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事歷史故事民間傳說等都可以尤其是關於地主農民的最好詳細些謝了

時間 2021-09-20 15:28:20

1樓:匿名使用者

對於中國來主,18世紀同樣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在這100年間,全國人口數量翻了一番,首次突破3億大關;番薯、玉米等美洲農作物新品種在內地廣泛引種,由於中外**的發展,數以億計的外國銀元流入中國。在這100年間,傳統經濟、文化、學術都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出現了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之一--“康乾盛世”。

一、“傳統”與“近代”

18世紀出現了中國傳統社會最後一個、也是發展到頂峰的“康乾盛世”。這一現象,留給人們一個隱含的想當然的印象:“康乾盛世”與中國社會的“傳統”緊密相連,儘管發展到了頂峰,卻是“傳統社會”的頂峰,因而其發展趨向、特別是與“近代社會”西方列強相遇後的發展趨向勢必由盛轉衰。

相當長的一個時期,這似乎是無須思考的結論。

19世紀爆發了外國列強侵略中國、或者說用堅船利炮開啟中國大門的鴉片戰爭。這一戰爭,留給人們一個膚淺的想當然的印象:中國原有的發展道路被阻絕了。

就像一棵樹,被生生攔腰砍斷、插上了一把金屬傘。於是,被砍斷的那一斧、那一刻――鴉片戰爭,成了傳統與近代的分水嶺。本來,任何樹冠都是樹木長成的,任何近代化、包括西歐的近代化,都與其傳統有著直接聯絡和親子關係。

但中國史上的“傳統”與“近代”,卻成了毫無內在關聯、截然對立的“土”與“洋”。所有“土”的東西均代表落後,均屬於傳統的古代;所有“洋”的東西均代表先進,均屬於新的近代。金屬傘不是樹冠,相當長的一個時期,人們多方求證、潛心研究的,或者實際是樹木與金屬傘的對立;或者實際是樹木與金屬傘的關聯――樹木如何在受到砍伐後自身肌體發生了反應,“長”(!

)出了金屬傘。

20世紀後半期的史學研究較為徹底地突破了以西歐近代化作為標尺衡量各國社會歷史發展程序的“西歐中心”論,對中國社會歷史的研究產生了震撼性的影響。人們從理論上、情感上一致反對和批判“西歐中心”論、“外因決定”論。然而,思想和習慣勢力的影響是不容低估的。

人們習慣於關於“傳統”與“近代”無須思考的結論;習慣以西歐近代化作為標尺衡量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程序;習慣中國古代史與中國近代史以鴉片戰爭為分界線的學科分野。一些似新實舊的理論,如“對西方衝擊迴應”的“衝擊――反應”模式、以西方現代化為模式**“非西方發展中國家現代化或西方化”的“現代化理論”;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論,如“市民社會”、“公共領域”、“第三領域”、“增長”與“發展”、“邊際效益遞減”等,便繼續影響人們對中國社會歷史做出合乎實際的認識與闡釋,難於從歷史淵源上理清和揭示基於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下面以對鴉片戰爭的認識為例。

人們受“西歐中心”論的影響,認為先進的西歐既已揮舞鴉片戰爭的巨斧,那麼斬斷中國古老朽木、即時插上金屬傘便勿庸置疑。因為王朝統治的衰落和傳統社會內部結構的長期穩定性,使中國成為缺乏歷史演進活力動力、永恆不變的停滯性社會,只有西方文明才是喚醒它、打破其“傳統平衡”和“貧困迴圈”、使其古老文化受到徹底掃蕩、從而得到解脫的決定性力量。連馬克思也受到影響,他把中國視為“木乃伊”式的社會,在鴉片戰後中國被迫放棄閉關鎖國的形勢下預言:

“接踵而來的必然是解體的過程,正如小心儲存在密閉棺木裡的木乃伊一接觸到新鮮空氣便必然要解體一樣。”[1]

面對歷史,人們有太多先入為主的印象。

人們以為歐洲一旦開始了工業革命,便自然成為全球化經濟的中心。歷史的事實則是:當時多邊**關係及世界範圍內分工的全球經濟中心,仍處於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而開始進行工業革命的歐洲則處於邊緣。

儘管工業革命、產業化以及資本主義向海外擴張的必然性,推動歐洲以從殖民地美洲攫取的**開路,企圖擠上以中國亞洲為中心的世界經濟列車、改變其格局、最終佔據中心的位置。然遺憾的是,甚至直到19世紀中葉鴉片戰爭以後相當長的時 間內,這種企圖也不能說變成了現實。2023年,廣州一位叫做米契爾的英國**報告了中國的情況:

“收穫完畢後,農家所有的人手,不分老少都一齊去梳棉、紡紗和織布”,“這個國家十分之九的人都穿這種手織的衣料,其質地各不相同,從最粗的粗布到最細的紫花布都有”,“生產者所用的成本簡直只有原料的價值”。他不無沮喪地說:“我們工廠主只要稍稍思索一下這種制度的令人讚歎的節儉性,以及它與農民其他活路的可以說是巧妙的穿插配合,那麼就會一目瞭然,就較粗的織造品而論,他們是沒有任何希望與之競爭的。

”[2]米契爾所報當時中國的情況,長期以來被“歐洲中心論”影響下的人們視為封閉落後、自給自足小農經濟的典型。但正是以這種家庭工業為主要背景的中國,擁有無論從人均產值、收入、消費還是內外**均在當時世界上起主導作用、“最先進、最複雜”、最終非鴉片不足以搞垮的經濟。如貢德?

