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牧羊注釋,《蘇武牧羊》這首詩的意思

時間 2021-09-01 02:46:58

1樓:郡主

【益】,打算,準備幹什麼,【乃1 招人才,【使】 讓,驅使某人幹什麼【既 已經【以為】 認為,把。。。當做什麼

你試著翻譯哈,可能對哈,很久都沒有翻譯古文了

2樓:匿名使用者

蘇武(?——前60),字子卿,西漢時期人。他出身世家,父親蘇建是一員武將,曾帶兵攻打匈奴。

蘇武的仕途很順利,他先以世家子的身份做了郎官,逐漸遷公升為乙個牧馬場的「監」(場長)。漢武帝天漢元年(前100年),他受命以中郎將的身份,送一批原來被漢朝扣留的匈奴使者北還大漠。這是漢朝因前一年匈奴遣返歷年被扣留的漢使者而採取的對等的外交行動。

然而,匈奴且踶侯單于根本沒有議和的誠意,他只是剛剛登上單于寶座,害怕漢軍前來攻打,故意低調做出的和好的姿態。蘇武到達匈奴後,便發覺匈奴人對漢朝使者的態度不是很友好,但也沒有想到會發生什麼意外。

蘇武完成了送還匈奴使者的任務後,單于正要派遣使者送蘇武回漢朝,不料卻發生了匈奴緱王和虞常勾結蘇武的副使張勝聯合叛亂,企圖殺死匈奴重臣衛律的事件。叛亂很快就被匈奴人平息,參與叛亂的張勝僥倖逃脫,他知道這件事無法隱瞞,只好向毫不知情的蘇武報告了事情的經過。蘇武見事已至此,已經沒有挽回的餘地,知道匈奴人不會放過張勝,自己作為主要領導肯定會受到牽連,也脫不掉干係。

於是便對手下人說:「事已至此,必然連累到我,等匈奴人把我逮捕起來再死,太對不起國家了」。他拔出佩刀準備自殺,幸虧他手下的人竭力勸阻,他才暫時沒有自殺。

單于追查謀反事件,果然順藤摸瓜牽扯出了張勝。單于大怒,召集眾貴族商議,要處死這批漢使。有人建議道:

「**衛律,便處以死刑,如果有人**單于,便沒有更重的刑罰來懲治了;不如迫使他們投降。」單于同意了這個建議,便命令衛律審問蘇武。蘇武對手下的常惠等人說:

「我作為大漢使者,卻要受到匈奴人的侮辱,這就是我們大漢朝受到了侮辱;即使匈奴人不殺了我,我也沒有面目回漢朝覆命了。」說完便拔出佩刀自殺。衛律大驚,親自抱住蘇武,他才沒有自殺而死。

單于聽說了這種情形,對蘇武也很敬佩,每天早晚派人問候蘇武,只把張勝抓了起來。

後來,單于多次派人對蘇武威逼利誘,勸他投降,每次都遭到他的嚴詞拒絕。單于也對蘇武更加欽佩,也更想收服他。他想先讓蘇武遭受不堪忍受的艱苦生活,消磨掉他的意志,然後再從長計議。

於是他把蘇武乙個人放逐到北海(今俄羅斯的貝加爾湖)邊上荒無人煙的戈壁灘上,命令他放牧公羊,要公羊產了小羊羔,才得釋放。

蘇武到了北海邊上牧羊,生活異常艱苦,經常沒有糧食吃,只得挖鼠洞中藏的草籽充飢才勉強活了下來。他牧羊的時候,時刻不忘自己的祖國,不忘自己是大漢朝使者的身份。他手持作為使者憑信的杖節,睡覺的時候也不輕易放下,天長日久,杖節上裝飾的羽毛都剝落了,蘇武依舊時刻緊握不放。

杖節不僅是他身份的象徵,更是自己祖國的象徵,他手持杖節,其實就是他與自己的祖國之間心心相通啊!可以說這根杖節是蘇武在牧羊時最重要的精神寄託,是支撐他能夠獨自在茫茫戈壁上生活多年的精神支柱。

