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句停頓劃分技巧

時間 2021-09-19 09:10:44

1樓:雨嵐談金融

古人寫文章是沒有句讀,不斷句的,這對於初學古文的初中生來說,如何正確劃分文言句子的朗讀節奏就成為他們面臨的乙個難題。讀清句讀,正確停頓是誦讀文言文的要求之一,停頓有兩種:一是句間停頓,就是根據標點符號來確定句與句之間停頓的長短,語調的抑揚:

一是句中短暫停頓,它是以詞或片語為單位,根據句子成分之間的內在關係來劃分的語氣停頓。

正確地進行句中停頓,是以把握句子裡的詞義和語法結構為前提的,因此,要準確判斷句中停頓,可以先將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朗讀時要確切理解文章,把意思結合緊密的文字,看成乙個「意義單位」,「單位」與「單位」之間往往需要一定停頓:根據現代漢語的句中停頓來找到文言文句子中的相應停頓。在分析語法結構時可先抓動詞,把跟動詞有關的前後各詞聯絡起來,觀察句子的整體,往前找主語,往後找賓語,然後找其他成分,這樣就可以確定句子的語法結構,依此確定句中停頓。

下面提供一些古詩文朗讀停頓方法,供參考:

1、句首語助詞、關聯詞後面應有停頓。文言文中有一些虛詞放在句子的開頭,有表示議論、推斷、反問等語氣或領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若」、「夫」、「若夫」、「至」「至於」、「蓋」、「故」、「惟」、「其」…在這些詞後朗讀時應稍加停頓,不能和後面的文字連讀。如: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若夫」是句首語氣詞,朗讀時其後要停頓,這句話的朗讀的節奏為: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又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其/如土石何?」「蓋/大蘇泛赤壁雲。

2古漢語中多單音節詞,古代是兩個單音詞,而現代漢語中是乙個雙音節詞的(借助古今異義詞),要注意分開讀。如(1)「今齊地/方千里:(2)可/以一戰。

「地方」、「可以」,在古代是兩個單音詞,而現代漢語恰巧是乙個複音詞,詞義發生了變化,要分開來讀。而不能連讀。再如:

率要子邑人來此絕境。「妻子」的古義是指「妻子和兒女」,不是今天所說的「要子」。這句的朗讀節奏為: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又如:可以一戰。

「可」是可以,「以」是「憑藉」。不同於現代漢語中的能感動詞「可以」,朗讀時的節奏為:可/以一戰。

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

3、對文言句子的朗讀節奏劃分的第一步,我們必須先分析這個句子各成分間的關係,理出這個句子的主幹,明白主語、謂語、賓語各是什麼。根據句子的結構成分、語言順序來停頓,即按照「主語一謂語一賓語」、「狀語一謂語」、「動詞一補詞」來停頓。也就是說

2樓:天蠍有你的日子

詩節奏劃分

一、古詩的自然聲律節奏

《詩經》的時代,主導的詩歌形式是四言。在它的影響下,古詩逐漸形成了以兩個音節(即兩個漢字)為一節拍的聲律特點。

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五七言詩雖然也是以一節拍兩音節為主,但與四言、六言不同的是,五言、七言除了幾個完整的節拍外,還有乙個畸零的單音節,五言是兩個節拍外加乙個畸零單音節,七言是三個節拍外加乙個單音節。單音節有兩個作用:一是更便於體現詩葉韻所帶來的韻律美。

五言、七言的節律一般是二二一和二二一一。第二個作用是使詩句更具頓挫、變化之美。

如: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王灣《次北固山》)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二、古詩的意義結構

五七言詩之所以成為古典詩歌主流形式,還與它有著更強的意義表達功能有很大關係。人們發現,各句中那個畸零的單音節如此顯眼,以致它很自然就成為表達的中心。當然,根據意義的需要,單音節的位置就不僅可以置於句末,也可置於句中。

這樣,古詩就出現了兩種常見的意義結構:一,單音節在末尾。五言詩為二二一,七言詩為二二二一,這是符合自然的、經典的聲律節奏。

第二種,單音節在句中。五言為二一二,七言詩為二二一二,這也是比較常見的 。

如: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讀少府之任蜀州》)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

怎樣劃分詩句節奏?

