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劉備得到了諸葛亮,卻沒有一統天下

時間 2022-06-28 17:30:04

1樓:鏡音雙子

在《三國演義》之中,司馬徽說過這樣一句經典的話語:「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劉備本就是乙個很有野心之人,聽到這句話之後,他便前往隆中,希望能夠獲得諸葛亮的輔佐,這便有了後來的「三顧茅廬」的故事。

然而,事情卻沒有像司馬徽所說的那樣,劉備雖然得到了諸葛亮,但卻沒有一統天下,這是為何呢?

首先來看下為何司馬徽會說出如此的言論?水鏡先生司馬徽是東漢末年著名的學士,因此所認識的人也頗多,其中便包括了龐統和諸葛亮。

司馬徽深深為二人隱居以待時機的做法所感染,他知道二人很有能力,他們只有找到合眼緣的人才會願意出山。亂世之中,司馬徽作為乙個愛國之人,自然希望二人能夠出山,為了加快這一進度,他便說出了「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的言語。果不其然,不久之後,諸葛亮便成為了劉備手下的乙個重要的謀士。

在司馬徽的眼中,諸葛亮的才能確實「可比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也」,因此輔佐出一代君王是不成問題的。但是當他看到諸葛亮選擇了劉備之後卻感嘆道:「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也,惜哉」,這是為何呢?

其中的原因當從劉備身上來看。

首先,劉備是乙個剛愎自用之人。關羽死後,劉備對於東吳一直耿耿於懷,並在隔年舉全國之兵攻打東吳。諸葛亮為此算了一卦,深知凶多吉少,於是他拼命阻止劉備,但卻沒有成功。

最終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大敗,被陸遜火燒七百里連營,而自己不久也撒手人世,蜀國的國力就此衰弱。

其次,劉備是乙個有野心但是沒有未來意識之人,他知道自己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夠在三國之中分一杯羹,因此對於兒女沒有教導的時間,這就養成了劉禪這樣的乙個無能的儲君。試想一下,即使劉備有蓋世才能,但是有了乙個敗家而無能的兒子,國家又怎麼能夠有未來?

最後,劉備在獲得諸葛亮之時,只是乙個寄人籬下之人,但是憑藉著諸葛亮的一次次幫助,最終建立了蜀國,成為了一國之君,這樣的變化已然是巨大的。

再者說,另外兩個國家,魏國營下英雄無數,勢力強於蜀國數倍,而吳國經營多年,其勢力已經在江南一帶根深蒂固,不是蜀國能比的。這就說明了諸葛亮想要一統天下的過程會十分艱難,而劉備又在此時不懂事地發起了討伐東吳之戰,不僅掏空了蜀國的國力,同時還將爛攤子交給自己的扶不上牆的兒子,最終自然逃不過亡國的命運。

因此,劉備沒有得到天下的原因,並不在諸葛亮身上,而是在自己的身上,畢竟謀士只能給予建議,並不能決定乙個君主的最終選擇。

2樓:善良的玩去留

我說句實話,其實諸葛亮剛開始是不願出山的,前兩次沒見劉備就可以看出來,第三次因為劉備是冒著大雪,不顧自己身份去見他,這可能感動了諸葛亮,於是見他,劉備說出自己的志向以後,想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真的沒考慮嗎,他確實考慮了,他其實是知道劉備是無法統一天下的,因為此時曹操已經統一北方,孫權又很穩定,想統一天下,簡直是難於上青天,可以說是逆天而行,可是諸葛亮為什麼同意了呢?說實話,被劉備感動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因為他的才能很高,如果他一直待在南陽,他的才能就無法施展,後人也就不會銘記諸葛亮了,所以他想施展才能。還有,雖然他知道無法統一,但是他還是決定放手一搏,提出隆中對,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他還是存有一絲希望的,當然,確實從諸葛亮出山到夷陵之戰之前所有方針都是按隆中對走的,劉備節節勝利,穩固西川,所以看起來劉備統一天下也不是沒有可能,從中也看出來諸葛亮的才能,可是,荊州丟失,火燒連營七百里之後,蜀漢徹底失去了統一天下的機會。

此時諸葛亮完全明白蜀漢統一天下完全就是不可能,可是他仍舊逆天而行,北伐曹魏,正是應了那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了完成劉備的遺願,他顧不了那麼多了。最終病逝五丈原,每次看諸葛亮病逝總會流淚,他為了蜀漢真是盡了太多的力,可是天意難違,一切無法挽回

三國演義劉備為什麼沒有一統天下。 30

3樓:傲步風霜

《三國演義》雖是**,但是主線也還是根據歷史客觀事實來寫的。幾分真幾分假且不論,但是如果寫成劉備統一全國了,那就不能叫《三國演義》了,可以叫《暢想三國》啥的。

歷史上劉備也是沒有可能統一全國的,但是蜀漢本是有機會的。劉備之所以無法統一全國,根本原因在於,那個他的對手們都很牛,曹操、孫權都是千古英雄。這樣的對手一旦站穩腳跟就很難消滅。

