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佛教中禪修中的覺知的科學原理是什麼??覺知就是正念等等

時間 2021-05-03 22:14:36

1樓:繁星流動

佛教與科學的共同點,都是需要親自驗證。。只不過佛法是用自己內在的身心去驗證,科學是用外在的儀器儀表去驗證。

根據南傳上座部佛教,通過修行,可以見到這個物質世界的最小組成單位,可以見到前世及來生,見證輪迴,通過自己親證親見,達到解脫,具體闡述如下:

佛教認為,世界是由物質及精神現象組成,物質叫做色法,精神現象叫做名法。在具備禪定或近行定的定力的基礎上,修習四界分別觀,之後在四界透明體當中,可以見到組成物質世界的最小單位:色聚。

色聚是不斷在生生滅滅的,有透明及不透明的兩類色聚。通過智慧型之光觀照色聚,會發現組成色聚的8-10種究竟色法,這就是物質世界的組成方式。

在照見物質組成後,通過修習名法,照見名法是由心、心所構成,心及心所都是不斷在生滅的,而且速度非常之快,每秒鐘有上億個心及心所生起又滅去,你會發現名法生滅的速度是色法的十七倍。

通過這樣的修行,發現世界是由不斷生滅的名色法組成,發現世界上根本沒有我、靈魂這樣的不變的東西,因此破除了心中的我及靈魂等邪見。然後再通過修習尋找名色法生起的原因,會發現名色法相續生起的原因是由於貪愛、愛。通過修習追溯名色法生起的原因,可以照見前世,通過追查名色法相續,可以照見名色法在將來的發展以及滅去的時刻,這樣可以照見來生。

因此破除了對輪迴的疑惑,破除了對佛法的疑惑。

這是佛法慧學十六觀智的前兩個階段:名色分別智、緣攝受智。

詳細的十六觀智的描述可以自己看《清淨道論》

一位禪修者從修習世間慧到出世間慧,次第成就的觀智有十六種,稱為十六觀智,即:名色識別智、緣攝受智、思惟智、生滅隨觀智、壞滅隨觀智、怖畏現起智、過患隨觀智、厭離隨觀智、欲解脫智、審察隨觀智、行舍智、隨順智、種姓智、道智、果智、省察智。  其中,能夠斷除煩惱的是道智。

道智生起後即證悟相應的聖果。道智與果智兩種屬於出世間慧。

2樓:香改她爹

覺知:覺悟與智慧型,正念:真理,參透

禪修講一心正念,講深透領悟,佛教道義廣而深,你我就如鴻雁入空,渺之又小,聽禪,靜坐,

都是佛教的乙個修行法道而已,就如上學要進入學校,要端正身姿聽老師講課一樣,而佛教無非 是 自學,自參,自悟而已!!

現求證佛禪修覺知

科學依據,佛教歷史,大德啟示,信眾而言,自我感觸

求證過程,已知佛教傳入中國有三千年的歷史,歷史上出現的高僧大德數不勝數,據不完全統計 信眾超過40億,影響人群超過60億,中國佛教道場,寺院數以百萬計,強大的數字證明,中國佛教的發生,發展空前。這是其一

其二,佛教的經典佛經,經過了數以千年的流傳,歷史的佐證了,佛教根本教義的真理,毋庸置疑,對於人們咬文嚼字的參悟,佛教經受住了大德,及普通信眾的質疑

其三,就是中國造字學的影響,中國現行通用的有英語,法語,葡萄言語,俄羅斯語,漢語等,其內涵都與本國的歷史有關,所以,語言的字面意思也會佐證覺悟的產生!

其四,覺念的產生就好像是科學的最後乙個試驗結果而已,只有經過漫長枯燥的研究才能取得最後想要的結果,

綜合上述,得出的結論是,你現在正在枯燥的只求真理期,你要虔誠苦修,祝你早日修成正果!阿彌陀佛!!!合十頂禮!!

3樓:匿名使用者

真想學是吧?! 這麼說吧,佛教裡面的種種修行方法,絕對不是說練什麼,不是外求,而是內求,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你說這個依據在**,我這樣回答你,物質的形成,分子原子電子等等,這個都知道,那直接看這個東西(好比杯子),肉眼看不到微西的東西,你要是問別人這是什麼,對方就會說,這是個杯子,呵呵,這個是科學上的。

心理上的,就是客觀的說杯子不是杯子,而是物質。主觀來說這就是個杯子,或者像杯子形狀的東西,但是沒離開杯子。 牛頓的力學原理也是由開始很小的概念慢慢研究形成力學體系的,而不是上來就能直接得到力學這個結果,而他的力學只能在一定環境下才能成立,好比人在太空中沒有重力,很多學術的概念就不成立,相對的東西沒有永恆的。

