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德經》中,老子為什麼總是用“水”來喻道

時間 2021-08-11 16:53:35

1樓:小白自我

在中國古代,生命是由水形成的,先秦時期盛行的五行學說認為,水是五行之首,是萬物產生的第一要素,管子·水地》曰:“水,何處也,萬物的起源,萬物的宗族,”明確提出水是萬物之源的思想。

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文物中,有一幅“海神執地”的絹畫,在畫中,海神於強站在自己的化身上,雙手捧著大地,流露出萬物皆源於水,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認為,水是萬物的起源。

在《道德經》中,“水”是一個反覆提及的形象。在老子看來,道是一個不能用具體的詞語來解釋的概念,但他多次用水來形容道,即水大於道,他認為“最好就像水”。美國著名漢學家艾蘭認為,《道德經》對水的論述是老子哲學的核心內容。

隱喻不同於隱喻,它指的是對一個經驗領域的理解。老子通過觀察發現,水具有柔、謙、靜的特點,這是他要闡述的“道”的本質特徵。因此,他直接將水提升到將“道”與“水”進行了比較。

像水一樣好。水對萬物都有好處,這是在所有人的**,所以它比道還多,居安思危,講誠信,善政,行善,走好日子。

老子說,最好的應該像水一樣,潤物不爭,水有涵養世界的美德,但水利不是萬能的,水的特性是謙卑,但人們的追求卻是相反的,人們都向往光榮富足的生活,他們總是為利益而戰,僅僅因為水的位置是人們不喜歡的,它就更接近“道”。

2樓:孤久

因為那個時代一般都說水道,相對來說這個詞比較適合形容道

3樓:無可憂一

用水的柔弱和頑強和比喻道的特徵。以水喻道,渾厚而不張揚。

4樓:

我們的生命離不開水,水是純潔的,水也能形容很多東西

5樓:摯愛走原地徘徊

我們的生命之源就是水,水也能形容很多的東西。

6樓:溫眸淺含如水

水是生命中的重中之重,誰都不能缺少水,表示“道”也如此。

7樓:

因為水是生命之泉,可見其珍貴程度。所以用水來喻道。

8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我們都有了水這種甘願付出不求回報的精神,世界會更美好

9樓:風中凌亂

因為在古時候水是比較珍貴的,所以不管講什麼都喜歡用水來做比喻。

10樓:

古代水比較珍貴,用水來比喻更為隆重,這就是其用意。

在《道德經》中,老子為什麼總是用“水”來喻道?

11樓:tk1994是我

水,大家都知道水是孕育萬物的源泉,在現代水都如此重要,更別說在古代了。e68a84e8a2ad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66335

老子的《道德經》中有這麼一篇講述水的句子,即“水,幾於道,上善若水”並且水的概念被多次反覆提到,那是什麼讓老子如此推崇水呢?不得不說,水構成了整個《道德經》。

第二個則是水的自然,老子推崇道法自然,正是像水一樣。水,是大自然界的源泉,無時無刻不在悄聲無息的滋潤著萬物,道法自然是什麼意思呢?正是說世界萬物大道像水一樣無聲無息的不斷的付出。

最後則是水的無私奉獻,老子正是通過《道德經》中水的品質來講訴大道,還記得雷鋒精神嗎?這就是告訴我們無時無刻都不要忘記學會奉獻,如果人人都很自私自利不回去幫助他人,那麼現代社會早就混亂無比了。

不得不說的是,水組成了《道德經》,水的品質也正好表達了老子對大道的思想。告訴我們為人處世要像水一樣無私奉獻,像水一樣心甘情願的付出,不求一點回報,像水一樣,寧靜自然,以弱小之軀撼動龐大的東西。

12樓:下雪的憧憬

因為水是無形之物,然後萬物沒有水也不可能會活下去,所以水即可養萬物,也可以推翻萬物。

13樓:暮光夢緣

在古代人們感覺什麼都具都是水做的,而水是源泉,所以老子使用水來喻道!

