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道濟,歷史上真的有濟公這個人嗎

時間 2021-08-30 10:09:28

1樓:匿名使用者

濟公(2023年—2023年),原名李修元,南宋高僧,台山永寧村人。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瘋顛,初在杭州靈隱寺出家,後住淨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舉止似痴若狂,是一位學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撰有《鐫峰語錄》10卷,還有很多詩作,主要收錄在《淨慈寺志》、《台山梵響》中。懂醫術,為百姓**了不少疑難雜症。

他好打不平,息人之淨,救人之命。他的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彰善罰惡等種種美德,在人們的心目中留下了獨特而美好的印象。

2樓:對望平行線

佛教裡有一個說法,說濟公和尚是十八羅漢之一降龍龍羅漢的化身。而歷史上卻是沒有濟公這麼一位高僧的,據《花朝生筆記》中作者就已經產生對濟公真實性的質疑,作者認為歷史上根本沒有濟公這個人,是南朝的寶誌訛傳所致罷了。錢靜方在《**叢考》〈醉菩提院本考〉一文中指出濟公就是道濟和尚。

而歷史上的濟公是世人對南宋禪宗揚歧派僧人道濟的尊稱,關於道濟禪師最可靠的歷史記載,見於釋居簡所撰的《湖隱方圓叟舍利銘》。有不少真實、可靠的史料左證,我們可以判定:道濟就是濟公。

道濟是他的法名,他的俗名叫李修元,浙江天台永寧村人。父親李茂春,原在天台縣作官,為人淳厚,不慕榮利,後便辭官歸隱。道濟雖是臨海都尉李文和遠孫,卻沒有染上紈絝子弟的劣習。

少年時就讀於村北赤城山瑞霞洞,受到釋道二教的薰染。道濟的父親李茂春與夫人王氏平日樂善好施,因此有“李善人”的美稱,遺憾的是年近半百,卻無子嗣。後來他們特地齋戒三日,前往天台祖庭國清寺禮佛求子,生下一子,便是後來名垂千古的“濟公”,國清寺住持法空為孩子取名“修元”。

法師圓寂之前,特別囑咐李茂春,孩子日後只可為僧,不可做官;若是出家,可以依止瞎堂慧遠為師。後來道濟的父母雙亡,他先是進國清寺拜法空一本為師,接著又參訪祗園寺道清、觀音寺道淨,最後投奔杭州靈隱寺,在當過國清寺住持的高僧瞎堂慧遠的門下,受具足戒,取名"道濟",嗣其法衣。

道濟在出家以後,其所作所為大抵與我們熟知的濟公是很相象的。 道濟天性好動,不喜唸經,難耐打坐,經常和那些頑童斯混在一起,作呼洞猿、鬥蟋蟀的遊戲,甚至蘸大蒜吃狗肉,別看他平日裡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實際上卻是一位學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他懂醫術,為百姓**了不少疑難雜症。

他曾帶著自己撰寫的化緣疏,外出募化,修復被火燒燬的寺院。他也經常遊方市井,拯危濟困,救死扶弱,彰善懲惡。關於道濟法師的介紹,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去找南宋釋居簡《北澗文集》卷

十、田汝成的《西湖遊覽志餘》卷十

四、釋明河《補續高僧傳》卷十九等這一類的參考文獻,我認為這些對於研究道濟法師是很有價值的。

我想無論是我們熟識於心的濟公,還是歷史上的道濟。我們喜歡他調皮搗蛋可愛的一面;喜歡他無拘無束灑脫的一面;喜歡他打抱不平善良的一面;也喜歡他嬉笑怒罵智慧的一面。總之,無論從哪一方面說這一形象都是受我們的愛戴的。

為什麼呢?因為在這個社會上我們太需要這樣的人了。不再深說了,講的不好,多多指正批評!

南無阿彌陀佛!

