓語前置句 狀語後置句 介賓短語後置句 定語後置句 主謂倒裝句 謂語前置句 四類。文言文的句式有哪些特點?句式特點是指句子與普通句式不同的地方。句式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四...

文言文句式百科全書

菀蘭隱雪 文言文句式 文言文句式總分兩大類 固定句式 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為 倒裝句 被動句 省略句 判斷句四大類,而倒裝句又分為 賓語前置句 狀語後置句 介賓短語後置句 定語後置句 主謂倒裝句 謂語前置句 四類。舉例 一 判斷句。就是以名詞 代詞或名詞性短語為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的句式。1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