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中所說的道。道是什麼,究竟什麼是道

時間 2021-08-30 10:47:40

1樓:毛夏止雨

都沒說到點上,人家特指了道德經。道德經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意為可以言說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道是一門玄學,含意很多。道的鼻祖老子的思想是無為而治,就是什麼都不做,融入自然,自生自滅。

他的理論是有也是無無也是有,生即是死,死即是生,一切皆空,空又生萬物,所以講究順其自然,莫強求。後來道教尋道只為修生養性,大悟脫俗。看淡名利,看輕生死。

道可以指理論,可以指生活態度,可以指俗世外。總之你真正悟到了道,也就自行出了家,對世事再無興趣

2樓:金湖三河兄弟

產生量子的弦是道是虛無是空間是無極是太極

現在的理論物理學中的弦理論多半是正確的,因為中國陰陽學說中就有萬物最初的存在和第乙個物質是如何形成的,弦理論符合事物中的陰陽之理。

宇宙萬物最初的是虛無即太極,它生成弦,太極生弦時就有了陰陽,是陰弦和陽弦的沖蕩生出量子的,宇宙任何存在物都有陰陽存在。宇宙最初的存在是什麼也沒有又什麼都有的虛無,虛無不是完全的無,虛無不是完全的有,這什麼都沒有的有形成空的存在。

宇宙最初是空間的存在,時間的存在。宇宙最初沒見乙個量子原子,宇宙最初先有空間的陰陽,後有時間的陰陽,空間的陰陽在有和無的沖蕩中生出第乙個量子,而後量子集聚成原子,原子集聚成分子,是原子和分子的集聚形成今天的宇宙。

3樓:偶浚後雪晴

能說給你聽,而你又能明白就不是「道」了。

老子所說的道是指 老子所說的道是指什麼

4樓:月似當時

老子所說的道是指萬事萬物的執行軌道或軌跡,也可以說是事物變化運動的場所。

因一切事物非事物,不約而同,統一遵循某種東西,無有例外。它即變化之本, 不生不滅,無形無象,無始無終,無所不包,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過而變之、亙古不變。其始無名,「老子」強名:

「道」。

"道"的概念是老子首先提出來的,在新道家的哲學基礎方面,早在抗戰時期,金岳霖就在《論道》等書中,將原始道家所創發的概念,如無極太極、動靜、無有、混沌等範疇組成乙個嚴密的邏輯系統,全新地改變了傳統形上道論的內涵和面貌。無論其開拓性和嚴密性,都遠超過同時代其它的新道家和新儒家。

擴充套件資料

早在先秦時古人就開始了對宇宙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先秦道家的《老子》和《莊子》等著作中,隨著時間的推移,道家思想不斷分化、傳播。

特別是以《管子》四篇(《心術》上、下、《白心》、《內業》)為代表的翟下道家的「精氣」說將老子的宇宙論思想向縱深度發展,翟下道家不僅講「水本原」、「精氣」說,還講「靜因之道」的反映論。

另外,在《太一生水》中也表現了道家的宇宙論思想。從而演化出具有強烈道家色彩的宣夜說、混天說。

我國古代討論宇宙結構的三大學派—蓋天說、渾天說和宣夜說中,只有宣夜說以鮮明的立場闡述了宇宙的無限性,但是由於儒家的阻撓,這個學說一直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

《長廬子》認為日月星辰也是由氣組成的,只不過是發光的氣。人們熟知的道家成語故事「杞人憂天」講的就是這個問題。

後來的宣夜說學者還提出地體會壞,天地也會壞,但是用不著擔憂。可知宣夜說認為地球本身與日月星辰一樣,都是太空中的天體。

5樓:不是苦瓜是什麼

理解分三種:

