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嫁的女兒,為什麼要在大年初二回娘家而不是大年初一

時間 2021-05-05 18:20:47

1樓:流行詞解說

我們南通的習俗,初一只能左鄰右舍的走動,初二才能成雙成對地去娘家

2樓:清懿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祈福、團圓的日子。但是俗話說,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所以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不能在娘家過,應該在婆家,陪著公公婆婆一起過年,伺候公婆,陪著自己的老公和兒女一起過年。

有些地方大年初一的風俗就是不能串門,走親戚。除非那家有人過世(正常死亡)後的第乙個春節,可以去燒香點蠟。而娘家可以說是最重要的親戚,所以選擇在初二回去,是姑娘走的第一家親戚。

還有些地方把初二叫做「迎婿日」,就是初二是迎接女婿的日子。

正月初二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乙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乾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的思念。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

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號,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發大財。

3樓:爭霸天下第一關

主要是受習俗的影響。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祈福、團圓的日子,嫁出去的姑娘,可以說是別人家的人了,俗話說,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所以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不能在娘家過,應該在婆家,陪著公公婆婆一起過年,伺候公婆,陪著自己的老公和兒女一起過年。

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兒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乙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乾而已。

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的思念。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

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號,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發大財。

4樓:熱愛生活的大壯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祈福、團圓的日子,嫁出去的姑娘,可以說是別人家的人了,俗話說,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所以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不能在娘家過,應該在婆家,陪著公公婆婆一起過年,伺候公婆,陪著自己的老公和兒女一起過年。

大年初一有些地方,講究不能串門,走親戚,除非那家有人過世(正常死亡)後的第乙個春節,可以去燒香點蠟,除此之外,不能串門走親戚,所以嫁出去的姑娘,不能在初一回娘家,而娘家可以說是最重要的親戚,所以選擇在初二回去,是姑娘走的第一家親戚。

回家時要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乙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乾而已。

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儘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

5樓:千與千尋

出嫁的女兒,要在大年初二回娘家而不是大年初一的原因: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祈福、團圓的日子,嫁出去的姑娘,可以說是別人家的人了,俗話說,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所以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不能在娘家過,應該在婆家,陪著公公婆婆一起過年,伺候公婆,陪著自己的老公和兒女一起過年。

有些地方把初二,叫做「迎婿日」,就是初二是迎接女婿的日子,回娘家要注意,應該在大年初二中午12點前到,最好是早上9點左右到,這樣可以上灶做飯,不能踩著飯點到,如果有特殊情況,別超過12點,另外晚上6點前必須離開。

初二回娘家,是古代對女權的保障,讓嫁出去的女兒回家與親人團聚,又俗稱「做客」或「初二女兒回娘家」。而為什麼是初二不是初一呢?根據老一輩的說法,初一開春女兒回娘家,會把娘家吃垮,所以早期也常見外地的女兒已返鄉,卻先寄宿友人家,待初二到才返家。

另外,娘家在姑娘和女婿走時,應該回禮,就是不能把所有的禮物收下,應該返回兩件,讓帶回去。這些習俗,用具體的做法,表現了人們的團圓、和睦、禮儀、孝道的倫理親情,反映出中華民族是乙個重視情感、親和力的民族,是文明之邦,禮儀之邦。

6樓:追夢

古代社會把嫁出去的女兒比喻成潑出去的水。認為女子出嫁之後就是外姓人家的人了,不會像兒子那樣承接香火,為娘家創造價值。女孩雖然也是父母的親生骨肉,但出嫁之後,儘管表面上還保留著固有的血緣關係,但實際上卻由親密漸漸走向疏遠,像水一樣已經潑出門外了。

封建禮教要求女子要遵守「三從四德」。「三從」即為: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

在當時,無論是在娘家或婆家,女子都沒有自己的權利和地位。即使親生女有機會回到娘家,但在娘家人的眼裡,她已經是外姓人了,家裡的事不會讓她參與。

節慶禁忌:村里有這樣一句俗言:年三十的火,正月十五的燈。

意思是說出嫁的姑娘不能看見娘家年三十的火,若看見了娘家來年就不發財,不興旺。所以,出嫁的姑娘可以回家和父母一起吃團年飯,但不能在娘家過大年三十的夜,更不能在娘家參加初一凌晨的出天方儀式。

