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莫名騎妙
古人栽種花草樹木是有所取義的,並非只為好玩罷了。所以(栽)蘭花,是取它的芬芳;(種)諼草,是取它的名字含有忘憂的意思;(愛)蓮花,是取它生長在汙泥裡,卻不染上汙穢。不只是花草樹木,(其它如)用玉石做佩飾,用象牙做環圈,用傾斜的器具放在座位右邊作擺設(也是這個意思);有的人拿它來比擬美好的德行而藉以自勉,有的人拿它來懲戒不良的想法而藉以自警;(這樣)在提高道德修養方面是有幫助的。
會稽人黃中立,喜歡種竹子,是取竹有節的意思,因此他在竹林間建了一所亭子,起名叫「尚節亭」,作為讀書遊藝的地方,淡泊而無向外營謀的念頭。我見了,很喜歡。
竹子這種植物,體質柔弱,當中還是空的,柔美卻不會被風雨摧殘折斷,原因是它有節。至於經歷了冬天的嚴寒、夏天的酷熱,遭受了霜雪的侵襲,仍然枝幹不改,葉子不變,顏色依舊青青的,像是守住大節而不可以使他屈服乎早的君子一般。的確,內裡有什麼也會表現在外面,因為(天賦的真性)常常表現在形體上。
這樣,就拿節來說明竹子,還有比節更值得崇尚的嗎?
世風衰敗了,道德淪喪了,能夠憑藉節操立身的人也少了。中立有才能還沒有開始施展,卻早早地的因崇尚節操而立下志向,這真是具有大過人的地方,我又怎能不高興呢?
關於「節」字的含義,在《易經》裡已解釋得十分充分了,用不著另外再尋求解釋。花草樹木的節,確實是枝葉所生的地方,生氣聚集在那裡,筋脈也匯合在那裡。所以得到這個節的中和之道,就可以暢旺茂盛,枝條陪雀通達,而長成美好的植物;得不到這個中和之道,就變成流出汗液、生出贅瘤、枝幹彎曲的壞草木,因而戕害了它的生命。
因此一年中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就是節氣;歲亂雀所謂節,就是陰陽寒暑轉移的契機。在人生旅途中遭到變故,人的節操就會顯露出來;所謂節,是人很難表現到恰到好處的,於是才有合乎中庸的(乙個標準)。所以:
辭讓繼任國王之位,這件事是大節,在泰伯就做對了,在季子就沒有做對;堅持自始不變,這也是大節,子思這樣做就適宜了,但曾子這樣做就太過了。必定要看看怎樣才能合乎義,不可固執。分辨得不精細,處理得不適當,就不能暢達通順,而變成流出汁液、生出贅瘤、枝幹彎曲的了。
這不就差太遠了嗎?
禮記•中庸》的注書上說:「在做事前預先計劃好,就不致發生困惑。」平日有所研究,一旦遇到事,處理起來就應對自如了。
那麼,黃中立取竹的含義來為他的亭子命名,且又和我們這些人交遊,又豈是無意義呢?
《尚書》的體例,《尚書》的類別
尚書 體例,有典 謨及誓 誥 命五種。如 虞夏書 有 堯典 大禹謨 皋陶謨 夏啟伐益,有 甘誓 典謨盟誓的時代,乃是華夏政治國家組織開始形成的濫觴時代。典 即政典,謨 即謀議。誓 即盟誓約誓,是由自然法 神判法向刑法及刑罰演進的前身。誓有強制之義。誓體之演變,就是後世皇帝之 制 蔡邕 獨斷 制書者,...
核舟記的翻譯,核舟記的翻譯 10
明朝 有一個 技藝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遠。他 能夠用直徑一寸的木頭,雕刻出宮殿 器具 人物,以至飛鳥走獸 樹木石頭,全都是按照 材料原來的 形狀刻成 各種事物的 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態。他 曾經送給我一艘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應當是蘇東坡遊赤壁的情景。船從頭到尾長大約有八分多一點,大約有兩個黃米粒那...
石澗記的翻譯,《石渠記》的翻譯是什麼?
從袁家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見乙個石渠,百姓在石渠上建了一座便橋。有一眼泉水幽靜地流淌,它流淌時的聲音時大時小。泉渠的寬度有時一尺,有時就有二尺寬,它的長度有十步左右。它的水流遇到一塊大的石頭,就漫過石頭。跳過大石頭再往前走,就發現乙個石潭,菖蒲覆蓋著它,碧綠的苔蘚環繞著石泓。渠水又轉彎往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