3樓:

歷史上的道濟原名李心遠,法名道濟,是當時天台臨海都尉李文和的遠房孫子。他剃度出家的地方,就在靈隱寺。

他師從高僧靈隱住持瞎堂慧遠禪師,打下了很深的佛學根底,為人也慷慨好義,扶危濟困。 但他性格狂放不羈,常不遵守寺門戒規,為此多受責備。有人說到瞎堂慧遠禪師那裡,禪師則答,“佛門廣大,豈不容一顛僧”。

他還喜好雲遊,衣衫不整,寢食不定,足跡遍及浙、皖、蜀等地。他文才也極好,寫的詩瀟灑豪放,如一首《飲酒詩》:何須林景勝瀟湘,只願西湖化為酒。和衣臥倒西湖邊,一浪來時吞一口。

慧遠禪師圓寂後,道濟於2023年到了淨慈寺,宋嘉定二年(公元2023年)五月十六日,道濟於虎跑寺辭世,臨終前寫有一偈:六十年來狼藉,東壁打倒西壁;如今收拾歸來,依舊水連天碧。現在,虎跑公園內有濟公殿和濟顛塔院。

根據這些史實,可以判斷出歷史上的道濟與藝術中的濟公形象差不多。

歷史上真的有濟公這個人嗎

4樓:史海爛柯人

影視劇中的濟公活佛並非憑空杜撰,而是具有歷史原型的,其所依據的便是南宋時杭州靈隱寺的高僧道濟。與大家熟悉的濟公一樣,道濟和尚不受清規戒律,喜歡飲酒吃肉,看起來瘋瘋癲癲,故被人稱為“濟癲僧”。

道濟和尚原名李心遠(另有“李修遠”、“李修緣”諸說)。關於李心遠的生卒年和家世,已經較難考證。但民間認為他生於2023年,其父親信佛,便給自己的兒子取了個“修緣”的名字。

此說中,人們將李心遠稱為“李修緣”,可能是後人附會的結果。

據說,李心遠剛剛成年時,便皈依魔門,在杭州的靈隱寺出家,法號道濟。然而,出家後的道濟並沒有像其父親期許的那樣,好好吃齋唸佛、廣修佛緣,而是成了個不念經、好酒肉的“花和尚”。靈隱寺的道濟,總是一副衣衫襤褸、舉止癲狂的樣子,所以大家都叫他“濟癲僧”。

由於道濟不守清規戒律,寺院中的一些僧人便找方丈告狀,要求懲治這個瘋和尚。可是,當時的靈隱寺住持卻十分開明,對大家說:“佛門之廣,豈不容一癲僧!

”在方丈看來,出家修行,並不需要執著於形式,更看重其內在深意。在方丈的開解下,大家也就不再為難道濟,讓他自在逍遙的在靈隱寺生活。

關於道濟的故事有很多,有一種說法認為,道濟俗名為李修元(1148—1209),其高祖是大名鼎鼎的李遵勖,曾是宋太宗駙馬,任鎮**節度使。然而,儘管李修元出身豪門,但父母雙亡後,看不慣奸臣當道,索性找得道高僧慧遠為其剃度,出家為僧,後來投奔了靈隱寺。

在民間傳說中,濟公是降龍羅漢投胎轉世,有著降妖伏魔的本領,而且能夠治病救人。不過,這些多是後人附會的內容。歷史上確有道濟和尚此人,也是被奉為高僧。

只是,那些傳奇的內容,多是後人不斷加工附會而形成的。

人們之所以會將道濟神話,多半還是因為對現實的不滿。濟公生活的時代,大體是秦檜等人專權的時期,南宋的政局十分腐敗。所以,濟公便逐漸成了無所不能的神僧。

在民間傳說中,還曾有濟公戲弄秦檜之孫的情節。

據說當時秦檜的孫子生病,請濟公去看,但濟公在為其治病時,卻故意刁難,令秦家醜態百出。此後,濟公擔心會牽連靈隱寺,併到南方雲遊去了。也正因如此,許多地方還流傳著濟公的傳說。

這些傳說,在明末清初的話本《濟公傳》中曾收錄了不少。

5樓:孤舟夜雨任平生

歷史是有的, 據宋《北磵禪師**集·湖隱方圓叟舍利銘》記載:濟公,生於南宋紹興十八年(公元2023年),卒於嘉定二年(公元2023年),浙江台州人,出生於天台山永寧村,是南宋禪宗高僧,法名道濟。

他的高祖李遵勖是宋太宗駙馬、鎮**節度使。李家世代信佛,他的父親李茂春和母親王氏住在天台北門外永寧村。李茂春年近四旬,膝下無嗣,虔誠拜佛終得此子。

濟公出生後,國清寺住持為他取俗名修緣,從此與佛門結下深緣。

他雖是臨海都尉李文的遠孫,卻沒有染上紈絝子弟的劣習。少年時就讀於村北赤城山瑞霞洞,受到釋道二教的薰染。父母雙亡以後,他先是進國清寺拜法空一本為師,在當過國清寺住持的高僧瞎堂慧遠的門下,受具足戒,取名道濟,嗣其法衣接著又參訪祗園寺道清、觀音寺道淨,最後投奔杭州靈隱寺。

