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維護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幼兒教師如何維護和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呢

時間 2021-08-30 10:41:16

1樓:中公教育

一、影響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社會地位低,承載的期望高

大多數人對社會支援都有一種強烈的需要,因此,任何感到遭受社會拒絕的事件都可能是壓力的**。而且,缺乏自信心的人會比其他人更容易感到威脅,較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同時,公眾對於幼兒教師職業普遍缺乏正確的認識,有些人根本無法理解幼兒教師的職業,他們認為:

當幼兒教師很容易,付出很少卻得到很多……殊不知幼兒教師每天都有很多任務作要做,他們既要關注幼兒的餐、飲、睡、洩與安全,又要負責對幼兒進行知識、技能、規範的教育與指導;既要考慮班級內部環境的創設,又要及時處理幼兒在活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既要了解每個幼兒的特點,又要按照本班幼兒的具體情況準備教學工作計畫,而且要門門精通,樣樣拿得出手。但是,幹得再好在別人眼裡也只不過是「孩子王」,頂多也就當個園長,況且園長只能有乙個,不是誰都可以當的。

現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幼兒教師承載了家庭對幼兒的希望,同時教育改革也不斷對幼兒教師職業提出新的要求和期望,使幼兒教師不斷面臨新的挑戰。這些要求和期望也給教師造成愈來愈大的壓力,有的甚至導致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

(二)經濟地位低,工作任務繁重

目前,幼兒教師經濟地位極低,工作任務繁重,責任又大。「高投入、低回報」的現狀使得幼兒教師缺乏社會認同感。這在市場經濟下物欲橫流社會裡,對幼兒教師是乙個很大的心理衝擊。

幼兒教師每天都有很多任務作要做。案頭工作擠占了教師許多休息時間,是導致幼兒教師工作時間長、工作負擔重的最直接的原因。據統計,平均每位幼兒教師每個學期的案頭工作達17種之多,且名目繁多,主要包括有教案、個案、摘抄、計畫、觀察記錄、教養隨筆、會議記錄、科研、工作總結、家園聯絡、報告請示、演講稿、各種教具等。

佔據了她們吸取新知識的時間和自由創作的空間。據了解幼兒教師平均每週投在案頭工作的時間都在10小時以上,且有58.25%的幼兒教師經常在家做幼兒園的工作。

有的幼兒園還頻頻的開課、比賽,這也花費幼兒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準備。幼兒教師很少有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長期生活在緊張的狀態中,造成精神壓力大。

(三)人際關係複雜,工作缺乏激情

幼兒教師要幫助幼兒處理好同伴關係、要處理好教師與幼兒的關係,幼兒教師之間的關係,還要處理好與家長的關係。

在幼兒園裡教師每天要面對幾十個孩子,這些孩子大多是家裡的「小皇帝」,他們有的精靈古怪、有的蠻橫霸道、有的攻擊性強。而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總是最棒的。他們認為自己孩子犯點錯誤也是難免的,孩子調皮,是一種可愛。

但孩子如果在幼兒園被其他幼兒抓破點皮、吃點虧就會非常心疼,要為孩子討公道。如果幼兒教師處理稍有不不妥,有的家長就可能到處告狀,弄得老師心煩不已。

俗話說「男女搭配,工作不累」,工作中適當的男女比例有利於提高工作的積極性。目前,99%的幼兒園都是女教師,性別過於單一,工作缺乏激情。同時,女性一般比較敏感、增強好勝、妒嫉心強,這些都給幼兒教師帶來無形的心理壓力。

(四)個人心理承受力不同

個人的人格、氣質等心理特徵不同,心理承受力也不一樣。心理承受力反映了乙個人控制自己情緒、承受外界壓力、把握心理平衡的能力,可分為四個等級:情緒感知能力、自我情緒調控能力、調控他人情緒的能力和運用情緒的能力。

一般來說,情緒調控水平高的人,心理健康的水平也比較高。

其實,自信與自卑感、壓力與困惑等心理感受,是每一位幼兒教師都會遇到的心理現象。但是,這些心理感受又會因人而異。樂觀向上的人一般比較「看得開,放得下」,當然,「看開」不是「看破」,而是看出人生的意義,知道「平淡踏實,願居人下」,是平凡人生的真正價值。

那些性格內向,不願與人交流的幼兒教師,內心焦慮、孤獨等難以排遣,容易成為職業壓力。長期處於這種亞健康狀態的教師,在情緒上常常表現出性格急躁、緊張、不安。

二、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自我調節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的梁慧娟、馮曉霞等曾對北京市50所不同體制幼兒園的447名教師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8.5%的受試者感覺自己經常處於疲憊不堪的狀態;86.

