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學家韓愈在進學解中有這樣一句千古名言什麼它告訴我們學業的精深深在於

時間 2021-09-02 11:05:20

1樓:粉櫻夢落清靈

是不是“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呢?

韓愈關於教育方面的挖掘

2樓:8提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南陽人。祖籍昌黎,人稱昌黎先生,著作有《韓昌黎集》。

韓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他生於唐代中葉,是藩鎮割據、**集權削弱的時代,又是佛教氾濫的時代。他基本代表世俗大地主的利益,欲以恢復古道作為挽救時局的方針。

他主張**集權,反對封建割據,要求採取一些緩和階級矛盾的措施,減輕對人民的剝削。他又猛烈攻擊佛教,以維護儒家的道統。他四試於禮部,三試於吏部,十年猶布衣,常以古文作不平之鳴。

其作品有不少反映他對政治的不滿和關心人民疾苦的思想情緒。

韓愈多次擔任教育官職,提出不少教育主張。他做過四門博士、國子博士和國子祭酒。他作《師說》、《進學解》,採取措施,嚴選學官,整頓國學,重視地方教育,作《子產不毀鄉校頌》,捐薪興辦州學,熱心獎教後進,“韓門**”眾多,在唐代有很大影響。

一、“性三品”說與教育作用

韓愈繼承和發展孟、荀、揚雄等儒家傳統人性論觀點,提出人性分為三個等級,他說:“性之品有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導而上下也,下焉者惡焉而已矣”。

他還認為:“其所以為性者五:曰仁、曰禮、曰信、曰義、曰智。

上焉者之於五也,主於一而行於四;中焉者之於五也,一不少有焉則少反焉,於其四也混;下焉者之於五也,反於一而悖於四。”這就是說,仁、義、禮、智、信乃是人生來所具有的五種善性,上品的人只要是五種善性中有其主要的一種,則其他四種也相應的同時具備。中品人在五種善性中,某一種或偏多或偏少,而其他四種也雜而不純。

至於下品人在五種善性中,某一種偶而得到一點善的因素,則其他四種都背逆善性了。在這裡,他把孟子的人生來本性中具有仁、義、禮、智四種善端,發展為人生來具有仁、義、禮、智、信五種善性,可見他的性三品說立論是唯心主義的臆說。

韓愈認為在性之外還有情,情是接於物而生的,情也分上、中、下三品,區別為喜、怒、哀、懼、愛、惡、欲七種。上品的人動得其中,中品的人過與不及,而要求得其中,下品的人則直情而行罷了。這正是他認為要對勞動人民進行刑罰統治的依據。

既然性與情都有品級,那麼教育有什麼作用呢?他認為性是可移的。對上品的人說,“就學而愈明”;中品的人,“可導而上下”。

教育對上中兩等人都是可以發生作用的。而對下等人只起“畏威而寡罪”的作用,只可用刑法來制馭,使其有所畏懼而少犯罪。這在韓愈看來,也就是性可移了,但儘管性移了,而上下的品級卻是始終不可移的。

二、“明先王之教”的教育宗旨

韓愈在魏晉玄學之風盛行之後、佛學廣泛流傳之際,重新打起維護儒家道統的旗號。他說:“愈之志在古道,……學所以為道”,從而提出了“明先王之教”的教育宗旨。

什麼是“明先王之教”?他說:“夫所謂先王之教者,何也?

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於外之謂德。其文《詩》、《書》、(易》、(春秋》;其法禮、樂、刑、政;其民士、農、工、賈;其位君臣、父子、師友、賓主、昆弟、夫婦……其為道易明,而其為教易行也。”由此可見,韓愈所謂的“先王之教”,其內容概括言之,既是“仁義道德”四個字。

如擴而言之,它包括儒家的經典,儒家宣揚的封建道德,封建社會的政治措施等等。用今天的話說,即包括德育、智育、政治教育。他認為,把這些內容學好了,便可以運用無窮。

總之他認為誦習古聖之書,遵守先王之法,明乎人倫,本乎人性,乃是教育的根本任務。

三、《師說》論師

韓愈關於教師的見解是教育思想史中的寶貴遺產。他感於當時的人“恥學於師”,“抗顏為師”並作《師說》,這是從他的“衛道”立場出發的。其基本精神與古文運動中的“文以載道”思想是一致的,是以儒道為基礎的。

但是,他對教師問題的論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師工作的客觀規律,是很有創見的。《師說》的主要內容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闡明瞭教師的作用——“古之學者必有師”

文章的第一句話為:“古之學者必有師。”他認為自古以來任何一個人的知識學問,都是從老師那裡學來的。

也就是說任何一個人如沒有老師的教誨和指導是不能成為有才智的人的。他認為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因此孰能無惑?如“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在這裡他充分肯定了學習的重要性和教師的作用。基於這種認識,他對當時社會上輕視教師,恥學於師的不良風氣進行了尖銳批判。他指出:

“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

……其皆出於此乎?”這種批判是很深刻的。

(二)明確教師的任務——傳道、授業、解惑

《師說》指出:“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僅用十一個字,就把教師的任務概括得很全面。一是傳道,即傳授封建主義的政治倫理道德;二是授業,即講授《詩》、《書》、《易》、《春秋》等儒家經典;三是解惑,即解答學生在學習“道”與“業”過程中所提出的疑難問題。

