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有慈悲心有菩提心,但沒有出離心

時間 2021-09-05 23:00:13

1樓:熊貓油油

娑婆世界存在當然不是個大錯誤。

人身難得呢!而且諸佛都從人道出,不會從其他五道出。

要生起出離心,如果直接強迫自己不去貪戀,這很困難,也不是根本的辦法。而應該以「觀空」這個角度出發,思維自己所貪戀的東西的本性,長期思維它們「是什麼」「為什麼」等等本質的問題,總有一天你會發現它們的空性,而覺得它們「沒啥意思」——這時候,不需要你去強迫自己,自然對他們就沒多大興趣了,有也可,無也可,既不愛慕,也不厭煩——這才是不偏頗的出離心。用這種方式獲得出離心的同時,也會獲得一些空性智慧型的進步。

如果因為厭惡的情緒,厭惡輪迴,厭惡做人,這是不應該的。菩薩不應該厭惡輪迴。同樣,娑婆世界也不是我們應該厭棄的,還有900多尊佛都要從這裡出呢!

三主要道:出離心、菩提心、空性慧。您說您具有慈悲心和菩提心。

其實慈悲心和菩提心都不是簡單的乙個概念而已。慈悲心有三種層次,凡夫的因眾生而生大悲、聖人的因法而生大悲、以及菩薩的無緣大悲(補充一點,這個無緣,不是無緣分的意思,而是指無攀緣,也就是空性慧基礎上的大悲)。這些概念你最好仔細去分辨。

菩提心則有世俗菩提心、勝義菩提心的分別,具體也不是簡單的。華智仁波切在《普賢上師言教》中對這幾種都做了詳細的講解,如何次第修習,也做了詳盡的闡述。

在修行道路上,我們很迷茫,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也看不見何日才能成就。但如果你認真的修完《普賢上師言教》,菩薩的果地,就在眼睛看得見的地方了。在修《普賢上師言教》之前,最好能看看《三主要道》,這是宗喀巴大師依照文殊菩薩口授竅決,而寫的偈子,只有幾十句而已,不過需要看大德們對它的講解,才能有比較詳細的理解。

2樓:平陽古風

學佛有慈悲心有菩提心很好,但是關於出離心我想你是誤會了聖嚴法師的意思了.出離心的意思是你心中有往生極樂的意思.你不必現在開始.

佛主阿彌陀經裡說的很清楚,只要一心念佛,在人臨終時佛就會來接引.可以說人在臨命終時只要一心向佛就可以了.

3樓: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比得人身還容易,沒有出離心,下輩子不僅很難保證得人身,就算能得人身,也不一定還會信佛、修行,福報大,反而更容易造惡,加速往三惡道跑。

多念淨土三經,尤其是無量壽經,可以幫助堅定出離心。

南無阿彌陀佛

4樓:匿名使用者

真正的菩提心一定包含出離心。

5樓:泥頌

修四念處 可以培養出離心

6樓:匿名使用者

慈悲心和菩提心都是建立在出離心基礎上的。。

7樓:六球球

我們都是六道凡夫,怎麼會貪心痴心不重呢,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我只是覺得你沒有受過人生的苦惱罷了,還沒有體嘗過佛說的八苦的真正滋味,當你真正的了解婆娑世界究竟是個什麼樣子的世界,你就不會這麼想了,世間皆是無償,你這一刻的觀念,不代表你未來的想法,我相信你會改變你的想法的。

婆娑世界本來就是個大染缸,我們要借助這個緣好好修行,到極樂世界去,讓更多的眾生離苦。阿彌陀佛!

8樓:匿名使用者

修人身難得,念死無常,修佛法難聞,修六道是苦.

我以前修六道苦的時候,把手拿到開水裡面燙燙,體會地獄苦,拿到冰箱裡面凍凍,修寒冰地獄苦。用針試著插自己兩下,修劍地獄苦。餓自己一兩頓,體會餓鬼的苦。

對三惡道眾生的苦情深體會了過後,非常的悲憫他們,很想度他們出生死苦海,如地藏王菩薩看見地獄眾生極苦不堪,發下大願。我現在修行心猛的很,無益苦行不當修。

印祖言:直須將乙個死字貼在頭上。

出離心和菩提心之間有什麼關聯

9樓:8萬4千法門

第一、出離心。此心雖比後兩者淺近,但它是首要的。常說:

高明容易解脫難。要能透脫人世間種種纏縛(妻兒子女、功名富貴、生活享受),談談容易,做到很難。甚至有的出家人,雖然擺脫了世間的家庭眷屬,名譽地位,可是內心仍夾雜著自己想當佛教領袖、眾生導師。

於是大佔山頭,大收徒眾,重用親信,宗派相爭,生活享受如同富翁,這與釋尊舍皇位離王宮,林間度夜,托缽乞食,真是鮮明對比。所以世間這些難捨之物,都像癌細胞,是萬萬不能發展的。所以首先要對這些難捨的東西能捨,不再留戀。

出離心不是消極厭世,恰恰相反,這是真正的大雄心。為了積極救世,就須輕裝上陣。自己還在昏睡,焉能喚醒別人的酣夢?

