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裡的道和德,分別是什麼

時間 2021-08-30 10:47:40

1樓:文史有一樂

「道」一般指的是天道自然,「德」則是指的人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 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道德經》第一章

《道經》開篇第一章就講了「道」,道是不可言說的,無法定名的。天地從無到有,從有到萬物,虛虛實實,都是出自於「道」。可以說是道生萬物。

其實,通俗的來說,道就是「道路」,人有人的道路,動物有動物的道路,日月星辰有日月星辰的道路,生是道路,死也是道路……這一切,無論是否被人類已知,或者未知,都在按照自己的「道」運轉、興衰,而這大部分是不被人所知的——因為人只是無盡「道」中的其中之一而已。有句話叫做「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其實放在天地大道來講是很有道理的。順道而為,那一切都是按其道,行其事,有因有果,迴圈往復;否則,就是失道,至於失道,那就不多說了,我想都明白這個詞的意思。

關於「德」,在《德經》也就是《道德經》第三十八章也是有闡述的。「德」指的是人為,人道。其實《道德經》本身對於人間道是有批判的,這些批判也是著書《道德經》的最根本的原因,就如《德經》開篇中用到的乙個句式「失……而後……」,《道德經》再如何將自己置於「上帝角度」都無法擺脫「人為」,畢竟經書本身也是出自人的手筆。

《德經》將德分為上德和下德。我們之前說人道也是道之一,德指的就是人道。上德指的是遵循人道者,按自然規律行為處事的人;下德也是有違人道,強逆大道自然的人,這種人也就「無德」了。

人間本有其道,人們遵循自然,遵循規律,按其道而行自然可得。現實卻是,因為下德、失德、無德等人的存在,所以人要設定法律、規定,要設定專門的禮教、規矩。這種設定本身就是「失德」的產物,這是道與德之外,人自己設定的、自然天道之外的存在。

《德經》的這段闡述本身就是一種很哲學的說法,其實換作我們通俗的理解可能會更簡單。舉乙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就說現在市面上最暢銷的書籍,很多都是與「錢」相關的,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人心所向。同理,人們為什麼要設定法律法規,要普及仁義禮教,因為有人在違法,有人在違信違德。

綜上所述,老子的《道德經》向來被看作是人類為人處世的準則。道是形而上,德是形而下。道是體,德是用。道是宇宙的本體,德是萬物實踐道之用。

2樓:歷史諫客

《道德經》中,「道」和「德」分別是什麼意思?

《道德經》裡面的道和德分別指的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道」指自然執行與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在當時道與德是兩個概念,並無道德一詞。「道德」二字連用始於荀子《勸學》篇:

「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

4樓:匿名使用者

道;是指萬物的根基 根本德 是指萬物的生存之本,也是一種本質。

老子的《道德經》中的「道」和「德」分別指什麼,是什麼意思?

5樓:司經賦庚妃

道五無:無形,無象,無色,無味,無嗅。所以必須通過五有的德來認識。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道在內而德在外。

道就是玄之又玄,為天地萬物之母(道德經: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德就有真德、余德,長德,豐德,普德(道德經:修之於身其乃真............)之分.

又有玄德之稱,上面五德合一就是玄德。

道必須通過德來認識,真德才能認識真道。真德就是修煉+積善功合一。

6樓:綠之源家庭服務

《道德經》中,「道」和「德」分別是什麼意思?

道德經中道和德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

7樓:蘇老溼講乾貨

我們覺得《道德經》很難懂,是因為這種用文言文寫的哲學書,真可以算是閱讀界的攔路虎,誰看誰懵圈。

可是楊宗緯說了,那是因為你沒有聽過我的歌,要不你早就學會了這本書的正確開啟方式。

因為《洋蔥》的歌詞已經告訴我們,如果你願意一層一層一層的剝開「道德經」,你會發現,你會訝異,這是我最壓抑最深處的秘密…

嗯,那我們就來試著剝剝看吧!