7%的受試者總擔心出事故,65%的受試者反映自己常感煩躁。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很多,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教師、幼兒園以及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幼兒教師學會自我減壓、排解不良情緒,進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調節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一)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允許孩子犯錯誤

幼兒教師的教育物件是3至6歲的幼兒,此時的孩子年齡較小,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較差,經常做一些不該做的事情,甚至反覆犯同樣的錯誤。這是這個年齡孩子心理發展的特點。教師如果不能正確了解和看待幼兒的這些問題,產生煩惱、憤怒。

這樣,幼兒教師就會經常處於不良情緒狀態中,如果壓力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疏導,就會面臨各種心理問題,表現到行動上,就有可能做出攻擊性行為(如對兒童發脾氣、體罰兒童等)。

幼兒教師對幼兒要有正確的認識,幼兒不是小大人,他們的行為習慣是在不斷嘗試錯誤的過程中而慢慢形成的,因此要允許幼兒犯錯誤、允許孩子不聽話、允許孩子有自已的想法。另外,知道每個孩子的發展都存在差異,同樣的要求有的孩子做不好,有的孩子根本就做不到。如果能意識到這些,憤怒自然就不易產生了。

(二)認識自己的情緒,釋放不良情緒

當自己不快樂或情緒出問題時,要善於認清情緒發生的原因是生理方面的不舒服,還是人際關係不好,或是工作壓力大等等。當意識到這一切快樂與不快樂的原因時,應立即反省情緒源於自己的態度和行為。多想事情好的一方面,放鬆自己,避免對他人的苛求。

承認有些事情自己也會無能為力,讓情緒由激動、緊張,慢慢冷靜。

幼兒教師要多與他人交往、溝通,及找他人傾訴、宣洩,傾聽別人的工作感受和經驗、爭取家人的理解和支援等方式,均可以幫助自己緩解和釋放不良情緒,而不是一味積壓痛苦的情緒。

(三)重視休閒娛樂,調整生活節奏

那些整天忙於工作,無暇充實自己生活的幼兒教師,最容易出現不健康的心理。因此,無論工作多麼忙,都不能把工作當作你生活的全部,而應該善於忙裡偷閒,參與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如,家庭聚會、朋友聚會、k歌、週末遊玩、爬山等。豐富的生活可以極大地改善乙個人的心態、調節乙個人的情緒。

在多彩的生活中培養自己的生活情趣、增強自己的生活樂趣。生活的情趣可以對職業心理產生積極的影響,從而提高自己心理健康的水平。此外,有機會還可以聽聽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講座,增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增強自已的心理能量。

當然,作為教育主管部門和幼兒園在招聘幼兒教師的時候,不能只看重個人學歷和教學能力,更要注重其心理健康和人格,建議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測查。只有心理健康的幼兒教師群體,才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幼兒教師如何維護和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呢

2樓:中公教育

第一,培養自己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人們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往往受到主觀態度的影響和折射。樂觀豁達的人常會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對前途和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

即使遇到困難和挫折,也不會喪失信心和勇氣,能夠始終保持愉快而美好的心境,克服困難,不斷前進。

第二,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人格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健全的人格不僅有助於維護自我身心健康,也有助於人們適應迅速變化著的社會生活環境。

第三,學會放鬆。教師職業的緊張與壓力程度是人所共知的。一天工作下來,極大多數教師往往是身心疲憊。除了要鍛鍊好自己的身體外,還要學會放鬆自己的心態。

第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是維護與增進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徑。教師工作具有集體合作的特點,要求幼兒教師既要注重和同事建立融治的關係,維持和諧的社交,也要和幼兒建立良好的情感關係,使幼兒感到教師是愛自己的。

因此,幼兒教師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適當控制自己的情緒,盡可能用一顆平常心積極地與同事、幼兒、家長以及園領導進行交流,在自己周圍建立起較為融洽的人際環境,這也有利於維護幼兒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

如何開展幼兒教師心理健康教育?

3樓:麼光遠抄圖

(1)幼兒教師要樹立正確的角色觀,克服角色衝突。

(2)幼兒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克服認知偏差。

(3)幼兒教師扮好職業角色,搞好師生關係,使事業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動因。

如何開展幼兒教師心理健康教育

4樓:中公教育

(1)幼兒教師要樹立正確的角色觀,克服角色衝突。

(2)幼兒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克服認知偏差。

(3)幼兒教師扮好職業角色,搞好師生關係,使事業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動因。

5樓:我只想給你寵愛

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培養出一名清華學子[心理健康教育微課]_clip

教師怎樣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如何維護教師的心理健康的心得體會

計興有邱婉 如果教師心理不健康,則容易形成扭曲的價值觀 狂熱的拜金思想,浮躁 盲目追求,等價交換,金錢的奴婢,揮霍健康 透支生命。以及形成扭曲的人格 通過工作虐待自己,形成教師暴力 強迫型人格 偏執型人格。這些將嚴重影響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不僅對教師身心產生不利影響,也嚴重影響正常的教學工作。2.要...

關於幼兒教師的名言名句,幼兒教師名言

1 在陽光下做人,在風雨中做事。2 想讓生命輝煌,就別浪費青春。3 捧著一顆心,不帶半根草去。4 育兒過程有艱辛,也有歡樂。5 用最清澈的愛去灌溉最嬌豔的花朵。6 定期為孩子讀點東西。7 教師施愛宜在嚴愛與寬愛之間。8 好筍出好竹,好師出好徒。9 選擇了遠方,就要風雨兼程。10 關愛童心,感受真愛,...

你是如何理解心理 心理健康以及幼兒心理教育與輔導的

培養兒童心理健康的方法 1 放鬆訓練,以便隨時保持輕鬆的狀態,從而緩解緊張 焦慮情緒等。2 簡易行為矯治 陽性強化法。通過獎勵目標行為,忽視或淡化異常行為,促進目標行為的產生。3 合理情緒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艾利斯認為,引起人們情緒困擾的並不是外界發生的事件,而是人們對事件的態度 看法等認知內容,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