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點」,歷史上的哪個朝代證明了這點

時間 2021-09-17 06:14:12

1樓:阿瑤說遊戲

因奢侈而滅國的朝代有很多,比如說夏朝、晉朝、清朝等,當君王開始驕奢淫逸的生活,朝代就離滅亡不遠了。這些朝代相當於是給人們敲警鐘,提醒人們不要過度的浪費。畢竟「層樓」會誤了少年,過度「自由」會亂了人生。

我們可以吃的好一點,可是沒必要浪費,更沒必要長期過奢侈的生活。

1、夏朝君主桀

夏朝的最後乙個君主是桀,他是個十分殘暴的君主,生活過的十分奢華。據說他找人給自己造了乙個巨大的酒池,可以供三四千人一起喝酒。而有些下場比較慘的人,直接醉死在酒池裡。

這種荒誕的做法,很快就引來了人們的不滿,於是商湯率兵討伐夏朝,最後夏朝滅亡了。夏朝是早期的朝代,有關的歷史記載並不多,可是能讓人們記住的,貌似只有桀。我們平常說的「遺臭萬年」,就是指的這類人。

2、晉朝的司馬炎

三國結束之後變成了晉朝,可是沒過多久司馬家就開始了奢侈的生活。到了司馬炎這一代的時候,更是變本加厲的浪費。據說司馬炎不光自己奢侈,還帶著朝廷上下一起吃喝玩樂,君主和大臣們明目張膽的浪費。

據說在當時有人一頓飯吃掉**萬兩,這樣的生活引起了人民的不滿。結果沒過多久,就有人開始起義,晉朝這個時候沒有什麼能力阻擋,很快就走向了滅亡。

3、清朝的慈禧

說到清朝的時候,人們往往會想起乙個女人,她的名字叫做慈禧。慈禧是乙個極度浪費的人,她為了自己的私慾,讓人建造了很多園林。她吃飯的時候也是相當浪費,民間經常說慈禧一頓飯能吃108道菜,就是說的她的浪費。

當時她的權利很大,皇帝都比不過她。清朝的衰落有很多原因,慈禧的鋪張浪費加速了清朝的滅亡。

2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清朝時期就可以很好的看出來,他們當時非常的富有,所以選擇了閉關鎖國,導致最後的失敗。

3樓:瓜瓜娛

隋朝證明了這點。隋煬帝奢侈無度,不停地享樂,還要花費大量物力財力建大運河,搜刮民脂,最終導致了隋朝的滅亡。

4樓:俊採星馳

西晉奢糜成風,然後迅速滅亡

秦朝和隋朝都是二世而亡,兩者的滅亡因素都有哪些,有什麼區別?

5樓:笑容酸黃瓜

對待知識分子的態度不同,經濟模式不同,治國理念不同

回頭去看過去的歷史,總能看到許多驚人相似的地方,有時候它給人一種歷史重演的錯覺,但更多展現的實則是一種歷史演繹的客觀規律,這種規律既包含了人性,又包含了一種事物演變的趨勢。秦朝和隋朝都是二世而亡的朝代,在這兩個朝代身上有許多驚人相似的地方,仔細梳理確實是非常有趣的事情。當然,這些相似是指兩個朝代在政治影響力,政策方面以及發展軌跡的模擬,而非指兩個朝代毫無差異的比較。

那麼秦朝和隋朝都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呢?今天我給大家聊一聊這件事。

一、秦朝和隋朝的相同之處

從大**到大一統

秦朝統一之前,中國從春秋以來由於周王室的衰弱從而進入一段長達549多年的大**和大動亂時期,春秋爭霸,戰國逐鹿。在這段長達549年的漫長時間裡,它既是中國最混亂的時期之一,但也是中國文明繁榮發展的時期,百家爭鳴奠定了中國文化的根基。但另一方面,常年的戰爭也給民眾帶來深重的困難。

· 都有奠定性的政策

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採取書同文車同軌的方式統一了全國的文字和度量衡,開啟了**集權的郡縣制。秦始皇的這一舉措直接奠定了後世的政治制度,從此大一統僅僅只是意味著疆域上的統一,還標誌著政治制度上的統一和權力的集中。這一政策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是根本性的,**集權從此成為乙個永恆的話題。

在政治制度上秦朝完善了三公九卿制,其中秦朝通過改善周法,將真正掌權的三公設立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丞相一職從此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到明朝朱元璋廢除丞相一職,標誌著自秦始皇以來的君權和相權之爭落下帷幕。

而隋朝時期則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成為權力中樞所在,而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這些分管不同政務的部分直到清朝時依然在沿用。三省則在明清時期遭到了弱化,這是由於朝廷集權的需要導致的緣故。不管是三公九卿制還是三省六部制,這兩個制度在都在秦後和隋後對各個朝代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就這些政策上而言,秦朝和隋朝的官制在中國歷史上都是奠定性的作用。

