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民俗文化有哪些,北京民俗文化有哪些?

時間 2021-09-17 03:36:04

1樓:愛

四合院、胡同、京劇、相聲、天橋、廟會、城門、婚俗等等

2樓:過時世紀

北京民俗:逛廟會、吃烤鴨、喝豆汁、爬景山、聽京劇

北京民俗文化有哪些?

3樓:迷了路的鹿

北京民俗文化有胡同,天橋,戲園和廟會。

胡同:北京「京味兒」文化的最內典型代表就是胡容同和四合院。

2.天橋:天橋是勞動人民活動場所,天橋市場形成於清末至**初年,這裡也是許多藝術家的搖籃。

3.戲園:從中國戲曲發展歷史來看,到清代初期,稱為「雅部」的崑曲開始衰落,而稱為「花部」的各地方劇種蓬勃興起。

4.廟會:北京自秦漢起就是中國北方的重鎮,尤其遼、金、元、明、清在此建都,文化底蘊極其深厚。

就明清時期而言,北京有各種寺廟1000多座,為全國之冠。寺院多廟會也自然就多,一年365天幾乎天天都有廟會,豐富多彩,美不勝數。

北京的特色傳統文化有那些?

4樓:禾木由

1、四合院,中國傳統合院式建築,其格局為乙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座房組成,從四面將庭院合圍在中間。

2、胡同,為保護古都風貌,維護傳統特色,北京城區劃定了二十餘條胡同為歷史文化保護區,像南鑼鼓巷、西四北一條至八條等就被定為四合院平房保護區。

3、京劇,清代乾隆五十五年(2023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

4、相聲,民間說唱曲藝。它以說、學、逗、唱為形式,突出其特點。主要採用口頭方式表演,以北京話為主。主要道具有摺扇、手絹、醒木。

5、廟會,舊時北京過年的主要習俗。在廟會上,有不少民俗活動,諸如:摸石猴、窩風橋打金錢眼等。內容有舞獅、傳統民族花會、現代舞、北京民俗人物造型等。

5樓:匿名使用者

影響最大,流傳最深遠,恐怕是「碰瓷」

北京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6樓:爺呮手遮天

逛廟會、吃烤鴨、喝豆抽、爬景山、聽京劇。

1、北京自秦漢起就是中國北方的重鎮,尤其遼、金、元、明、清在此建都,文化底蘊極其深厚。就明清時期而言,北京有各種寺廟1000多座,為全國之冠。寺院多廟會也自然就多,一年365天幾乎天天都有廟會,豐富多彩,美不勝數。

如雍和宮的「打鬼」,城隍廟的「出巡」,七月十五日的燒法船、十月二十五日的白塔燃燈等等,均為廟會盛事。北京最著名的古今傳統民俗廟會兼集市有白雲觀、廠甸、白龍潭與地壇、龍潭湖等。

此外,北京歷代花會獨具特色,遍及城鄉。花會以技藝見長,主要有少林武術、踩高蹺、玩中幡及太獅、少獅等活動。妙峰山的進香花會為京城花會之最,慈禧太后在頤和園東北側,特建「眺遠齋」而觀賞赴會隊伍及其精彩表演。

2、北京胡同文化源遠流長、含義深遠。「胡同」一詞,據考證來自蒙古語,意指有「水井」的地方為民眾的聚居之地,故古代有「方井」、『『市井』『的稱謂。

3、北京烤鴨——中國第一關食。在明清兩朝宮廷中已常食用烤鴨,後來才傳向民間。據歷史查考,北京第乙個烤鴨店—「便宜坊」,是於清代咸豐五年(1855)創辦的,在宣武區騾馬市大街掛牌營業,主要經營燜爐烤鴨。

7樓:丁丁

想領略道地老北京的生活嗎?那您可得離開威嚴富麗的內城,走進那些像血管一樣密密麻麻遍布外城每乙個角落的胡同和胡同牆內幽靜的四合院。可就這並不夠,您還得去天橋瞅一眼。

舊北京的天橋是小商販和平民聚居之地,這裡有各種京味小吃,有文活、武活「八大怪」表演:拉洋片、說書、**、硬氣功……。這就夠了嗎?