弗蘭克所云:“儘管歐洲人獲得美洲的金銀並以此買通進入亞洲的世界經濟的道路,但是在2023年以後的三個世紀裡,他們一直是一個小角色,而且不得不適應――而不是制訂!――亞洲的世界經濟遊戲規則……亞洲人在世界經濟中仍然是成功的競爭者。

”[3]即便從科學、技術上看,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與當時歐洲相比,也往往是“技高一籌”。西歐並非絕對先進,鴉片戰爭也並沒有即時斬斷中國之樹。

另一方面,鴉片戰爭之後到甲午戰爭半個世紀,西方列強並沒有在中國之樹上嫁接金屬傘,只是拼命地在向中國推銷紡織品和鴉片。著名學者吳承明先生指出:這一時期,中國洋務派和民族資產階級則跨越了西方產業革命初期的“紡織工業”時代,跟上了西方產業革命第二階段“蒸氣和鋼鐵”時代的潮流,直接向西方尋求“機船礦路”,自行創辦了中國第一批機器製造廠、機械採礦業、鋼鐵聯合企業、實用化鐵路。

這些工業不僅是進口替代工業,而且是追趕時代的工業。由於其時以製造兵器戰艦為主,中國造槍水平與國外的差距從37年縮短到20年,再到13年,最後為6年;造艦水平與國外的差距從16年縮短到8年,最後為6年[4]。這些近代化企業是中國之樹自生樹冠的組成部分,而不是西方列強插在中國之樹上的金屬傘――外國資本投資這些企業是在甲午戰爭以後,亦即中國人創業二三十年後的事情。

涉及到經濟發展的社會性制度性基礎,人們以為,產業革命以後的歐洲一定與民主自治、與最優化的社會結構和執行體制相聯;而****、泥古不化、運轉窒滯則是當時中國的特色。歷史的事實則是:那些進入或即將進入產業社會的國家和地區,其突出特點是國家的**統治一直達於末端;而中國,其縣以下基層社會的自治因素卻不但始終存在而且日趨活躍。

外國文學考試題

2樓:蝶羽

首先不得不說你很幸運,我剛考完試,有資料,不過老實說,你一分都不給,也太小氣了吧?

19世紀的中國社會背景

3樓:各種怪

19世紀是清朝時期。

乾隆2023年去世,嘉慶帝方得以親政。然而嘉慶帝未能解決弊端,清朝繼續走向衰落。 [48]  道光帝也失去了早期君主銳意進取的精神,掌政風格日趨保守和僵化。

官場中,結黨營私、相互傾軋、買官售爵、賄賂成風。 軍隊裡,裝備陳舊、操練不勤、營務廢弛、紀律敗壞。財政上,國庫日益虧空、入不敷出。

階級矛盾激化,民變四起。

由於吏治的腐敗,導致海關走私嚴重,鴉片**猖獗,2023年,道光帝為解決鴉片的弊端,派林則徐到**中心廣州宣佈禁菸。英國為了開啟中國市場,在2023年發動了鴉片戰爭,清朝戰敗,被迫求和。2023年,被迫同英國侵略者簽訂了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開啟了中國近代史。

十九世紀的歐洲社會

有關臺灣香港澳門的歷史資料和民間傳說

蒐集與黃河有關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歷史人物故事,整理出來

4樓:寂滅五使

1.《李闖王渡黃河》

明朝末年,朝廷腐敗,民不聊生。闖王李自成帶領農民在陝西米脂起義,要打過黃河去,推翻明王朝的統治。當時正值初冬時分,黃河水還未結冰,而只有河水凍成了堅冰大軍才能順利通過。

怎麼辦呢?闖王日夜焦心,愁得鬍鬚頭髮在一夜之間全都白了。

第二天一清早,有兩人來報:“黃河已經凍得結結實實的了。”闖王大喜,急忙傳令三軍趕快渡河。

到了河邊一看,河水還“嘩嘩”地流得正歡呢,根本就沒結冰。可是上面卻起了一座寬大的浮橋,船連船,板連板,四平八穩,正適合大軍渡河。

闖王納悶極了,正要下馬察看,忽然從河裡爬上來兩個人,向闖王一抱拳,朗聲道:“大王,我們是黃河的船伕。聽說您要渡河,為民謀利,所以特地花了一夜工夫搭起這坐浮橋,就請大軍上路吧。