鄉里人很看中元宵節,但出嫁女是不能看見娘家正月十五的燈,認為看了娘家也會不吉利。

閨女不見娘家燈,沒事怎麼也行,有事了光疑惑哩。確實也聽過有人見了娘家燈,娘家的人有死的也有傷的這些事,不知是巧合還是真的,勸你初五前還是不要在娘家過年。

不見娘家燈的真實其實是說結了婚生氣住娘家的趁過年不要生氣了趕快回婆家合好吧,也是勸人不要離婚。

坐月子也不能在娘家說是容易撞瀝血鬼一笑了之:舊時的迷信觀念認定,已逝的老祖宗,年底要從天上回家享受供奉。

老祖宗如果看到家裡有外人,就不願進家了。因為,閨女出嫁就是人家的人了,是外人了;夫家才是她的家,回娘家只是走親戚。

老祖宗享用供奉,初一晚上回天上去後,女兒才可以回娘家。這個規矩在舊社會特別是農村是很嚴格的,違反了就是大不敬,會帶來晦氣,對娘家很不利,據說還會讓娘家破敗。

即使在新社會,人們雖然不相信鬼神,但仍是比較嚴格地遵守著。因為如果出嫁的女兒回娘家過年,周邊的人會說婆家待她不好,娘家的村裡人也會鄙視:居然回娘家過年(沒地方可去?

)。這種習俗起於何時不得而知,但至少在元明戲曲中就已經有反映。這種習俗大概是早年大陸移民帶過來的。

這是封建社會歧視婦女的一種表現。

這種習俗強化了婦女對婚姻的依賴,增大了婦女離婚的社會壓力。久而久之,習以為常,這種民俗現象就世世代代延續下來了。

大年初一不讓女兒回家,不正好和老公在家婆家過嗎?如女兒回了娘家,女婿必然跟來,那誰陪夫家的老人過年呢?所以,長期形成的習俗自有它的道理,很難與陋習聯成一體。

古人們對大年幾天的安排非常明了:三十全家團圓,初一大拜年,初二回娘家,初三探親訪友(指到關係密切的友好家中做客),初四上墳燒紙,祭典過世的親人,初五就隨意了。這樣約定俗成,井井有條。

7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大部分地區有正月初二回娘家的習俗,很多人並不知道為什麼要大年初二回娘家,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原因。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祈福、團圓的日子,嫁出去的姑娘,可以說是別人家的人了,俗話說,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所以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不能在娘家過,應該在婆家,陪著公公婆婆一起過年,伺候公婆,陪著自己的老公和兒女一起過年。

大年初一有些地方,講究不能串門,走親戚,除非那家有人過世(正常死亡)後的第乙個春節,可以去燒香點蠟,除此之外,不能串門走親戚,所以嫁出去的姑娘,不能在初一回娘家,而娘家可以說是最重要的親戚,所以選擇在初二回去,是姑娘走的第一家親戚。

有些地方把初二,叫做「迎婿日」,就是初二是迎接女婿的日子,回娘家要注意,應該在大年初二中午12點前到,最好是早上9點左右到,這樣可以上灶做飯,不能踩著飯點到,如果有特殊情況,別超過12點,另外晚上6點前必須離開。

有的地方,是初三早上離開,各地習俗略有不同。回娘家帶的禮物,必須雙數,有的地方講究姑娘回娘家,要帶饃(饅頭),一般是12個,其實是有講究的,就是娘家把姑娘養大,然後卻成了別人家的人,所以姑娘應該返還口糧,1個饃表示1個月的口糧,一次性帶1年的口糧,連續帶出嫁時的年齡的年數,以後就可以不用帶饃回娘家了。

另外,娘家在姑娘和女婿走時,應該回禮,就是不能把所有的禮物收下,應該返回兩件,讓帶回去。這些習俗,用具體的做法,表現了人們的團圓、和睦、禮儀、孝道的倫理親情,反映出中華民族是乙個重視情感、親和力的民族,是文明之邦,禮儀之邦。

為什麼現在大年初一不能回娘家?