《道德經》全書一共九九八十一章,由前面37章的道經和後面44章的德經組成。

如果我們只是像普通的書那樣一章一章的去閱讀,確實會讀傻了。

一是因為它自帶有哲學的高深;

二是它不像《孫子兵法》那樣按道法術邏輯嚴密的順序;

所以我們必須要一層一層的把它解剖開來才能看明白。

如果我們一刀切開從側面去看《道德經》,就會發現其實《道德經》是由五層組成:

分別是最外層的軍事論;

次外層的政治論;

中層的人生論;

裡層的認識論;

以及最裡層的宇宙論五論組成。

一層一層的解讀,才是《道德經》的正確開啟方式。

我們從裡往外一層一層的來看看《道德經》,首先是宇宙論。

在老子的眼中,宇宙或者說世界並不是由所謂的神或上帝創造的,而是由乙個他命名叫「道」來創造的,並且道創造後由「德」來供養。

道呢,首先生出乙個混沌之氣,然後一分為二變成天地,再逐漸演變出世間萬物。

這個道呢喜歡按照自己設定的原則行事,如果人世不能按道的標準做,才會需要用仁義來進行約束,仁義約束不住了就會需要用禮儀或者法律來制約。

而這個德呢,是按道的要求養育世界的。

但是德不會去占有世界、它也不驕傲自滿、不強求世界由它主宰,真正的做到無為而無不為。按德的標準去做,人和世界是可以和諧共處的,內在的自我像嬰兒一般純潔,外在的我可以和世界融為一體。

簡單說,這個世界就是道生德養的,我們都得聽「道」和「德」的話。

而世界存在以後,是按道的要求去執行的。

道的要求呢,說起來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反者道之動」,也就是事物總是朝著相反的方向來回不斷的執行。所以我們要認識世界,首先就要有對立統一的思想。

但在對立統一裡,老子更加注重的是柔弱的一面,他說過「弱者道之用」,就是事物雖然有兩面,但柔弱的一面是勝過剛強的一面的。

所以,認識這個世界,我們還要能夠做到「見小曰明、守柔曰強」,也就是要從事物小的變化中發現智慧型,同時讓自己堅守在柔弱的一面。

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去學習、去修煉,做到「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學習呢,就是認識對立統一變化的規律,要不斷累積和對立統一相關的知識,首先我們並不需要到處去走也可以認識世界;其次那些看起來難做的事或很繁瑣的事都是可以從簡單細小的事入手的;我們還要知道一件事快要完成的時候也是最難的時候,要一直堅持到質變的那一刻。

而修煉呢,我們需要要看清世界是禍福相依的,所以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要能夠堅持回歸本源保持本性,有三樣寶物是我們要一直拿著的:乙個是慈愛,乙個是節儉,乙個是不出頭。

總之呢,人活著就是要學習和修煉,才能變得聰明和強大。

了解世界,掌握基本的認識方法,其實我們是可以過好這一生的。

上等的人勤奮的遵守道、中等人很難堅持道,下等的人嘲笑道,要過好就要當上等人。

所謂的聖人就是完全按道的要求去做事,堅持做到「四個少」:少點慾望、少說點話、少荒廢時間、少貪圖功勞。

隨著自己的眼界、見識、心胸、修為不斷的變強,自己也能由於內在的充實不斷的去擴張人生,從個人、家、鄉、國到天下不斷的提公升境界,活得精彩無限。

從政治上看,對於執政的君主,更需要堅守住道的要求。

因為一流的君主按道治國,百姓可以過的很好但卻不會認為這是君主的功勞,是自己本來就這樣;

二流的君主按儒家治國,百姓認為自己過的好是因為君主賢明所以很尊重他;

三流的君主用嚴刑峻法管理百姓,百姓被迫遵守法律所以害怕君主;

而最不入流的君主沒有辦法管理好國家,百姓都看不起他。

所以守住道的君主正是把自己一生繫在國家上,把百姓的想法當自己的想法,治理國家的時候不隨便更改規則,能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百姓安居樂業。

戰爭是老子最反對的,因為戰爭帶來不必要的**,是不道的行為,是「不祥之器」。

所以執政者首先做到不憑著自己兵強馬壯去欺負弱小的國家,能不打戰就不打戰,即使打仗也是打自衛反擊戰。

真到了被迫打戰的時候,領導人要能夠用奇謀去作戰,首先自己國家真正的作戰實力不能讓敵人知道,同時打仗將軍不要張揚不要鬥狠,要明白驕傲的軍隊一定失敗,悲憤的軍隊必定獲勝。

