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阿相愛娛樂
關羽大意失去荊州後,他在麥城被孫吳殺害。在當前形勢下,曹魏仍然是中原的最大力量。諸葛亮等謀士說服劉備聯合弱勢抵抗曹魏,只有與孫吳聯盟有一線生機。
但是劉備致力於報仇關羽。儘管所有人都反對,他還是派出軍隊找孫吳報仇雪恨,最終落得了白帝城託孤的命運。<>
夷陵之戰後,蜀漢成為三國中最弱的一方。西元225年,諸葛亮平定南中擴大了土地。但是人口太少,經濟極為弱勢,綜合實力無法與魏國和吳國相比。
最關鍵的差距實際上是人才之間的鴻溝!蜀漢精英集茄擾團主要是荊州士人和劉備的中原團隊。失去了荊州之後,蜀漢後繼者將沒有人才出現「蜀中無將軍廖化作先鋒」的無助場景。
所以,在孫權登基稱帝的時候,不得不派人前去祝賀,商議結盟之事。因為諸葛亮清楚地知道,光靠蜀漢的力量是不足以對抗曹魏這個龐然大物的,必須的聯合孫吳才可以抵抗曹魏政權。如果一意孤行,四面樹敵,那麼等待蜀漢的結果將只有乙個滅亡。
在諸葛亮為了和東吳聯盟奔走的時候,孫吳集團與他的想法不謀而合,雙方一拍即合塌御,達成共識,再次聯合起來,共同對抗曹魏。孫權也清楚的知道,單憑東吳的力量也不足以抗衡曹魏集團,雖有長江天險可守,但那只是苟延殘喘。所以諸葛亮卻第一時間選擇和東吳重修於好,還團納巖派人告訴孫權希望恢復兩國之間的盟友關係共同抗曹的時候,孫權第一時間就同意了。
諸葛亮就沒想著要為劉備和關羽報仇嗎,其實這正是諸葛亮聰明的地方,如果貿然和東吳結仇那隻會加快蜀漢的滅亡。<>
總的來說,諸葛亮恢復和東吳的盟友關係,還是因為利益的問題。無論是孫權還是諸葛亮,對吳蜀聯盟的本質都是心知肚明的,這種聯盟只是權宜之計。
2樓:創作者
主要是為了擴大領土,想要解決經濟方面的弱勢,恢復盟友關係,主要是存在著利益問題。
3樓:創作者
因為這樣做可以更好的進行對抗魏國,所以才會有這樣的做法,可以更快的進行恢復。
4樓:生活達人徐胖妞
只有這樣做才能夠幫助自己的主公有更好的發展,而且也是乙個特別好的選擇。
夷陵之戰劉備為何不帶諸葛亮
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諸葛亮要鎮守大後方,保後方安全。況且,諸葛亮當時也不太同意這個事情,所以諸葛亮沒去。了解 三國演義 的人都知道,諸葛亮善用計謀,而且在政事上也是一把好手,可以算是個全能。但是,這是 裡面把諸葛亮描寫的有些神化了。看完 發現諸葛亮智多近妖,但是,真正歷史裡的諸葛亮是這樣麼?答案顯然是...
夷陵之戰劉備帶上諸葛亮,那麼劉備能夠取得勝利嗎
我覺得即使是劉備帶上了諸葛亮那也是不可能取勝的,因為很多事情都能夠體現出來,首先就是劉備不可能帶上諸葛亮的,那是因為劉備不敢帶皇上去打仗的,說到這裡大家都會覺得疑惑,沒錯諸葛亮就是乙個皇帝,其實諸葛亮就是漢獻帝劉協,因為之前漢獻帝劉協利用衣帶詔讓自己逃出去並以諸葛亮的身份隱居起來,後來劉備三顧茅廬請...
諸葛亮作為劉備智囊,襄樊之戰為何不救關羽,夷陵之戰為何不出戰
諸葛亮作為三國時期著名的戰略家 軍事家 政治家,在劉備勢力還非常弱小,甚至還沒有成型的時候,為劉備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戰略,劉備按照隆中對戰略,只用了短短12年時間,就達到勢力的最高峰,劉備鼎盛時期,橫跨荊州 益州,佔據漢中 上庸,甚至關羽擅自擴大了襄樊之戰,想要開啟進入中原的南大門 襄樊。襄樊之戰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