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星的距離講了什麼

時間 2021-09-20 03:34:37

1樓:易書科技

在測定恆星的距離這個問題上,天文學家曾經進行了長期的t45,但直到2023年才得出頗為精確的測量結果。在這1年裡,經過適當的校正,測定了天鵝座61號的距離;約在同一時間裡,發現南門二比天鵝座61更接近我們。直到現在,這兩顆星仍然屬於我們的近鄰。

已經證實,南門二有1顆星等為11等的暗弱的伴星,它可能比南門二還要稍微近一些,因而早就把它叫做「比鄰星」。它獲得這樣的名字,當然是引人注意的。不過這個名字是否得當,尚有待證明。

因為,出現在我們照相底片上的幾百萬顆暗星中,很可能再發現1顆或幾顆更為接近我們的恆星,一旦發現了這樣1顆恆星,那麼「比鄰星」這個名字,自然就要讓位給最新發現的那個近鄰了。

天鵝座61星,多年來曾被認為是第二顆最近的恆星,但現在至少已發現11顆比天鵝座61更近的恆星,它們之中就有天空中最亮的天狼星。

自2023年以後,陸續測定了一批恆星的距離。天文學家根據這些已經得到的知識,對其他恆星至少能夠提出一些有用的數字,並考察它們的顏色、亮度和其他物理性質,甚至對它們的大小和構造,也能作出某些接近真實情況的推論。恆星距離的確定,給天文學開拓了乙個廣闊的研究領域,因為知道了1顆恆星的距離以後,我們就可以對它的大小和發光本領,以及其他自然狀況有所了解,至於它的化學組成則可以用分光鏡來揭示。

例如,兩顆恆星所顯示的明亮程度相等,如果我們得知其中1顆比另1顆距離我們遠多少倍,我們就可以了解那顆遠距離的恆星的實際亮度應該是多少。舉例說,天狼星和老人星同是兩顆最亮的恆星,它們都比標準的一等星亮得多,然而卻把它們看做同一級的恆星,都叫做1等星。這兩顆星相比較,天狼星似乎還要亮些,它和我們的距離,比日地距離還遠50萬倍。

可是老人星卻不承認這個結論,因為它離我們更遠,天文學家經過長期的努力,終於用最先進的技術測定了老人星的亮度,從而解決了這個爭淪問題。這時,得知老人星是全部1等星中實際上最亮的恆星。

恆星的距離測量,天文學家叫做測定恆星的「視差」。所謂視差,通俗地講,就是從不同的地點觀測同一物體,這個物體在它的背景上所產生的位置變化,又叫「視差位移」。例如,你拿著1枝鉛筆,豎立在你面前,並伸出30厘公尺遠,先用1只眼睛注視鉛筆的上端,然後用另1只眼睛做同樣的動作,你將發現鉛筆頂端在它的背景上的投影位置似乎發生了變化。

鉛筆伸。出得遠一些,位置的變化似乎小了一些,如果再伸得遠一些,就幾乎沒有位置的變化了。作上述觀測時,你如果把前後兩個投影點聯成一條直線,則這條直線,首先是由於你的兩隻眼睛之間的距離造成的;其次,這條直線的長短,和鉛筆伸出去的遠近成反比,而直線的方向並沒有改變。

同樣的道理,如果在兩個相距很遠的測點上來觀測距串很遠的同乙個天體,那麼這兩個測點的視線,同樣在這個天體的背景(天球)上留下兩個投影點(同一天體在天球上的兩個視位置),兩個測點的聯線叫做基線,而兩個投影點的聯線,就是由於測點位置的變化所產生的視差位移。通過數學的運算,可以根據這條基線的長度,和兩個測點與同一天體的兩條方向線(視線)所組成的角度,計算出這個天體的距離。

用通常的方法,是不能看出恆星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的。甚至在地球直徑的兩端,相隔約12 880千公尺的兩個觀測點上,也看不見恆星的位置變化,因為恆星距觀測點的距離是非常巨大的。