在他一生的行徑中,被民間渲染的離奇古怪。事實上,濟公是一位性格率真而頗有逸才的名僧,他的**就是著名的瞎堂慧遠禪師。濟公佛學造詣頗高,但其一生行徑與一般出家僧人也確有不盡相同的地方。

濟公一生怡然飄逸,喜好雲遊,出行四方,足跡遍及浙、皖、蜀等地。他常常衣衫不整,寢食不定,為人採辦藥石,治病行醫,解憂解難,常常靈驗,廣濟民間疾苦。因此,其德行廣為人們所傳頌。

擴充套件資料:

濟公的聖訓: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一生都是修來的——求什麼,他家富貴前生定——妒什麼;

今日不知明日事——愁什麼,前世不修今受苦——怨什麼;

不禮爹孃禮世尊——敬什麼,賭博之人無下梢——耍什麼;

兄弟姐妹皆同氣——爭什麼,治家勤儉勝求人——奢什麼;

兒孫自有兒孫福——憂什麼,冤冤相報幾時休——結什麼;

豈可人無得運時——急什麼,世事如同棋一局——算什麼;

人世難逢開口笑——苦什麼,聰明反被聰明誤——巧什麼;

補破遮寒暖即休——擺什麼,虛言折盡平生福——謊什麼;

食過三寸成何物——饞什麼,是非到底見分明——辯什麼;

死後一文帶不去——慳什麼,誰能保得常無事——誚什麼;

前人田地後人收——佔什麼,穴在人心不在山——謀什麼;

得便宜處失便宜——貪什麼,欺人是禍饒人福——卜什麼;

舉頭三尺有神明——欺什麼,壽自護生愛物增——殺什麼;

榮華富貴眼前花——傲什麼,一旦無常萬事休——忙什麼。

6樓:

神話的大千世界56:濟公的身世和來歷

濟公像佛教是從印度傳來的,裡面的羅漢名目眾多,如十八羅漢、五百羅漢等等,但這些高僧數量眾多而且名字古怪,我國人很難一一記得他們。而在我國本土,也有一位羅漢,卻是家喻戶曉、老幼皆聞,他就是濟公。

濟公並非是人們虛構出來的,而是實有其人。他生於南宋高宗十八年(公元2023年),卒於寧宗嘉定二年(公元2023年),壽數六十一歲。他是台州人(今浙江臨海),原名李心遠,出家後法號“道濟”。

最初是在浙江杭州的靈隱寺出家,後移住淨慈寺,並於此寺圓寂。

他為人“狂而疏,介而潔”。由於他不守清規戒律,嗜好酒肉,舉止如瘋似顛,所以人稱“濟癲僧”。在民間傳說中,他是一個見義勇為、專打不平、神通廣大的傳奇人物。

他曾智鬥秦檜,懲治和嘲弄**汙吏。他的許多行為多以嬉笑幽默的形式表達出來,是位扶危濟困而又不修邊幅的奇僧和高僧。百姓並不稱他道濟**,而尊其為“濟公”、“活佛”、“活菩薩”。

佛教徒也將他神話,說其是“降龍羅漢”轉世。濟公與那些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的諸佛菩薩不同,他是廣大受苦受難的百姓們的救星和朋友。

杭州有個著名的風景區,那就是被譽為“天下第三泉”的虎跑,它與西湖龍井茶葉並稱為“西湖雙絕”。風景優美秀麗的虎跑,有著眾多的佛寺,其中的濟公殿和濟祖塔最為有名。濟公殿,顧名思義,即是供奉濟公的,濟祖塔有二層樓之高,是濟公的葬骨之處。

在靈隱寺對面,是著名的飛來峰,該山玲瓏剔透,怪石林立,其中又以洞穴居多,有名的青林洞中,洞穴曲折,山石多變,人們傳說這裡即是濟公休息的地方,有著眾多的“濟公床”和“濟公桌”。相當濟公在靈隱寺出家時,常偷懶躲到這裡一邊吃狗肉一邊喝酒,喝醉了就在石床上呼呼睡去。正是這些有趣的傳說使得無數的遊人在這裡浮想聯翩、流連忘返。