等真的把仗打完了、打贏了,那也並不值得高興,應該要用喪禮的方式來對待。

因為打戰本來就是不道的,贏了也不好。

最後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這期的內容:

首先我們發現《道德經》正確的開啟方式就是一層一層的剝開。

《道德經》其實是五個層面的內容:

第一,這個世界是由道創造出來的,然後由德來進行供養;

第二,世界按對立統一的標準來運作,我們需要不斷做加法學習和做減法修煉;

第三,人的一生應該按無為的方式去活著,做到「少慾望、少說話、少荒廢、少貪功」;

第四,作為一流的君主一定是按道的無為來治理國家的;

第五,真正遵循道的執政者應該是個反戰人士。

綜上,《道德經》裡的宇宙論、認識論、人生論,其實對應我們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而政治論和軍事論是人如果作為政治領袖應該如何運用。

老子真正要告訴我們的其實是,做人,三觀一定要正。

8樓:匿名使用者

想知道它是什麼意思,首先要了解的是李聃,明白在他的世界中,什麼是道什麼是德。

在老子的世界中,「道」是萬物的軌跡、規律,是每乙個人或物其變化的總稱。

由道德經的目的可以明了,「德」是聖人(了然變化的人)通過對其變化的了解對其加以控制的方法、要點。

9樓:匿名使用者

道指的是事物發展的根本規律,包括如何學習、如何工作、如何找女朋友等,道經的思想起源是易經和河圖。

德則是特指人類社會、人與人之間的規律,它在道的範疇內,是道在人類關係上的體現,所以又有「道乃德之本,德乃道之用的說法」。(雖有前人言,但這是我的體會,所以也可以當成是我說的。)

道經有云,上善若水、善之與惡 相去何若、皆知善為善 斯不善已。故,德非眾德,善非眾善。修道者行事,惟道是從,無善惡之分。

10樓:善良的心理導師

道德經》">《道德經》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古代善於為道的人,不是教導人民知曉智巧偽詐,而是教導人民淳厚樸實。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人們之所以難於統治,乃是因為他們使用太多的智巧心機。

所以用智巧心機治理國家,就必然會危害國家,不用智巧心機治理國家,才是國家的幸福。

【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了解這兩種治國方式的差別,就是乙個法則,經常了解這個法則,就叫做「玄德」。玄德又深又遠,糾正具體事物的偏差而復歸到真樸,然後才能順乎於自然,從而一順百順。

《道德經》裡的「道」究竟是什麼,老子《道德經》中的道是什麼意思

歐慶稱嘉惠 道德經裡面已經說了,大道無形,大音希聲,所以是講不清楚的,它可以是你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對自然地理解,對社會的理解,甚至是對宇宙的理解,道一直都在,你體悟到的是什麼,那就是你所認為的道,僅此而已! 哲學鼎端 嫵媚永恆的春天 統御世界的美奐 一文的 百分之一 之摘錄 永恆的 道 之略論 耿閣...

何為道?老子的《道德經》講的是什麼

首先,強調一點,道德經 不是哲學,至少不是通常所謂的哲學。其次,說明一下,對不同的人而言,道德經 可以讀出不同的內容,這是可以理解的,但這並不是說,你讀出來的就是 道德經 而只是你自己的理解而已。最後,指出一點,道德經 不是用來讀的,而是用來悟,用來修,用來證的。老子說得很清楚了,必須要行 不言之教...

老子道德經意義是什麼,道德經的意義是什麼

老子著書是出於他救人濟世的慈愛之心和他的人生理想。老子不是單純的繼承我國古代大道的傳統,而是在實踐總結的基礎上,吸取當時最高科學成就,把它昇華為一種嶄新的系統而完善的 道學 大道科學。這是老子的偉大創造性貢獻,是中華民族以於至全人類的一個里程碑,標誌著以人之道合天之道的成熟和完善。道德經 是我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