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是什麼意思,希望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8-30 09:09:54

1樓:一條酸菜魚

德的本意是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星的執行,後來引申為順應自然、社會、和人類客觀規律去做事,不違背自然規律發展去發展社會,提升自己。

德即是對道,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和理解、踐行、革命,是人文精神的一種傳播。

德,拼音dé

出處:明漢 許慎《說文》:“德,升也。”

白話釋義:德,境界因善行而昇華

2樓:匿名使用者

1.道德的德是指以善惡為標準,通過社會**、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

2.道德,是由思想行為所表現的,有一定標準的,社會、風俗、習慣等。美德,美就是美的事物。

3.德,古稱之為得;合起來解釋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會中的一切,醜德不稱其為德,所以,道德僅僅是一種表現形式,屬於中性。

4.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方向、方法、技術的總稱;德是素養、品性、品質。道德雙修是人生的哲學。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與規範。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

5.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準,通過社會**、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係的行動規範的總和。

6.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具有調節、認識、教育、導向等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係。中華傳統文化中,形成了以仁義為基礎的道德。

7.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具有調節、認識、教育、導向等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係。

8.德也指內心的情感或者信念,指人的本性、品德。

9.儒家認為,“德”包括忠、孝、仁、義、溫良、恭敬、謙讓等。

3樓:匿名使用者

1、“德”字是個會意字。   ⑴、在甲骨文中,“德”字的左邊是“彳”( chì)形符號,它在古文中是表示道路、亦是表示行動的符號,其右邊是一隻眼睛,眼睛之上是一條垂直線,這是表示目光直射之意。所以這個字的意思是:

行動要正,而且“目不斜視”,這就是“德”。   ⑵、在金文中的會意就更加全面了,“目”下面又加了“心”,這就是說:目正、心正才算“德”。

  ⑶、在小篆中,仍然是會意:其右邊的上方變成了“直”,“直心”為“德”。   ⑷、“德”是現代楷書的寫法。

  2、“德”字的本義是“道德”或“品行”。   如《荀子·非十二子》:“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能必讓,然後為德。

”   就是說:一個人要做到“問”、“學”、“讓”才能算是有“德”。   《易.

乾卦》曰::“君子進德修業。”唐孔穎達注:

“德,謂德行;業,謂功業。”由此可知,“德”的本意就是恪守道德 隸書規範者的“操守”、“品行”。如“功德、品德、德才兼備、德行”等。

從“德”字的構型來分析,這裡已包含有禁忌:要遵從一定的思想和行為規範。   3、從“道德”又可以引申為“恩德”。

  如《史記·秦始皇本紀》:“刻石頌秦德。”   意思是:

用刻石樹碑的方式來歌頌秦之恩德。   4、由名詞變為動詞,則指“感激”、“恩惠“。   如《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臣不德君。”中的“德”字是“感激”的意思。(當然,這個“感激”是從恩德變來的。

)   如《左傳。成公三年》:“然則德我乎?

”   現代漢語中,則有“感恩戴德”、“德被四海”等。“德”,也是一個人或社會好的內在的品格和價值觀。老子說“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5、“德”指內心的情感或者信念,用於人倫,則指人的本性、品德。