禪定裡的覺知,我們首先不看,我們反著想,你想要覺知就首先具備禪定這個前提,就是說這兩者是一種統一的關係,共存的關係,不是說我可以只有禪定而沒有覺知,或者有覺知不要禪定。這是什麼意思,就是1+1=2和微積分也是這種關係,不是對立的,而是同時存在的。 說到這,還需要反著看,你現在沒有禪定,就肯定沒有覺知,要是你從外面尋找禪定,那你一定也可以從外面找到覺知,但是誰也找不到,因為能找到的話,肯定是同時找到,不可能有先後順序,佛教教你修行禪定,不是上來就開始,學智慧型也是的,需要步驟,這個步驟是一種連鎖反映,不是單獨存在的乙個特有的概念,關鍵就是心內求法,而不是心外找,這個是很高明,很有智慧型的,心外的東西,不是永恆的,而心內的東西是一種不變的,(貪嗔痴是一種受心外影響而產生的東西,不是原本心內的東西,這點很重要,不要混淆),修禪定,就是像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裡面說的:

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這個才是大方針大步驟,這是決定意,絕對不是說你練個什麼功,吃點什麼東西就能入什麼境界,那樣心裡面世俗的說就是稀里糊塗,活在表面不深入,佛教裡也叫顛倒,畢竟外面的物質都是波動形式存在的,沒有一絲真實,而這些不真實的東西就擾亂你的心,這顆能被擾亂的心不是禪定的心,而是妄心。就先說這麼多吧,需要再追問。

這只是我個人粗淺笨拙的看法,不代表任何學術,宗教,個人。

4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發心,沒有戒行,沒有功德,沒有修證。。。!妄談開悟,可笑!為開悟而學佛,本身就不對!

5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的覺知既然超越了人類物質性科學的發覺,自然沒有了所謂的科學依據可言,因為他不依據科學思維,而是憑心證悟。佛陀也從沒宣說其發覺與人類科學或凡夫人我觀去比擬,這不具備可比性!若試圖從佛教裡找到科學,自然要親悟證量。

6樓:

這怎麼對應?馬克思的唯物論說先有物質才有意識,佛教認為先有意識才有物質。佛教中的理論是沒有對應的科學原理的,因為它不被認為是科學……正念就是不加思考和評價的對世界覺察,你只要感知和接受就行了。

正念很抽象,是無法思考獲得的,可以看看《當下的力量》這本書,裡面提到的就是禪修中的正念。

7樓:匿名使用者

「餓了吃飯困了眠」,您覺得科不科學?

當今許多愚人,吃飯時不集中精力吃飯,把精力用在想別人吃什麼上;

困了不好好睡覺,把精力用在不讓別人安寧上,結果自己痛苦別人遭罪。

您說可不可惜?

8樓:一佛乘

覺知是證量,與比量不同,並非人云亦云,也不是推理產生,而是體悟親證,了知真相,是徹見。

科學原理還是分角度和前提條件的,而真理是不分角度的,不管你用任何角度,任何門類,所闡釋的都是乙個。禪修首先是乙個量變,而發生質變則是乙個水到渠成,可遇不可求的過程。

門外漢,個人理解,僅供參考。

9樓:iori愛朋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與大佛頂首楞嚴經,都有你需要的答案。自己去深入經藏,自己去找答案吧。

你把世間法與出世間法搞混了。

而且我要強調一點,你想達到開悟的境界,最後的結果只能是越走越遠,永遠無法開悟。只為你執著開悟,執著必失!

於無心處可得萬法。

阿彌陀佛!希望你能明白。

10樓:空行勇士

覺知的說法不正確,覺知類同我們的感知;禪修中的應該叫覺受。禪修分三類:一為禪定、二為禪宗修行、三為金剛禪,不知道問的哪一類?

如果一定要問科學原理,那麼,據說禪定中,修行人的腦電波發生極大變化,所以反過來證明智慧型生命的思維活動具有生物電現象,不同的覺受肯定有不同的生物電背景。不過,到底是先有生物電異常,還是先有覺受造成異常腦電波呢?

11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說,這些是科學解釋不了太細緻的,現在有個籠統的說法是:大腦的潛能開發。

12樓:匿名使用者

我的膚淺解釋,請您別見笑:所謂科學,是世間法對「無知到覺知的探索高速路」;而科學家,就是這條探索路上的的士司機。因條件所限,現在科學界解釋不了宇宙究竟,而佛教完全告訴了我們宇宙萬物與眾生的究竟。

如果您要追尋禪修覺知的科學依據,無疑是要讓科學證明「我」怎麼會有,根本是無解的。換個角度:未曾生我誰是我?

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是我嗎?合眼朦朧去做誰?