多年後,單于認為蘇武的意志應該被消磨掉了。便派投降了匈奴的漢朝著名將領李陵前來勸降。李陵設下筵席,命手下人奏樂,在酒酣耳熱的時候,鼓動如簧巧舌,力勸蘇武投降。

李陵說:「蘇兄,你現在獨自在這戈壁灘上,想再回到漢朝已經沒有可能了,徒然在此沒有人煙的地方,自找苦吃,縱有信義,如何能使天下人知道?人生苦短,彷彿朝露易逝,你又何必如此長久地作踐自己!

我初降的時候,也經常神思恍惚,如痴如狂,恨自己背叛了自己的國家,加以老母被下在宮中獄裡,內心十分痛苦;但是時間久了,我已經完全適應了草原的生活,生活得不是一樣好好的嗎?再說了,現在陛下年老,法令多變,大臣無罪遭到滅族的多達數十家,朝中之臣,人人自危,你還要為誰盡忠呢?希望你能夠接受我的勸告,不要在這樣倔強犯傻了。

」蘇武聽完,沉思良久說:「我是早就該死的人了,將軍如果一定要我投降,那就等今天喝完這頓酒後,讓我死在你的面前吧!」李陵見蘇武心如鐵石,長嘆一聲道:

「哎,蘇君是個真義士啊!」於是痛哭了一番,與蘇武訣別而去。

蘇武被扣留十九年後,漢朝皇帝已經更換為昭帝了。漢朝和匈奴的關係也開始緩和。一次,漢朝派使者來到匈奴。

蘇武原來的隨員常惠設法見到了漢的使者,並且教了他一套話。使者大喜,見到了單于說:「漢天子在上林苑中射到了一頭大雁,雁腳上繫有蘇武寫給皇帝的一封書信,說他在北海邊上牧羊,由於匈奴人的阻撓,才無法回到漢朝的。

」單于聞聽大驚,信以為真,不敢隱瞞,只好承認蘇武以及其他部分隨行**還在匈奴生活。

由於使者的努力,蘇武終於從北海邊上被營救出來。蘇武出使時隨行的人員有一百多人,歷時十九年後,從蘇武生還的只有九人了,其他的使者都因為各種原因遺恨大漠,成為流浪異鄉的孤魂野鬼。

蘇武出使時正值壯年,回到漢朝時已經是乙個鬚髮皆白的老人了。他受到了漢昭帝的隆重接見和獎掖。蘇武以自己的行為譜寫了一首熱愛國家的悲壯曲,體現了他不重自己生死而重國家民族榮譽的高尚氣節。

蘇武牧羊的美名從此千古流芳。

《蘇武牧羊》這首詩的意思

3樓:筱鳶

意思:蘇武雖然人留在了匈奴地界,但氣節還在。在冰天雪地的壞境裡,貧窮艱苦地生活了十九年。渴了就吃雪,餓了就吃身上的羊皮襖。

心裡還記掛著漢朝的江山社稷,牧羊用的那根旄節上的裝飾都掉光了還沒能回到漢朝去。歷經了種種困難,但心還像鐵石一樣堅定,夜裡在塞上聽到笳聲,心裡就十分難過。

天氣輕寒的時候,大雁就會飛往漢朝的方向。家中白髮蒼蒼的老母,盼望著他的歸來,他的夫人獨自守著空房。每天夜裡入睡,我都會做夢,夢中的你可曾夢見了我?