(1)聖人之道是可以行走的,但並非是唯一不變的道路;真正的名聲是可以去求得的,但並非一般人一直追求的名聲。

(2)道是可以被說出來的,說出來的卻不是永恆的道,萬物是可以去命名的,但卻不是萬物永恆的名。

(3)道本身也是遵循著一定的「道」,但這個「道」並不是平時可以觀測到的最基本的道,雖然對這個「道」也確實存在著,但不是以現有的道的維度所能解釋的。

「道可道,非常道」整句話的意思是:萬事萬物其真理是可以探索並道說得出來的,但這些真理並非是永恆的,天道輪轉,沒有永恆不變的真理。

「道可道,非常道」中的「非常道」,這個「道」並非永遠不變的。

道,是中華民族為認識自然為己所用的乙個名詞,意思是萬事萬物的執行軌道或軌跡,也可以說是事物變化運動的場所。

道,自然也。自然即是道。自然者,自,自己。然,如此,這樣,那樣。

一切事物非事物自己如此,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風無人扇而自動,水無人推而自流,草木無人種而自生,不呼吸而自呼吸,不心跳而自心跳,等等不可盡言皆自己如此。

因一切事物非事物,不約而同,統一遵循某種東西,無有例外。它即變化之本, 不生不滅,無形無象,無始無終,無所不包,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過而變之、亙古不變。

6樓:金湖三河兄弟

老子所說的道是宇宙中有象的無和有及抽象的宇

宙萬物中的規律。道是大無,道是大有,道是極大的無,道是極大的有。有誰比道大它生下宇宙又有無的空間裝下宇宙?

有誰比萬物最初那無生有的、道是無的小?極大是道極小也是道,極大是一,極小是一,道是不二的存在。

7樓:扆穎姣

道指世界本源,這是延續易經的說法,比較晦澀難懂,可以略過。

道, 《易經》曰:「一陰一陽謂之道」。意思是:陰陽的交合是宇宙萬物變化的起點。或者說:陰陽是世間萬物的父母。

道指思想或統治體制,類似於「採用什麼方式」的意思,如:

孔孟之道,王霸之道,仁道等等

道指規律,自然規律或社會行為規律,如:

春夏秋冬為季節規律,內憂外患容易出現政權更迭為社會規律等

8樓:雪孩子村莊

關於老子的「道」

老子,約西元前571-前480年,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氏,名聃,尊稱老子,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厲鄉曲仁里人。曾做過東周王朝管理藏書的史官,晚年棄官離周,過函谷關時著《上下篇》而歸隱,相傳《上下篇》即為《老子》(或名之為《道德經》),是研究老子的主要思想材料,也是道教的經典之一。

老子的哲學思想可謂精深和深刻,從根本的有無範疇到為人處世和國家治理,短短5千言,精煉而令人叫絕,後世即使成篇累牘也無以超越。

始終貫穿老子的哲學的,是道,那麼道究竟是什麼?老子認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也就是說可以說出來的道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道,真正意義上的道是不能言傳的,或者應該說是恍惚(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既能被我們所了解其存在卻又不能真正地把握它,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充斥於萬物之中。同時,道還是萬物得以產生的根本原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說的就是道產生了混沌未分的天,天生出陰陽二氣,陰陽二氣的相互作用產生「和氣」,由這三種氣的共同作用而產生出萬事萬物。因而這道是客觀存在的,只不過我們的感官無法去把握它的存在,看不見、摸不著罷了。

如果強要分出唯心唯物方才解氣,那麼老子所說的道實則是一種物質,得以產生萬物的物質。有人把道當作規律來理解,顯然是錯誤的,因為道在老子哲學中居於本體地位,而不能簡單地理解為規律——儘管具有規律的一般特徵。

如果從哲學範疇來說,老子所說的道,已經遠遠超出了當時的思想家思考的範圍,而且,綜觀其哲學思想和思維方法,十分類似近代西方黑格爾的辯證法和哲學觀點,開始就討論討論有無的根本問題、運用相反相成的方法來解釋萬物和社會等等,假如我們要刻意抬高老子的哲學地位的話,那麼老子的思想水平只有西方在近代才具備(當然,這種模擬是無賴的做法),可是,為什麼早在西元前中國就出現了類似於西方近代才產生的哲學思辨卻沒有得到進一步發展呢?那麼,還得看老子在《道德經》中究竟說了什麼,如果從整部著作來看,老子一再強調的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道的「描述」(加上引號主要是因為道是無法感覺得到的),在上文已經提出過了,另一方面是如何治理國家,採用什麼方法,什麼社會才是最好的社會等等,也就是說,老子的著作其立足點和目的還是在於人世間,在於如何治理國家,如何做人這些方面,這是中國的文化傳統,就是思辨極強的老子也不能夠超出其外。可以說,黑格爾是為真理而追求哲學,而老子是為社會而追求哲學。

老子《道德經》中的道是什麼意思?

