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裡的王朗是誰,三國演義中的王朗是怎麼去世的?

時間 2021-10-14 23:13:06

1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第九十三回 姜伯約歸降孔明 武鄉侯罵死王朗中:

孔明在車上大笑曰:“吾以為漢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論,豈期出此鄙言!吾有一言,諸軍靜聽:

昔日桓、靈之世,漢統陵替,宦官釀禍;國亂歲凶,四方擾攘。黃巾之後,董卓、傕、汜等接踵而起,遷劫漢帝,殘暴生靈。因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道,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

以致社稷丘墟,蒼生塗炭。吾素知汝所行: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

罪惡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願食汝肉!今幸天意不絕炎漢,昭烈皇帝繼統西川。

吾今奉嗣君之旨,興師討賊。汝既為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稱天數耶!皓首匹夫!

蒼髯老賊!汝即日將歸於九泉之下,何面目見二十四帝乎!老賊速退!

可教反臣與吾共決勝負!”

諸葛亮的這段話,針鋒相對、言辭犀利,把王朗罵了個體無完膚,難怪“王朗聽罷,氣滿胸膛,大叫一聲,撞死於馬下。”換誰誰也受不了,也真夠絕的。

不過查閱史書《三國志》是找不到這段話的,這明顯又是**家的杜撰。原因有二:一是諸葛亮一出祁山的時候,王朗還在曹魏國都做司徒,沒有前往前線;其二,王朗的確是死在公元228年(這一年正好是諸葛亮一出祁山),但從史料看,應該是死在許昌而不是祁山。

這裡面就產生出一個問題:羅貫中的這次杜撰僅僅就是因為情節發展的需要還是另有原因呢?

應該說羅貫中是特意安排的,不過原因還是出在王朗自己身上。理由有二:

其一,王朗在三國時期的名氣很大,也是曹魏重臣。《三國志•王朗傳》記載:王朗早年就以才華橫溢、知識淵博著稱,漢末割據時期的徐州牧陶謙就任命他為會稽太守。

曹氏三代對王朗也是非常的賞識,從曹操時代的諫議大夫、參司空軍事到曹丕時期的以軍祭酒領魏郡太守、少府、奉常、大理、司徒,直至最後曹睿的司徒,位高權重,一帆風順。陳壽對他的評價是:“王朗文博富贍,誠皆一時之俊偉也”。

讓一個這樣的對手死在諸葛亮的手上,符合羅貫中“尊劉貶曹”的作品傾向,也對應了大將手下從來不斬無名小卒的傳統寫法。

其二,王朗在歷史上雖然沒有和諸葛亮有過口舌之爭,卻曾筆墨相鬥。據《三國志•許靖傳》記載:王朗和蜀漢大臣許靖是舊交,蜀漢政權建立後,王朗曾經多次寫信規勸許靖等蜀漢大臣投降曹魏,但許靖則是不與理睬。

王朗不死心,同時又向諸葛亮發起了挑戰。《諸葛亮集》中說:建興元年(公元223年),魏***歆、司空王朗、尚書令陳群、太史令許芝等人分別致信諸葛亮,“陳天命人事,欲使舉國稱藩。

“面對曹魏發動的**攻勢,諸葛亮寫了一篇名為”正議“的文章,文章中就有”所謂徒喪文藻煩勞翰墨者矣,夫大人君子之所不為也”之類的文字,對王朗之流的言論進行嚴厲反擊。顯然,這一次筆墨之爭被羅貫中注意併成為**創作的一個素材。

對於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加入“罵死王朗”的意圖,清代毛宗崗一語道破:羅貫中是把這一段對話當作諸葛亮征討曹魏的檄文,借諸葛亮之口為北伐中原尋找正義的理由:“人但知討賊者當誅其首,而不知討賊者當先誅其從。

