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天道無為是指什麼,老子所講的“無為”是指什麼?

時間 2021-10-14 23:46:12

1樓:漫閱科技

老子認為按道辦事的人,只是依照萬物自然的狀態去發展,是輔助,而不是約束和強制,這就是“無為”。西漢初年的無為政治的指導思想,就是從這裡推衍出來的。

老子和莊子的“無為”有什麼區別?

2樓:風翼殘念

1、方向上的不同:

《老子》的無為從歷史經驗來,主要講政治上怎樣“無為而治”,無為的目的是為了“無不為”,“無不為”恰恰是最大的有為。

莊子主要講人生上的無為。在上面所引的關於渾沌的寓言中,倏忽是很快的意思,暗指人為造作;渾沌是指混合不分的狀態,暗喻自然無為。寓言通過倏與忽出自好心而做了壞事,來強調天道自然無為,反對把人的意志強加給天地萬物。

2、目標不同:

《老子》講的“無為”不是無所事事、消極懶惰,更不是裝呆,而是試圖通過無為達到天下大治。《老子》以“無為”思想要求統治者不要放縱自己的貪慾而壓榨人民、役使人民,提醒社會成員之間也不能因自己的貪慾而你爭我奪、損人利己,這樣才能社會清淨安寧。

在莊子看來,人與天地萬物都有其自然的本性。莊子形象地說,牛馬生來就長了四隻腳,這就叫天然;而用繩索套住馬頭,拴住牛鼻子,這就叫人為。莊子要人們不要以人為去毀天然,不要以造作去損害性命,不要以有限之得去殉無窮之名。

然而,世人往往違背其本性,偏要認為造作,賣弄機巧聰明,迷戀繁文縟節,追求浮躁虛華,不僅使物的真性喪失了,而且也使人自身所固有的自然的本性喪失殆盡。

按照莊子的看法,道德、智慧、典章制度、財貨、**、工藝等等構**類文明生活內容的社會現象,都是對自然和人的本性的破壞,都是對安寧的天下的擾亂。

因而,都是應當取締的物件。莊子認為,無為的本質就是順應自然的變化,使事物保持其天然的本性,去除一切人為造作。

莊子的無為生當亂世,主張“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他認為,無為才無害,無為才能免害,螳臂當車的結果只能是粉身碎骨。

3、思想不同:

但是老子的無為思想在政治上也有流弊,法家的集大成者韓非子從陰謀權術的角度來改造《老子》無為思想。他說,統治者應該居於深宮之中,表面上清虛無為,實際上無所不為,臣下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在韓非子看來,厲害的君主都是說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這叫“居陰為陽”,主張統治者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讓老百姓感到莫測高深、不勝恐懼。

在莊子的“無為”論裡面,我們看到能動的、社會的“人”完全被寂靜的、自然的“天”所吞沒,荀子曾經批評他“蔽於天而不知人”。

但也應該看到,在莊子的時代,文明所帶來的快樂享受,只會被統治者佔有,而創造文明所需要付出的艱苦的體力和智力勞動,只能落在勞動者身上。

莊子憎惡這種現象,所以在自然主義的立場上用無為理論對之作了批判。而如果從更廣闊的天人關係上看,現代社會人類以科學技術征服自然。

帶來巨大物質利益的同時也產生了一系列負面作用,莊子的無為思想對我們無疑是一副清醒劑,為我們消解人與自然的對立,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提供寶貴的思想資源。

擴充套件資料:

“無為而治”的光輝歷史

老子的“無為”思想在中國歷史上被統治者用於治世,曾經取得輝煌的成就。比如漢代的“文景之治”和唐代的“貞觀之治”就是有力的證明。

據史載,文帝猶有親民近民之美、慈恕恭儉之德。以百姓之心為心,而與民休養生息。漢惠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宮室、園囿、車馬和服飾,在劉邦為帝的基礎上一點都沒有增加,凡是對百姓不便的事情就予以廢止。

有一次漢文帝想建造一座露臺,找來工匠一計算,需要上百斤**。漢文帝說:“這相當於十戶人家的產業,實在是太貴了”,就沒有動工修建。

每當有天災人禍、邊境不寧的時候,文帝就反思自己的道德心性,進行懺悔祈禱。

他廢止了肉刑和誹謗朝廷的罪名,招賢納諫。漢文帝十分重視農業生產。他即位後多次下詔勸課農桑,按戶口比例設定三老、孝悌、力田若干員,經常給予他們賞賜,以鼓勵農民發展生產。