9樓:節盈尾豔蕙

朱子雲:「道猶路也,人之所共同也」。其實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理,故謂之道。

天地未判以前,此道懸於太空;天地既闢以後,此道寄諸天壤。是道也,何道也?先天地而長存,後天地而不敝。

生於天地之先,混於虛無之內,無可見、亦無可聞。故太上曰:以言乎道,費而隱,實無可道;所可道者,皆道之發見耳,非真常之道也。

以言乎名,虛而無物,實無可名;所可言者,皆道之糟粕耳,非真常之名也。人不知道,曷觀之《詩》乎!曰:

「上天之載,無聲無臭」——道不可有言矣!又曰:「維天之命,於穆不已」——道不可無稱矣。

須知至無之內,有至有者存;至虛之中,有至實者在。道真不可以方所言也。太上慈悲渡世,廣為說法,曰:

鴻蒙未兆之先,原是渾渾淪淪,絕無半點形象——雖曰無名,而天地人物鹹育個中。此所以為天地之始也。及其靜之既久,氣機一動,則有可名,而氤氤氳氳,一段太和元氣,流行宇宙,養育群生。

此所以為萬物之母也。始者,天地未開之前,一團元氣在抱也;母者,天地既闢之後,化生萬物是也。

10樓:金湖三河兄弟

道是最初:老子道德經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道無名,道有名,無名的道是天地之始,天地之始也就是宇宙最初。

道可分天之道人之道。 老子道德經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猶張弓歟?

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天之道是天理,人之道是為人處世的理。

陰陽是道: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這陰陽之道也就是自然規律。

一是道:老子說:「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穀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 。

」這一是極大的一,這一是對立統一的一,這一是一心一意的一,這一是天人合一的一。

陰柔之道:老子道德經第十九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道德經第三十六章:「將欲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是謂微明,柔勝剛弱勝強 。」水滴石穿,舌勝過牙,男人管理世界,女人管理男人,柔可勝剛,柔弱可勝剛強,這柔弱勝剛強之法是陰柔致勝之道。

清靜是道:老子:「清靜為天下正」。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清靜為什麼會是天下正呢?因為世上最不好的事是亂,而靜可以亂,清靜是清純不雜,清靜是有序的動,安然的動。

無為是道:老子:「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七章:「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候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鎮之以無名之樸,夫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無為與清靜有關係,無為有無不為定義著,無為不是亂為而是道在為是合時合境合規律規則的為。

老子道德經意義是什麼,道德經的意義是什麼

老子著書是出於他救人濟世的慈愛之心和他的人生理想。老子不是單純的繼承我國古代大道的傳統,而是在實踐總結的基礎上,吸取當時最高科學成就,把它昇華為一種嶄新的系統而完善的 道學 大道科學。這是老子的偉大創造性貢獻,是中華民族以於至全人類的一個里程碑,標誌著以人之道合天之道的成熟和完善。道德經 是我國第一...

老子為什麼寫道德經

雪花離暖 作為國家管理圖書的官吏,老子閱讀了大量的文獻典籍,在他管理圖書的若干年中,周王室日漸衰弱,老子決定離開東周,他的這一決定誕生了我國最早的哲學著作,卻也暴露了老子自相矛盾的問題,老子在他的 道德經 中說 言者不如知者默 也就是說有智慧的人,必定是沉默寡言的,老子主張大智慧的人不說話,不寫文章...

何為道?老子的《道德經》講的是什麼

首先,強調一點,道德經 不是哲學,至少不是通常所謂的哲學。其次,說明一下,對不同的人而言,道德經 可以讀出不同的內容,這是可以理解的,但這並不是說,你讀出來的就是 道德經 而只是你自己的理解而已。最後,指出一點,道德經 不是用來讀的,而是用來悟,用來修,用來證的。老子說得很清楚了,必須要行 不言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