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南懷瑾《論語別裁》中一段話的翻譯。尤其是最後兩句

時間 2022-04-12 21:05:09

1樓:匿名使用者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這是我們前面講到的,過去的歷史,對於人才,有三個基本的原則,便是才、德、學。有些人的品德是天生的——品德往往大半出於天性——但沒有才能。我們知道有品德的人,可以守成,教這種人到大後方坐鎮,好得很;教他設法開啟乙個局面,衝出去,那他辦不到,他沒有這個才,他只有守成之才,沒有開創之才。

所以守成之才,偏重品德。而才德兩個字很難兼全的,但有乙個東西可以補救,那就是學,用學問來培養那所缺的一面。有些人雖然天生有才有德,但還是須要學問來培養的。

講到學問,就須兩件事,一是要學,一是要問。多向人家請教,多向人家學習,接受前人的經驗,加以自己從經驗中得來的,便是學問。但「學而不思則罔」,有些人有學問,可是沒有智慧型的思想,那麼就是迂闊疏遠,變成了不切實際的「罔」了,沒有用處。

如此可以作學者,像我們一樣——教書,吹吹牛,不但學術界如此,別的圈子也是一樣,有學識,但沒有真思想,這就是不切實際的「罔」了。

相反的,有些人「思而不學則殆」。他們有思想,有天才,但沒有經過學問的踏實鍛鍊,那也是非常危險的。許多人往往倚仗天才而胡作非為,自己誤以為那便是創作,結果陷於自害害人。

尤其是目前的中國青年,身受古今中外思潮的交流、撞擊,思想的彷徨與矛盾,情緒的鬱悶與煩躁,充分顯示出時代性的紊亂和不安,因此形成了青少年們的病態心理。而代表上一代的老輩子人物,悲嘆窮廬,傷感「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大有日暮途窮,不可一日的憂慮;其實童稚無知,懷著一顆赤子之心,來到人間,宛如一張白紙,染之朱則赤,染之墨則黑,結果因為父母的主觀觀念——「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塗塗抹抹,使他們成了五光十色,爛汙一片,不是把他們逼成了書呆子,就是把他們逼成太保,還不是真的太保。

我經常說,真太保是創造歷史的人才。所以老一輩人的思想,無論是做父母的,當教師的,或者領導人的,都應該先要有一番自我教育才行。尤其是搞教育、領導文化思想的,更不能不清楚這個問題。

所以青少年教育的問題,首先要注意他們的幻想,因為幻想就是學問的基礎。據我的研究,無論古今中外,每乙個人學問、事業的基礎,都是建立在少年時期的這一段,從少年時期的這一段,從少年的個性就可以看到中年老年的成果。乙個人的一生,也只是把少年時期的理想加上學問的培養而已,到了中年的事業就是少年理想的發揮,晚年就回憶自己中少年那一段的成果。

所以我說歷史文化,無論中外,永遠年輕,永遠只有三十歲,沒有五千年,為什麼呢?人的聰明智慧型都在四十歲以前發揮,就是從科學方面也可以看到,四十歲以後,就難得有新的發明,每個人的成就都在十幾歲到二三十歲這個階段,人類在這一段時間的成果,累積起來,就變成文化歷史。人類的腦子長到完全成熟的時候,正在五六十歲,可是他大半像萍果一樣,就此落地了。

所以人類智慧型永遠在這三四十的階段作接力賽,永遠以二三十年的經驗接下去,結果上下五千年歷史,只有二三十年的經驗而已。所以人類基本問題沒有解決。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宇宙從**來的?人生究竟如何?還是沒有絕對的答案。

因此,有了思想,還要力學。上面所說,有了學問而沒有思想則「罔」,沒有用處;相反的,有了思想就要學問來培養,如青少年們,天才奔放,但不力學,就像美國有些青少年一樣,由吸毒而裸奔,以後還不知道玩出什麼花樣。所以思想沒有學問去培養,則「殆」,危險

2樓:包頭豫綏閒人

首先要明白「上學」與「下學」,才能有助於你之問題的理解。

所謂「上學」與「下學」,就是「形爾上者為之道,形爾下者為之器」這兩句話的縮寫;也就說,修心而恢復道心的學問謂之「上學」,除此之處的諸如生產、生活之類的知識,皆是「下學」也。譬如你學鋼琴成了大家,那就是「器」,也就是能用於為人民服務了;若學了一輩子而只會彈個「1、2、3」,那就不能為人民服務,那就不是「器」而是費物了。