同時還注意減輕人民負擔,曾兩次“除田租稅之半”,即租率減為三十稅一。

自後,三十稅一遂成為漢代定製。文帝還下詔開放原來歸國家所有的山林川澤,從而促進了農民的副業生產和與國計民生有重大關係的鹽鐵生產事業的發展。

文帝修建陵墓,殉葬品不用金、銀、銅、錫,只用瓦器;沒有高大墳塋,保持山川原貌。文帝的遺詔說:百姓只需服喪三天,不得禁止婚嫁、酒肉、祭祀諸事。

後宮眷屬,夫人以下的宮女全部都遣散安置回家。

漢文帝在治國方略中採取德信寬容,對秦代以來的刑法也作了重大改革,廢止誹謗妖言之罪,使臣下能大膽地提出不同的意見。

下詔廢除“黥”、“劓”、“刖”,改用笞刑代替。景帝又減輕了笞刑,廢除了祕密監視,因此獄事簡省,人民所受的壓迫比秦時有顯著的減輕。

當惠文帝聽說祝禱官在祭祀的時候只為他祈求而不為百姓祈求時,他氣憤地說:這不是加重我的罪過嗎?昔日先王獻祭從來不求自己的福份。今後祭祀上天,不得為我祈福。

文帝之子景帝繼位之後,在竇太后的督責下,依然持守黃老學說規範心身而治國。當時人心純樸,天下豐裕。到景帝末年和武帝初年時,社會和國家都已經比較富庶。

司馬遷在《史記·平準書》中,記載說:“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餘貨財。京師之錢累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

”由此可見。

文景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確實稱得上是太平盛世。因此,史家稱這段以黃老學說治世而帶來的繁榮昌盛的歷史時期為“文景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尊崇老子的“無為”思想治理國家,創造了“大唐盛世”。一部《貞觀政要》,記下了李世民尊天順道、大治天下的寶貴經驗。

有一次,魏徵上奏李世民:“君王被神所器重,掌國中之大權,受到極天一般的尊崇,所以一定要居安思危,遠離奢侈,以簡樸為本。君臣無事,鳴琴垂拱,不言而化(引《老子》)。

何必勞神苦思,生很多事,管很多事,用盡聰明能事,卻背離了無為之大道呢?”。李世民答曰:“真是好啊!我讀你的奏章,通宵達旦,忘了疲倦。”(《貞觀政要·君道》)

李世民問大臣王珪:“後來的帝王不如先前的帝王,這是為什麼?”王珪說:

“古代的帝王一心崇尚清靜,以百姓心為心(引自《老子》),後來的帝王則不顧損害百姓,來滿足自己的慾望。”李世民回答說:

“是啊,我日夜孜孜以求的,就是清靜,使天下無事。遂得徭役不興,五穀豐年,百姓安樂。治理國家就像栽樹一樣,不去搖晃樹根,枝葉才會生長茂盛。

君王清靜了,百姓怎麼會不安樂呢?”(《貞觀政要·為政》)

唐太宗貞觀二年,有公卿啟奏說:“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宮中卑溼,請陛下為自己建一樓閣以居之。”太宗回答說:“朕的身體確實不宜居住在卑溼之地,但是若是答應了你們的請求。

花費又太大了。當年漢文帝要起露臺之時,因珍惜物力而沒有動工,朕的德行不如漢文帝,而花費卻比他還多,我看還是算了吧。”公卿啟奏再三,唐太宗最終還是沒有答應。

貞觀二年,關中遇到旱災。太宗對侍臣說:“水旱不調,皆為人君失德。

朕德之不修,天當責朕,百姓何罪,而多遭困窮!我聽說有賣兒女的,朕很憐憫他們”。於是派遣御史大夫,用皇宮內的金寶贖回所賣的兒女,還其父母。

貞觀初年,太宗謂侍臣曰:“婦人幽閉深宮,情實可愍。我除了需要一些人幫我做些灑掃之事,要那麼多婦女有什麼用呢?”於是將後宮及掖庭前後三千餘人放出宮外,為他們擇偶。

據史所載,當時:“東至於海,南極五嶺皆外戶不閉,行旅不齎糧,取給於道路”,最為歷史家所稱讚。西方的漢學家對中國的皇帝從來批評的多,但對於唐太宗李世民,幾乎都是一致地褒揚。