儒家認為,“德”包括忠、孝、仁、義、溫良、恭敬、謙讓等。

4樓:匿名使用者

① 好的品行:~才兼備。

② 道德: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規範。

③信念:同心同~

希望是什麼意思

5樓:匿名使用者

1 心裡想著達到某種目的或出現某種情況。

2 想達到的某種目的或出現的某種情況。

3 希望所寄託的物件。

6樓:支援你的陌生人

“希望”多義項解釋:1、“希望”詞語解釋:心中最真切的幻想、盼望、期望、願望。

2、魯迅的一首散文詩。3、一首詩歌。4、一部拍攝於70年代的中國電影。

5、鑽石“噩運之鑽”的別名。6、《希望》雜誌,現代文學期刊。7、《希望》是一款由光宇華夏運營的mmorpg網路遊戲。

8、一些流行歌曲的歌名。

道德經中道和德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

7樓:蘇老溼講乾貨

我們覺得《道德經》很難懂,是因為這種用文言文寫的哲學書,真可以算是閱讀界的攔路虎,誰看誰懵圈。

可是楊宗緯說了,那是因為你沒有聽過我的歌,要不你早就學會了這本書的正確開啟方式。

因為《洋蔥》的歌詞已經告訴我們,如果你願意一層一層一層的剝開“道德經”,你會發現,你會訝異,這是我最壓抑最深處的祕密…

嗯,那我們就來試著剝剝看吧!

《道德經》全書一共九九八十一章,由前面37章的道經和後面44章的德經組成。

如果我們只是像普通的書那樣一章一章的去閱讀,確實會讀傻了。

一是因為它自帶有哲學的高深;

二是它不像《孫子兵法》那樣按道法術邏輯嚴密的順序;

所以我們必須要一層一層的把它解剖開來才能看明白。

如果我們一刀切開從側面去看《道德經》,就會發現其實《道德經》是由五層組成:

分別是最外層的軍事論;

次外層的政治論;

中層的人生論;

裡層的認識論;

以及最裡層的宇宙論五論組成。

一層一層的解讀,才是《道德經》的正確開啟方式。

我們從裡往外一層一層的來看看《道德經》,首先是宇宙論。

在老子的眼中,宇宙或者說世界並不是由所謂的神或上帝創造的,而是由一個他命名叫“道”來創造的,並且道創造後由“德”來供養。

道呢,首先生出一個混沌之氣,然後一分為二變成天地,再逐漸演變出世間萬物。

這個道呢喜歡按照自己設定的原則行事,如果人世不能按道的標準做,才會需要用仁義來進行約束,仁義約束不住了就會需要用禮儀或者法律來制約。

而這個德呢,是按道的要求養育世界的。

但是德不會去佔有世界、它也不驕傲自滿、不強求世界由它主宰,真正的做到無為而無不為。按德的標準去做,人和世界是可以和諧共處的,內在的自我像嬰兒一般純潔,外在的我可以和世界融為一體。

簡單說,這個世界就是道生德養的,我們都得聽“道”和“德”的話。

而世界存在以後,是按道的要求去執行的。

道的要求呢,說起來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反者道之動”,也就是事物總是朝著相反的方向來回不斷的執行。所以我們要認識世界,首先就要有對立統一的思想。

但在對立統一里,老子更加註重的是柔弱的一面,他說過“弱者道之用”,就是事物雖然有兩面,但柔弱的一面是勝過剛強的一面的。

所以,認識這個世界,我們還要能夠做到“見小曰明、守柔曰強”,也就是要從事物小的變化中發現智慧,同時讓自己堅守在柔弱的一面。

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去學習、去修煉,做到“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學習呢,就是認識對立統一變化的規律,要不斷累積和對立統一相關的知識,首先我們並不需要到處去走也可以認識世界;其次那些看起來難做的事或很繁瑣的事都是可以從簡單細小的事入手的;我們還要知道一件事快要完成的時候也是最難的時候,要一直堅持到質變的那一刻。

而修煉呢,我們需要要看清世界是禍福相依的,所以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要能夠堅持迴歸本源保持本性,有三樣寶物是我們要一直拿著的:一個是慈愛,一個是節儉,一個是不出頭。

總之呢,人活著就是要學習和修煉,才能變得聰明和強大。

瞭解世界,掌握基本的認識方法,其實我們是可以過好這一生的。

上等的人勤奮的遵守道、中等人很難堅持道,下等的人嘲笑道,要過好就要當上等人。

所謂的聖人就是完全按道的要求去做事,堅持做到“四個少”:少點慾望、少說點話、少荒廢時間、少貪圖功勞。

隨著自己的眼界、見識、心胸、修為不斷的變強,自己也能由於內在的充實不斷的去擴張人生,從個人、家、鄉、國到天下不斷的提升境界,活得精彩無限。

從政治上看,對於執政的君主,更需要堅守住道的要求。

因為一流的君主按道治國,百姓可以過的很好但卻不會認為這是君主的功勞,是自己本來就這樣;