3樓:桓夏析天真

節奏劃分方法有兩種:一種按音節劃分,一種按意義劃分。按音節劃分的話,一般五言詩每句可以劃分為三個節奏,七言詩每句可以劃分為四個節奏。

如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而按意義劃分則有所不同,同樣以這兩句為例,則可劃分為: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同學們應該注意的是,不管是按音節還是按意義劃分,最基本的原則是不允許將乙個聯絡很緊的音節擅自讀破。這類題一般在中考題中比較少出現,要出現一般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或者在給出的句子上直接劃分

4樓:

4字的詩句,2字停一下;

5字的詩句,前2字停一下最後3個字結束;

7字的詩句,前2字停一下,中間的2字停一下,最後3個字結束.

5樓:夏目娘闊

首先,你要看看詩句裡面詞語的詞性。是根據字詞的詞性不同來劃分節奏的。

比如名詞與動詞相接,那麼斷句就在名詞與動詞之間;

以此類推,狀語、介詞、定語等等諸多詞性不同的字詞就可以在中間斷句。

還有一些詩句的節奏是隨著感情的變化而變化的。

有一些詩詞的感情重些,那麼讀的時候就可以稍微把一些字詞語調拉長些;

感情比較輕快的,那麼可以把字詞的語調讀得稍微輕短些。

6樓:墨祈雲

平平仄仄平平仄

或者根據詞義

7樓:子鋼琴曲

22..232..223..23..221..

劃分詩歌節奏有哪些基本方法?

8樓:誰家桃夭

古人云:句讀之不知,學之不解。學習古文首先要學會斷句,準確掌握句子中的停頓,這對理解文章名單句意和培養學生閱讀古詩文能力大有幫助。

古詩文朗讀節奏劃分,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按音節兼顧意義來劃分。

例⒈故人具雞黍。

解析:按"二一二"的節奏形式可以劃分為:故人╱具╱雞黍.也可按"二三"的節奏形式劃分為:故人╱具雞黍。

例⒉誰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按"二二三"的節奏形式可以劃分為:誰家╱新燕╱啄春泥。也可以按"二二一二"的節奏形式劃分為:誰家╱新燕╱啄╱春泥。

二、連在一起的兩個單音詞,朗讀時須讀斷。

例⒈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解析:"於是"是兩個單音詞,不得連讀,這句話的節奏應該劃分為: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而不能誤讀為: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例⒉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解析:"妻子"是兩個單音詞,朗讀時它們之間應有停頓,這句話的朗讀節奏應劃分為: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要誤讀為: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三、句首語氣詞之後要停頓。

例⒈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解析:"若夫"是句首語氣詞,朗讀時其後要停頓,這句話的朗讀節奏應劃分為: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例⒉蓋大蘇泛赤壁雲。

解析:"蓋"是句首語氣詞,這句話的朗讀節奏應劃分為:蓋╱大蘇╱泛赤壁雲

四、根據古代文化常識,正確劃分節奏。

例⒈虞山王毅叔遠甫刻。

解析:"虞山"是山名,朗讀時其後要停頓,"王毅"是姓名,"叔遠甫"是字,姓名和字之間朗讀時也要停頓,因此,這句話的朗讀節奏應劃分為:虞山╱王毅╱叔遠甫╱刻。

如果缺乏古代文化常識,就很難正確劃分這句話的節奏。

例⒉侍中侍郎郭攸之。

解析:"侍中"、"侍郎"都是官職名,朗讀時其後要停頓,即,侍中╱侍郎╱郭攸之。

五、"也"用在句中作語氣詞,其後應停頓。

例如,餘聞之也久。

解析:這句話應這樣劃分節奏:"餘聞之也╱久"。如果誤將"也"看作是謂語前面的副詞狀語,就容易誤讀為"餘聞之╱也久"。

六、根據語法結構劃分節奏。

例⒈先帝不以臣卑鄙。

解析:"先帝"是主語,"以"是謂語,"臣卑鄙"是賓語,"不"作"以"的狀語,故這句話的節奏可以這樣劃分:先帝╱不╱以╱臣卑鄙。

如果不知道這句話的語法結構,很容易誤讀為:先帝╱不╱以臣╱卑鄙。

例⒉此庸夫之怒也。

解析:"此"是這句話的主語,"庸夫之怒"作謂語,因此,這句話的節奏可以劃分為:此╱庸夫之怒也。不能誤讀為:此庸夫╱之怒也。

七、讀駢句,節奏必須整齊劃一,凡四字句皆兩字一頓。

例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這是四字駢句,應該兩句一頓,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例⒉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解析:這是乙個非四字駢字句,可按意義劃分節奏,即: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八、根據文意確定停頓。

例⒈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解析:"不病",沒有生病的人。"以為功",即,以之為功,把治好病作為自己的功勞。