何也?無賈充、成濟,則司馬氏父子不能肆其凶;無華歆、王朗,則曹氏父子不能恣其惡。故罵曹操而不罵華歆,未足奪曹操之魄;罵曹丕、曹睿而不罵王朗,未足褫曹丕、曹睿之魂也。

罵曹操者,有陳琳之檄矣,有衣帶之詔也,有漢中王進位之疏矣,獨於曹丕而缺焉。武侯雖有出師之表上告嗣君,恨無討賊之文佈告天下。今觀罵王朗一篇,即以此當罵曹丕,即以此當佈告之文可耳。

”羅貫中對王朗這個人物的設計,同其作品中的另一個人物---蔣幹有異曲同工之妙。雖然“冤枉“了王朗一回,但讓王朗死在諸葛亮手裡,也算是“死得其所”吧。

2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何曾“罵死王朗” ——事實上王朗未親臨前線勸降,那麼……

諸葛孔明第一次北伐,先取了天水、冀城、上邽三城,收降了姜維,然後北出祁山,兵勢甚盛。魏主曹睿於是拜曹真為大都督,郭淮為副都督,王朗為軍師,率兵二十萬人到長安應戰。王朗是個七十六歲的老頭,卻自告奮勇,要用一席話教諸葛亮拱手而降。

就在祁山之前,兩陣對壘,由王朗出馬,向諸葛亮發揮了一通“順天者昌,逆天者亡”的理論,勸說諸葛孔明倒戈卸甲投降。不料反被孔明狠狠臭罵了一通,氣得王朗大叫一聲,撞死於馬下(見《演義》第九十三回)。

未讀《三國志》之前,都以為這是實有其事的,覺得孔明罵得真是痛快淋漓,使人擊節稱賞。但是假如去查《三國志》,卻會使你失望,因為根本沒有這回事。王朗確是死在曹睿在位的太和二年(公元228年),但他既沒有隨軍出征,更沒有臨陣向諸葛亮說教,自然也不是被諸葛亮罵死的。

那為什麼《演義》的作者又憑空杜撰出這一回書來呢?毛宗崗在這回的評語中說:“武侯雖有出師之表上告嗣君,恨無討賊之文佈告天下。

今觀罵王朗一篇,即以此罵曹丕,即以此當佈告之文可耳。”這自然也有些道理;不過,為什麼作者不要別人,偏要拿王朗來當場罵殺呢?

原來是大有道理的。

王朗此人,初時追隨陶謙,後為會稽太守(郡治在今浙江省紹興市)。孫策在江東攻城略地,他舉兵抵抗,失敗被擒。後來又歸順了曹操,由諫議大夫升為御史大夫,頗為洋洋得意。

但此人卻不知自量,居然一再向蜀國大臣寫信勸降,胡說魏主乃“天命所歸”,西蜀小邦,只應投順稱臣云云。他先是恃著老朋友的關係,寫信給蜀國太傅許靖。信裡有這樣幾句話(由筆者譯成現代語):

“如果足下真能夠輔佐人家的幼主,決斷人家的疑惑,就應除去稱帝的偽號,奉事接受天命的大魏,那樣,雙方都獲得極高的榮譽,上下都有了不朽的名聲,功勳和事業、聲名和勞績,都一起來了。這樣,你就可以超過伊尹和呂望了。”但當時許靖沒有去理睬他,讓他碰了一鼻子灰。

這個傢伙還不死心,過了不久,又寫信給諸葛孔明,居然勸說孔明向魏國投降。孔明自然不予答理。但是孔明對此事卻不像許靖那樣沉默,他隨即寫了一篇文章,題曰《正議》,就是正大的議論的意思。

文章針對王朗的無恥勸降,嚴厲加以駁斥,並把它公開發表。其中有一段說(譯成現代語):“從前那個項羽,他的興起不是由於自己有道德,因此雖然佔據華夏地區,裝出帝王的架勢,結果卻是身首異處而死,永遠成為後世的鑑戒。