最初,雖然有人設想找出一條像地球直徑那樣長的直線來作為測量恆星的基線,但這樣長的直線在我們地球上是找不到的,然而,天文學家卻在宇宙空間找到了,這就是地球圍繞太陽作周年運動的軌道直徑,這條直徑長約3億千公尺,比地球直徑長約23 544倍。有了這條基線,就可以。測量恆星的距離了。

先在地球軌道的某一點上對某恆星作一次觀測,在6個月之後,當我們處在軌道的相反一點時,又對同一恆星作一次觀測,由於我們觀測點的空間位置變換了3億千公尺,就使某些恆星在天球上的視位置有了變化,因為恆星距我們觀測點的距離很遠,這種變化當然是極其微小的,通常用弧度的秒數來表示,稱為角秒(記作″)。通過嚴密的數學計算,當我們在基線長3億千公尺的兩端測量某一恆星,如果它的視差位移是1″那麼這顆恆星和我們的距離就將超過310000億千公尺。我們還沒有發現哪一顆恆星在天球的視差位移達到了1角秒(1″),正如天文學家所說,沒有一顆恆星的視差大到了1角秒(1″)。

在基線長度不變的情況下,視差愈小,就意味著恆星愈遠。因此,視差不超過1″也就是說,在最靠近我們的恆星中,沒有哪一顆恆星和我們的距離僅僅只有310000億千公尺。已經測得的最大視差是075″,這就是那顆最近的恆星的視差。

要確切地決定一顆恆星的視差,至少要觀測3次,天文學家通過第三次的測量結果,才能排除恆星視差的誤差,這種誤差是由於恆星的光在經過天空時,和太陽變位的相對運動所造成的。

太陽距離我們地球15億千公尺。如果我們做一次長途的宇宙旅行來到了太陽上面,再前進20萬倍於日地距離的路程,我們仍然沒有遇見1顆最近的恆星,我們又前進8萬倍於日地距離的路程,才能遇見那顆最近的恆星,這就是視差075嘶表示的距離意義。這個距離比310000億千公尺還多125000億千公尺。

換句話說,已經發現的那顆最近的恆星,距我們435000億千公尺,它等於日地距離的29萬倍。

其他的恆星比這個距離還要遠許多倍。如果用千公尺數來表示它們的距離,那麼這個數字和無窮大幾乎沒有什麼區別了。因為多數天文數字都大到難以理解的程度,應用起來很不方便,為此,就把日地距離(15億千公尺)作為1個單位,叫做天文單位。

在說明很長的距離時,我們通常使用「太陽距離的多少倍」這樣的概念。但是某些恆星的距離是太陽距離的數百萬倍,這仍然給我們一長串的數字負擔,因此,天文學家又選用了另乙個長度單位來表示恆星的距離,這個單位就是光線在1年內所走過的路程。我們知道光的速度是每秒30萬千公尺,約等於每年95000億千公尺,我們就叫做1光年,最近的恆星是42光年,這就意味著它的距離是95000億千公尺的42倍。

當我們看到這顆最近的恆星時,進入我們眼簾的光線,已經離開它有4年多了。許多恆星的光線在一百年或幾百年以前就出發了,可是現在還沒有到達我們的眼裡。某些暗弱的恆星,它的光線要幾千年才能到達我們這裡。

就是說,它們的光線早在耶穌降生以前很久就向我們出發了,而現在還在旅途中疾行前進,尚未抵達我們這裡。這些遙遠的恆星,從星光出發到達我們這裡要如此長的時間,那麼這些星光出發後的恆星,它們在宇宙空間的狀態,是不會沒有變化的。我們認為北極星在宇宙空間是最穩定的,但如果它在接近半個世紀以前就熄滅了,我們現在還不知道這件事呢,因為我們現在所見到的北極星光,早在50年以前就出發了。