”闖王感動得熱淚盈眶:“我一定不辜負百姓們的厚愛,一定要讓大家過上好日子!”說罷,驅馬上橋,領兵東去了。

2.《馮夷當河伯的故事》

古時候,在華陰潼鄉有個叫馮夷的人,不安心耕種,一心想成仙。他聽說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為仙體。於是就到處找水仙花。

馮夷東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黃河、跨黃河、過黃河,常和黃河打交道。轉眼過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馮夷很得意,又過黃河去一個小村莊找水仙花。

這裡的水不深,馮夷趟水過河,到了河中間,突然河水漲了。他一慌,腳下打滑,跌倒在黃河中,活活被淹死。

馮夷死後,一肚子冤屈怨氣,咬牙切齒地恨透了黃河,就到玉帝那裡去告黃河的狀。玉帝聽說黃河沒人管教,到處橫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惱火。他見馮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該成仙了,就問馮夷願不願意去當黃河水神,治理黃河。

馮夷喜出望外。達成自己成仙的心願。成為一名河伯。

3.《望洋興嘆》

相傳很久以前,黃河裡有一位河神,人稱河伯。他站在黃河岸上。望著黃河水自西向東流,興奮地說;“黃河真大呀,世上沒有哪條河能和它相比。

我就是最大的水神!”有人告訴他:“你的話不對,在黃河的東面有個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

”河伯說:“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過黃河嗎?”那人說:

“別說一條黃河,就是幾條黃河的水流進北海,也裝不滿它。”河伯始終不信。那人無可奈何,告訴他:

“有機會你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話了。”

河伯來到黃河的入海口,眼前一亮,海神微笑地歡迎他,河伯放眼望去,只見北海汪洋一片,無邊無涯,他呆呆地看了一會兒,深有感觸地對北海若說:“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為誰都比不上自己,這話說的就是我呀。今天要不是我親眼見到這北海,我還會以為黃河是天下無比的呢!

那樣,豈不被有見識的人永遠笑話。”

4.《魯班修造將軍柱》

桑園峽內黃河水流湍急,就在桑園峽中段黃河激流中卻有一個屹立的大石。百姓稱之為將軍柱。傳說這個將軍柱是魯班修建的。

當年魯班周遊列國時,來到桑園峽邊上,為方便兩岸人民的來往。魯班把橋墩的位置選在了將軍柱的這個地方。從此,魯班早出晚歸,負責施工,半年過去了,橋墩在漸漸長高。

有一天,魯班的妻子送飯到岸邊,等了一陣不見魯班,便到岸邊看個究竟,誰知她在岸邊看見一個巨人站在河中,一手拿著巨石,一個手拿著鐵錘在幹活,他的妻子哎呀一聲驚叫。魯班一慌,一錘砸在了自己腿上。手中的石頭也飛到了對岸的山上,橋也就沒有建成。

至今在將軍柱上有一個十分光滑的石頭,好像是整個人的脊背印了下去,中間則是脊柱,把石頭一分為二,好像是長期靠著休息時留下的。傳說這就是魯班造橋時所留。

5.有個小夥子叫黃河,英勇無比.戀上一富豪的女子.

但女子的父親看不起他,所以處處刁難他。一次他一箭射向女子的父親,沒射中,因為他從來不虛發,就到深山去修煉.一次意外射下一隻鳥,鳥告訴他那姑娘自殺了.

小夥子很悲哀,就淚水不停地留下來,形成了現在滾滾的黃河.

擴充套件資料

黃河,中國北部大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長河,中國第二長河。

黃河北源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支脈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支脈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發源於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

黃河中上游以山地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為主。由於河流中段流經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因此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國歷史上,黃河下游的改道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每年都會生產十六億噸泥沙,其中有十二億噸流入大海,剩下四億噸長年留在黃河下游,形成沖積平原,有利於種植。

俾斯麥主張的實現對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 歐洲及世界歷史的發展產生了什麼重要影響

明瞭心語 1.完成了德意志的統一大業。2.有助於德國經濟社會軍事的發展。歐洲和世界歷史的影響 俾斯麥 鐵血政策 在德國社會發展中的不斷影響深化,使德國逐漸成為世界戰爭的策源地,一戰 二戰,給世界人民和德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和痛苦 simon泰宇 德意志統一,德意志作為一個整體,一個強大的國家,可以...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大約是多少年

手機使用者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最長時間段是從1870 1920年,一般常用於世紀之交的年代,即1890 1910年間。 貧道星辰子 19世紀末是1890之後,20世紀初是1920以前,所以是30年 自悠書屋 世紀初和世紀末只是大概的說法,一般世紀前二十年稱為初,後二十年稱為末 19世紀末指的是1...

17世紀末18世紀初航海比較發達的國家

死神誘手 15世紀至十六世紀大航海時代。17 18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三十年戰爭 法國大革命 十九世紀初拿破崙戰爭。 季蘊因 15世紀末 492年的來 哥倫布發現美源洲大陸,新航路的開闢。bai16世紀初 1517年宗教改 du革開始zhi。17 18世紀 1640年英國資產階dao級革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