633年,縱獄囚應死者390人歸家。

命令他們秋後自來就死,至期皆至,如是全部赦免。白居易曾寫詩歌頌太宗德政:“怨女三千出後宮,死囚四百來歸獄。”杜甫也有詩曰:“至君堯舜上,再使風俗醇。”

3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老子作品:《道德經》,主要思想是“道”的思想;“無為而治”;辯證法。

莊子作品:《莊子》,主要思想是“效法自然”。

(2014·**)“無為而治”觀點體現老子的思想主張。

老子所說的無為是什麼意思 請高人指點

莊子和老子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4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老子作品:《道德經》,主要思想是“道”的思想;“無為而治”;辯證法。

莊子作品:《莊子》,主要思想是“效法自然”。

(2014·**)“無為而治”觀點體現老子的思想主張。

老子道德經裡面的“無為”是什麼意思呢?

5樓:_狼騎士

老子的無為是在有作為之時,必須遵循自然原則,而不妄為。法天地的無私,法大自然,如江水大海的不爭、善下。他說: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老子善於使用柔性的方式去改變社會,以無為為手段,達成無不為的目的不過,老子的無為思想,常受到人們的誤解與引用錯誤,如潘清芳所說:“迴歸原典!”,唯有從原典深入的瞭解聖賢的思想,才能瞭解聖賢的真義所在,所以我們就能知道無為是順道而行的不敢為,體天地無私的無以為及各遂其生,各得其所的無不為。

老子的無為,基本上還是有為的,只是聖賢不私為,只為天下而有為。

6樓:木冥月

無為是《道德經》中的重要概念。道教以“道”為基本信仰,認為“道”是無為的。因此,無為便成為道教徒對自然界的執行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認識,以及人的安身立命的基本態度。

《明道篇》有詩云:“自然之道本無為,若執無為便有為。得意忘言方了徹,泥形執象轉昏迷。

身心靜定包天地,神氣沖和會坎離。料想這些真妙訣,幾人會得幾人知。”《道德經》中有十二處提到無為。

第三章稱“為無為,則無不治”。無為是順應自然,不妄為的意思。杜光庭稱:

“無為之理,其大矣哉。無為者,非謂引而不來,推而不去,迫而不應,感而不動,堅滯而不流,卷握而不散也。謂其私志不入公道,嗜慾不枉正術,循理而舉事,因資而立功,事成而身不伐,功立而名不有。

”由此可見,道家的無為,並非不求有所作為,只是指凡事要“順天之時,隨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不要違反“天時、地性、人心”,憑主觀願望和想象行事。《莊子》則將無為推衍到帝王聖人的治世中,認為“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故帝王聖人休矣”,不過帝王應該“以無為為常”,而臣下卻是要“有為”的。

“上必無為而用天下,下為有為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另外,《莊子》又認為養神之道,貴在無為。

《刻意》篇稱“形勞而不休則弊,精用而不已則勞,勞則竭”,“純粹故宮 無為 康熙而不雜,靜一而不變,惔而無為,動而以天行,此養神之道也”。漢初幾代王朝,採用“無為”治術,與民休息,對於當時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曾經有過一定的作用。《淮南子》在《主術訓》《詮言訓》中分別稱無為者為“道之宗”、“道之體”,《原道訓》進而稱“無為為之而合於道,無為言之而通乎德”。

認為“所謂無為者,不先物為也。所謂不為者,因物之所為。

所謂無治者,不易自然也。所謂無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遵循事物的自然趨勢而為,即是無為。並且批評了“無為者,寂然無聲,漠然不動,引之不來,推之不往”的消極思想。

五斗米道在《老子想爾注》中,繼承了《道德經》的“無為”思想,認為無為是“道性”,不為惡事,“有天下必無為,守樸素,合道意矣”,而“無為”的狀態就如同嬰兒,“嬰兒無為,故合道。但不知自制,知稍生,故致老”,“專精無為,道德常不離之,更反為嬰兒”。太平道的《太平經》則認為:

“天地之性,萬物各自有宜。當任其所長,所能為。所不能為者,而不可強也。

”“無為”與“道”相連,上古所以“無為而治”,就因為“得道意,得天心意”。人如果能夠“入無為之術,身可有也;去本來末,道之患也”。魏晉以後,無為的思想成為道教社會觀和道士全身修仙的基礎。