14樓:永伴他樑

“水”是道的本質,在中國古人看來,生命是由水形成的。在先秦時期盛行的“五行說”認為水是五行之首,是產生萬物的首要元素。

15樓:小雨點愛你呵呵

水是萬物之源,水也是道的本質,所以老子才會用水來喻道。

16樓:十三格格殿下好

中國人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說明中國人認為人的品質和水土有關,所以老子才會用水來喻道。

17樓:愛生氣的貓

因為在古代,在古人看來,生命是由水形成的,是萬物之源。

18樓:獨狼也有

水是組成生命的重要部分,用水來比喻道,能夠讓人更容易理解。

19樓:匿名使用者

水,遇強則強,遇弱則弱,方形圓形隨意變換,下雨地上落成水,水又蒸發產生水蒸氣凝結成水滴,來回生生不息。就像道法一樣

20樓:是妮啊

水,從古至今,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老子很多時候都會說到水,很正常。

在《道德經》中,老子認為水具有多種品德

21樓:此愛無岸

在《道德經》中,老子認為水具有的品德:

一、利萬物而不以為意。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433656637

1、原句: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矣。

2、解釋:意思為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

二、以柔克剛順勢而為。

1、原句:天下莫柔弱於水,而能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2、解釋:意思為遍天下再沒有什麼東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堅克強卻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勝過水,因為不管用什麼都不能代替它。

三、潛移默化的作用力。

1、原句: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2、解釋:天下最柔弱的東西,騰越穿行於最堅硬的東西中;無形的力量可以穿透沒有間隙的東西。我因此認識到“無為”的益處。“不言”的教導,“無為”的益下,普天下少有能趕上它的了。

22樓:專注文化歷史哲學

出自:先秦·老

bai聃《道德du經》第八章:上zhi善若水《道德經》中水dao的七種回品德如下:

1、居善答地:

即處於適當的位置,它不一定是最好、最高的位置,還可能是別人最厭惡的地方。我們常常說在社會中最重要的是找準自己的位置,如上學時選擇專業,出來後找工作。有時我們太過看重外界的評價,太過注重虛榮,而換來換去,殊不知適合白己的小是最重要的,即使在別人看來,它很低下。

2、心善淵

人的心要像深潭一樣平靜而深遠,即要有涵養,能包容,不淺薄,不狹隘。有寬廣的胸懷才能包容不同的人和事,才能吏好地融入社會當中。

3、與善仁

與別人交往要懷有仁慈和愛之心,像水一樣善利萬物,默默無聞,不求回報,以不爭之心而爭。

4、言善信

水客觀地映照天地萬物,人也應像水一樣,恪守信用,直行危言。

5、政善治

治民皆應順應大道,無為而治;

6、事善能、

行事應該效仿水,遵從潮流,圓潤而不僵化。

7、動善時

水總是依規律應時而動,人亦當如此,遵規應時,順勢而為。

23樓:一線口語

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矣.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老子道德經裡面“水”的特徵和作用是什麼?

24樓:天風海雨樓主

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道家學派始祖老子,十分崇尚“水”。在《道德經》第八章裡,老子發出了“上善若水”的感慨,認為“水德”是最崇高、最完美、最善良的品德。

老子崇尚“水”的第一個理由,是因為水性柔弱,正好體現“無為”的基本精神。“無為”是“道”的核心價值觀,是老子竭盡全力而推導的政治主張、政治策略、政治方針。老子希望實行“無為而治”,以“無為”的方式達到“有為”的目的。

老子認為,水是天下最柔弱的東西,但是,它卻能夠穿透堅硬無比的石頭,這就是“水滴石穿”的道理。在《道德經》第四十三章裡,老子說:“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其意思是:水這個天下最柔弱的東西,能夠騰越穿行於最堅硬的東西之中,說明無形的力量可以穿透沒有間隙的東西,因此,使“我”認識到“無為”的益處。

在《道德經》第八章裡,老子還告訴人們如何學習和堅持“水德”:“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就是要求人們,做“上善”之人,必須做到“七善”,要居處善良之地,保持沉靜之態,秉承真誠之舉,恪守信用之言,善治“無為”之政,發揮自身之長,把握有利之機。

老子崇尚“水”的第二個理由,是因為水總停留在“卑下”的地方,正好體現“不爭”的基本要求。水的主要表現形式,就是在非人為干預、干擾、干涉的情況下,水總是從海拔高的地方不斷流向海拔低的地方,總是停留、停滯、停頓在相對最低的地點。這就是人們所熟知的“水往低處流”的通俗而真實的道理。