三者的地位擺得也很清楚,第一位的是傳道;其次是授業,最後是答疑。三者中以傳道為本,以授業解惑輔之。他認為只有完成這三方面任務,才配稱做教師。

實踐證明,在任何社會裡,乃至今日,作為教師的任務,都不外乎這三個方面。只不過由於歷史時代不同,所傳之道,所授之業,所解之惑,其具體內容不同而已。韓愈對教師任務的論述,是很明確、科學的。

(三)提出擇師的標準——“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他說:“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因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他把“道”作為擇師的根本標準。他認為可為師者,不在於其年齡大小和地位的高低,而在於其懂得“道”比自己早或比自己多,師其“道”也。

由於他把“道”作為衡量和選擇教師的根本標準,因此他要求作為一個教師首先要對“道”有堅定的信念。這個認識是很深刻的。然而,韓愈要求教師要信守的是儒家之道,這是不足為訓的。

(四)論述了師生關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韓愈認為,師與生的關係,是以“道”和“業”來衡量的。誰先有“道”,誰有專“業”學問,誰就是教師。教師不受年齡、地位、資格等限制。

他說:“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

’是故**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韓愈的這句話,提出了師生關係的有創見的三個論點:

第一,“**不必不如師”,做**的不一定比不上老師,在某些方面強於老師、超過老師是完全可能的。因此學生不能自卑,要立志發奮,敢於超過老師,這是孔子“後生可畏”思想的發展。第二,“師不必賢於**”,老師不一定處處比學生高明,學生對老師的要求不能求全責備,要虛心向老師學習;做老師的不應滿足於自己已有的知識,也要向學生學習,在業務上要學而不厭,精益求精,才能適應教學的需要。

這是對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思想的發展。第三,“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只要聞道在先,學有專長,就可以為師。因此,在一定條件下,老師比學生懂得道理要早一些、多一些,在某些方面是有專長的,做學生的應向老師學習,同時學生在老師啟發教導下,也在不斷提高,在某些方面會有獨到之處,或有專長。

因此老師也要向學生學習。總之這句話告訴我們,師生關係要“不恥為師”,即“相互為師”,也包括“能者為師”和“教學相長”的思想。

總之,韓愈的“師論”是相當開明而有創見的,有助於人才的培養和文化教育事業的繼承、發展,它是中國古代教育思想史上的寶貴遺產,對於我們今天建立社會主義的新型師生關係仍有借鑑意義。

四、關於學習態度和方法

(一)勤勉善思

韓愈在《進學解》中說:“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學業的精深在於勤奮刻苦,學業的荒廢,在於嬉戲遊樂;道德行為的成功在於深思熟慮,敗毀在於因循苟且。

他所說的“勤”,包括口勤、手勤、腦勤,日以繼夜地學習。他說:“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

”勤奮以學,長年不懈,這是他對前人治學經驗的總結,也是他自己治學多年的寶貴經驗的結晶。

(二)“鉤玄提要”,博約相輔而行

在治學方法上韓愈提出“論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意即讀不同性質的書,要採取不同方法。閱讀史籍一類的書,一定要做出提要,提綱挈領,掌握要點。閱讀輯錄古人言論的書籍,一定要探索其要旨,著重領會書中的精神實質。

這種讀書方法至今仍是可取的。

韓愈認為“貪多務得,細大不捐”,意即學業的精深要以廣博地掌握和積累知識為基礎,一定要博覽群書務求有所得,知識不論大小,要兼收幷蓄。但要正確處理博與約的關係,由博而約,由約而博,結合進行。

他所提出的“沉浸濃郁,含英咀華”,意思是說,讀書不能浮光掠影,滿足於一知半解,要融會貫通,對書中精華要仔細體味,反覆領會。這個見解至今仍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唐朝文學家有哪些,快,唐代有那些作家

q王小年 1 溫庭筠 唐代詩人 詞人。出身沒落貴族家庭,為唐初宰相溫彥博後裔。富有天賦,文思敏捷,有 溫八叉 或 溫八吟 之稱。其詩今存三百多首,有清顧嗣立重為校注的 溫飛卿集箋注 其詞今存七十餘首,收錄於 花間集 金荃詞 等書中。2 元稹 唐代文學家。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和 家。其詩與白居易齊名,世...

唐代著名思想,文學和哲學家韓愈生平是怎樣的人

韓愈 768 824 字退之,唐代文學家 哲學家 思想家,河陽 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 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 文 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貞元八年 792年 韓愈登進士第,...

古代詩人或文學家的別號,古代詩人或文學家的別號 15

帥帥的老木匠 詩人別號選 詩仙 唐代詩人李白的詩充滿了積極浪漫主義色彩。唐代詩人賀知章歎賞李白的詩,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 仙人 後貢的人便把李白稱為 詩仙 詩聖 唐代詩人杜甫的詩氣勢雄渾 絢麗含蓄,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歷代的許多詩人都把他的詩奉為學習的典範,尊稱他為 詩聖 詩魔 唐代詩人白居易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