這些問題,所謂科學還沒開通這條線路呢。而佛學的覺知已經清楚地回答了「我」的疑問。但願對您有所幫助,如否,權當我打攪了您。

願您吉祥如意~天天快樂~

13樓:

看來樓主也到了這個層次了,我可以答覆你,其實這就是你自己的記憶,人的大腦有些地方說是開發不了,其實是自己已經封存的記憶(如來種子),修習禪定已經開啟記憶,再就是使自己催眠,使自己的記憶恢復起來,你可以看看「前世今生」、「生命之間」,其實人的前世以及再前世的經歷都是有記憶的,自己可以恢復,當然也可以找有能力的禪定人員來幫助你解讀,如果自己修行開啟這部分記憶了(中國有許多這樣的人高人),他會更加珍惜現在的一切,而且更捨得付出,因為「未生我時誰是我,生我這時我是誰」,所以你很可以此生最恨的乙個人,你下世做了他的子嗣,但就是自己不知道罷了,所以真正的佛家很少參與紛爭,因為已經懂得了這個道理,所以你的也是我,我的也是你的,自私與貪心的人所得的東西都是別人失去的,最終還是需要還給人的。

14樓:派派嘉年華

佛教基本上唯心,科學基本上唯物。世界觀都不一樣。

你問宗教的科學原理是什麼,就像問 理想球體 的稜角在**一樣。

如果非要強說原理,和安慰劑的原理很相像吧。但又不一樣。科學或者是物質領域的巨人,但目前在精神的領域裡還在蹣跚學步,很多東西還不能解釋。

15樓:解汝蘭

梅園裡每一句

吃喝拉撒

16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硬與科學拉在一起,那應該與心理學、能量學等有點關係。

禪中講的覺知是意識中的第六意識的乙個功能,念起也是第六意識起的。就心理意識特點來看,人的第六意識是不能同時專注兩個目標的,所以當第乙個念頭起來之後,第二個念頭覺知再起來,這兩個念頭中,如果專注在第二個念頭覺知,那麼前乙個念頭就會消失了。

同理,人的眼識耳識也不能同時專注兩個目標,當你專一得聽的時候,眼就沒辦法專一得看。同理,當眼專一看電腦影象的時候,就沒辦法再去專一的看桌上的課本。

正念是相對雜念來說的,是你自己設定的。比如看書,可以把看書設定成正念,看書時可能會出現與看書無關的念頭,那就是雜念,當你的雜念起來後,你能覺察到雜念起來了,這個覺察的念頭就是覺,當你覺了之後,你馬上把專一度再拉回到集中看書上,這時雜念就沒有了。在這個過程,第六意識起了最少三個大念頭,乙個看書,乙個走神雜念,乙個是覺,乙個是再看書。。。。

當你坐在那裡什麼事也沒有做的時候,你的第六意識會有很多亂七八糟的念頭出現,這時你把覺這個念頭設定成正念,覺之外的其它念頭設定成雜念,當雜念起來時,你只需要專注一下覺,雜念馬上就消失了,因為還是那個道理,第六意識不能同時專一兩個目標;當然,你也可以不用專一在覺上,讓覺和雜念同時存在,用你的覺去**著雜念的變化,你會發現雜念是生滅變化的,並不是永恆的,你不知道它從**開始,也不知道它在**消失。同時你還會發現,你的覺也是在變化的,它有時強有時弱,它好像也有開始和結束,但是你不知道那個關鍵點在**。於是,你會總結出很多道理,發現很多規律,提出很多問題,比如能量的、資訊的、密碼、宇宙的、多緯度空間世界的、規律的、影響的、氣場的。。。。。

。。。。。。。。。

(觀點僅供參考)

佛教經典中哪部經典詳細論述四禪八定的境界

回憶中的影子 施主,最為詳細的是彌勒菩薩的瑜伽師地論 也就是玄奘所取回的最重要的經典。但他屬論藏部。不是經。此書很難。不懂多問。備註,推薦先看看定慧之路修修初禪。 諸仁者。於彼何禪聲聞緣覺如來共。若有眾生。求樂離苦觀後世畏。是人修行布施清淨平等時。若有正趣正發心者。應到其所起卑下心隨順供養。從彼人邊...

“佛教”和“禪”有什麼區別和關係

愚痴眾生 佛教也分了幾個宗派,一般認為有八個,這八宗只是修行方法不同,最終目的是相同的,禪宗也是其中之一,在中國其信徒人數僅次於淨土宗。 蒙山夜雨 簡單明瞭點 禪修屬於佛教修行的法門之一。就好像語文是學校課程一樣。佛和禪的關係和區別? 1987蔡仁彬 1 本義不同。佛 是一個理智 情感和能力都同時達...

正念心理學叫什麼,心理學中的正念與佛教的禪修與有什麼區別和聯絡

正念心理學是以 正念為中心 作為心理學的研究方向,主要通過有意識的 此時此地的 不加以選擇 不比較 不評判 也不加內心的投射或期望覆蓋或新增當下所發生的狀況,如其實際的觀察 描述 參與當下的身心的體驗過程。2 正念是一套心身保健操作,我們使用正念訓練來增加心理韌性,這可以是個體的自我修習或者是團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