另一方面,秦朝通過大一統的方式,將郡縣之間的**任免權力收歸朝廷所有,廢除分封制的好處就是以前分散的權力構架演變為了乙個自上而下的統一模板,從皇帝到朝廷的命令通過層層傳達的方式最後遍及全國。儘管秦朝將任免**的權力集中在了朝廷和皇帝的手中,但是針對如何選官卻並沒有一套完善的制度。

從察舉制、九品中正制再到科舉制,如何選官從秦朝到隋之前經歷很多思考和改善,最終在隋朝這裡因為科舉制度的出現,完美的彌補了自秦朝以來統一的**任免存在的一些漏洞,如容易被世家大族壟斷官職,最後形成門閥統治。這也是東漢以來的趨勢,門閥士族成為了受益者,由於不完善的選官制度,導致他們以士族的形式壟斷了權力。

科舉制打破了寒門士子很難躋身政治的現象,經過唐朝時的完善和成熟,從宋代開始科舉制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選官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朝。因此湧現了許多寒門學子通過科舉制度躋身**,成為一代名臣的人,如范仲淹、曾國藩都是這樣的例子。

秦朝統一以後,為了防範北方的游牧民族,秦始皇在原先燕趙秦長城的基礎上又大修長城,西起甘肅省岷縣,東抵朝鮮平壤西北部清川江入海口,初步奠定了萬里長城的雛形。《史記》形容說皇帝奮威,德並諸侯,初一泰平。墮壞城郭,決通川防,夷去險阻,長城的出現很有效的防範了匈奴頻繁南下侵擾漢地的威脅,另外秦始皇又派蒙恬率領30萬大軍駐防北方,因此終秦一朝,使得北方都沒有面臨太大的軍事威脅。

賈誼的《過秦論》中讚揚說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由此可見長城的存在以及駐防的軍隊給匈奴人造成很大的壓力,使得他們不敢輕易的侵擾邊境。而長城此後也成為歷朝歷代防備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軍事工程,在明朝再次得到大規模的重修,最終在清朝時才失去其作用。

隋朝同樣也有大工程,那就是隋朝大運河,這條運河以洛陽為起點,南達會稽,北至涿郡(今北京),全長2700公里,途徑7個省市,和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海河五大水系相通,這條大運河的貫通對古代的漕運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運輸效率不高和困難的情況下,大運河的貫通毫無疑問的促進了隋唐以後的經濟發展。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隋朝大運河是在原來許多朝代開鑿的河渠的基礎上進行貫通,將它連通為一條通暢的大運河,但即便如此為了貫通這條運河也動用了百萬人次的勞動力。

政鬥和**

隋朝和秦朝滅亡的時候也是極為相似的,秦二世是通過篡改秦始皇的遺詔,將扶蘇賜死,最終陰謀奪位成功。而這位二世皇帝即位後重用趙高,自己終日沉湎於酒色之中,**不斷,最終引發秦末農民起義,最終導致秦朝的滅亡。

而隋朝也大體相似,楊廣通過一系列陰謀手段把自己的哥哥楊勇弄**,騙取了楊堅和獨孤皇后的信任,最終將他冊立為太子,最後成功奪位掌權。即位後的楊廣雖然比秦二世更有政治才能,如取得攻占吐谷渾,大敗契丹,征討琉球,三征高句麗等等一系列軍事行動。儘管楊廣為隋朝的開疆擴土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中後期卻逐漸顯露出好大喜功的弊病。

滅亡之後都迎來兩個最偉大的朝代

秦朝和隋朝滅亡之後最有趣的地方在於,接替他們的都是中國歷史上兩個最迷人,最強大的王朝。秦朝滅亡以後,漢朝誕生,從此以後「漢人」成為了中國人的一種自稱,如漢服、漢語、漢字,由此可見漢朝對中國的影響。而隋朝滅亡之後中國歷史同樣迎來第二個最迷人的朝代,那就是唐朝,繁榮詩歌文化,包容多元的民族政策,開放的社會環境。

唐朝時期中國和世界的交流來往十分密切,而「唐人」也是那個時候中國人的自稱,所謂「唐人街」其實就是指漢人居住的地方。比之於漢人而言,唐人更具包容性,漢人是漢族的一種自稱,而唐人則更具包容性了,其他民族也可以自稱唐人,這自然也是十分貼合當時唐朝那種開放包容的民族政策的。

綜上所述,這就是隋朝和秦朝大體相似的一些地方;

二、秦朝和隋朝的不同之處

對待知識分子的態度不同

李斯對秦始皇說:聞令下,即各以其私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非主以為名,異趣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由於當時秦朝剛剛統一,六國文人和貴族對秦始皇頗為不滿,私底下多有議論。李斯認為這對國家不利,因此促成了秦始皇「焚書坑儒」,並且定下嚴厲的規定說:

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

由此可見,秦朝對待知識分子的態度採取了政治高壓,不太注重和知識分子合作。秦以後這種情況只在魏晉時期出現過,當時的知識分子因為對曹操和司馬家族不滿,因此也遭遇了政治高壓,於是誕生了魏晉名士這群人。隋朝時期儒學地位已經得到確立,包括像科舉制度考試的科目都是以儒家經典為主,為了打擊門閥士族和關隴集團,隋朝對知識分子的籠絡和運用都偏向於下層寒士。

經濟模式的不同

秦朝時期重農抑商的政策非常嚴厲,這是因為自商鞅變法以來秦國定下了「農戰」的基本國策,將農民、土地和戰爭三者之間的關係緊密聯絡在一起。這些人平時為農,戰時為兵,到了隋朝時這種模式正慢慢走向瓦解,到了初唐時募兵制出現,於是出現了職業化的軍人。秦朝對商人採取打壓的姿態,對他們收取高額的稅金,不過在隋朝商業政策有所寬鬆,當時的手工業和商業都比較發達繁榮。

儘管主體上還是以農業為主,但是對於商業的態度轉變無疑顯現出隋朝比秦朝在經濟模式上更加多元。

治國理念的不同

秦朝對文化採取非常高壓的政策,秦始皇燒掉了大量秦國以外的六國書籍,即所謂非秦記皆燒之,而留下來的只有醫藥卜筮種樹之書,另外秦朝沒有明顯的國家文化理念,比較奉行的就是法家思想,而儒家思想在秦朝並不受重用。秦朝信奉的國家價值觀是「以法治國」,而並不重視文化教育的塑造,法家思想是一種硬性的法律制度,無法取代文化教育。

如李斯向秦始皇建議說臣請諸有文學詩書百家語者,蠲除去之,這樣做的理由是明法度,定律令,由此可見秦朝時期的治國理念是偏向於用法律來治理國家,只需要告訴民眾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而像文學詩書這些思想產物則是被明令禁止的,說明秦朝對於民眾思想的控制是比較嚴格的。

而隋朝的治國理念則是大力推行儒學,當時的儒學也被提高到了國學的地位,隋文帝說有禮則陰陽合德,無禮則禽獸其心。治國立身,非禮不可,可見隋朝的治國理念是以儒家學說為主體。因此儒學在隋朝十分興盛,形成中州儒雅之盛,自漢、魏以來,一時而已的格局。

綜上所述,這些都是隋朝和秦朝大體上的不同,當然論及細節之處,它們兩者之間肯定還有許多不同之處。秦朝的社會構成比較單一,如在藝術領域的**、繪畫、文學以及科學技術都沒有發展,文化上基本處於停滯狀態,經濟建設上也乏善可陳,但它畢竟又是第乙個大一統王朝,在政治上還是為後世王朝做出了奠定性的貢獻。

儘管隋朝和秦朝都是兩個短命王朝,但總體來看顯然隋朝取得總體成績是要優於秦朝的。而兩個王朝滅亡的原因無非也是大體相同的,王朝初建,正是需要鞏固統治,與民生息的時候,但是秦二世和楊廣的昏庸統治導致社會的動盪,最終造就了這兩個王朝的短命。

有關歷史上鮮卑民族的發展歷程,歷史上的鮮卑族有他們自己的民族史嗎?

鮮卑族是中國北方阿爾泰語系游牧民族,其族源屬東胡部落,興起於大興安嶺山脈。部族與政權興衰 鮮卑是與烏桓同時興起的東胡另支。東漢初年,活動於今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的鮮卑仍為匈奴役屬。隨著北匈奴勢力衰耗,鮮卑開始邊年出兵攻擊北匈奴。公元85年,鮮卑與南匈奴 丁零及西域各族共擊北匈奴,迫使其中逃循。公元8...

歷史上最強大的王朝是哪,歷史上最強大的王朝是哪一個

小海說歷史 中國歷史上最強的王朝,9項世界第一,1項至今沒有被超越。 唐朝在當時世界上的地位 由於唐朝經濟穩步發展,文化高度繁榮,國力強盛,在當時世界上是最先進的國家,處於世界歷史的先導地位,亞非地區,許多國家的使節 商人 學者 藝術家 僧侶 願意到唐朝 到長安。來求學 當時交往國家多達 70 多個...

民族形成序列是什麼,歷史上民族形成的條件是什麼?

人類社會人們共同體的發展有其序列,即氏族 胞族 部落 部落聯盟 民族。前四種人們共同體是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民族是以地域關係為基礎的。從部落發展到民族,一般經過了從血緣部落到地域部落,再發展到民族的過程。從部落發展成民族,這是民族形成的一般規律 神射sss手 起源亦稱 民族起源 指民族在人類歷史上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