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和法律有界限嗎,道德與法律的邊界是什麼,當兩者發生衝突時我們該如何處理?

時間 2021-10-14 22:18:10

1樓:莫小默

道德和法律之間是沒有明確的界限的。

1、法律是由國家制定並強制實施的行為規範,道德是依靠人們的內心信念、傳統習慣和思想教育調整行為的規範。兩者既相互區別,又相互滲透、互相支援、互相轉化、相輔相成。

2、道德是法律的評價標準和推動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補充。沒有道德基礎的法律,是一種“惡法”,是無法獲得人們的尊重和自覺遵守的。執法者的職業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識、道德觀念的加強,都對法的實施起著積極的作用。

3、法律是傳播道德的有效手段。法律的實施,本身就是一個懲惡揚善的過程,不但有助於人們法律意識的形成,還有助於人們道德的培養,法的實施對社會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4、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況下會相互轉化。一些道德,隨社會的發展,逐漸凸現出來,被認為對社會是非常重要的並有被經常違反的危險,立法者就有可能將之納入法律的範疇。反之,某些過去曾被視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為,則有可能退出法律領域而轉為道德調整。

5、法律與道德的有機結合、協同發展,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但是法律不同於道德,我們應當謹守法律的範疇來維**律的嚴肅性。對於道德,在任何一個時期人們對它都會有不同的理解,為道德懲罰保留一定的空間會有更清醒的認識。

6、道德是對完人的要求,而法律只是對一般人的要求。所以法律與道德是不同的,法律道德化和道德法律化的實質在於模糊兩者的界限。

2樓:匿名使用者

兩者聯絡:1、法律是傳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首先從立法上,其次是通過法律實施上,來保障道德的傳播。2、道德是法律的傳播標準和推動力量,法律規範必須要有道德作為價值基礎,道德的狀況制約著立法的發展,而且道德對法律的實施起著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有些社會關係領域法律不能調整,或雖然應該由法律調整,但是由於某些原因沒有作出規定,在這些領域加強道德調整有助於彌補法律調整的不足。

兩者區別:1、起源的時間不同。道德更早一些,在原始社會(或初民的社會)就已經存在了。

2、表現形式不同。道德通常是約定俗成,沒有特定的表現形式,較鬆散,即使通過文字表述,以諸如社團章程、公約、守則、決議等形式存在,其內容也是比較原則、抽象的,其制定、修改和廢除程式也不嚴格。

3、具體內容不同。道德只是一面性,只關注義務。

4、實現的方式和手段不同。道德實施依賴人們的內心強制、社會**,法律主要依靠國家強制力。

5、調整範圍不同。道德調整的範圍更為廣泛。一般說,凡法律調整的關係,大多也由道德調整,但並非所有的法律事項和問題都是道德評價調整的物件。

如法律技術、程式規定,與道德沒有直接關係。道德是在調整人們的行為的基礎上更側重於調整人的思想問題。

其實就是法律是通過國家強制制定的一些表現為明文、實實在在的法條法規。道德則重點在於思想上的考量罷了。

3樓:劍影無聲萬重山

在大陸法系,法律是成文法,以法典的形式來表現,入了法典就是法律,未入法典即道德而非法律。

4樓:匿名使用者

在道德的容忍度內,是道德問題,超過了道德的容忍度,是法律問題。

而道德的容忍度,是社會問題,各個社會都有自己的定義。

道德與法律的邊界是什麼,當兩者發生衝突時我們該如何處理?

5樓:

這樣沒有事實沒有事例的空說,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道德與法律都是針對人行為的準則和規劃。需要針對具體行為具體事情和範圍來制定。

而道德和法律只是一個名詞解釋,沒有實際情況就沒有真正意義。

倫理與道德的界限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倫理是道德在人類社會的體現。

“道德究竟為何物?什麼是道?什麼是德?

道是宇宙整體自然的規則,自然的秩序,自然的綱領。舉例來說,我們人的身體,從母親生下來之後,整個身體器官就按一定的規則在運作,整個身體的運作規則,就是道。道不是誰設計的,自自然然就是道。

如吃下的食物自然就能被消化吸收,走路時,各個部位的肌肉自然就能夠彼此協調運動。人在世間如能隨順自然的規則就是行道,這是多麼科學、多麼自在的生活!

行道有得於心,行道有得於身,謂之德,它是區域性運作的原理原則。譬如我們眼睛是一個區域性,眼能見,見就是眼之德。眼之德能見、耳之德能聽、鼻之德能嗅、舌之德能嘗,每個器官皆有它的特殊作用與規則,若規則錯亂,人就生病了。

天有天道,人有人道,人與自然環境相處也有其道。如果我們瞭解人道的內容,在人與人相處時,就自然能和諧有序,從而減輕現今人們所承受的來自人際關係緊張、人事衝突頻繁的精神壓力。如果我們掌握了人與自然環境相處之道,怎麼會遭受生態危機和自然災害的威脅?

即便是君子愛財,也要取之有道。這種種人類生存之道就在傳統文化裡。

現在我們通過人道倫常揭開傳統文化的一角:

古人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分為五倫:夫婦關係、父子關係、兄弟關係、君臣(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關係)、朋友關係。

相應的,人類道德倫常是:夫義婦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誠友信。在這種情況下,人際關係和諧,社會秩序井然,人們生活工作心情順暢,有安全感。

相反,人類若失去道德倫常,則表現為:家庭矛盾加劇,離婚率攀升;父母“孝養”孩子,自身卻老無所養的顛倒人倫,人喪失了做人的基礎;兄弟關係淡漠,甚而反目為仇;工作場上,上級欺壓下屬、下屬反叛上級或單位;人與人相互欺詐,沒有人情和信義。在這種情況下,從家至社會人際關係反常、緊張,社會缺乏信用和規則,衝突加劇,人們精神壓力大,內心痛苦,缺乏安全感。

道不是制度學說,而是自然的關係法則。道德也沒有古今、中外的界限。人行道,心有所得則生智慧,身有所得則健康長壽。道法自然,所以道德本身絕不是人為的框架,而是隨順自然的產物。”

由此可見,能夠實踐“五倫十義”的人就是一個有道德的人。

道德與法律的名言警句,關於道德與法律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民無信不立 孔子 沒有誠實哪來尊嚴 西塞羅 真話說一半常是彌天大謊 富蘭克林 誠者,天之道也 思誠者,人之道也 孟子 失信就是失敗 左拉 真誠是一種心靈的開放 拉羅什富科 欺人只能一時,而誠信才是長久之策 約翰 雷 誠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碼,放上它生命不再搖擺不定,天平立即穩穩地傾向一端。誠信是一輪朗耀...

法律與道德的關係及案例,法律與道德案例分析

法與道德既有區別又有聯絡,離開了法與道德的經濟基礎和階級本質,就不能正確說明二者之間的關係。法與道德 統治階級的道德 都是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上的上層建築,歸根結底是受統治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法與被統治階級的道德相對立,而與統治階級的道德相一致,起著相互依存 相互促進 相互配合的作用。一般說來...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太 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揭示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決定作用,是唯物史觀區別於唯心史觀的乙個根本點。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第1卷第603頁 人們 是指社會的一切成員。由於各人所處的經濟地位和其他社會條件不同,其意向 要求和利益亦各異。他們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