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把春秋時期的各大家代表什麼思想,簡單的概括一下!謝謝了

時間 2021-11-04 17:22:58

1樓:歸來華髮蒼顏

儒家 儒家的創始人是孔子,其理論的核心是“仁”,而體現仁的制度或行為的準則是“禮”。戰國中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孟子宣揚“仁政”,認為“民貴君輕”,主張“法先王”。儒家的代表人物還有荀子,他讚揚富國強兵的制度或政策,尤其讚揚秦國。

墨家 墨家學派創始人是墨子,他的主張和儒家是針鋒相對的。他主張“尚賢”,反對世卿世祿制度,要求打破舊的等級觀念;主張“非攻”,要求有一個安定的政治局面,反對互相侵犯;他提出“兼愛”的理論,對卑賤的人也要給予平等的地位,當然這在當時只能是一種幻想。

道家 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老子,反映他思想的書為《老子》,又名《道德經》。《老子》一書提出了禍福相依等樸素的辯證法觀點。老子主張“無為而治”,倡導“小國寡民”的理想境界。

道家在戰國時期的代表人物是莊周,他著有《莊子》一書。莊子認為宇宙萬物的本源叫做“道”。事物萬變無常,沒有什麼是非標準;他還認為要想社會安定太平,除非把一切都毀滅,還說人生只是一場大夢。

法家 法家學派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早期代表人物有李悝、吳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後期法家韓非是**主義**集權理論集大成者。

韓非出身於韓國的貴族家庭,《韓非子》一書是他總結前期法家思想的成果。韓非提出了“法”、“術”、“勢”相結合的法治理論,認為“法”是根本,“術”是政治鬥爭的策略手段,“勢”是君王的地位和權力,只有將這三者結合起來,才能建立起**集權的封建國家。韓非曾為秦所用,他的學說也成為秦代的官學,對秦始皇統一中國、鞏固政權起了積極作用。

春秋戰國時期各學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觀點

2樓:牙牙的弟弟

一、儒家學派

儒家學派是先秦諸子中對後世影響最為廣泛和深遠的一個學派,由春秋末孔子首創。孔子的言論經門人整理為《論語》,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

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子思等。

儒家學說以"仁"為中心,提倡"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崇尚"禮樂"、"仁義",倡導"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政治上主張實行"仁政"、"德治",重視倫理道德教育。

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也是維護封建君主**統治的理論基礎。儒家思想、君主**制度構成了中國古代政治史的兩大主體內容。

二、道家學派

道家學派,是以老莊學說為中心的學術派別。形成於先秦時期。代表人物有老子、莊子、列子等。

該學派用“道”來**自然、社會、人生之間的關係。其學說以“道”為最高哲學範疇,認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萬物的本原,道是宇宙萬物賴以生存的依據”。

三、法家學派

法家是中國歷史上提倡以法制為核心思想的重要學派,它是諸子百家中的一家,被古代大家和近代學者一致認為其為道家分支。

代表人物有商鞅、韓非子、申不害等。商鞅重“法”,申不害重“術”,慎到重“勢”。戰國末期韓非綜合各家之長,兼言法、術、勢,成為法家思想。

法家學派被《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提出了富國強兵、以法治國。法是通過具體的刑名賞罰來實現的。《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

四、墨家學派

中國古代主要哲學派別之一。約產生於戰國時期。該派創始人為墨翟(見墨子),故名。

代表人物有墨子、孟勝等,墨家思想以兼愛為核心,提倡“兼以易別”,反對儒家所強調的社會等級觀念。它提出“兼相愛,交相利”,以尚賢、尚同、節用、節葬作為治國方法。

它還反對當時的兼併戰爭,提出非攻的主張。它主張非命、天志、明鬼,一方面否定天命,同時又承認鬼神的存在。

前期墨家在認識論方面提出了以經驗為基礎的認識方法 ,主張“ 聞之見之 ” 、“取實與名”。它提出三表作為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方法 。

墨家學派有前後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會政治、倫理及認識論問題;後期墨家在邏輯學方面有重要貢獻。

五、兵家學派

兵家是中國先秦、漢初研究軍事理論,從事軍事活動的學派,是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精華。諸子百家之一。