劉備入蜀時,夷陵戰敗前,蜀國的實力很強大,雖然劉備無法在有生之年統一全國,但是憑當時的實力傳到後世,蜀國還是有機會統一全國的。但是荊州被襲之後,劉備犯了戰略性錯誤。當時應該全力北伐,從關中找回點好處,而劉備卻不顧所有人的反對去伐吳,並在夷陵戰敗,蜀國主力損失殆盡,從此蜀國就再也沒有回天之力了。

夷陵戰敗之後的蜀國就失去了一統天下的資本,只能在蜀地勉強苦苦支撐。所以諸葛亮六出而無功,姜維九伐而無成,最終被滅了。

如果當時劉備沒有伐吳,而是北上關中,取得關中之後就有統一天下的機會了,當年漢高祖劉邦就是這麼取得天下的。

4樓:

劉備代表的是復興東漢王朝的勢力。然而,天命不可違。東漢的氣數已盡,非人力之所為 也。

縱然劉備有臥龍、鳳雛等天下謀士雙雄,有關張趙黃馬等五虎上將,然後天勢豈容人能逆轉的了的。所以,不肯能統一的。

5樓:好**

丟了荊州,劉備就失去了北伐的資本,因為荊州四通八達,北伐也會更方便,還有就是龐統法證死的太早,而且劉備手下缺少乙個韓信之類的帥才,關張趙黃馬只是將才並非帥才,而且後期蜀漢人才匱乏

6樓:細水長流蔭遠堂

天時,地利,人和,劉備只佔人和,所以沒有一統天下。

7樓:遺忘丶無憂

因為是三國演義。如果劉備一統天下就不是三國演義了

8樓:tomo傑

因為這是結合歷史《三國志》所著,歷史如此,尊重歷史吧

9樓:雲陶飛

關羽張飛都死的早,諸葛亮實際上更適合治理國家,不適合行軍打仗,蜀國雖然地理位置好,但是出兵北伐也很困難,更主要他死後諸葛亮揹負太重的匡扶漢室的壓力,窮兵黷武。國力大弱,無法於魏吳爭天下,而且劉禪也沒有太大野心,權力都被諸葛亮獨攬,蜀國內部都有不團結聲音,所以無法造成統一大業

10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問題實際上很簡單!不是人才也是個人魅力的問題!而是資源的問題!

曹魏政權吸收了原先的皇權,袁氏的北方資源人才,統治階層獨霸中原。而東吳原先就是自成江南一派,土生土長的地方自治。這兩個政權都已經趨於穩定,民心求穩求安,而且兵多將廣!

如果劉備想要打破這種平衡,就得戰爭,戰爭拼的是資源!劉備乙個巴蜀地區的資源!能不能拼得過其中乙個都是個問題!

而這個格局中,曹魏政權佔據的資源是最優秀,最豐富的,所以一統江山社稷的肯定會是和平發展下的曹魏政權,後來的三國歸晉也說明了這點!

劉備得了臥龍,鳳雛,但為何沒能一統天下?

11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因為大小王拆開了,就可以被炸彈打掉!

劉備文有諸葛亮,武有五虎將,為何卻不能統一天下,只能三分天下?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為什麼劉備得到諸葛亮和龐統卻沒能安天下呢?

12樓:小小智慧型

臥龍與鳳雛都獨具才華,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孫子兵法,各種戰術,奇門遁。「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這句話,說得很大,主要是說明了這兩位人物都是世間的奇才。若明主得之很有可能安天下。

但只是有可能。並不一定會安天下。因為種種原因,就算你得到了他們也不能安天下。

13樓:晗兮汐

1、劉備的兩個哥們毛病很多,關羽驕傲自大,公私不分,張飛嗜酒如命,脾氣暴燥,對諸葛亮執行軍法形成了嚴重的障礙。如關羽在立下了軍令狀的情況下,還敢在華容道私放敵猷曹操,劉備講情才把他饒了,不過這樣做的後果是嚴重的,別的將領怎麼看呀!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我要是馬謖就心中不服,你諸葛亮執法如山,怎麼不「揮淚斬關羽」呢?

2、關羽帶頭破壞了諸葛亮「聯吳抗曹」的大政方針,兩面拒敵,結果丟失戰略重地荊州,使蜀國喪失了半闢江山,...