“不爭”是“道”的重要人生觀,是老子竭盡全力而推行的社會主張、處事策略、待物方針。老子希望人們都能做到“不爭”、“處下”、“以下”,象水一樣善於“卑下”。在《道德經》第八章裡,老子感慨水的這一特徵:

“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因為,一般人奉行“人往高處走”的信條,厭惡處於卑下的地位,而水則天性喜愛最低的地方、不顧一切地奔向最低的地方、心甘情願呆在最低的地方,所以說,“水德”是近乎於“道”的。由此,老子總結出一條經驗:

“夫唯不爭,故無尤”。“上善”之人,只所以贏得“不爭”的美德,是因為他沒有過失,人們對他也就沒有怨尤。

老子崇尚“水”的第三個理由,是因為水能夠滋潤萬物,正好體現“道”的基本功能。世間萬物,發生、發育,都離不開水,如果沒有了水,萬物俱滅,人類也將無法生存,水是這個世界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基石。“道”是老子竭盡全力而推崇的最佳世界觀,在老子心目中,“道”是人類社會生存、發展、永續的基礎元素、基本因素、基點要素。

在《道德經》裡,老子在反覆地闡述、闡明、闡釋“道”的性質、功能、特徵等,比如,在《道德經》第三十二章裡,老子指出:“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

其意思是:“道”永遠是無名而質樸的,它雖然很小、不可見,但是,天下沒有誰能使它服從自己。老子還說:

“候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這就是說,“侯王”如果能夠依照“道”的原則治理天下,百姓們將會自然地歸從於它。

天地間陰陽之氣相合,就會降下甘露,人們不必指使它而會自然均勻。在《道德經》第四十二章裡,老子又強調:“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一語中的:“道”是世間萬物之源,“道”對於人類社會的作用與水一樣重要。

總之,老子崇尚“水”,就是用“水德”喻“道”,以形象、具體、生動的手法,來傳播、傳授、傳導他老人家首創的“道”的要旨。鐘鳴夏夢

老子在《上善若水》中以水喻道,"七善"的深刻含義和蘊含於其中的處世哲學.

25樓:匿名使用者

水之七善”:

“居善地”,善於自處而甘居下地,要謙讓。

“心善淵”,心靜養,善於容納百川,深沉淵默。

“與善仁”,行為修到同水一樣助長萬物地生命,善良,與人為善。

“言善信”,說話學到如潮水一樣準則有信。

“正善治”,立身處世,持平正衡。

“事善能”,擔當做事,調劑融和,能幹。

“動善時”,把握機會,及時而動,與時俱進;隨著動盪的趨勢而動盪,跟著靜止的狀況而安祥澄止。

做人必須是君子;君子言必行,行必果,“言善信”和“事善能”要求每個人都應該是“誠信為本,言行一致”。而“動善時”則是類似中庸裡面強調的“時中”,要“審時度勢”和“與時俱進”。

老子為什麼寫道德經

雪花離暖 作為國家管理圖書的官吏,老子閱讀了大量的文獻典籍,在他管理圖書的若干年中,周王室日漸衰弱,老子決定離開東周,他的這一決定誕生了我國最早的哲學著作,卻也暴露了老子自相矛盾的問題,老子在他的 道德經 中說 言者不如知者默 也就是說有智慧的人,必定是沉默寡言的,老子主張大智慧的人不說話,不寫文章...

《道德經》裡的「道」究竟是什麼,老子《道德經》中的道是什麼意思

歐慶稱嘉惠 道德經裡面已經說了,大道無形,大音希聲,所以是講不清楚的,它可以是你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對自然地理解,對社會的理解,甚至是對宇宙的理解,道一直都在,你體悟到的是什麼,那就是你所認為的道,僅此而已! 哲學鼎端 嫵媚永恆的春天 統御世界的美奐 一文的 百分之一 之摘錄 永恆的 道 之略論 耿閣...

老子道德經意義是什麼,道德經的意義是什麼

老子著書是出於他救人濟世的慈愛之心和他的人生理想。老子不是單純的繼承我國古代大道的傳統,而是在實踐總結的基礎上,吸取當時最高科學成就,把它昇華為一種嶄新的系統而完善的 道學 大道科學。這是老子的偉大創造性貢獻,是中華民族以於至全人類的一個里程碑,標誌著以人之道合天之道的成熟和完善。道德經 是我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