二流的君主按儒家治國,百姓認為自己過的好是因為君主賢明所以很尊重他;

三流的君主用嚴刑峻法管理百姓,百姓被迫遵守法律所以害怕君主;

而最不入流的君主沒有辦法管理好國家,百姓都看不起他。

所以守住道的君主正是把自己一生系在國家上,把百姓的想法當自己的想法,治理國家的時候不隨便更改規則,能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百姓安居樂業。

戰爭是老子最反對的,因為戰爭帶來不必要的**,是不道的行為,是“不祥之器”。

所以執政者首先做到不憑著自己兵強馬壯去欺負弱小的國家,能不打戰就不打戰,即使打仗也是打自衛反擊戰。

真到了被迫打戰的時候,領導人要能夠用奇謀去作戰,首先自己國家真正的作戰實力不能讓敵人知道,同時打仗將軍不要張揚不要鬥狠,要明白驕傲的軍隊一定失敗,悲憤的軍隊必定獲勝。

等真的把仗打完了、打贏了,那也並不值得高興,應該要用喪禮的方式來對待。

因為打戰本來就是不道的,贏了也不好。

最後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這期的內容:

首先我們發現《道德經》正確的開啟方式就是一層一層的剝開。

《道德經》其實是五個層面的內容:

第一,這個世界是由道創造出來的,然後由德來進行供養;

第二,世界按對立統一的標準來運作,我們需要不斷做加法學習和做減法修煉;

第三,人的一生應該按無為的方式去活著,做到“少慾望、少說話、少荒廢、少貪功”;

第四,作為一流的君主一定是按道的無為來治理國家的;

第五,真正遵循道的執政者應該是個反戰人士。

綜上,《道德經》裡的宇宙論、認識論、人生論,其實對應我們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而政治論和軍事論是人如果作為政治領袖應該如何運用。

老子真正要告訴我們的其實是,做人,三觀一定要正。

8樓:匿名使用者

想知道它是什麼意思,首先要了解的是李聃,明白在他的世界中,什麼是道什麼是德。

在老子的世界中,“道”是萬物的軌跡、規律,是每一個人或物其變化的總稱。

由道德經的目的可以明瞭,“德”是聖人(瞭然變化的人)通過對其變化的瞭解對其加以控制的方法、要點。

殷切希望是什麼意思,殷切的希望是什麼意思

殳妮素清一 殷切的希望 的意思是深厚而迫切的希望。擁有同等意思的成語如下 1 夢寐以求 拼音 m ng m iy qi 釋義 形容迫切地期望著。出處 詩經 關雎 窈窕淑女 夢寐求之。2 雲霓之望 拼音 y n n zh w ng 釋義 比喻迫切地盼望。出處 孟子 梁惠王下 民望之,若大旱之望雲霓也。...

尚德是什麼意思,尚才亦尚德是什麼意思

君子陶陶 尚德意思 尚仁厚德。尚德 拼音 sh ng d 釋義 1 尚德 是尚德人對個人修養的自律要求,體現了尚德人自強不息 敦厚寬容的處世態度,表達了尚德人助人為樂 之美的道德情懷。2 力求至善 是尚德人永續追求的境界,意味著尚德人對至善至美的不懈追求,彰顯了尚德人永不自滿 精益求精 自我超越的品...

殷切是什麼意思,“殷切的希望”是什麼意思?

暮夏淺眠 y n qi 釋義 深厚懇切 地希望。引證 1 鄒韜奮 萍蹤寄語 五 他自己並未曾見過祖國是個什麼樣子,但因僑胞在國外處處感到切膚之痛,他希望祖國爭氣的心也異常的殷切。2 艾青 吹號者 詩 那驚醒他的,是他自己對於黎明的過於殷切的想望。示例 想起媽媽那殷切的目光,我立志發奮讀書。殷切的近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