14樓:懷念那一抹嬌羞

因為伏龍鳳雛,可安天下不過是**家所說的,三國時,可是英雄輩出的年代

15樓:sunnya莫

其實只是人們誇大事實,只說明他們兩個很有才華,一統天下可不僅僅只靠兩個人出謀劃策就足夠的,天時地利人和樣樣不可缺,只可惜當時的劉備不具有這樣的格局。

16樓:可靠的默染

「鳳雛臥龍,得一人則安天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這兩個人有治世之才,而不是說得到他們中的乙個人就能得到天下。您之所以會這麼問,是因為對這句話的意思理解出現了偏差。臥龍的iq高點,死諸葛嚇走活仲達,說明臥龍比司馬懿聰明。

另鳳雛到了落鳳坡才知道自己有大難,說明考慮問題還是沒有臥龍全面。

17樓:叨叨

得一人可安天下只是一種誇張和贊楊別人才華的說法,並不是說只要得到了這個人就可以安天下了。

18樓:猛虎愛薔薇

得一人可安天下本來就是很誇張的說法,歷史從來不是一兩個人能左右的,劉備沒能得到天下的原因很多,但這是大勢所趨,人力是不能改變的。

19樓:葫蘆娃兒啦啦

這是一種誇大的說法,並不是說得到了這兩個就會得到天下。這種說法只是形容這兩個人的能力比較強。

20樓:匿名使用者

這只是一種讚揚二人能力得說法,二者再強也只是乙個謀士,能否一統天下還要看君主本人得魄力能力,身邊得謀士並不能起到決定性得作用。

21樓:不墨魚

因為不管是後代還是隊友都不是很靠譜,尤其是後代,而且對手也很強大,所謂得一人得天下不過是名聲

22樓:飄雲俠

羅貫中雖妙筆生花,但一人之力不可能將**寫的面面俱到,如同科研還有許多未知、許多失敗。對鳳雛的描寫與刻畫是其不足,言實不符,對水鏡先生言語的描繪又是其神來之筆!宇宙之深奧豈是一人之力乎?

劉備為什麼不想一統天下?

23樓:匿名使用者

劉備三次光顧諸葛亮,才請得諸葛亮出山,諸葛亮為之感動,變為劉備的大業制訂了三部曲,只要按著諸葛亮的方針走,天下一統就在眼前?但為什麼劉備不能一統天下,卻只能含恨而終,白帝城託孤呢?下面重溫三國的那些事。

自從諸葛亮出來輔助劉備後,軍中一切事務,劉備可是對諸葛亮什麼都聽從,從來沒有說乙個不字。無論是在新野中,異或赤壁之戰中等等大大小小的戰役中,諸葛亮都是指揮著整個軍隊,有時候劉備也要遵循諸葛亮的安排,諸葛亮憑著自己的才華和天賦,戰無不勝。劉備如此依賴諸葛亮,沒有自己的主見,也沒有獨立思考,此敗事預料之一。

劉備之所以不能一統天下,除了過於依賴諸葛亮以外,還因為他優柔寡斷,沒有明君之姿!新野戰場中,面對荊州的拱手相讓,卻料劉備優柔寡讓,因為不忍心,劉備不聽諸葛亮的計謀,並沒有取下荊州。最後卻要犧牲了龐統,才能取得荊州。

如此性格,便是行軍打仗的大忌,此敗事預料之二。

而劉備做了最錯的乙個決定,導致他不能成功的乙個重要原因,就是這個人的死。這個人就是張飛,在赤壁之戰後,關羽被殺,張飛也慘遭殺手。劉備不顧諸葛亮聽勸,堅持攻打孫吳,最終60萬大軍毀於一旦,落得白帝城託孤的悲涼。

如此衝動魯莽,此敗事預料之三。

@衝動是魔鬼:假如劉備聽了諸葛亮的話,繼續聯吳抗曹,大業必成,可惜沒有如果啊。

@聽媽媽的話:其實那時候劉備這陣營是最強的,無奈,因為劉備的乙個錯誤決策,把諸葛亮籌備幾十年的功業毀於一旦,真的是可惜可惜。

劉備要文臣智者就去請了諸葛亮諸葛亮為什麼是智者

那劉備又為什麼是賢主 別人都起床了他還在睡覺 別人都睡覺了他還在發呆 別人都在忙於明天的早餐他卻在想前乙個世紀發生的事情這些人就是智者 他是軍師,聰明唄,所以稱之為智者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當時人才 第一因為他當時隱居不出,比較難以捉摸,第二有朋友幫忙吹噓,第三因為劉備急需人才!綜合以上所以劉備就去...

諸葛亮神機妙算,為什麼他偏偏選擇了劉備

諸葛亮是等待自己的明主,在他看來自己的主人要德高望重,有仁德俠義和愛民之心的有德之君。諸葛亮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自幼博學多識,精通兵法。常自比管仲樂毅,有神鬼莫測之才。劉備自從得到諸葛亮後,便如魚得水。無論是博望坡 赤壁,還是爭奪荊州 入主益州,都十分順風順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合東吳孫權於赤...

不要照小說回答,談談諸葛亮為什麼要跟著劉備?他最終下定決心跟劉備是什麼時候

一樓二樓的朋友,我怎麼看是易中天的回答呢?哈哈 不過他的回答的確很好,和我的看法基本相同,我就不重複了 諸葛亮認為他是乙個明主。賦閒在家 找不到工作 有人出年薪50萬 你說去不去呢 諸葛亮為什麼會選擇跟隨劉備?諸葛亮為何要等到劉備三次來訪之後,才肯與其見面?劉備可能不止是去了3次,可能是很多次,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