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作品分析屈原的人格魅力,試分析《漁父》中屈原的人格特點,漁父的處世態度有何現實意義

時間 2021-06-11 15:19:55

1樓:東方

屈原和漁父各自展現了兩種不同的處事態度:一是屈原的明辨是非、高潔白奉、積極用世,乃至寧死不折、以身殉國;一是漁父的不問是非、明哲保身,乃至消極避世、飄然自樂。 「道不同,不相為謀」,結果只好異途殊歸,各行其志。

總體說來,作者的意圖和傾向是:以屈原為主,以漁父為副,以副託主,讚揚屈原的崇高精神,貶抑漁父的消極態度。 從作者的態度來看,讓漁父用「混世」反語來激勵屈原,從而造成更強烈的對比,這恰恰說明了作者對屈原的崇敬,對同流合汙者的憎惡,傾向十分鮮明。

作者沒有單—地鋪陳頌揚屈原的偉大人格,而是別具匠心地為他設定了乙個對立面,讓漁夫與屈原分別代表兩種相反的但各自又十分典型的人生觀,並讓他們在江畔相遇,對話,這就使文章內涵全部熔鑄在乙個整體對比性構架之中。在這個構架中,至少包容著三個方面的對比關係: 一是兩條人生道路的對比。

屈原堅持人世,漁父樂在出世。實質上乙個足從社會著眼,目的在於濟世:—個是從個人出發,意圖在於全生。

兩相比較,誰積極誰消極,不言自明。 二是兩種「入世」態度的比較。乙個是明辨是非、高潔白奉,而且至死不渝;乙個是是非不分、隨波逐流,乃至混水摸魚。

兩相比較,孰高尚孰鄙陋亦是不言而喻。 三是兩種結果的對比。屈原積極用世,深思高舉,結果卻慘遭流放,行吟江畔,痛苦萬分;漁父消極避世、釣魚汀濱,反而能身心自由,鼓枇高歌,欣然自樂。

這兩種情景的對比、**,恐非意志特強者所難以自持:然而屈原卻非但能夠持志不移,而且銳意於以身殉國,這樣,他那玉叮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叮焚而不可毀其節的崇高精神,就在層層對比中顯得更加璀璨奪目

屈原的人格魅力

屈原的人格魅力是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不與世俗同流合汙.

寧可葬身魚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受世俗之塵埃乎. 有大無謂的愛國情懷.

結合作品談李白詩歌的藝術特色,分析李白詩歌的藝術特徵(結合作品分析)

阿沾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強烈地表現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獨特個性,因而他的詩歌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對權豪勢要,他 手持一枝菊,調笑二千石 醉後寄崔侍御 二首之一 看到勞動人民艱辛勞作時,他 心摧淚如雨 當社稷傾覆 民生塗炭時,他 過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劍擊前柱,悲歌難重論 南奔書懷 那...

團結合作的諺語,有關團結合作的諺語

雙辭生 1 人心齊,泰山移。2 人多計謀廣,柴多火焰高。3 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難折斷。4 樹多成林不怕風,線多搓繩挑千斤。5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6 柴多火焰高,人多力量大。7 團結就是力量。8 二人同心,其力斷金。9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10 五人團結乙隻虎,十人團結一條龍,...

團結合作的諺語,團結合作的諺語 5

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眾人拾柴火焰高。土多好打牆,人多力量強。眾人扶船能過山。只要人手多,石磨挪過河。百事靠人多,牌軒抬過治。用眾人之力,則無不勝也 淮南子 千斤擔子眾人挑。萬人萬雙手,拖著泰山走。天上星多黑夜明,地上樹多成森林。十個種竹,一年成林,一人種竹,十年成林。微風聚在一起,就有颱風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