任那海枯石爛,氣節都沒有少一點。最終讓匈奴心服感動,越發敬重漢朝的德行和威力。

原文:《蘇武牧羊》

蘇武留鬍節不辱。

雪地又冰天,窮愁十九年。渴飲雪,飢吞氈,牧羊北海邊。

心存漢社稷,旄落猶未還。歷盡難中難,心如鐵石堅。

夜坐塞上時聞笳聲,入耳痛心酸。

轉眼北風吹,雁群漢關飛。白髮娘,望兒歸,紅妝守空幃。

三更同入夢,兩地誰夢誰?任海枯石爛,大節不稍虧,

終教匈奴心驚膽碎,拱服漢德威。

作者簡介:

楊維楨(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文學家、書畫家和戲曲家。字廉夫,號鐵崖、鐵笛道人,又號鐵心道人、鐵冠道人、鐵龍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號老鐵、抱遺老人、東維子,會稽(浙江諸暨)楓橋全堂人。與陸居仁、錢惟善合稱為"元末三高士"。

楊維禎的詩,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樂府詩,既婉麗動人,又雄邁自然,史稱"鐵崖體",極為歷代文人所推崇。有稱其為"一代詩宗"、"標新領異"的,也有譽其"以橫絕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矯之"的,當代學者楊鐮更稱其為"元末江南詩壇泰斗"。有《東維子文集》、《鐵崖先生古樂府》行世。

4樓:匿名使用者

蘇武被胡人扣留了下來,可是他的心卻始終都沒改變!下雪了雪地冰天,而且蘇武在那裡等了19年,渴了喝雪餓了吃毛氈,放羊在北海邊,心裡還想著漢朝的存亡,可是旄上的毛都掉了他還沒回來,歷盡千辛萬苦,心卻如鐵石般的堅硬,晚上坐在塞上聽見了笳聲,心裡就一股酸水湧上心頭。

一轉眼冬天來臨了,一群大雁飛向漢朝的邊關,白頭髮蘇武的媽媽還在等著兒子早日回來,蘇武的妻子每天都獨自一人首在空曠的房子裡,三更天是兩人一起如夢,誰會先夢到誰?就算海枯了石頭爛了也不會改變蘇武的忠心,最會一定讓匈奴心驚膽碎對漢朝的威望屈服

5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寫蘇武出使匈奴,完了兒人家不放他回來,他乙個人兒在貝加爾湖放了19年羊的事兒。

6樓:ss夢e幻

衛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于。單于越發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裡面,不給他喝的。天下雪,蘇武臥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飢,幾日不死。

匈奴以為神奇,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到公羊生說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歸漢。同時把他的部下及其隨從人員常惠等分別安置到別的地方。蘇武遷移到北海後,糧食運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實來吃。

他拄著漢廷的符節牧羊,睡覺、起來都拿以致繫在節上的犛牛尾毛全部脫盡。

蘇武牧羊文言文翻譯

《蘇武牧羊》的譯文和原文(急)

蘇武牧羊 古文翻譯

蘇武牧羊詩歌意思,《蘇武牧羊》這首詩的意思

蘇武牧羊,歷史典故之一。匈奴單于為了逼迫蘇武投降,開始時將他幽禁在大窖中,蘇武飢渴難忍,就吃雪和旃毛維生,但絕不投降。單于又把他弄到北海,蘇武更是不為所動,依舊手持漢朝符節,牧羊為生,表現了頑強的毅力和不屈的氣節。蘇武牧羊 題蘇武牧羊圖 楊維楨 未入麒麟閣,時時望帝鄉。寄書元有雁,食雪不離羊。旄盡風...

蘇武牧羊的譯文,蘇武牧羊全文翻譯

翻譯衛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于。單于越發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裡面,不給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蘇武臥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飢,幾日不死。匈奴以為他是神仙,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回歸漢朝。同時把他的部下及其隨從人員常惠等...

蘇武牧羊故事作文,蘇武牧羊 故事作文300字

讀懂北海放牧英雄 蘇武 暮秋時節,凜冽的寒風將漫地枯葉吹的四處飛揚。嚴寒,籠罩了整個世界,寒冷中我讀懂了蘇武,明白了蘇武的心聲,明白了蘇武的忠誠,更加明白為何蘇武為後世千古傳頌。時光迴轉,公元前100年,漢武帝為了答謝匈奴單于的善意,命蘇武帶領使團出訪匈奴 一個荒涼蠻夷的國度。外交使臣做來並不易,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