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的漢語翻譯

時間 2023-01-12 22:50:04

1樓:點點聊生活

漢語譯文是:還沒有一點收穫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低了嗎?

作品出處。唐代文學家韓愈《原毀》

作品原文(節選)

今之君子則不然。其責人也詳其待己也廉。詳故人難於為善;廉,故自取也少。

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

「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於人,內以欺於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其於人也,曰:「彼雖能是,其人不足稱也;彼雖善是,其用不足稱也。」舉其一,不計其十,究其舊,不圖其新: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聞也。是不亦責於人者已詳乎?

白話譯文。現在的君子卻不是這樣,他要求別人全面,要求自己卻很少。(對人要求)全面了,所以人們很難做好事;(對自己要求)少,所以自己的收穫就少。

自己沒有什麼優點,(卻)說:「我有這點優點,這也就夠了。」自己沒有什麼才能,(卻)說:

「我有這點技能,這也就夠了。」對外欺騙別人,對內欺騙自己的良心,還沒有一點收穫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低了嗎?

他對別人,(就)說:「他雖然才能這樣,(但)他的為人不值得稱讚。他雖然擅長這些,(但)他的本領不值得稱讚。

」舉出他的一點(進行批評),不考慮他其餘的十點(怎樣),追究他過去(的錯誤),不考慮他的現在表現,提心吊膽地只怕他人有了名望,這不也是要求別人太全面了嗎?

2樓:匿名使用者

還沒有多少收穫就止步不前,豈不是要求自身太少了嗎?

已:太、甚。

翻譯古文。。。。

3樓:匿名使用者

蘇東坡被降職外放到嶺南。元符年底(宋哲宗趙煦的第三個年號,指2023年)才向北回京城。小船途中暫時停留在新淦,當時這裡剛剛開始用石頭作基礎造橋。

聽到蘇東坡到了,年長的年小的有二三千人,聚集站在小船的旁邊,請他為橋命名。蘇東坡要離船,拜見縣令,眾人充塞簇擁著不讓他出來,於是他就在小船中書寫「惠政橋」三字給眾人,鄉里人這才退走。

4樓:匿名使用者

先秦(即戰國)時候兵家有6個,這些兵家在孫子之前所有的觀點孫子都考慮到了,在孫子之後的在討論兵家方略時不可能不考慮孫子的見解。

這句話其實就是把孫子地位提得很高了。

5樓:古惑

沒有報答秦國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軍隊。

全文如下:晉原軫曰:「秦違騫叔,而以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敵不可縱。

縱敵患生,違天不詳,必伐秦師。」欒枝曰:「未報秦施而伐其師,其為君死乎?

」先軫曰:「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秦則無禮,何施之為?」吾聞之:

『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也。』謀及子孫,可謂死君乎?遂發命,遽興姜戎。

子墨衰縕(cuī dié麻的腰帶),梁弘御戎,萊駒為右。

*翻譯晉國的原軫說:「秦國違背蹇叔的意見,因為貪得無厭而使老百姓勞苦不堪,(這是)上天送給我們的好機會。送上門的好機會不能放棄,敵人不能輕易放過。

放走了敵人,就會產生後患,違背了天意,就會不吉利。一定要討伐秦軍!」欒枝說:

「沒有報答秦國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軍隊,難道(心目中)還有已死的國君嗎?」先軫說:「秦國不為我們的新喪舉哀,卻討伐我們的同姓之國,秦國就是無禮,我們還報什麼恩呢?

我聽說過:『一旦放走了敵人,會給後世幾代人留下禍患』。為後世子孫考慮,可說是為了已死的國君吧!

」於是發布命令,立即調動姜戎的軍隊。晉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為他駕御兵車,萊駒擔任車右武士。

*注釋晉原軫曰:「秦違蹇叔,而以貪勤(使之勞苦不堪)民,天奉(奉送、賜予)我也。奉不可失,敵不可縱。

縱故,患生;違天,不祥(吉利)。必伐(討伐,截擊)秦師!」欒枝曰:

「未報秦施(秦國的恩惠)而伐其師,其(難道)為死君(此時晉文公已死,但還未安葬,故稱死君。晉文公曾在外流亡十九年,後得秦穆公的幫助,才回國即君位)乎?」先軫曰:

「秦不哀(舉哀)吾喪而伐(討伐)吾同姓(同姓國家),秦則(就是)無禮,何施(施恩、報答)之為(賓語前置,「施之何為」)?吾聞之:『一日縱敵,數世之患(禍患)也』。

謀(考慮、打算)及子孫,可謂死君乎(可說是為了已死的國君吧)!」遂發命,遽興(調動)姜戎。子(晉襄公)墨(名詞活用為動詞,染黑)衰絰(cuīdié喪服。

本應為白色,現因軍事需要染黑),梁弘御戎(特指戰車),萊駒為右(居右持戈盾保衛君王)。

躬吐握之事這句化翻譯

<論語十則>的翻譯 30

6樓:匿名使用者

1.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學過的知識時常去複習,不也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生氣,不也是君子的所為嗎?

這裡有乙個固定句式:不亦...乎。譯為:不也是...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

2.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呢 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複習過呢 "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後,能有新體會,新發現,憑藉這一點就可以當老師了。"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有害。

5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5.孔子說:"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型。"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6.孔子說:"看見賢明的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明的人要反省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說:"幾個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8.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 到死為止,(路)不也(走得)很遙遠嗎 "

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9.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這以後(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後落葉的。"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0.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嗎?

《論語.學而篇》原文+譯文

原毀中提到古代君子待人待己的態度的句子

「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什麼意思

閱讀與表達 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 意即 在做事之前,先考慮清楚做這件事的後果和過程,然後再去做 懂得何時停止行動,會有不錯的收穫或者所得。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 是 從知止而後有定 演化而來的。知止而後有定 出自 大學 大學 開篇 大學之道,在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隔 而 不 隔, 界 而 未 界

隔 是指有牆隔著,不隔 是指牆上有磚砌的鏤空圖案,界 是指有廊子界著,未界 是指廊子大多是兩旁無所依傍的 在建築的語彙中,隔 界 可以叫做 實 不隔 不界 可以叫做 空 在隔與不隔 界與不界之間的可以叫做 虛 在建築設計中,實 虛 空 的組合產生千變萬化的空間效果。虛 的表現形式有 透明玻璃隔斷 鏤...

「逢幽而止,遇汴而還」是什麼意思

打完幽州就回去,把宋江等送到汴梁就回還。出自 水滸傳 公孫勝要重回梁山,幫宋江等破高廉時,羅真人送給他兩句 逢幽而止,遇汴而還。幽,指的是幽州 汴,指的是汴州。水滸傳 施耐庵著長篇 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全書描寫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108位好漢在梁山聚義,以及聚義之後接受招安 四處征戰的故事。水滸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