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幽僻是什麼意思呢

時間 2022-02-11 10:40:10

1樓:加爾基

意思是幽靜而偏僻。

《荷塘月色》是中國文學家朱自清任教清華大學時所寫的一篇散文,文章寫了荷塘月色美麗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發了作者不滿現實,渴望自由,想超脫現實而又不能的複雜的思想感情。

原文節選如下: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鬱鬱的。

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賞析:作者先寫曲折幽僻的小煤屑路。通過「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的敘述,暗寫了在這種氣氛環境中作者的一顆寂寞的心。

繼而實寫荷塘四周的林木,虛寫沒有月光時的陰森氣象,虛實相參地,勾勒出此刻荷塘的環境和作者的心境。

最後以讚美今夜的淡淡月光作結。平時無意於荷塘的月色,儘管今晚的月光只是淡淡地,仍然覺得很好。讀者帶著這種思索轉入了下一段。這個結句完成了由寫景到抒寫作者心情之間的過渡。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主要內容

2樓:愛做作業的學生

荷塘月色課文主要內容

《荷塘月色》是中國著名文學家朱自清任教清華大學時所寫的一篇散文,描寫清華荷塘月色之美,抒發沉鬱的心情。此文文筆優美、想象豐富,因收入中國大陸地區及香港的中學語文教材而廣為人知。但也有人質疑此文的價值。

本文寫於2023年7月,正值「四·一二」事件之時。曾參加過「五四」運動的朱自清,面對這一黑暗現實,他悲憤、不滿而又陷入對現實無法理解的苦悶與彷徨之中。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就是一篇既有內在美又有形式美的美文。其實十分司空見慣的荷塘上的淡淡月色和月色下淡淡的荷景,經朱自清先生的大筆渲染,便寓意深刻,竟成了人們心中一道揮之不去的憂傷風景。

荷塘月色課文分析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點明題旨,同時創造了一種安靜優美的氣氛,引出全文。

這一段以乙個懸想(忽然想起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緊扣文章題目,點明了描寫的內容;接著從月亮、孩子們的歡笑,迷迷糊糊的眠歌幾個方面記述了夜深人靜的時間,而且把讀者逐步引入一種靜謐的境界,成為全文乙個極好的引起。全段中有心情、景色、時間、地點的交代,眉目非常清爽,行文極為自然。

第二段(第二至六自然段),著力寫荷塘月色的優美景象。先寫來路(第

二、三自然段)。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小路幽僻、寂寞,而且被蓊蓊鬱鬱的樹木包圍,再籠以淡淡的月光,形成一片靜悄、幽寂的氛圍,這也正是統照全文的氣勢。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是一筆反襯,由此更襯托出今晚月色籠罩下這片景象特有的魅力。

在這一片靜謐的天地裡,我彷彿到了另乙個世界,頓覺自己是個自由的人,抒發了我對這片天地格外欣賞喜愛的情懷。

繼寫荷塘(第四自然段)。這是先寫田田的荷葉,晶瑩的荷花;葉與花各有所似,越見出玲瓏,晶潔。再寫荷香,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芳而不濁,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以歌聲比況荷香,實在新穎、透闢,極熨貼地傳達出一種香遠益清的韻味。既有微風,必有所動,接下去順筆寫了花與葉在微風掠過時剎那間的動態,從動態中表現出葉與花一種欣欣然生機活潑的情狀。這動態與上邊的靜態相映照,使得形象更加鮮明生動。

最後點出被荷葉遮住了的流水,雖不能見一些顏色,但由它那脈脈流動聲的點染,的確葉子更見風致了,整個畫面都更富有神韻了

拓展資料

朱自清(2023年11月22日—2023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國近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今連雲港市東海縣平明鎮),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自稱「我是揚州人」。2023年中學畢業並成功考入北京大學預科。2023年開始發表詩歌。

2023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2023年7月,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2023年,出版《歐遊雜記》和《倫敦雜記》。

2023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2023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於北平,年僅50歲。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片段的意思?