光線的速度如此之大,它每秒的行程等於地球圓周長(40250千公尺)的7倍。太陽是最接近我們的恆星,它給我們的光大於1顆1等星的900億倍,然而它的實際光量不過相當於1顆第二流的恆星的光量而已。冥王星是太陽系最遠的行星,和太陽的距離大約是60億千公尺;在我們和最近的恆星之間,如果接連擺上幾千個同樣的太陽系,將還要剩下一些空間。

我們感到聲音傳遞很快,每秒約332公尺,如果可能的話,聲音自最近的恆星傳遞到我們這裡,需要300萬年之久。幸而聲音是依賴我們地球上的大氣來傳播的,否則我們所聽到的將是強大而連續的劇烈響聲,我們耳朵的防震結構將大不同於今天這個樣子,因為恆星界的**和劇變隨時都在進行,我們的太陽就是這樣一顆不斷地變化著的恆星。

即使沒有這種紊亂的音波來干擾我們,我們仍然可以發覺有來自無線電噪音的干擾。每當太陽黑子劇烈活動期,靈敏的無線電收音機就可收聽到一種強烈的嘶嘶聲,這種噪音出現在各種頻率的電波上。星系中的許多天體也發出嘶嘶的噪音,證明宇宙中存在著大量的射電干擾。

無線電噪音的乙個主要**是金牛座的蟹狀星雲(m1),它是乙個行星狀的星雲,這個星雲是2023年在銀河系裡爆發的一顆超新星的遺跡。古代的記錄表明,在那1年裡,在蟹狀星雲這個位置上曾有1顆明亮的恆星。

恆星的視差測量是一種高度精密的天文測量技術,需要考慮各種允許範圍內的誤差,甚至觀測者的性格也在考慮之內。採用相同的儀器來觀測同乙個目標,結果應該完全相同,但由於觀測者的性格不同,所得結果仍然略有差異。天文學的計算問題,最後在處理可能誤差的時候,天文學家要把他的個人誤差(人差)也考慮進去。

除了這些不穩定的因素以外,恆星的視差測量和觀測記錄,仍然不是十分精確的。還必須考慮折射的影響,因為地球是在宇宙中不斷地運動著的,它不會因地球上的觀測者正在進行著某種觀測工作而稍作停留,這就使觀測者對所觀測的天體產生一種目視偏差,導致被觀測的天體偏離它的真實位置。此外,還有乙個因素,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地球的搖擺所產生的震動,以及其他天體運動的干擾。

關於恆星距離的測定,天文學家還有其他的途徑。現在,間接的測定方法比直接的測定方法更為普遍。間接方法包括利用恆星的物理性質來判斷它的實際的發光強度(光度)。

例如,恆星的光譜,就可以作為測定恆星單位面積亮度的良好工具。某種光線的相對強度,能夠指示恆星大氣的壓力,使天文學家據此判斷是大的亮星還是小的暗星,或者是某種特殊型別的變星,而變星的光變週期,又可以量度恆星的實際光度。另一方面,當我們知道了恆星的本身亮度和目視亮度之後,我們就可以根據它在天空中顯示的光照情況,簡捷地估計出這顆恆星應該距離我們多遠。

前面已經提出,最亮的恆星往往是最近的恆星,而那些最暗弱的恆星則是最遠的恆星,但有許多例外情況。嚴格來說,這條規律對肉眼更為適宜。在所有恆星中最近的南門二是顆1等星,距離我們4光年稍多一點。

另一顆一等星是南河三,距離我們略大於10光年。天空中最亮的天狼星,也是比較接近我們的1顆恆星,它的光線通過空間的路程多於8光年。反之,第二顆最近的、通常叫做巴那德的星卻很暗弱,只比1顆10等星少許亮一點,距離我們6光年。

老人星是僅決於天狼星的1顆最亮的恆星,它的光線到達我們這裡大約需要100年。大角星是北半球最亮的恆星,距離我們36光年。角宿一與我們的距離是2m光年,明亮的參宿七,它的記錄為900光年。

