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隱士一般都是仕途失意壯志難酬的文人墨客嗎

時間 2021-10-29 04:17:32

1樓:匿名使用者

大部分是的,當然也有少部分是因為自己所屬的王朝被推翻,忠於前朝不願仕於後朝而歸隱。

2樓:沐浴的黎明

是的, 隱士思想,歷來佔據傳統文化精神較崇高、較重要的地位,只是它如隱士的形態一樣,一向採取「遁世不見知而無悶」的隱逸方式。如果強調一點來說,隱士思想與歷史上的隱士們,實際上,便是操持中國文化的幕後主要角色。至於講到道家的學術思想,更與隱士思想,不可分離。

與其說道家淵源於黃、老,或老、莊,毋寧說道家淵源於隱士思想,演變為老、莊,或黃、老,更為恰當。在現代的學者中,人們非常強調道家思想與隱者的關係,隱者被認為是道家的社會基礎。隱士思想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某些方面,它是知識分子獨有的一種思想,在內心抑鬱得不到抒發時,就選擇遁跡山林,寄情山水。

對於中國古代知識分子來說,隱士思想的確是一種很好的解決方法和處世哲學。

隱士表面上超脫,在意識形態上也表現出超脫,實則內心都有無窮的痛苦。他們潔身自好,不求聞達,只追求自身的修養境界,思想上都接近道家的清靜無為觀點。魏晉文人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和談尚玄遠的清談風氣的形成,既和當時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影響有關,也和當時戰亂頻繁特別是門閥氏族之間傾軋爭奪的形勢有關。

清談又稱「微言」、「清言」、「清議」、「清辯」等。這種清談並不是漫無目標,而是圍繞著當時的文人比較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比如「才性之辯」,就是當時乙個熱點問題。

又比如,由於道家思想流行,對老莊之學感興趣的人漸增,此外,同樣被視為闡發玄學精微的「易」學,也受到人們的重視,於是**「老、莊、易」(並稱「三玄」),也成了清談的重要內容。不少名士,精通「三玄」,不僅在清談中才思敏捷,侃侃而談,而且著述有成,成了一代玄學家,如曹魏時的何晏、王弼、嵇康、阮籍,魏晉之際的向秀,西晉時期的郭象等。對這一時期乃至稍後的南北朝的文化影響很深。

例如在當時特殊環境下生成的「隱逸文化」,就是一例。「隱逸文化」的表現是多方面的,較直接的表現就是這一批名士遁跡山林,當起隱士,這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儘管儒家創始人孔子說過「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孟子也說過: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文人得意時仕,失意時隱,自古而然。但六朝隱士之多,恐為歷代之冠。「隱逸文化」的另乙個表現,就是出現了對隱居生活由衷讚美和吟詠的「隱逸詩」。

有的詩的標題就用了「招隱」二字。比如西晉張載的《招隱詩》有這樣的句子:「來去捐時俗,超然辭世偽,得意在丘中,安事愚與智。

」隱士的型別,根據士人隱逸的動機與目的,性格與情趣及隱居的方式不同,中國古代的隱逸者可以分為以下四大類。種是淡泊型,這類隱士生活淡泊,甚或性格乖張,不慕功名利祿,無意公升官發財;遁跡山林,逍遙於青山綠水之間;安若節,甘貪賤。如南朝褚伯玉,少有隱操,「寡嗜欲,居瀑布山三十餘年,隔絕人物,唯朋松石」介於孤峰絕嶺數十載,終於老死山林。

這類隱士不急於政治原因,純屬個人的潔身自好,有意逃避喧囂的塵世,他們以名利為輕,心如止水,身似枯木,又襟懷高曠,笑傲萬物。第二種是**型隱士,一部分是由仕宦而歸隱,如陶淵明。陶淵明一生於士大夫較看重的隱士出處上毫不苟且,在這方面的人生選擇,尤其表現出一種特立獨行、不同流俗的人格精神。

隨入世以來對黑暗現實的深入了解,陶淵明已經看透了東晉政權的腐朽及其滅亡之運的不可逆轉。在古代社會,用仕行道,是孔子以來知識分子對人生的比較好選擇,而所謂「仕」,以孔子的初衷,僅為行「道」之手段而已。若世事汙濁,道不可行,則退求其次,不仕而「獨善其身」。

所謂「無道則隱」,「道不行,乘桴浮於海」,正是懷道避世,不與黑暗現實妥協之意。而陶淵明在仕隱的選擇上,則完全堅持了理想主義的態度,他謹守先師遺訓,以時進退,不與現實同流合汙。在《飲酒》第九章中,陶淵明嘗借與「田父」的對答之語,委婉而堅決地表述了他之所以歸隱的用心:

清晨聞叩門,倒裳往自開。問子為誰歟,田父有好懷。壺漿遠見侯,疑我與時乖。

襤褸茅簷下,未足為高棲。舉世皆尚同,願君汨其泥。深感父老言,稟氣寡所諧。

紆轡誠可學,違已詎非迷。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李公煥《箋注陶淵明集》引趙山泉曰:

「時輩多勉靖節以出仕,故作是篇。」從詩中不難看出,詩人拒絕出仕而以棲隱來堅持某種人生理想的態度,正與屈子去國的精神一脈相通,它明了陶淵明完全不是那種為隱而隱的隱士。陶淵明雖然於世事並沒有遺忘和冷淡,但比起孔融、嵇康、阮籍等人,他的態度要自然得多,不至於招致統治者的注意。

陶淵明雖沒有以「招隱」為題的詩篇,但他的詩卻達到了「隱逸詩」的巔峰。較有名的當然要數那篇題為《飲酒》第五的詩:「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這樣的「隱逸詩」,真是到了超凡脫俗的地步。陶淵明武陵桃園理想所開啟的是一種文化,作為東方烏托邦的象徵符號之一,桃花源表現的是人類對較貼近本真的古老的生活方式的回憶。

3樓:匿名使用者

這基本是對隱士的誤解,當然不排除很多官場失意的去做隱士,但很多的隱士是有能力而不出來,治國平天下,聖人之餘事。

4樓:大蛇之舞

一般來說都是,但也有些天生不愛人類社會的隱居山林。

5樓:馬蘭馬子月

文人墨客和隱士能歸為一類嗎?文人墨客多是指詩詞歌賦比較強的一類吧!而隱士或許不擅長詩詞歌賦,但是對國家來說卻有大用處。

6樓:嫵媚妖君

因為他們覺得身邊的人都是智障

古代文人墨客,為什麼都喜歡壯闊的地方?

怎樣才能喚醒沉睡在我們身體中的古詩的意境

7樓:匿名使用者

多讀書,少瞎想,「熟讀唐詩三百遍,不會作詩也會吟」。

理綜你是怎麼答題的呢?

8樓:

先大概掃一下題 一科一科的做 保持思維慣性 誰先誰後 就看個人拿手程度了 當年我版是權

先做的生物 選擇題在最前面填空在最後 然後是化學 選擇在生物的後面填空在生物的前面 最後做的是物理 中間都是連著的 遇到不會的 感覺一時半會想不出來就先跳過 做完回來再想 祝你考得好成績

9樓:馬大業

先答會的,不會的留後,反正不能留空

10樓:匿名使用者

任何乙個小題目都不要粗心,理綜的每道題分值都不小

11樓:偽小桃

平時的做題習慣,該怎麼答就怎麼答……反正我是化學和生物盡量做得快,一般都要留足夠時間去做物理的計算大題的

12樓:混塵魔

技巧老師都有講,按你平時自己習慣的方式就可以了。

13樓:匿名使用者

跟平常一樣啊,平常心!

中國古代著名的隱士有哪些?

14樓:你好嘛

1、許由

許由(生卒年不詳),是堯舜時代的賢人道家前身。帝堯在位的時候,他率領許姓部落活在今天的行唐縣許由村一帶活動,見到了賢人許由,便想傳位於許由。許由認為這是對他的一種羞辱,便到潁水河洗他的耳朵。

至今河北省行唐縣有一村名叫許由村,據《行唐縣志》記載:「為傳說『唐堯訪賢』中的賢人許由的故里,因名」。而隔河相望的村莊叫潁南,許由村在潁水河北面,潁南在潁水河南面,潁南因此而得名。

2、巢父

傳說中的高士,道家前身。因築巢而居,人稱巢父。堯以天下讓之,不受,隱居聊城(今屬山東省),以放牧了此一生。

聊城古有巢陵,為巢父葬處,在今聊城市東昌府區許營村西北二里許。聊城縣治曾移此。其墓旁傳為當年巢父遺牧處,為聊城古八景之一,曰「巢父遺牧」。

3、列子

列子(西元前450年—西元前375年即戰國年間,享年不明),戰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列寇,又名列禦寇(「列子」是後人對他的尊稱),華夏族,周朝鄭國圃田(今河南省鄭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後。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 道學者 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

4、莊子

姓莊,名周,字子休(亦說子沐),宋國蒙人,先祖是宋國君主宋戴公。他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5、張良

張良(約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戰國晚期南韓都城新鄭(今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市) 人,秦末漢初傑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張良的祖父、父親等先輩在南韓的首都陽翟(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市)任過五代韓王之相。

曾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儲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叔父項伯,使劉邦得以脫身。後又以出色的智謀,協助漢高祖劉邦在楚漢戰爭中最終奪得天下,幫助呂后扶持劉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為留侯。

15樓:京謹極

最有名的不就是鬼谷子麼......除了收了倆徒弟,留了《鬼谷子》一本書,連事蹟都沒有.....

