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對諸葛亮的評價

時間 2021-10-15 00:07:31

1樓:

首先看杜甫,杜詩中有二十多首詩詠或提到諸葛亮.如”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魚樵.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依依慢寂寥”.”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福移漢祚難恢復,志決身纖軍務勞.”

杜甫碰到安史之亂,心中無時不思念故土,唐玄宗又逃到蜀川,所以他自然懷念起三國以蜀川為基地,五次北伐,裡圖恢復漢室的諸葛亮.”復漢留長策,中原仗老臣.雜耕心未已,嘔血事酸辛.”

杜甫也希望自己能像諸葛亮一樣能碰到一個明主,以施展自己的才能,建功立業.

後來杜甫流浪到蜀中,參觀了一些關於諸葛亮的遺蹟,聽聞了一些諸葛亮的事蹟,心中更是把諸葛亮視為楷模了.

杜甫做為唐代的著名詩人,對後世的影響很大,接而影響了後來的文人對諸葛亮的推崇和熱愛.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也多引用杜甫的詩來稱讚諸葛亮.

而三蘇(蘇洵,蘇軾,蘇撤)對諸葛亮就褒貶都有,不過貶的色彩多一些.蘇洵在<權書,強弱篇>中說:”管仲曰:攻堅則瑕者堅,攻瑕者則堅者瑕.”嗚呼!

不從瑕而攻之,天下皆強敵也.漢高帝所憂在項籍,而取九江,取魏,取漢,取趙,取齊,然後取籍.秦之憂在六國,界最小,最僻,最先取,楚最強,最後取.諸葛孔明一出其兵,乃與魏氏角,其亡宜也.”是批評諸葛亮一意孤行,與曹魏決戰,必定失敗.不懂得先**弱敵.蘇洵又接著批評說:”古之取天下者,常先圖所守,諸葛孔明棄荊州而取西蜀,吾知其無能也”(呵呵這個很鬱悶,蘇洵純粹在胡扯).

在<赤壁懷古>裡,蘇軾對周郎是褒揚至極(我也最欣賞周郎),對諸葛亮是不太仰慕.他在一篇**裡寫到:取之以仁義,守之以仁義者,周也,取之以詐力,守之以詐力者,秦也,以秦之所取取之,以周之所守守之,漢也,仁義詐力雜用取天下者,孔明之所以失也.孔明之所以勝者,獨以其區區之忠信,有以激天下之心耳.劉表之喪,先主在荊州,孔明欲襲殺其孤,先主不忍也.其後,劉章以好逆之至蜀,不數月,扼其吭,跗其背而奪其國,以其與曹操異者唏矣!乃治兵振旅,為仁義之師,長驅東鄉,而欲天下響應,蓋亦難矣”.蘇軾的意思就是說諸葛亮和姦詐的曹操差不多,指責諸葛亮在劉表新喪時,要殺其子奪其地,劉章收納自己,卻反咬一口.這和傳統的仁義忠信相背馳.(蘇軾比他老子說的有道理多了,我也深有同感,諸葛亮老實說手段有些時候很無賴,不過像荊,益兩州的處理我認為諸葛亮也是沒的選者,當時的天下其他地方都被人搶光了,就這兩個地方是塊肥肉,並且取之容易多了,要想成就霸業,必然取之,若己不取,人必取之.)

蘇撤在一篇**中寫到:劉備並荊州而入蜀,則非其地.用諸葛孔明治國之才,而當紛紛之衝,則非其將.不忍忿忿之氣以攻人,則是其氣不足尚也.”蘇撤的意思就是認為諸葛亮的工作方法不可取,什麼事都要管,事必躬親,說白了就是嫌自己力氣多,活的不是很耐煩.

個人認為,就蘇洵說的很爛,其他三人都比較有道理.諸葛亮第一成就就是他的忠心,其他的像軍事能力,政治能力,智謀等等方面都有好的一面,壞的一面(世間萬物肯定是這樣的,不可能十全十美).

2樓:

蜀 相(原文)

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杜甫《蜀相》(賞析)以下為背景!