《雲笈七籙》卷九十《七部語要》中有一則稱:“執道德之要,固存亡之機,無為事主,無為事師,寂若無人,至於無為。定安危之始,明去就之理,是可全身、去危、離咎,終不起殆也。

”因此,事主、事師以及全身都需要以無為作為指導,無為就是“道德”的綱要。東晉葛洪在《抱朴子內篇》中認為“天道無為,任物自然,無親無疏,無彼無此也”。批評“仲尼雖聖於世事,而非能沉靜玄默,自守無為者也”,並稱老子曾訓誡孔子:

“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同時,葛洪還認為求仙之法,也要“靜寂無為,忘其形骸”。

南朝齊樑時陶弘景的《真誥》指出“喜怒損志,哀感損性,榮華惑德,陰陽竭精,皆學道之大忌,仙法之所疾”,而“仙之要道,生之本業”,就是“知而不為,為而不散”。《西升經》有“道以無為上,德以仁為主”之句。韋處玄注曰:

“道無體,無為而無不為,故最為天地人物之上首。”他將“無為”置於天地、人物之最高處。《西升經》還稱“人能虛空無為,非欲於道,道自歸之”,“無為養身,形骸全也”。

徐道邈注曰:“清淨無為,抱德養身,和氣已復,故形骸保全也。”金元以後道教全真派的一些高

道從天道與人道的區別來論述無為和有為。認為:“無為者,天道也;有為者,人道也。

無為同天,有為同人。如人擔物,兩頭俱在則停穩,脫卻一頭即偏也”。接著他又說,如果兩頭和擔子俱脫,那就回到原來的狀態了。

cf有的則從有無的角度閘述:“無者,明恍惚之妙也;為者,明變通之理也。”《玄教大公案》中批評了將“無為”視作“土木偶人,推之不去,呼之不來,逼之不動,塊然一物”的說法,讚頌“無為”是“貴乎一點靈明,圓混混,活潑潑,無心無而為,時止時行,以輔萬物之自然”。

在《道樞》卷十二《大丹篇》中,稱“易成子嘗遇至人,謂曰:無為之道莫過乎金丹,得道必由乎金符焉。”ci後世的內丹家更稱內修之術是以“有為”作為根基的“無為”。

宋代張伯端的《悟真篇》有詩云:“始之有作無人見,及至無為眾始知。但見無為力要妙,豈知有作是根基。

”蕭廷芝的《金丹大成集》中也有詩云:“得悟無為是有為,潛修妙理樂希夷。幾回日月灘頭立,直把絲綸釣黑龜。

”內丹家們將丹成以後,煉神

返虛的狀態稱作“無為”,將煉養過程稱為“有為”。清代著名道士、內丹家劉一明批評某些內丹家將“子午運氣、運轉河車,心腎相交、任督相會,聚氣腦後,氣衝頂門,”等等一些具體操作方法視為“有為”,他認為:“如此類者,千有餘條,雖道路不同,

而執相則一,以是為有為之道,失之遠矣。”陳帥佛還批評了將“守黃庭,思

老子所說的“道”的含義什麼,老子所說的道是指 老子所說的道是指什麼

常莉忻巨集峻 關於老子的 道 老子,約公元前571 前480年,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氏,名聃,尊稱老子,楚國苦縣 今河南鹿邑東 厲鄉曲仁里人。曾做過東周王朝管理藏書的史官,晚年棄官離周,過函谷關時著 上下篇 而歸隱,相傳 上下篇 即為 老子 或名之為 道德經 是研究老子的主要思想材料,也是道教的經典...

老子所謂的道指的是什麼,老子所說的道是指 老子所說的道是指什麼

俞根強 問 老子所謂的道指的是什麼 答 在中國文化裡,道 這個術語,有很多含義的。1 道,可道,非常道。這裡的 道 就有歧義的。其一是指體系 規律等,與 易經 體系不同的體系。2 道生 一 一生 二 二生 三 三生萬物。這裡的 道 含有本源的意思的,是萬物之源。定義 所謂的邏輯,用數學語言來說,就是...

老子的無為而無不為是什麼意思,無為而無所不為是什麼意思

夢皇龍幽 無為而無不為 解釋 其中 無為 是指 順其自然,不妄為。其中 無不為 是指 沒有一件事所不能為的,沒有一件事是所做不到的。無為而無不為 出處 道常無為而不無為 出自老子的 道德經 第三十七章。無為而無不為 原文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候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