根據文意,這句話的節奏可以劃分為: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而不能誤讀為: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例⒉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解析:前乙個"樂",用作動詞,以┄┅為樂;後乙個"樂",名詞,樂趣、快樂。"樂其樂"就是以其樂為樂。

據此,這句話可以這樣劃分節奏: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而不能劃分為: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例⒊其一犬坐於前。

解析:"其一",其中乙隻狼。"犬",修飾動詞"作",即"像狗一樣"。因此,這句話的節奏可以這樣劃分:其一╱犬坐╱於前,而不能劃分為:其一犬╱坐於前。

下面提供一些古詩文朗讀停頓方法,供參考:

一、按意義兼顧章節來劃分

四言詩,按意義或節奏可劃分為「二二」如:人生/幾何,去日/苦多。

五言詩,按意義單位可劃分為「二三」如:問女/何所思。

按節奏單位可劃分為「二二一」如: 大漠/孤煙/直;或是「二一二」如:舉頭/望/明月。

七言詩按意義可劃分為「四三」如:兩岸青山/相對出。

若按節奏可劃分為「二二二一」, 如:春風/不度/玉門/關; 或「二二一二」如:人生/自古/誰/無死。

二、借助古漢語詞語特點,做好停頓。

1、借助古漢語中多單節詞,做好停頓。

例如: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正確的朗讀節奏: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2、借助詞的古今義做好停頓。

例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妻子」的古義是指「妻子和兒女」,不是今天所說的「妻子」。這句的朗讀節奏為: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又如:可以一戰。「可」是可以,「以」是「憑藉」。不同於現代漢語中的能願動詞「可以」,朗讀時的節奏為:可/以一戰。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

3、句首語氣詞之後要停頓。

在文章中,有表示議論、推斷、反問等語氣的句子,若前面有:「夫、蓋、其」等詞語領起時,在這些詞後稍加停頓。

例如:若夫日出而林霏開。「若夫」是句首語氣詞,朗讀時其後要停頓,這句話的朗讀的節奏為: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如還有:

(1)、若夫/霪雨霏霏。 (2)、其/如土石何?

(3)、蓋/大蘇泛赤壁雲。 ( 4)、蓋/追先帝之殊遇。

(5)、故/君子有不戰。

4、「也」用在句中作語氣詞,其後應停頓。

例如:餘聞之也久。此句朗讀時的節奏是:餘聞之也/久。若誤將「也」看作是謂語前面的副詞狀語時,就容易誤讀為:餘聞之/也久。

5、在轉折連詞「而」前,一般要稍加停頓。

(1)後/狼止而/狼又至。(2)人不知/而不慍。

(3)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三、借助語法結構,做好停頓。

讀古文時,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可以分析句子成分結構,並判斷構成句子的詞或短語在句子中充當什麼成分,從而把握句子的停頓處。

主謂之間應加停頓。如:

(1)先帝/不以臣卑鄙。(2)吾/視其轍亂。

在動賓短語中,動賓之間應做停頓。如:

(1)恐/前後受其敵。(2)願/陛下託臣以計賊興復之效。

介賓短語後置的文言句式,朗讀時在其前後應稍加停頓。如:

(1)受任/於敗軍之際。(2)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4、提前的狀語,在朗讀時應在其後做停頓。如:

(1)今/天下三分。(2)今/南方已定。

四、根據文意,做好停頓。

例如:1、其一犬坐於前。「其一」,其中乙隻狼。「犬」修飾動詞「坐」,即「像狗一樣」。這句話朗讀時的節奏為:其一/犬坐/於前。

類似的還有:「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前乙個「樂」用作動詞,以……為樂;後乙個「樂」是名詞,樂趣、快樂。樂其樂,就是「以其樂為樂」)

五、掌握古文化知識,做好停頓。

古人有姓、名、字、封號、諡號、謙稱、自稱、別稱、尊稱,官名、文體名稱等。若遇到這些情況要做停頓。如: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 2、捕蛇者/說。

3、陋室/銘。 4、愛蓮/說。

5、出師/表。 6、馬/說。

7、漢/丞相/諸葛/武侯祠。

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節奏

1、余得遍觀群書 2、然則何時而樂也 3、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 4、今齊地方千里5、干戈寥落四周星6、蓋竹柏影也7、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8、日星隱月,山岳潛行。 9、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10、中間力拉崩倒之聲。11、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12、下車引之。

13、生亦我所欲 14、一鼓作氣。

參***:

1、餘/得遍觀群書 2、然則/何時而樂也 3、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 4、今/齊地/方千里5、干戈/寥落/四周星6、蓋/竹柏影也7、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8、日星/隱月,山岳/潛行。 9、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10、中/間/力拉崩倒之聲。11、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12、下車/引之。

13、生/亦我所欲

在新課標實施的大背景下,文言文的考查也出現了新變化。即強調誦讀能力、積累遷移運用能力、語言理解能力以及對文章的整體感悟能力的考查,而不再把測試重點放在詞法、句法上。文言文停頓作為古詩文的誦讀能力之一,也是考查的一項重要內容,應引起考生的關注。

哪些地方非停不可?