更切己的是留戀世間,正是最嚴重的執著,那麼你的鏡子就擦不乾淨了。首先要有乙個出離心,這是個最根本的。

第二、慈悲心。佛為什麼要出家?首先看到生物互相吞食,你吃我我吃你,這樣來維持生命。

眾生非常苦哇!因之髮心求道救度,這是慈悲心。在人世之間我們也看到多少災難,多少苦痛。

非洲的災情,兩伊的戰爭,多少血淚呀。怎麼能無動於衷?這種同情與救度的心就是慈悲心。

佛菩薩看一切眾生與自身如同一體,這就是同體大悲呀。佛看一切眾生如同佛的獨子,這是大慈悲心,是我們學佛的根本。《華嚴經》說:

「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所以不管佛教哪一宗,都必須從慈悲心出發。

修羅都有本領,所欠缺的就只是慈悲心。所以你沒有慈悲心去修練,總之是盲修瞎練,成為阿修羅而後已。密宗《毗盧遮那經》也說:

「大悲為根」,第一句話就是要從大悲心出發,可見顯教密宗同一根本。有人看見密宗金剛像很厲害,令人生畏,而不知這是極度的慈悲。就跟父母要管小孩子一樣,他要生氣,要教導,甚至責打孩子,都是為了要教好他們,並不是要傷害孩子,就是這樣,都是大悲為根。

如果沒有慈悲心,只是去修氣,不管修什麼練什麼,最後都要成為魔的眷屬。

第三、菩提心。覺悟的心。《毗盧遮那經》在「大悲為根」之下,緊接著便是「菩提為因」。

菩提的意思就是覺悟,也就是佛。一切事從因得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所以種菩提就得菩提,種佛就得佛。「菩提為因」就等於是說,咱們現在播種,你種了乙個佛的種子,將來它就要結出佛的果。

所以說「大悲為根,菩提為因。」這同《華嚴》說:「因菩提心成等正覺」完全是一味的。

菩提心簡單地說,就是大悲大願大智慧型相結合的心。《華嚴》說,這三個像是一盞油燈的三個方面,燈油、燈炷與燈光,缺一不可。而關鍵是燈光,不發光的燈有什麼用?

燈的光譬喻大智慧型。我們看到本來是佛的眾生,因為妄想執著,不能覺悟,冤冤枉枉的在輪迴之中受種種苦,所以要救度,這是悲心廣大。眾生不盡,誓不成佛,這就是大願。

大智慧型呢?那就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正如《金剛經》:

終日度生而終日無所度。這樣的大悲大願大智慧型相結合的心,就是菩提心。我們要發起菩提心來,我們能發起這個心,初發心時,便成正覺。

如果學佛還沒有發菩提心,或者曾經發過,但又忘掉了。《華嚴》教導我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

」這句**應該引起學佛的人的深切注意!離開了菩提心,縱使修種種善法,也是為魔服務。這都是真語實語,佛不會嚇唬我們。

佛學常識 什麼是慈悲心,什麼是慈悲心啊,學佛的進來下

人物模型館 愛自己的家人是慈悲心嗎? 沒問題哈 大慈,是與一切眾生樂 大悲,是拔一切眾生苦。故而,慈悲是特指對眾生而言的。只有菩薩,才有慈悲。不是出離這個世界,而是深入這個世界,和一切有情站在一起。正因為一切有情都有他的執著心,伴隨著執著心,煩惱才源源不斷地像大海中的波浪將眾生裹挾。眾生為了從陷溺在...

什麼是慈悲心啊,學佛的進來下

小傳七 慈悲心是大乘菩提心,指乙個人對某物或某事懷有不忍之心。大智度論說 慈悲是佛道之根本 慈愛眾生並給與快樂,稱為慈 同感其苦,憐憫眾生,並拔除其苦,稱為悲 佛陀之悲乃是以眾生苦為己苦之同心同感狀態,故稱同體大悲。大般涅槃經記載,慈悲有三種 一 生緣慈悲,又作有情緣慈 眾生緣慈。即觀一切眾生猶如赤...

慈悲心算是感情嗎?在學佛的路上人如果心裡還掛念著世間的疾苦,而去幫助更多的人,這樣產生的感情算不算

aaa 王 慈悲心就是佛性 是極好的 凡事看發心發願 你為了別人去做的 就是佛菩薩的作為 可以提倡佛就是不忍眾生苦而為其說法!修菩薩行就是要幫助更多眾生覺悟 解脫生死輪迴的! 佛學資料大全 情慾愛 昇華了以後就是慈悲 乙個東西,小愛和大愛。而且這是成佛的必經之路啊,菩提心為體,大悲心為用。但是度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