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主張以柔克剛,老子主張以柔克剛

時間 2021-08-30 10:46:24

1樓:何劍同塵

柔軟的事物得以長久的儲存,而剛烈的事物很容易夭折。例子嘛,比如你做飯,火大了就容易糊。

2樓:考察書

沒有柔何來剛?剛意味著自己或多或少會受到傷害,他人也會受到傷害。這就是愛!!!

3樓:匿名使用者

以柔克剛?老子有主張這個嗎 老子的思想主張是"無為" 只是說過以柔克剛而已,這是道家的乙個思想。。至於你說以柔克剛,很簡單,老子說的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雲:"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說的意思是:天下再沒有什麼東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堅克強卻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勝過水。弱勝過強,柔勝過剛,遍天下沒有人不知道,但是沒有人能實行。

所以有道的聖人這樣說:「承擔全國的屈辱,才能成為國家的君主,承擔全國的禍災,才能成為天下的君王。」

4樓:匿名使用者

高階工人下崗了但農永遠不會

5樓:依信香蕉

是七上 動腦筋吧?

孔子認為,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

6樓:蔓綠籬笆

哈哈,是啊!總得來說你是牙齒和你的舌頭是相剋的呀!可是牙齒掉了,跟舌頭還在,怎麼會扯得上以柔克剛呢?

牙齒不是舌頭擰掉的呀!以柔克剛成語指用柔軟的去克制剛強的。暗合道家主張的學說,順其自然,萬物相生相剋,剛勁的東西不一定要用更剛勁的征服,有時最柔軟的事物才恰恰是它的弱點。

老子同時也舉過例子,水能穿過堅硬的岩石!還有太極的意境不也是以柔克剛嗎?

7樓:曾老講堂

老子提出「以柔克剛」竟是因為自己是個妻管嚴?真是個有趣的人

8樓:

原文是這樣的吧?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雲:"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說的意思是:遍天下再沒有什麼東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堅克強卻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勝過水。弱勝過強,柔勝過剛,遍天下沒有人不知道,但是沒有人能實行。

所以有道的聖人這樣說:「承擔全國的屈辱,才能成為國家的君主,承擔全國的禍災,才能成為天下的君王。」

[注釋]

1、無以易之:易,替代、取代。意為沒有什麼能夠代替它。

2、受國之垢:垢,屈辱。意為承擔全國的屈辱。

3、受國不祥:不祥,災難,禍害。意為承擔全國的禍難。

4、正言若反:正面的話好像反話一樣。

[引語]

本章以水為例,說明弱可以勝強、柔可以勝剛的道理。八章說「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本章可與八章的內容聯絡起來閱讀。老子所舉水的例子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

水最為柔弱,但柔弱的水可以穿透堅硬的岩石。水表面上軟弱無力,卻有任何力量都不能抵擋的力量。這就清楚地說明,老子所講的軟弱、柔弱,並不是通常人們所說的軟弱無力的意思。

此處,由於水性趨下居卑,因而老子又闡揚卑下屈辱的觀念,實際上反而能夠保持高高在上的地位,具有堅強的力量。本章後面有一句話:「正言若反」,集中概括了老子辯證法思想,其含義十分深刻、豐富。

[評析]

本章內容主要包括兩點:一是對水的讚美;二是「正言若反」。張松如說:

「在世界上,弱能勝強,柔能制剛的事例是不乏見的。生活在春秋末年的老子,他親身經歷了這個時代的許多大變化,看到了曾為天下共主的周王朝由盛到衰的演變,這不能不對他的思想發生重大影響;同時,在這個時期,隨著鐵器的廣泛使用,人類在征服自然界的鬥爭中,對自然現象的認識也在不斷發展。」「在更遠的時代,水的特點還沒有為人們所了解,保留《山海經》中禹治洪水的傳說,和老子書中對於水的柔性和作用的認識,是很不相同的。

」老子認為,水雖然表面上看來是柔弱卑下的,但它能穿山透石,淹田毀舍,任何堅強的東西都阻止不了它戰勝不了它;因此,老子堅信柔弱的東西必能勝過剛強的東西。這裡,老子所說的柔弱,是柔中帶剛、弱中有強,堅韌無比。所以,對於老子柔弱似水的主張,應該加以深入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上。