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的語法結構有許多相似之處,我們可以借助於現代漢語的語法知識來確定哪些地方需要停頓。

1.句首的關聯詞和語氣助詞後要停頓。如:

(1)雖/雞狗不得寧焉。(2)故/君子有不戰。(3)蓋/一歲之犯死者而焉。

例(1)中的「雖」和例(2)中的「故」是連詞,例(3)中的「蓋」為語氣助詞。

2. 句首狀語後要停頓。

(4)已而/夕陽在上。(5)曩/與吾祖居者。(6)中/軒敝者為艙。

例(4)(5)中的「已而」「曩」是狀語,表時間,例(6)中的「中」也是狀語,表方位。

3. 主語和謂語間要停頓。

(7)滕子京/謫守巴陵郡。(8)若/毒之乎?(9)吾父/死於是。

例(7)中的「滕子京」是名詞,作主語;例(8)中的「若」為代詞,作主語;例(9)中的「吾父」是偏正短語,作主語。

4. 謂語與賓語、補語間要停頓。

(10)乃重修/岳陽樓。(11)予嘗求/古仁人之心。(12)予將告/於蒞事者。

例(10)中的「岳陽樓」是名詞,作「修」的賓語;例(11)中的「古仁人之心」為偏正短語,作「求」的賓語;例(12)中的「於蒞事者」是介賓短語,作「告」的補語。

5. 並列短語間要停頓。

(13)山肴/野蔌。 (1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例(13)中的「山肴」與「野蔌」,例(14)中的「良田」「美池」「桑竹」三個短語之間都是並列短語。

哪些地方不可停頓?

一般來說,以下兩種短語間不能停頓,否則會影響古文原來的意思。

1. 偏正短語

(15)而/鄉鄰之生/日蹙。 (16)得道者/多助。(17)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

例(15)中的「鄉鄰之生」,例(16)中的「得道者」,例(17)中的「山林之樂」都是偏正短語,均作句子的主語,所以它們都應連讀。

2. 介賓短語

(18)不足/為外人道也。(19)其/如土石何。

例(18)中的「為外人」是介賓短語,作「生」的補語;例(19)中的「如……何」是特殊的固定用法,相當於「把……怎麼樣」的意思,不能拆開,必須連讀。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只是停頓的基本規律,不應死搬硬套,而應結合具體的語境正確地理解句意後靈活運用。只有這樣,才能順當地找到正確答案。

書戴嵩畫牛課文停頓劃分

小貝貝老師 北宋 蘇軾 書戴嵩畫牛 蜀中 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 以百數。有戴嵩 牛 一軸,尤所愛,錦囊 玉軸,常以自隨。一日 曝書畫,有一牧童 見之,拊掌 大笑曰 此畫 鬥牛也!牛鬥 力 在角,尾搐 入 兩股間。今 乃掉尾 而鬥,謬矣!處士 笑而然之。白話釋義 蜀中有一位杜處士,喜好書畫,珍藏的書...

《古人談讀書》課文朗讀停頓怎麼劃分

知之 為知之,不知 為不知,是知 也。敏 而好學,不恥 下問,默 而知之,學 而不厭,誨人 不倦,我非 生而知之者好古敏 以求之者也,學如 不及,猶恐 失之。吾嘗 終日 不是終夜 不寢,以思無益,不如 學也。古人談讀書 節奏劃分是什麼?古人談讀書 一則節奏怎麼劃分?古人談讀書停頓劃分 二餘嘗謂讀書 ...

英語版的再別康橋的朗讀停頓 重音劃分,急需

停頓 節奏再別康橋 輕輕 的 我 走 了,正如 我 輕輕 的來 我 輕輕 的 招手,作別 西天 的 雲彩 那 河畔的 金柳 是 夕陽中 的 新娘 波光 裡的 艷影 在我的 心頭 蕩漾 軟泥上的 青荇 油油 的 在水底 招搖 在康河的 柔波 裡,我 甘心 做一條 水草 那 榆蔭下的 一潭 不是清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