平均來說,在靠近我們的恆星當中,亮星所佔的比率大於暗星,這是事實,然而這並不是一條適用於全部恆星的規律,因為1顆恆星之所以比另1顆恆星亮些,也許是由於這顆亮星離我們比較近些,但不是任何特別暗弱的恆星都是離我們最遠的。亮度的大小標誌著恆星的遠近,但並不能反映出恆星的實際發光量。有大量的事實可以說明這種情況,有些恆星看上去不如我們的太陽亮,然而它們在宇宙空間所發出的光量,比太陽還大10萬倍。

這是因為太陽離我們近,而那些恆星離我們遠的緣故。一般而言,只有那些相對來說較近的恆星,才能在我們的望遠鏡裡看到。

對於恆星彼此之間的距離,在我們知道恆星與我們的距離以前是完全不清楚的。它們之間,有些似乎靠得很近,甚至聚集在一起,幾乎處在我們的同一視線之內,而實際上它們彼此卻離得很遠,要比它們和我們之間的距離遠好多倍。我們觀測到許多星群,並不是由於視覺的錯誤,我們仍有理由設想,那些組成星群的恆星之間有著某種緊密的聯絡,並且它們之間的距離較之與其他恆星之間的距離為近。

這一設想已被光譜分析和望遠鏡觀察所證實:根據光譜研究,這些星團內的恆星,大致處於同一發展階段,它們似乎有共同的起源,彼此也比較接近。例如通過望遠鏡對昴星團的研究表明:

這個星團是移動的,它的全部恆星在空間的運動方向相同,它們似乎有共同的目的地。大熊座內的七顆主要恆星中,有五顆包括在乙個移動星團內,只有鬥形**的第一顆星和斗柄上的最後一顆星不是這個星團的成員。雖然太陽不是這個星團的成員,但是由於這個移動星團不斷地接近太陽,以至使太陽也位於這個巨大的移動星團的範圍以內。

天狼星、北冕座星和御夫座星(五車三)都是大熊星團的組成成員。畢星團和昴星團一樣,也是移動星團。畢星團的運動是頗不尋常的,它的全部恆星的運動都向天空中的一點匯聚,很像乙個透鏡。

它們又像許多平行的鐵路線向車站集中一樣,會集在地平圈上的同一公升出點。離我們較近的獵戶座紅星參宿四,也有類似的情況,它與另一顆恆星彼此平行地運動著,最後也會聚到相同的一點。包括許多亮星的天蠍座和半人馬座屬於同乙個移動星團。

美麗的後發星團是乙個肉眼可見的星群。巨蟹座的蜂巢星團也是乙個暗弱的肉眼星團。

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除太陽外)有哪些,距離分別是多少

首先bai,距離太陽最近du的恆星是半人馬座 星,但這zhi 是一顆三合星 主星dao半人馬座專 星a 它與太陽擁有屬相同的化學構成並且擁有相同的亮度 0星等 中國的天文學上叫南門二甲星。主星半人馬座 星b 該星是主星半人馬座 星a的一顆伴星,星等 1.33,位於距離 星13.8弧秒的位置。這兩顆星...

遙遠的恆星與地球的距離是如何測定的

如果是距離不太遠的恆星,可以用三角視差法測量,原理等同於我們的雙眼判斷某物的距離,是根據兩眼看見該物體在背景上位於的不同位置而得知物體的遠近。這方法用來測量恆星距離,是以地球軌道的直徑為測量基線,如果地球在軌道兩端能測得恆星在星空背景上有移動,就能算出距離。更遠的恆星如果不能用視差法測量,假如它是造...

如果距離四光年的恆星爆發超新星,地球會怎樣?我們該何去何從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準確的說距離地球四光年左右的就只有一個三體星系,分別是半人馬座 星a b c三顆,其中距離最近的是被我們成為比鄰星的c星,在三顆恆星中,a星最大,但也只比太陽略大一些,c星最小,是一顆紅矮星,這三顆恆星不會發生超新星爆發!超新星是什麼?什麼樣的恆星才會發生超新星爆發?超新星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