現直譯如下:

然則《論語》這本書,為什麼要讀它呢?原來是:能夠用它來修正我們的世俗之心而明白「人我眾生」皆是同胞的道理,其實也沒有什麼「上學」可學而只在於一絲不苟地學會諸如生產、生活之類的學問而已,只要在這此學問中以求達到像修正自心那樣地立志眾生平等也就行了,如此地學習久了自然也就功力達到眾生平等的精神境界了,以後再能遇到個緣份而徹底大悟也就恢復道心了,這難道不正是平時致力於學習諸如生產、生活之類知識的集累嗎!

於是在讀《論語》之書的時候,也就從根本上知道了它的有用價值而更加努力了啊!

3樓:匿名使用者

前面說了有人 看書,輕視 「下學」(日常生活要求) 的部分,只管 「上達」(道德道理) 的部分,是不對的。不能「舉其一而遺其一」那樣看書。

最後兩句翻譯,供參考:

那麼 論語 這本書,該怎麼看呢?答:用清明的心,孜孜不倦地學習基礎的東西,求同存異,慢慢功力足夠了,則他日的成功(或真理的頓悟),無非是今日一點點的基礎學習積累成的。

於是讀 論語 這本書,一定要整本都喜歡。(不能取一舍一)

4樓:密語界

『為什麼要讀這本論語呢』?這個道理一定要弄明白!

說:是為了要了達心源,孜孜不倦的將基礎知識打理好,是為了更容易的達成求學的目標。

基礎功夫深厚了以後,將來境界上的不斷提公升,無非是因為今天所學基礎知識的牢固。

以此之心而去學習《論語》這本書,將來必定知道所有識心達源的知識都是非常重要的。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作文。(40分)著名學者、詩人南懷瑾在他的著作《論語別裁

南懷瑾讀後感

5樓:

做人做事重要過做學問

南懷瑾先生說:學問不是文學,文章好是這個人的文學好;知識淵博,是這個人的知識淵博;至於學問,哪怕不認識乙個字,也可能有學問——做人好,做事對,絕對的好,絕對的對,這就是學問。這不是我個人別出心裁的解釋,我們把整部《論語》研究完了,就知道孔子講究做人做事,如何完成做乙個人。

小時候不管老師還是長輩都告訴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學習好了,將來什麼都會有的!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屋」,剛知道這句話時候,還拿著書找了半天,以為可以從裡面找到「顏如玉」或則「**屋」來。十幾年的傳統教育,把我們的腦子都固化了,認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句話就是真理。然而讀書是為了什麼,過去沒有深想,不就是為了「什麼都有麼」,歷史經驗還能有錯?

好好讀書就是了,以為書讀得越多,就是學問越多。而今,南懷瑾先生卻說:至於學問,哪怕不認識乙個字,也可能有學問——做人好,做事對,絕對的好,絕對的對,這就是學問。

以前看過乙個歷史故事,用在這裡剛好可以說明學問就是做人做事。從前有乙個名叫公明宣的人在曾子門下學習,卻三年不讀書。曾子說:

「你在我家裡學習,三年不讀書,那學什麼?」 公明宣說:「我看見老師在家裡,只要有長輩在,連牛馬也沒有訓斥過,我很想學習您對待長輩的態度,可惜還沒有學好。

我看見老師接待賓客,始終謹慎謙虛,從來沒有鬆懈過,我很想學習您對待朋友的態度,可惜還沒有學好。我看見老師在朝廷辦公事,對下屬的要求很嚴格,但從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我很想學習您對待下屬的態度,可惜都還沒有學好。」曾子離開座位,向公明宣道歉說:

「我不如你。我只會讀書罷了!」

曾子倒不必要向公明宣道歉,因為學做人、做事和讀書兩不誤啊,再說了,文字是溝通的一種方式,是幫助學習和提高的。我認同南懷瑾的觀點,學習是為了做人和做事,不要做了學問以後就忘記了為何而做學問了!