《蜀相》是我國唐代偉大詩人杜甫七律中的名作。

公元二二一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蜀,任命諸葛亮為丞相,詩題《蜀相》,寫的就是諸葛亮。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曾經為劉備制定了一系列統一天下的方針、策略,輔佐劉備振興漢室,建立了蜀漢政權,形成了與曹魏、孫吳三足鼎立的局面。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又輔佐他的兒子劉禪,多次出師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積勞成疾,最後死於軍中,實現了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鏗鏘誓言,贏得了後世人們的景仰和推崇。

杜甫雖然懷有“致君堯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負無法施展。他寫《蜀相》這首詩時,安史之亂還沒有平息。目睹國勢艱危,生民塗炭,而自身又請纓無路,報國無門,因此對開創基業、挽救時局的諸葛亮,無限仰慕,備加敬重。

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十二月,杜甫結束了為時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肅省成縣)的顛沛流離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資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第二年(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七六o年)的春天,他探訪了諸葛武侯祠,寫下了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絕唱。 以上為背景!

解釋: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丞相祠堂”,今稱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成都產蜀錦,古代曾經設有專門的**管理,他們住在成都的少城(成都舊有大城、少城),所以又稱成都為錦官城、錦城或錦裡。。“森森”,是形容柏樹和得高大而茂密。

武侯祠前有大柏樹,相傳是諸葛亮親手栽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映階”,映照著臺階。古代的祠廟都有庭院和殿堂。人們要進入殿堂,要拾級而上。

“好音”,悅耳的聲音,這裡指鳥鳴。 碧草映階,足見草深,表明祠堂缺人管理和修葺,遊人也很少來到這裡。“隔葉黃鸝空好音”,是承接第二句的古柏森森。

黃鸝隔葉,足見樹茂;黃鸝空作好音,表明武侯嘔心瀝血所締造的一團糟,已被後人遺忘。這兩句詩襯托出了祠堂的荒涼冷落,並含有詩人感物思人、追懷先哲的情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句很有名的)

“三顧”,這裡指諸葛亮在南陽隱居是,劉備三次登門拜訪的事。諸葛亮《出師表》上說:“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頻煩”,多次地煩勞。另一說見清代汪師韓的《詩學纂聞》,汪師韓認為“頻煩”是唐代俗語,意思與“鄭重”差不多。“天下計”,是指統一天下的謀略。

具體地說,這裡指諸葛亮所制定的以荊州、益州為基地,整飭內政,東聯孫權,北搞曹操,而後統一天下的策略。“兩朝”,指蜀先主劉備和後主劉禪兩代。“開濟”,“開”指幫助劉備開創基業;“濟”是指輔佐劉禪匡濟艱危。

“濟”,有完成的意思,也可以解釋為守成、成了事業。“老臣心”,指諸葛亮盡忠蜀國,不遺餘力,死而後已的精神。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澿。

“出師”句指的是諸葛亮為了伐魏,曾經六出祁山的事。蜀漢後主建興十二年(公元二三四年),他統率大軍,後出斜谷,佔據了五丈原(今陝西省?d縣西南),與司馬懿隔著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

八月,病死在軍中。“英雄”,這裡泛指,包括詩人自己在內的追懷諸葛亮的有志之士。

如何評價諸葛亮??對諸葛亮的評價

他一生評價過很多謀士,對諸葛亮隻字未提。擁有智慧型,但不是成大事之人,心不狠,臉皮不厚。足智多謀 胸懷豁達 匡扶正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對諸葛亮的評價?在諸葛亮身上,除了忠 孝 義集於一身外,最大特點主要表現在乙個 謀 字上面。諸葛亮的智謀,超群出眾,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上知天文 下曉地理,而且還精...

評價諸葛亮的作文左右,急急急,評價諸葛亮的作文400字左右,急急急!

諸葛亮 181 234年 字孔明,號臥龍,琅邪陽都 今山東沂南南 人。三國時期蜀國傑出的政治家 軍事家和戰略家。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 181年 出生於琅邪陽都的乙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 衛戍京師的長官 見 不奉法度 者,即嚴懲不貸。他曾上書漢元帝,表達...

諸葛亮的品質,品德 評價是什麼,諸葛亮的品德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足智多謀 乃曠世奇才也 合乎 德馨千古 仁載乾坤 諸葛亮的品德 胸懷大志,膽識過人在空城計中他信念堅定,不逃脫而勇敢面對敵人表現出他熱愛自己國家的乙個人 此人誰也不信任,累死活該 諸葛亮的人物性格品質分析 胸有成竹,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機妙算,聰明過人 關於諸葛亮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