3樓:高長順相媼

本段描寫層次從高到低,先描寫荷塘上面的荷葉,再描寫葉子中間的白花。

本段運用了擬人(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和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的修辭手法,運用了通感的表現手法,以視覺比聽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樣運用,可以增加視覺上的感官,以引起讀者的共鳴。

朱自清荷塘月色的文章中的瀉字有什麼作用?

4樓:匿名使用者

用「瀉」字寫月光,靜景動寫,並配合前面的「流水」比喻,自然巧妙。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5樓:百度文庫精選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原發布者:劉萍萍

《荷塘月色》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欣賞作者描寫景物的高超技巧;

2、欣賞清秀雋永的語言;

3、理解作者對自由境界的嚮往。

教學重點、難點:

1、梳理文中作者心理變化的脈絡;

2、重點分析第四至第六自然段,欣賞並學習作者描寫景物的高超技巧。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地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裡,田野裡,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

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大家還記得這段文字來自哪篇文章嗎?是誰寫的?(朱自清的《春》)那麼,我們以前還學過朱自清的哪一些文章?

(《匆匆》、《背影》等)大家覺得朱自清的這些散文有什麼樣的特點?(質樸而優美的語言,真摯的情感,詩意的景物,動人的細節等。)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朱自清的另外一篇散文《荷塘月色》。

二、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蘇揚州人,原籍浙江紹興,現代散文作家、學者。著有《蹤跡》、《背影》、《你我》、《歐遊雜記》等。

三、寫作背景562荷

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主旨是什麼啊?

6樓:肖富林

文章以優美的比較描摹了詩情畫意的荷塘月色,抒發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不滿,以及囿於個人生活小圈子的矛盾複雜的心理所產生出來的偷得片刻寧靜的淡淡情趣。

7樓:匿名使用者

《荷塘月色》是現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寫了荷塘月色美麗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發了作者不滿現實,渴望自由,想超脫現實而又不能的複雜的思想感情,為後人留下了舊中國正直知識分子在苦難中徘徊前進的足跡。寄託了作者一種嚮往於未來的政治思想,也寄託了作者對荷塘月色的喜愛之情。

8樓:掌勺者

主旨:嚮往自由。因鬱悶而月夜散心,因散心而暫得舒心。

注意文中的自白:「像今晚上,乙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裡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

文章末尾說,「到底惦著江南」,也是因為過去自己在家鄉的生活快活,而現實的境況相反。古人說:「人窮則返本。」信然。

不過,我們不一定要拔高作者創作的意圖,說是對當時社會的反對,我們完全可以理解為乙個普通人的生活情緒。其實對於自由的嚮往是人類的高尚追求,境界不低。裴多菲就說過:

若為自由故,一切都可拋,包括生命和愛情。

朱自清 荷塘月色 好詞好句,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好句賞析

紫雲筱幽 1 作者在去荷塘的路上抒發了自己的內心感觸。從下文 我愛熱鬧,也愛冷靜 愛群居,也愛獨處。在蒼茫的月光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 便覺得是個自由人。從中可以看出此時的作者才是真實的原本的他。沒有任何修飾,也沒有任何虛偽,只 覺得是個自由的人 在當是的情形下想做回真實的自己可不是一句話兩...

荷塘月色朱自清的行走路線,荷塘月色的交通路線

哈u哈 爐火純青的文字功力在 荷塘月色 中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比如在描寫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時 作者將它比喻為明珠,碧天的星星 出浴的美人 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時,又用了 彷彿遠處高樓上飄過來 的渺茫的歌聲似的 一句,以歌聲比喻香氣,以渺茫比喻香氣的輕淡 這一通感手法的運用準確而奇妙。 鴻燁楸 我是這麼...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背影》,朱自清的《背影》和《荷塘月色》原文

啊 好學生 可惜我不知道 朱自清的 背影 和 荷塘月色 原文 急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背影 相同與不同的地方 戀勞 背影 和 荷塘月色 這兩篇婦孺皆知的名作皆出自朱自清一九二八年出版的散文集 背影 前一篇寫於一九二五年,後一篇篇末題日一九二七年七月 一則憶人敘事,一寫景抒情 一則簡單樸素,誠摯醇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