由此推而言之,老子認為,體道的聖人就像水一樣,甘願處於卑下柔弱的位置,對國家和人民實行「無為而治」。

再說「正言若反」。老子所說「正言若反」是老子對全書中那些相反相成的言論的高度概括,例如:「大成若缺」、「大盈若衝」、「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等等。

孫中原說:「這裡連句子的結構都是類似的。……他們本來是彼此相異的、互相排斥的、對立的,但在某種條件下,某種意義上,表示某種特定事物的概念和它的對方具有了統一性,二者互相包含,互相融合,互相滲透,彼此同

一、一致。這樣,在同乙個判斷中,就包含了對立概念的流動、轉化,體現了概念的靈活性。這種靈活性是有條件的,老子中的話也只在一定條件下才有意義。」

老子所說的以柔克剛例子

9樓:國學新觀察

本文列舉三個例子

一,以柔克剛是水擅長的智慧型。

水滴石穿這個成語自古以來一直在中國廣為流傳,在現代幾乎是家喻戶曉。中國人自古就推崇水的恆心。水以它的恆心,堅持不懈地滴答滴答,最終能把堅硬的磐石滴穿。

滴水穿石的精神,自古到現代一直激勵著中華民族的創造和發展。

滴水穿石正是柔弱勝剛強的典型事例。

二,以柔克剛的方法可以解決看似無比困難的問題。

明末大臣洪承疇開始時意志堅決,拒不降清。但大清皇后孝莊採用女人特有的溫柔手段,使洪承疇後來歸順了大清。孝莊以柔和的方法,解決了強硬手段不能解決的問題。

生活中的很多難事,都可以用柔和的方法解決。

三,在軍事思想方面,老子也主張以柔克剛,以弱勝強。

在中華民族的軍事歷史上有很多以弱勝強的戰例。而且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戰役,就是那些以柔克剛、以弱勝強的戰役。

三國時期的赤壁大戰就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以柔克剛、以弱勝強的戰例。當時孫權和劉備的聯軍共5萬人,迎戰曹操號稱80萬軍隊的進攻。孫權和劉備不與曹操正面硬戰,而是用己之長攻彼之短,利用曹軍不善水戰的弱點,使用水軍突襲,火燒曹**船,戰勝了曹操80萬大軍。

這一戰是中**事歷史上以柔克剛、以弱勝強的經典範例。

在現代的韓戰中,中國用步槍機槍面對美國飛機坦克大炮的強大進攻,從**和國家實力來看中國都與美國相差懸殊。所以,中**隊少與敵人正面硬戰,多採用運動戰,利用美國驕傲和輕敵的心理,三次向美軍故意示弱佯裝敗退,誘敵進入包圍圈,圍而殲之。這三次大勝就已經基本奠定了中國勝利的大局。

朝鮮戰場上中國以弱勝強打破了美國不可戰勝的神話,使中國在國際上聲威大振。朝鮮戰場上中國戰勝美國,也是國際上著名的以柔克剛、以弱勝強的戰例。

中華民族是智慧型的民族。以柔克剛是中華民族相比其他民族的特有智慧型,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可以運用。

10樓:

本章內容主要包括兩點:一是對水的讚美;二是「正言若反」。張松如說:

「在世界上,弱能勝強,柔能制剛的事例是不乏見的。生活在春秋末年的老子,他親身經歷了這個時代的許多大變化,看到了曾為天下共主的周王朝由盛到衰的演變,這不能不對他的思想發生重大影響;同時,在這個時期,隨著鐵器的廣泛使用,人類在征服自然界的鬥爭中,對自然現象的認識也在不斷發展。」「在更遠的時代,水的特點還沒有為人們所了解,保留《山海經》中禹治洪水的傳說,和老子書中對於水的柔性和作用的認識,是很不相同的。