中國歷代隱士,大抵可分為十種:

其一,真隱、全隱。

如晉宋間的宋炳,元代的吳鎮等,從不去做官,皇帝下令徵召也不去,也不和官方打交道。

其二,先官後隱。

這種一般都是社會太黑暗,官場太腐敗,士人不堪,辭官隱居,如陶淵明,《晉書》、《宋書》、《南史》三史中均稱之為「隱逸」。明代的文徵明,只在京城當了一年翰林,便安心隱居至死。

其三,半官半隱。

如王維,開始做官,後來害怕了,但如果辭官隱居又沒有薪水,生活沒有保障,於是雖做官,卻不問政事,實際上過著隱居生活。這類人從名義上不能算做隱士,但卻大有隱逸思想。

其四,忽官忽隱。

如元末明初的王蒙,明末董其昌,做了幾年官,又去隱居,朝廷徵召,或形式有利,又出來做官,做一陣子官又回去隱居。

其五,假隱。

如明代陳繼儒,雖不做官,但好和官家打交道,有人寫詩譏笑他「翩翩乙隻雲間鶴,飛來飛去宰相家」。

其六,名隱實官,如南朝齊梁時陶弘景,人稱陶隱士,雖隱居山中,朝中大事還向他請教,被稱為「山中宰相」。

這種人身為隱士,實際上不具隱士思想,他不做官只是為了更自由而已。

其七,以隱求官。

如唐代盧藏用。劉肅《大唐新語·隱逸》記載,盧藏用考中進士,先去長安南的終南山隱居,等待朝廷徵召,後果然以**被聘,授官左拾遺。後來,另一隱士司馬承禎亦被徵召而堅持不仕,欲歸山。

盧藏用送之,指終南山雲:「此中大有嘉處。」這就是後來的「終南捷徑」。

用這種隱居手段已求**者,實非真正的隱士。

其八,無奈而隱。

此類人實際上最熱心於時局,如明末清初的顧炎武,黃宗羲等人,他們「隱居」只是為了表示不與清王朝合作,實際從事最激烈的反清鬥爭。他們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隱士。

其九,真隱而仕。

此類隱士在隱居時基本上都是真隱,但當時機來臨時就出山,沒有時機就隱下去。如殷商時的伊尹,商周時的姜尚,元末的劉基,名氣最大的當屬諸葛亮。

其十,所謂「隱於朝」。

這種人身為官但思想已隱,做官不問政事,「居官無官官之事,處事無事事之心」,隨波逐流,明哲保身,實際上對國家危害最大。名為「大隱」,實為大患。

中國士人隱居,多是因為社會的黑暗動亂,如魏晉之際出現了「竹林七賢」、「潯陽三隱」,均是因為當時官場的黑暗。他們的個人才能得不到統治階級的認可,遭受排擠,個人的社會價值無法實現,便憤然遠離世俗,歸隱山林。但卻因此成就了中國隱士文化,使中國歷史更具韻味。

 因躲避動亂、因求取安全、因官場失意、因不滿現狀等原因而歸隱的,實際上是對社會放棄責任,尋求自我安逸的人生態度,正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老子、莊子、鬼谷子、陳摶這樣的人,是真真正正的隱士,普通的失意文人隱士們,都還遠沒有達到這樣的大境界。

當今宇太者,隱士乎?然也,非也。

一般的轎車最高時速都是180嗎,我國高速有限最高車速180的嗎?

好一點的 比如10萬元以上的 家用轎車一般能達到180 200左右,但是像qq和奧拓之類的就不太可能了,大概130就差不多了。賓士 奧迪等更好的一般都有電子限速,速度限制在250km h。差不多這也就是高檔家用車的極限了。 分排氣量以及幾個缸的發動機 越高車速越快 提速也越快 車輛資料上的最高車速和...

外來原始憑證一般都是,外來原始憑證一般都是( )A一次憑證B累計憑證C彙總原始憑證D記賬憑證

假面 外來原始憑證都是一次憑證。如企業採購時取得的發貨票 出差人員報賬時提供的車船 住宿票 貨物運單 銀行的收賬通知單等,均是外來原始憑證。外來原始憑證是在經濟業務完成時,從發生經濟業務往來的單位或個人直接取得的原始憑證,如採購材料時從供貨單位取得的發票,銀行轉來的收款託運輸部門運輸貨物時取得的運單...

我國市電動力電壓為多少伏,工廠用電一般都是多少伏的?

哈哈,看到二樓的回答我都想笑。是單相220v三相380v 免費告訴二樓的雙相也是380v 告訴你 相電壓 線電壓的1 根號3 我國市電動力電壓為380v 居民用電為220v 雙相為220伏,三相為380伏 市電是220v,全國標準的。市電即所說的工頻交流電 ac 交流電的常用三個量來表徵 電壓 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