8樓:手機使用者

傳統上大年初一,老人家是不出門的,出門有]「走財漏福」之說,長輩安坐家中才可使家宅來年福財兩旺,而晚輩一般來講是要到長輩家中拜年以示孝敬長輩的,但外嫁女則要等到年初二才能回娘家的。同時,傳統上年初一「不殺生,吃舊飯(即年三十剩下的飯菜)」,不洗刷,穿新衣,還要在早飯吃煎堆、蘿蔔糕、芋頭糕等食品,有句俗話叫:「煎堆碌碌,金銀滿屋」,這些食物都有各自的吉祥寓意的。

舊時候,人們還會將芹菜、菠菜、生菜、蔥等蔬菜用紅繩捆在一起放在公尺缸面上,許願家人、小孩勤快、發財、聰明。已出嫁的女兒不可以回娘家:過年的第一天如果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意指著會把娘家吃窮,因此只能在初二或者初三回娘家,但是其中的含意是嫁去的女兒已經是別人家的媳婦了,過年婆家一定有很多人來拜年,媳婦要幫忙奉茶服侍,因此初一不可以回娘家。

正月初二謂之「開年」,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帶著三牲、糍粑、煎堆等禮品,走親訪友。韶關沙田一帶殺生雞開年,取生氣十足的意思。正月初二,是女兒女婿回娘家的日子,即是女婿給岳父母拜年,俗稱「迎婿日」。

民間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在初一這天不能回門,回門會把娘家吃窮,只有在年初二以後才能回娘家。在台灣有這樣的民諺:「有父有母初

二、三,無父無母門擔擔。」意思是說有父母的女兒。

在年初二

以後,娘家人必然來接回去團圓,只有無父無母的女兒,沒有親人想念,娘家也就不派人來接了。中國人最親密的是血緣關係,姑爺有「半子之勞」,俗話說「乙個姑爺半個兒」。

大年初二,

姑爺帶著貴重的禮物去看望老丈人、丈母娘,正是一年一度作為「半個兒」見「親娘」的機會,以慰問「二老」。有的地方稱新女婿為「嬌客」。對於「嬌客」拜年,岳父母家無不盛情款待。

年初一禁忌:

1.已嫁之女不可回娘家:過年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會把娘家吃窮,因此只能在初二或者初叄回娘家,但是其中的含意是嫁去的女兒已經是別人家的媳婦了,過年婆家一定有很多人來拜年,媳婦要幫忙奉茶服侍,因此初一不可以回娘家。

2.早餐忌吃稀飯、葷食及藥品:過去的常規窮人家才吃稀飯,所以在年初一的上午一定要吃乾飯,表示家裡整年度都會很富有,而年初一的早上叫做萬神盛會,表示所有的神出來拜年,因此為表尊敬首先不要吃葷,要吃素,另外除了重病不得不吃之外,一般的補品補藥初一最好不要吃。

3.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年初一的上午不要叫人姓名催人起床,這樣表示對方整年度都要人催促做事情。

4.忌跟還在睡覺的人拜年:年初一時對方還在睡夢中不要跟對方拜年,等對方起床再拜年,因為這樣會讓對方一整年都在病床中。

5.大年初一不清掃衛生,是怕將財富掃走。

女兒出嫁,為什麼父母要傷心的哭泣

人家都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啊,想想自己養育了她這麼多年,現在就要嫁人了,原來天天能見到的,現在也許幾個月都見不到面,肯定會有點難過的呀,但是也有高興的眼淚吧,嫁了個好婆家,而兒子結婚,是娶進門的,媳婦還能幫忙做家務,還能傳宗接代,當時是喜事,怎麼會哭呢1,但是怎麼說,都是愛啊,女兒出嫁的時候,媽...

為什麼很多人不回農村住,仍要在老家蓋一棟大房子呢

時尚氣質派 這種現象在我身邊也有不少,我是可以理解這種心態的,因為我也是個農村人,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先來講講我們自己家的情況。從出生到上幼兒園,我在農村住了四五年,我父母則待了更長時間,二十多年的時間都在自己的村子裡成長 生活。雖然我們家經濟條件越來越好,在市區也買了房子。但我的父母始終想著,能在老...

土地確權時為什麼出嫁女分到的股權比兒子少

農村舊習慣,與法律不符,無法得到法律支援 土地確權時,農村出嫁女也可以分到土地嗎 對於出嫁了的女孩子來說戶口的落戶大致有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女孩子的戶口跟著男方將戶口落到男方家庭那一邊,另一方面男性也可以跟著女孩子將自己的戶口落到妻子的家庭中。那麼在出嫁後戶口仍然在自己家裡的女性原則上是可以提出申請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