做學問的目的,歸根結底是用於做人做事。學問在**?在書本上,在別人的頭腦裡,在生活瑣事之中,要靠學與問得來。

但讀書多少卻跟是否掌握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不成正比。我們每年都能看到很多關於少年大學生、研究生的報道,這些學生多是父母陪讀,學習是很厲害,可惜為了「一心唯讀聖賢書」搞得年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沒有,離開父母無法生活,到了單位無法工作,難道要一輩子學下去麼?有的面對生活的困難、工作的困惑,最終選擇了自殺了事!

這些「天才」還比不上現在社會上的一些「留守兒童」,他們在家裡洗衣做飯,照顧弟弟妹妹,雖說學習成績不怎麼樣,但是聽話乖巧,知道體貼父母,能夠面對生活的困難,去克服,能忍受。依我看,這些乖孩子如果有了「學問」,那就是國家正真的棟樑。這就牽扯到下面南懷瑾關於《論語》一段話的翻譯了。

《論語》子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南懷瑾先生的翻譯大概是這樣的:孔子說:「能隨時將所學知識在實踐中運用,不是很開心的事嗎?

有朋友從遠方來與我**學問,不是很快樂的事嗎?別人不了解我,我心裡沒有惱怒的感覺,不是一種君子風度嗎?」

我敢說要是高考前讀了南懷瑾的翻譯,高考成績定要受影響:學生會懷疑自己的課本是對還是錯,簡直沒法學了!老師不知自己教得是對還是錯,也沒法教了!

但話說回來,我還是認同「能隨時將所學知識在實踐中運用,不是很開心的事嗎?」這種理解的。學習不就為了應用麼,要不學它幹嗎?

能夠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於實踐,這才是真學問。有些人,學了一腦門稀奇古怪的學問,就自以為博古通今,很了不起。高談闊論肘,誰也比不上他;需要行動時,卻什麼也做不好,一輩子碌碌無為,還憤世嫉俗覺得「伯樂」難遇,企業裡就常有些這樣的同事,如果是我的下屬,被我發現是這樣的人,我一定毫不客氣地馬上請他離開。

總之,讀書、做學問都是為了學做人、學做事,為了生活,自己和別人的生活,為了這個世界更美好,為了生活更開心更舒適。今天看到南懷瑾先生在《論語別裁》裡這樣強調,我們也應該和他老人家一同去執行、去宣導。

6樓:紫電青霜雲飛龍

修道是修心,口誦心行,做人做事

7樓:島嶼暮哥

這麼偉大的人物區區幾個字很難概括的

南懷瑾論語別裁13章觀點

8樓:枕風而眠

《子路第十三》篇,以連貫的觀念來看,這篇文章是對上論《為政》篇以後所作的發揮。就是說乙個人學問的內在修養與外用,當然包括了過去所謂作官的學養,乃至作人與做事的道理。

翻譯一段話,翻譯一段話

閣下果然是才高八斗啊 在下自嘆不如,難啊 google上面有自動翻譯。翻譯一段話 青春不是生命的一段時光,它是一種精神狀態 它不是紅潤的面頰,紅色的嘴唇和柔軟的雙膝 它是一種意志 最優的創造力和充滿活力的情感 它是使生命之泉永不枯竭的。青春氣貫長虹,不是怯懦的食慾,冒險戰勝貪圖安逸。這通常存在於乙個...

翻譯一段話,翻譯一段話

這一首很美的情詩,詩中有幾個單詞錯了,我試著翻譯下吧,僅供參考!你沒能聞到這些甜蜜的芳香嗎?它們真催人心脾!在空氣中神秘地靠近,我不假思索地深陷其中!就如我靠近你時的魔力,當我第一次遇見你,哦,多麼好的人啊,我不必問你來自何方,我的雙眼看到了你 即對你一見鐘情。正如那些芳香深深的迷惑我的心智。雖然它...

一段話 求翻譯

嘉芙蓮 尼爾森住在雪梨,是一位視覺藝術家。2010年,她在比利時根特市的雪景下散步時,作出了乙個決定,她想通過乙個畫面把整個散步過程的感覺捕捉下來。她說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夠說出很多故事,不僅僅是乙個瞬間,而是時間的流逝過程。尼爾森的圖象 流動的世界 其靈感不僅來自彼得 勃魯蓋爾的風景畫,還因為她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