關於兵家的起源,有人認為兵家源於九天玄女,有人認為兵家鼻祖是呂尚,有人認為兵家源自道家,也有人認為兵家源自法家,不過最讓當代人信服的說法就是兵家始於兵家至聖孫武。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兵家又分為兵權謀家、兵形勢家、兵陰陽家和兵技巧家四類。

兵家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時孫武、司馬穰苴,戰國時孫臏、吳起、尉繚、趙奢、白起等。

今有兵家著作《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六韜》、《尉繚子》、《握奇經》等。兵家著作中含有豐富的樸素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

兵家是春秋戰國“百家”中的一個重要學派,以研究作戰、用兵為其主要宗旨。

《漢書·藝文志·兵書略》將兵家著作分為四類:兵權謀類側重於軍事思想、戰略策略;兵形勢類專論用兵之形勢;兵陰陽類以陰陽五行論兵,且雜以鬼神助戰之說;兵技巧類以兵器和技巧為主要內容。

3樓:過路軍師

儒家:孔子:仁,禮(仁者愛人,克己復禮)

孟子:民貴君輕,仁政,性善論

荀子:性惡論,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道家:老子:小國寡民,辯證法思想,順其自然,莊子:順其自然,無為而治。

墨家:墨子:兼愛,非攻,尚賢,代表中下層人民法家:韓非子:**集權,法制,軍事力量,武力

4樓:合盛電叉車配件

墨家:學派創始人是墨子。他的主張和儒家是針鋒相對的。

反對世卿世祿制度,主張尚賢,任用官吏要重視才能,打破舊的等級觀念,使“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 他主張“兼愛”,“非攻”,“尚同”,“明鬼”、“尚賢”等。

儒家::學派創始人是孔子。他的理論的核心是“仁”,他認為仁就是要愛人,要求人與人之間要相互愛護,融洽相處;實現‘仁’要做到待人寬容,“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法家:學派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早期代表人物有李悝、吳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後期法家韓非是**主義**集權理論集大成者。

他們提出了“法”、“術”、“勢”相結合的法治理論。“以法為本”“法不阿貴”。

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老子。他政治上提倡“無為而治”。無為是指不妄為,不胡作非為,為所欲為。

兵家:鼻祖是春秋晚期傑出的軍事家孫武,當時著名的兵書有《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名家:鄭國大夫鄧析為先驅。作為一個學派,名家並沒有共同的主張,僅限於研究物件的相同,而各說差異很大。主要有“合同異”和“離堅白”兩派。

陰陽家:司馬談《論六家要旨》列"陰陽家"為六大學派之首。也稱“陰陽五行學派”或“陰陽五行家”。

縱橫家:鬼谷子:“縱者,合眾弱以攻一強也;橫者,事一強以攻眾弱也。

”他們朝秦暮楚,事無定主,反覆無常,設第劃謀多從主觀的政治要求出發。合縱派的主要代表是蘇秦,連橫派的主要代表是張儀。最後蘇秦失敗了,張儀勝利了。

在張儀、蘇秦之後,齊國又出了一位著名的縱橫家魯仲連,人稱布衣丞相,布衣之士!在後期最後一次操縱和六國抗秦,不過還是以失敗告終!

雜家:以博採各家之說見長。以“兼儒墨,合名法”為特點,“於百家之道無不貫通”。

雜家的出現是統一的封建國家建立過程中思想文化融合的結果。雜家著作以秦代《呂氏春秋》、西漢《淮南子》為代表,分別為秦相呂不韋和漢淮南王劉安招集門客所集,對諸子百家兼收幷蓄,但略嫌龐雜。又因雜家著作含有道家思想,故有人認為雜家實為新道家學派。

農家:是先秦在經濟生活中注重農業生產的學派。呂思勉先生在其《先秦學術概論》中,把農家分為兩派:

一是言種樹之事;二是關涉政治。農家學派主張推行耕戰政策,獎勵發展農業生產,研究農業生產問題。農家對農業生產技術經驗之總結與其樸素辯證法思想,可見於《管子·地員》、《呂氏春秋》、《荀子》。

**家:**家,是先秦與西漢雜記民間古事的學派。

春秋戰國時期的概況?