而曹操不肯接受這個教訓,又跟著這條死路走了。他沒有遭受殺身之刑,不過是一時幸運,災禍一定要落在他子孫身上的。不料有那麼兩三個傢伙,已是行將就木之年,卻接受偽帝的旨意,向我寫信陳述什麼天命,這真像張竦、陳崇這些無恥之徒稱頌王莽的功德那樣。

難道他們面臨大禍,還企圖倖免麼!”下面,諸葛孔明又指出,曹操用他的詭詐之術,以數十萬大軍,救張郃於陽平,而結果大敗,喪師失地,感毒而死。曹丕則淫逸不道,居然篡位。

從前軒轅氏用幾萬兵卒,平定海內,何況我蜀漢以數十萬之眾,據正義而臨有罪之國,你偽魏豈能抗拒麼?孔明這篇義正辭嚴的《正議》,正是針對王朗、華歆、陳群等人勸降的嚴正答覆,也等於是一篇討魏的檄文了。這個為虎作倀的王朗,羅貫中是十分痛恨的。

為了進一步暴露這個“皓首匹夫,蒼髯老賊”的醜惡面目,於是羅貫中就把他拉到祁山前線上來,讓他在陣前發表一通謬論,然後由孔明當場痛加駁斥,讓他氣得“大叫一聲,墜馬而死。”

雖說故事是虛構的,卻又是有來歷的。王朗這個傢伙,確實厚顏無恥,顛倒順逆,應該讓他在孔明面前氣死的。

這便是**家的用意所在。

3樓:力宵月

migong在此基礎上

4樓:匿名使用者

回答問題不要那麼拖沓,也不要貼貼剪剪.但是如果是搞研究那真的是必要的咯

5樓:安桐數碼

回答問題還是詳細一點好,建議設三個最佳答案,每個都獎分

三國演義中的王朗是怎麼去世的?

6樓:扶貧六年

諸葛亮罵死王朗 三國時期,曹魏與蜀漢對壘,曹真領大軍來到長安,過渭河之西下寨。曹真與王朗、郭淮共議退兵之策。王朗說:

“來日可嚴整隊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話,管教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戰自退。” 第二天,兩軍相迎,列陣勢於祁山之前。

孔明舉目見魏陣前三個麾蓋,旗上大書姓名:**白髯老者,乃軍師司徒王朗。王朗對孔明說:

“久聞公之大名,今幸一會。公既知天命,識時務,何故興無名之兵?”孔明曰:

“吾奉詔討賊,何謂無名?”王朗首先說出一大套理論,甚至勸諸葛亮“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不失封侯之位。” 諸葛亮聽後在車上大笑曰:

“吾以為漢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論,豈期出此鄙言……吾素知汝所行: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世;理合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

天下之人,願食汝肉!……汝既為餡諛之人,只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稱天數耶!皓首匹夫,蒼髯老賊!

汝即日將歸於九泉之下,何面目見二十四帝乎!老賊速退!可教反臣與吾共決勝負!

” 王朗聽罷,氣滿胸膛,大叫一聲,撞死於馬下。後人有詩讚孔明曰:兵馬出西秦,雄才敵萬人。

輕搖三寸舌,罵死老奸臣。 辱罵也能致人於死? 以上就是諸葛亮罵死王朗的故事。

諸葛亮脣槍舌劍,義正辭嚴,抓住要害,一頓羞辱,竟使王朗命歸黃泉。僅僅辱罵一通,就能致人於死地嗎? 從醫學科學的角度看,這完全是可能的。

王朗的死亡在醫學上屬於猝死,多數學者認為,發病後在6個小時以內突然死亡的為猝死;而心臟病專家則主張在1小時以內的死亡為猝死。不管怎麼說,王朗的死亡是猝死。 猝死的原因很多,如縊死、溺水、電擊、窒息、腦外傷、腦出血、急性心肌梗死、大動脈瘤破裂、休克等。