靈隱寺濟公的經歷不尋常,而他的雕像更是奇特。在羅漢堂中,因為濟公不遵守佛門的清規戒律,所以他的塑像也並不排列在眾羅漢之中。如北京碧雲寺中的羅漢堂,你若不細心,是找不著濟公的,因為他蹲在了房樑上。

依民間說法,因為他去羅漢堂“報到”晚了,所以也就只好呆在這裡了。在江南的一些大廟裡,濟公常常站在過道里。他的雕像都是破衣爛衫,執一把扇子,面部表情極為生動和有趣。

他的眼睛十分的傳神,不管從哪個方向來看,都感覺像是在盯著你。從三面觀察,意有三種不同的表情:從左面看,他愁眉苦臉;從右面看,他笑容滿面;再看正面,他半邊臉哭,半邊臉笑,正所謂“半嗔半喜”、“哭笑不得”、“啼笑皆非”。

這樣的塑像,也正是濟公幽默性格的真實寫照。濟公的造像以四川新都寶光寺和蘇州西園戒幢寺最為有名。

有關濟公最早的**,是明代的《紅倩難濟顛》,但此本已佚。明隆慶年間,沈孟柈撰有《錢塘漁隱濟顛禪師語錄》一卷。明清之際,天花藏主人編撰了《醉菩提全傳》,又名《濟顛大師玩世奇蹟》,共二十回。

清初王夢吉撰有《鞠頭陀新本濟公全傳》三十六則。有關濟公**的集大成者,還得數清代郭小亭所作的《濟公傳》(全稱《評演濟公傳》),全書共二百四十回。

有關濟公的戲劇也非常多,清代有《醉菩提》傳奇,京劇中也有《濟公活佛》,又名《濟公傳》,全套戲竟然多達十八本。濟公的單本戲也有許多,大多取材於《濟公傳》。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製作的電視劇《濟公》,更是使得濟公這個人物家喻戶曉,受到了人們極大的歡迎,在國外也產生了影響。這裡的濟公已經完全失去了宗教意味,而成了一位遊俠,路見不同,拔刀相助。

臺灣同胞對濟公也是情有獨鍾,除了專門供奉他的濟公廟外,還有一些慈生濟世堂,奉祀濟公。2023年7月,臺灣豐原縣的慈生濟世堂信徒萬里迢迢,專程前往杭州的淨慈寺進香禮拜濟公。來大陸之前,他們特用檀香木雕刻了一尊濟公像,奉回大陸“接香”。

在後院濟公大殿,海峽兩岸的濟公活佛像一齊供於同一香案,兩岸信徒合掌誦經,同祭濟公。

淨慈寺濟公像

而在民間,他的形象早已是深入人心,成為人們心中那個永遠的“活佛”。

歷史上真的存在巨人嗎,歷史上真的有陳世美這個人嗎

初一小習 巨人真的在歷史上存在過,不單單個體的巨人,而且在歷史記載中以及出土的古屍骸,都證明了存在過巨人族群。對於 巨人 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單從詞面上來看就是指的那些體型龐大的人類,並且在各國神話故事中也經常都夠看到巨人的身影,比如中國神話中的夸父就是個高達幾十米的巨人,盤古開天中的盤古更是個...

歷史上真的有魯班嗎,歷史上真的有魯班這個人嗎?

魯班是我國春秋末期著名的科學家,山東人。姓公輸,名般,因為 般 與 班 同音,所以演義出 班 魯班是現代人的習稱。魯班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 公元前507年 聖誕日為六月十六日,死於周定王二十三年 公元前442年 以後,是我國從春秋逐漸過渡到戰國的時代。當時正是 諸子百家 經濟 政治 科技文化人才繁榮...

歷史上真的有武松這號人物嗎,歷史上真有武松這個人物嗎

歷史上對於武松其人物是否存在沒有具體考證。元 無名氏 大宋宣和遺事 中,武松已是宋江部下三十六員頭領之一。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 水滸傳 中的重要人物。武松原籍山東省清河縣,因其排行在二,又叫 武二郎 血濺鴛鴦樓後,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頭陀打扮,江湖人稱 行者武松 武松曾經在景陽岡上空手打死乙隻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