不,還差了一件——可別忘了老北京的特色玩物:面人、漆器、風箏……把這些都看過了,那您也就快成為乙個道地的老北京了。

胡同曾經是北京唯一的民居形式,北京的胡同就象密密麻麻的血管扉頁在城市的每個角落。 北京到底有多少左右胡同呢?老北京人說:

「有名胡同三百六,無名胡同似牛毛。」統計顯示,北京的街、巷、胡同超過6000條,直接稱為胡同的超過1300條。 四合院就是東南西北建房,合圍出乙個院子。

院子的外牆除大門外,沒有窗戶或通道與胡同相連,關上大門,就是乙個安全、寧靜、封閉的小天地。院內坐北朝南的房子叫正房,東西兩邊為廂房,坐南朝北的稱倒座。誰住哪間房也有規矩:

正房高大,採光、通風好,是家長的住處;子女晚輩住廂房;倒座多用做客廳或書房。 四合院一般是坐北朝南,院門都開在東南角,而不開在正中。

北京有哪些民俗文化?

8樓:蘋果旺旺小饅頭

1、京劇

京劇,曾稱平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場景布置注重寫意,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

京劇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中國,成為介紹、傳播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23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相聲

相聲,一種民間說唱曲藝。它以說、學、逗、唱為形式,突出其特點。中國相聲有三大發源地:北京天橋、天津勸業場和南京夫子廟。

相聲主要採用口頭方式表演,以北京話為主。主要道具有摺扇、手絹、醒木。表演形式有單口相聲、對口相聲、群口相聲等,是扎根於民間、源於生活、又深受群眾歡迎的曲藝表演藝術形式。

3、北京廟會

北京廟會是中國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廟會又稱廟市或節場。作為一種社會風俗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會原因和歷史原因,而廟會風俗則與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廟觀的宗教活動有著密切的關係,同時它又是伴隨著民間信仰活動而發展、完善和普及起來的。

4、北京評書

北京評書是一種傳統說唱藝術。相傳是明末清初江南說書藝人柳敬亭(1587~1668)來北京時傳下來的。也有人說是清代北京鼓曲藝人王鴻興去江南獻藝時,拜柳敬亭為師,回京後改說評書,並於雍正十三年(2023年)在掌儀司立案授徒,流傳到現在的。

5、北京琴書

北京琴書流傳於中國北方地區的傳統曲藝劇種之一,已列入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北京琴書形成於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流行於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大鼓曲種之一。

北京琴書源於河北廊坊及北京郊區的五音大鼓,又名單琴大鼓、揚琴大鼓。以三弦、四胡、揚琴等樂器伴奏。唱腔借鑑京韻大鼓說唱轉圜自然的風格技巧,旋律簡潔,創造了多板式的不同節奏的唱法,形成了生動活潑的藝術特點。

9樓:爺呮手遮天

逛廟會、吃烤鴨、喝豆抽、爬景山、聽京劇。

1、北京自秦漢起就是中國北方的重鎮,尤其遼、金、元、明、清在此建都,文化底蘊極其深厚。就明清時期而言,北京有各種寺廟1000多座,為全國之冠。寺院多廟會也自然就多,一年365天幾乎天天都有廟會,豐富多彩,美不勝數。

如雍和宮的「打鬼」,城隍廟的「出巡」,七月十五日的燒法船、十月二十五日的白塔燃燈等等,均為廟會盛事。北京最著名的古今傳統民俗廟會兼集市有白雲觀、廠甸、白龍潭與地壇、龍潭湖等。

此外,北京歷代花會獨具特色,遍及城鄉。花會以技藝見長,主要有少林武術、踩高蹺、玩中幡及太獅、少獅等活動。妙峰山的進香花會為京城花會之最,慈禧太后在頤和園東北側,特建「眺遠齋」而觀賞赴會隊伍及其精彩表演。

2、北京胡同文化源遠流長、含義深遠。「胡同」一詞,據考證來自蒙古語,意指有「水井」的地方為民眾的聚居之地,故古代有「方井」、『『市井』『的稱謂。

3、北京烤鴨——中國第一關食。在明清兩朝宮廷中已常食用烤鴨,後來才傳向民間。據歷史查考,北京第乙個烤鴨店—「便宜坊」,是於清代咸豐五年(1855)創辦的,在宣武區騾馬市大街掛牌營業,主要經營燜爐烤鴨。

老北京有什麼習俗??