5樓:匿名使用者

1、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社會歷史大變革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奴隸制度崩潰,封建制度確立。這一鮮明的時代特徵反映在以下方面:

(1)經濟上:春秋戰國時期,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標誌著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我國的封建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尤其北方成就更為突出。

生產力的飛躍引起了生產關係的革命。春秋戰國時期, 井田制(公田)逐漸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並最終通過各國變法確立了下來。

(2)政治上: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戰爭破壞了奴隸制的舊秩序,給人民帶來了災難和痛苦。但戰爭的結果加快了統一程序,促進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變革的步伐。

隨著新興地主階級力量的壯大,他們在各諸侯國先後開展了變法運動,新的封建制度終於建立起來。變法最徹底的秦國,成為各諸侯國中實力最強者,後來發展成統一的核心力量。

(3)文化上:文化是一定時期的政治、經濟的反映。春秋戰國時期,經濟的發展,推動了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的變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躍和文學藝術的繁榮。

春秋戰國時期,舊制度、舊統治秩序被破壞,新制度、新統治秩序在確立,新的階級力量在壯大。隱藏在這一過程中並構成這一社會變革的根源則是以鐵器為特徵的生產力的革命。生產力的發展最終導致各國的變革運動和封建制度的確立,也導致思想文化的繁榮。

2、比較春秋時期爭霸戰爭和戰國時期兼併戰爭的異同

(1)相同點:①都有擴大地盤、掠奪人口的目的。②春秋爭霸和戰國兼併在影響上,都是大吞小、強凌弱,減少了諸侯國數目,加速了奴隸制瓦解和促進了封建制形成。

同時不可避免給人民生活、生產造成巨大破壞。

(2)不同點:①戰國兼併具有封建兼併戰爭性質,而春秋爭霸僅是奴隸主大國爭霸戰爭。②春秋爭霸戰爭促進了民族融合,有利於封建因素的成長。

而戰國兼併戰爭在轉化為封建統一戰爭後,導致一個封建大帝國產生。

(3)諸侯間的爭霸和兼併戰爭,使諸侯國數目減少,各民族逐步融合,人民都渴望統一,這樣就形成統一的趨。

3、比較春秋改革和戰國變法的不同,並分析其不同的根本原因

(1)不同:春秋改革的目的是富國強兵,為爭霸奠定基礎;內容為任用賢才,改革內政、生產、軍事;特點是在維護舊制度前提下進行。戰國變法的目的是建立、鞏固地主階級**,完成統一;內容為廢井田,承認土地私有,廢除奴隸主貴族特權,實現**集權;特點為封建制度取代奴隸制度。

(2)原因:生產力水平不同。春秋時期,奴隸制僅僅開始瓦解;戰國時,奴隸制的土地國有制,已經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階級力量增強。

4、對諸子百家思想的認識

(1)老子政治思想的實質及影響:

老子在政治上主張無為,面對著變革的社會,他的主張實質上代表了沒落的奴隸主貴族的利益。儘管當時沒有統治者會採納他的政治主張,但他的思想在後世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社會動盪之後(特別是在西漢初,其思想一度成為統治思想),社會需要休養生息,老子的無為思想為經濟的恢復,社會的安定、發展作出了貢獻。

但無為思想不利於加強**集權,有消極的一面。

(2)如何認識孔子的階級實質:

教材有言,孔子主張維護周朝的“禮”,主張貴賤有“序”,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面對著社會的變革,顯然孔子同老子一樣代表沒落的奴隸主貴族的利益,所以孔子周遊列國,沒有一個國君採納他的主張,最後鬱郁回到魯國,安心教書育人。

(3)如何評價墨家思想:

墨家反映的是小生產者的利益,主張兼愛非攻有進步的一面,但不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在階級社會無法實現。

(4)孟子思想的實質及地位:

孟子主張“仁政”“民貴君輕”,其根本目的不是為百姓考慮,是為統治者長治久安計,他的主張代表著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但是面對著你死我活的兼併戰爭,如何在戰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孟子的思想是無能為力的,所以司馬遷評價孟子說“迂遠而闊於事情”。孟子思想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它是後世“民本”思想的重要**。

(5)如何認識荀子的唯物思想:

物質決定意識,戰國時期鐵器和牛耕的使用,生產力的發展,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反映在荀子思想中便產生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思想。這種思想也極大地鼓舞了人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但這也過分強調了人的主觀能動性,沒有認識到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前提。古代社會人類對環境的破壞當與此有關。

(6)辯證分析法家的思想及地位:

韓非子的思想:歷史向前發展,今必勝古,主張按現實需要變革;治國“以法為本”“法不阿貴”;主張建立君主****集權的封建國家。法家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其思想敢於直面大變革、大動盪的社會現實,順應了統一的趨勢,有利於封建制度的建立和鞏固,適應社會現實的需要,所以在各家中只有法家思想在當時是最有用的,各國的改革變法就是最好的證明。

但“法治”過度易導致**,使階級矛盾激化,應一分為二來評價,以後秦王朝因**短命而亡,說明法家思想不能維護統治的長治久安。

(三)、難點知識剖析

1、運用生產力、生產關係,經濟基礎、上層建築的關係來分析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

從上面的圖示中我們可以看出,變革的根本原因:生產力的發展;直接原因:稅收問題(魯國的“初稅畝”、齊國的“相地而衰徵”);變革的社會條件:

經濟基礎——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階級基礎——新興地主階級的推動。

2、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

(1)變法順應了歷史發展趨勢,合乎秦國國情,這是變法成功的根本所在。

(2)變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援,變法措施執行堅決,這也是變法成功的重要原因。

(3)商鞅不顧個人安危,敢於同舊勢力堅決鬥爭。

提醒:商鞅變法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時代發展的表現,因此,商鞅變法體現了“與時俱進”的道理。

3、春秋戰國時期思想文化繁榮的原因

(1)生產力的提高,社會經濟的發展,為思想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2)階級關係的變革,奴隸制的崩潰,以及封建制度的確立,為思想文化繁榮提供了政治前提。

(3)動盪的社會環境和劇烈的社會變革,使得思想界異常活躍,這迫使人們去思索,眾多思想家從不同角度發表見解,從而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4)各國統治者基於爭霸戰爭和政治上的需要,紛紛網羅人才優待知識分子,養“士”蔚然成風,這種寬鬆的環境和優越地位,也有利於文化的繁榮。

(5)私學興起與講學之風的出現,造就了一大批有知識、有才幹、敢於發表自己政治觀點的思想家。

(6)民族融合不斷加強,使各民族文化交流擴大,豐富了中原文化。

(7)夏商周時代的成果奠定了後來科技文化繁榮的基礎。

思想文化是政治、經濟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反映,因此,其繁榮的原因離不開政治、經濟方面的因素。

春秋時期的越國在今我國什麼流域,春秋時期的越國,吳國在今天的什麼地方

早期在錢塘江流域.極盛時期為長江中下游和淮河中下游.越國早期建都會稽 今浙江省紹興市 疆域大概為北至浙江省杭州市.西至與江西省交界處,南至浙江省衢州市,東至浙江省寧波市.到春秋末期,隨著吳國的窮兵黷武,越國乘勢滅掉吳國之後 前473年 遷都姑蘇 原吳國都城,今江蘇省蘇州市 基本沿襲了吳國的疆域.範圍...

春秋時期的銅鏡有什麼特點,出土的有哪些代表

齊家文化和商周時期,銅鏡以光素無紋飾者居多,有紋飾者也以幾何紋為主。到了春秋戰國,紋飾已達15個大類,並且出現了各種特殊工藝裝飾藝術,如塗朱繪彩圖案 金銀錯圖案 透空雕圖案等。初起時期簡陋 粗糙的銅鏡,經過春秋戰國時期的創造和修飾已臻美輪美奐的境地。春秋銅鏡的數量 品種都很少,但它與戰國銅鏡有著十分...

為什麼秦穆公是春秋時期最「尷尬」的霸主

因為他還不夠資格,對比起其他同時期的霸主,秦穆公控制範圍太小了。因為推選了乙個晉文公,結果最後卻有點控制不住對方,而且還得聯楚才能解決。他之所以成為最尷尬的乙個霸主,主要是因為他沒有那麼多的實力,而且他做決定的時候太過於優柔寡斷。因為秦穆公的格局有些太小,始終在秦國附近轉悠。因為他的功績真的沒有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