」老子認為,水雖然表面上看來是柔弱卑下的,但它能穿山透石,淹田毀舍,任何堅強的東西都阻止不了它戰勝不了它;因此,老子堅信柔弱的東西必能勝過剛強的東西。這裡,老子所說的柔弱,是柔中帶剛、弱中有強,堅韌無比。所以,對於老子柔弱似水的主張,應該加以深入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上。

由此推而言之,老子認為,體道的聖人就像水一樣,甘願處於卑下柔弱的位置,對國家和人民實行「無為而治」。

11樓:曾老講堂

老子提出「以柔克剛」竟是因為自己是個妻管嚴?真是個有趣的人

12樓:廖無雙

就是舌頭很柔軟,牙齒很堅硬。老了之後,堅硬的牙齒掉了,但柔軟的牙齒還在。

以柔克剛是古代哪位思想家提出的???

13樓:匿名使用者

老子《道德經》原文: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若之能勝。其無以易之。

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雲:「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

受國之不詳,是謂天下王。」正言若反。這段話是說:

天下萬物沒有比水更柔弱的了,然而攻擊堅強壯之物沒有能勝過它的,因而水是沒有事物可以代替得了的。柔勝剛,弱勝強,天下沒有不知道的,但沒有哪個能做到。因而聖人說:

「能承擔國家屈辱,才能稱得上國家的君主;能承擔國家的災難,才能做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言語好像是在反說一樣。這段話可說是老子「以柔克剛、以弱勝強、以靜制動」思想的代表。

14樓:留香亂語

老子《道德經》: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雲:"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意思是:遍天下再沒有什麼東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堅克強卻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勝過水。弱勝過強,柔勝過剛,遍天下沒有人不知道,但是沒有人能實行。

所以有道的聖人這樣說:「承擔全國的屈辱,才能成為國家的君主,承擔全國的禍災,才能成為天下的君王。」

以水為例,說明弱可以勝強、柔可以勝剛的道理,又說「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老子所舉水的例子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水最為柔弱,但柔弱的水可以穿透堅硬的岩石。

水表面上軟弱無力,卻有任何力量都不能抵擋的力量。這就清楚地說明,老子所講的軟弱、柔弱,並不是通常人們所說的軟弱無力的意思。此處,由於水性趨下居卑,因而老子又闡揚卑下屈辱的觀念,實際上反而能夠保持高高在上的地位,具有堅強的力量。

15樓:匿名使用者

老子的道德經中提到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雲:"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16樓:匿名使用者

看過1樓回答受教了。

老子、以柔克剛、作文、

17樓:匿名使用者

給你兩個事例吧,乙個是說:有一天老子問學生:「你看我的牙還在麼?

」學生說「沒了」;然後老子問「你看我的舌頭還在麼?」,學生說:「還在」。

然後老子說這是因為剛強易折,而柔軟能長存。

覺得這個事例太牽強了就看水滴石穿,水是柔,石頭是剛。

為什麼老子姓李不叫李子而叫老子,「老子」姓李為什麼不叫「李子」,而叫「老子」?

柏席 前段在外地講學,一位道友向我提問 莊子姓莊叫莊子,孔子姓孔叫孔子,孟子姓孟叫孟子,為什麼老子姓李不叫李子而叫老子?1?我是這樣回答這位道友的,我說,民間傳說是因為老子的母親懷老子九九八十一年才剖開左腋生下了他,一出生就白髮皓首,所以才起名叫老子,但傳說終歸是傳說。我覺得鄭玄在 禮 曾子問注 中...

老子的故事,老子的故事(簡短)

關於 紫氣東來 有乙個美麗的傳說 老子很有學問,在周王朝擔任主管圖書典籍的官職。大約在他七十多歲的時候,天下大亂,諸侯之間爭奪地盤和權位的戰爭經常發生,老子預料到,將來會發生更大的戰亂,所以就辭官不做,騎著一頭青牛,離開了洛陽向西走去,平平安安地度過晚年。乙個清晨,函谷關善觀天象的關令尹喜突然看到東...

老子名句60句,老子名言名句

1 善者,吾善之 不善者,吾亦善之 德善。信者,吾信之 不信者,吾亦信之 德信。2 天之道,利而不害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3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4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 玄同 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