根據王朗的情況,可以推測為以下兩種可能:一是急性心肌梗死或嚴重心律失常所致的心源性休克;二是腦出血。以上可以概括為急性心腦血管疾病。

王朗是“漢朝大老元臣”,後又任魏國司徒,屬於“三公”之列,一生**厚祿,飲食自然也是膏粱厚味,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高動物脂肪、高膽固醇飲食,這恰恰是造成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條件。 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決非一朝一夕,而是日積月累,久而久之造成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飲食結構不發生改變,那麼動脈硬化會越來越嚴重。

當時王朗已經76歲,估計冠狀動脈硬化和腦動脈硬化的程度決不會輕。這就埋下了猝死的禍根。 言語刺激使宿疾發作 在嚴重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若有強烈的精神刺激,則體內會發生一系列變化。

首先是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兒茶酚胺類物質分泌增加,交感神經興奮亢進。繼之使冠狀動脈急劇收縮,心跳加速,心肌供血嚴重不足。同時又使血小板聚集功能亢進,形成血栓,堵塞冠狀動脈。

這樣就會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室顫動,造成心源性休克而猝死。 王朗猝死的第二個原因可能是腦出血。腦出血又叫腦溢血,是高血壓的嚴重併發症。

據統計,造成腦出血的原因,85%以上是高血壓病。高血壓病人往往有動脈硬化,在硬化時血管的韌性減退,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同時,長期高血壓的血管壁,由於受高壓力的影響,內膜和肌層逐漸發生退行性變或壞死,有時形成微動脈瘤。

這種動脈瘤的壁很薄,如果遇到血壓突然升高的情況,便會破裂出血。 由於《三國演義》沒有提供更多的資料,只能從書中簡單的幾句話進行分析。根據以上的分析,我們推測(不是診斷,因為診斷需要許多客觀依據),儘管發生猝死的原因很多,但王朗的死因是急性心肌梗死或者腦出血。

基本原因是長期的動脈硬化和高血壓,直接原因是嚴重的精神刺激——諸葛亮的一番羞辱。 王朗本來是想遊說諸葛亮,幻想不費一兵一卒,使諸葛亮拱手而降,使蜀兵不戰而退。但王朗**是諸葛亮的對手?

諸葛亮對王朗的歷史和現狀瞭如指掌,他義正詞嚴,句句都擊在要害上,使王朗羞愧有加,無地自容,血壓驟然升高,造成腦出血;或者在冠狀動脈硬化的基礎上,突發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而致猝死。

三國演義中的三國最高首領是誰,三國演義中最高的人物是誰

沒有絕對的最高,只有相對的。從正統來看,劉玄德是宗室之後,而且 三國演義 極言其之仁德,但是就其行動來看也不過是稱霸一方,並未有更大的發展。而且其對劉璋的恩將仇報也多為世人詬病,因此本人也並不喜歡劉備其人,但是其白手起家終成霸主的精神還是值得敬佩。孫仲謀承襲其兄小霸王之業,割據江南,圖霸一方。或許有...

《三國演義》的作者,三國演義作者是誰

中巴經濟走廊 三國演義 作者 羅貫中 是怎樣完成這部著作的 羅貫中,一名羅本,生於元末明初,山西太原人。元代中期,由於滅宋戰爭的創傷逐漸平息,社會的經濟 文化重心也開始由北方轉移到了南方。南宋的故都杭州不僅成為人口雲集 商業發達的繁華城市,也成為戲劇演出和 說話 藝術發展的重要中心。因此,不少北方的...

三國演義裡的對聯,三國演義對聯

就一句經典 淡泊以明志 寧靜以至遠。1 伏路把關饒子敬 臨江水戰有周郎。此聯出自第45回三江口鬥智中。2 整備窩弓以擒猛虎 安排香餌以釣鰲魚。此聯出自第56回三氣周瑜中。3 玉泉山關帝廟聯 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驅時無忘赤帝 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青天。此聯出自第77回關公顯聖中。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