10樓:小紅帽變成狼

1、羊肉臘八粥

按舊俗,一進臘月就開始忙碌著準備過春節了。正如老北京俗諺所雲:「小子,小子,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老北京的春節是由臘八拉開序幕的。

如今,在北京依舊保留著泡臘八蒜、熬臘八粥的習慣,也有人保留了到寺廟進香拜佛的習俗。但是,北京地區的臘八粥中,曾經的羊肉臘八粥則消逝了。

2、書春攤

過了臘八之後,各種民俗節目輪番上演,但有些民俗逐漸消逝,像「書春攤」在北京就永遠看不到了。據《燕京歲時記》記載:「自入臘以後,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簷下,書寫春聯,以圖潤筆。

祭灶之後,則漸次粘掛,千門萬戶,煥然一新。」

貼掛春聯的習俗至今還保留著,但是今天的春聯大多是印刷品,很少有書寫的,昔日的「書春攤」的消失是很自然的。

春聯是我國獨有的楹聯文化中重要的部分,雖然有節令色彩,但是營造的「白雪映紅聯」氣氛,令年味大增。至於經營「書春攤」者並非全是什麼文人墨客,大多是破落文人乃至毛筆字寫好的中小學生。

3、天地桌

除夕天地桌,在《燕京歲時記》中有所記載:「每屆除夕,列長案於中庭,供以百分。百分者,乃諸天神聖之全圖也。

百分之前,陳設蜜供一層,蘋果、乾果、饅頭、素菜、年糕各一層,謂之『全供』。

供上籤以通草八仙及石榴、元寶等,謂之『供佛花』。及接神時,將百分焚化,接遞燒香,至燈節而止,謂之『天地桌』。」這種年俗僅限於大戶人家,平民百姓涉及極少,它的消逝不會留下遺憾,作為歷史上的民俗現象,讓人們了解一下也是有意思的。

4、接神

所謂「接神」,在今天說起來也很有趣,在《京都風俗志》中有「除夕,夜靜更深,則爆竹之聲漸起,是即接神者。而昇平之世,於斯可見其概也」的記述。

看來,接神只是太平盛世、國泰民安的象徵,宗教的內容並不多,只是人們在新年來臨之際寄託美好願望的一種方式,因為「接神以後,即為新年」。

5、祭祖

所謂「祭祖」,形式很簡單,就是家人排輩分依次向逝去的祖宗影像或牌位燒香叩頭。在祭祀的供桌上要擺上供品,其中不可或缺的是蜜供。

《光緒順天府志》中就有記載:「蜜供,用面切細方條,長寸許,以蜜煎之,每歲暮祀神祭祖,用充供果。」老北京用來祭祖上供的蜜供,壘成寶塔形,上面還插「供花」,看起來十分莊重。

11樓:啥啊三

逛廟會、吃烤鴨、喝豆汁、聽京劇北京人還忌諱在屋子裡面撐傘,老人們經常告誡小孩子:「屋子裡面不可撐傘,否則房子會漏!」這當然帶有極大的誇張成分,但是也並不是毫無道理,因為頂棚就是北京平房的天花板,北京的平瓦房的頂棚,都是用木條加高粱杆和葦子杆扎的,再糊上桌布。

頂棚高不及丈,又是紙糊的,所以在屋內揮舞長物,極易捅破。

北京的民俗文化有哪些,北京民俗文化有哪些

北京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民俗文化那跟本數不過來,比如小吃很有特色,然來吃飯哦,而且北京也是個發展很快的城市,北京民俗文化有哪些 北京的民族文化有哪些 一 逛廟會。早在我國古代的秦漢時期,北京就已經是北方地區的重鎮了,特別是在元 明 清在此處建都之後,進一步的豐富了當地的文化底蘊,促使了寺廟文化的興起,...

有關天津民俗的詩歌,天津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照 旁開 當地的俗稱指河蟹 半夜裡,跟著舅,稻田地里挖個坑。劃個洋火點上燈,舅舅外甥兒照旁開 當地的一種捉河蟹的一種方法 忽然聽見有聲響,傻巴 旁開 河蟹 爬來了,嘩嘩啦啦掉進溝。我和舅舅笑哈哈,提著燈籠回到家。鍋裡 旁開 蒸熟了,香味騰騰滿屋子,人們饞的流哈拉子 當地土語 即口水 姥姥放下小桌子,...

老北京文化有哪些,北京的特色傳統文化有那些?

老字型大小 八大祥綢布店 瑞蚨祥 瑞林祥 瑞增祥 謙祥益等 慶豐包子鋪 同仁堂興隆街總店 小腸陳 南來順 仿膳等等。2 名人故居 譚嗣同故居 宣武區北半截胡同 康有為故居 宣武區公尺市胡同 齊白石故居 西城區闢才胡同 紀曉嵐故居 宣武區珠市口西大街 茅盾故居 東城區後圓恩寺街 李大釗故居 西城區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