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學中有哪幾紀,很喜歡古生物學,但是我卻沒有選這個專業,請問有哪些較為專業的書籍 網站之類的,能推薦一點嗎?紀錄片

時間 2021-10-18 07:57:23

1樓:在埃菲爾鐵塔聽海的桃子

早古生代:寒武 奧陶 志留

晚古生代:泥盆 石炭 二疊

中生代:三疊 侏羅 白堊

新生代:第三 第四

2樓:匿名使用者

根據生物演化的階段性和不可逆性,地球歷史由老到新被劃分為大小不同的演化階段,構成了不同等級的地質年代單位。最大的地質年代單位是宙,整個地球地質歷史被劃分為太古宙、元古宙和顯生宙。太古宙為最古老的地質歷史時期,是生命起源和原核生物進化時期。

元古宙是原始真核生物演化的時代。顯生宙時,後生植物、動物大量發生和發展,是生物顯著出現的時代。顯生宙被劃分為三個代,自老到新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代以下被分為紀。古生代有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計六個紀。中生代有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共三個紀。

新生代包括古近紀、新近紀和第四紀 (圖1)。每個紀一般被進一步分為三個或兩個世,每個世又被分為若干個期。每個期包括一 個或幾個化石帶,時間跨度為數百萬年,是地質年代的基本單位。

很喜歡古生物學,但是我卻沒有選這個專業,請問有哪些較為專業的書籍、**之類的,能推薦一點嗎?紀錄片

3樓:楊風遊

古植物的熱度比古動物更低,對此不是很瞭解。也不太感興趣。

我不是生物系的也不是學古生物,對此的認識很業餘。

不過這邊有幾本書

古生物學名詞 (豆瓣)

《古植物學基礎》 (蘇)梅 茵(мейен,c.b.);【摘要 書評 試讀】圖書 這本書豆瓣都沒法收錄,不過**還有賣家賣。

作者是俄羅斯серге́й ви́кторович ме́йен

《古生物學原理(第3版)》 富特 (michael foote), 米勒 (arnold i.miller), 樊雋軒, 詹仁斌【摘要 書評 試讀】圖書

古生物學原理,也有植物的部分。

學習古代植物之前應該有現代植物的基本概念,所以基本的普通生物學和植物學的書是必須要看的。

要是通曉英文就好辦了,在美國亞馬遜上搜palaeobotany出來一排。

比如這本how the earth turned green: a brief 3.8-billion-year history of plants,看起來是個簡單的植物史。

更專業點的中文書可以看中國古生物志,都是古生物研究所的人編寫的。幾十年一直在出,植物學的部分有幾本的,比如:

《中國古生物志:雲貴晚三疊世孢粉植物群(總號第196冊 新甲種第16號)》 尚玉珂,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摘要 書評 試讀】圖書

遼西早期被子植物及伴生植物群 (豆瓣)

這本書也是專業的,不過應該絕版了,請去孔夫子或者**看看。

我覺得我們業餘學習者不用學得太專業,實驗也沒條件做。買個圖冊看看化石知道點原理看看就好了。

遠古時代靠什麼分界,比如三疊紀,白堊紀…… 是以什麼劃分的?

4樓:匿名使用者

遠古時代靠地質年代分界。

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根據地層自然形成的先後順序,將地層分為5代12紀。即早期的太古代和元古代(元古代在中國含有1個震旦紀),以後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1、古生代:分為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共6個紀;

2、中生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共3個紀;

3、新生代只有第三紀、第四紀兩個紀。

在各個不同時期的地層裡,大都儲存有古代動、植物的標準化石。各類動、植物化石出現的早晚是有一定順序的,越是低等的,出現得越早,越是高等的,出現得越晚。絕對年齡是根據測出岩石中某種放射性元素及其蛻變產物的含量而計算出岩石生成後距今的實際年數。

越是老的岩石,地層距今的年數越長。每個地質年代單位應為開始於距今多少年前,結束於距今多少年前,這樣便可計算出共延續多少年。例如,中生代始於距今2.

3億年前,止於6700萬年前,延續1.2億年。

5樓:匿名使用者

通常以相對的地層分的,如白堊紀是白色的石灰岩。鈣質微型浮游生物形成的鈣質沉積層,也是白堊紀的名稱**。

侏羅紀之名稱源於瑞士、法國交界的侏羅山(今譯汝拉山),是法國古生物學家a.布朗尼亞爾於2023年提出的。由於歐洲侏羅系巖性具有明顯的三分性,2023年,l.

von布赫將德國南部侏羅系分為下、中、上3部分。2023年,f.a.

昆斯泰德則將下部黑色泥灰岩稱黑侏羅,中部棕色含鐵灰巖稱棕侏羅,上部白色泥灰岩稱白侏羅。侏羅紀分早、中、晚3個世。

三疊紀(triassic period)是爬行動物和裸子植物的崛起)是中生代的第一個紀。它位於二疊紀(permian)和侏羅紀(jurassic)之間。

始於距今2.5億年至2.03億年,延續了約4500萬年。

海西運動以後,許多地槽轉化為山系,陸地面積擴大,地臺區產生了一些內陸盆地。這種新的古地理條件導致沉積相及生物界的變化。從三疊紀起,陸相沉積在世界各地,尤其在中國及亞洲其它地區都有大量分佈。

古氣候方面,三疊紀初期繼承了二疊紀末期乾旱的特點;到中、晚期之後,氣候向溼熱過渡,由此出現了紅色岩層含煤沉積、旱生性植物向溼熱性植物發展的現象。植物地理區也同時發生了分異。

日本首先將希臘文“trias”譯為三疊紀,我國地質界沿用了這一名稱。此期形成的地層稱為三疊系,代表符號為“t”。三疊紀分為早、中、晚三個世。

二疊紀(permian period)是古生代的最後一個紀,也是重要的成煤期。二疊紀分為早二疊世, 中二疊世和晚二疊世。二疊紀開始於距今約2.

9億年,延至2.5億年,共經歷了4500萬年。二疊紀的地殼運動比較活躍,古板塊間的相對運動加劇,世界範圍內的許多地槽封閉並陸續地形成褶皺山系,古板塊間逐漸拼接形成聯合古大陸(泛大陸)。

陸地面積的進一步擴大,海洋範圍的縮小,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促進了生物界的重要演化,預示著生物發展史上一個新時期的到來。

泥盆紀在英語中叫devonian,名稱來自英國德文郡,因該地的泥盆紀地層被最早研究。其他語言的稱呼與英文大同小異。中文名稱源自舊時日本人使用日語漢字音讀的音譯名“泥盆紀”(音讀:

デーボンキ 羅馬字:dee bon ki)。

泥盆紀早期裸蕨類繁榮。中期後,腕足類和珊瑚發育、原始菊石、昆蟲出現。晚期原始兩棲類、迷齒類最初發現,蕨類植物和原始裸子植物出現;無頜類趨於滅絕。

年代:4.05億年前—3.

65億年前。

泥盆紀屬於顯生宙古生代。泥盆紀分為早泥盆世、中泥盆世、晚泥盆世。

(距今約8億年~距今約5.7億年) 震旦紀為地質年代名稱,元古宙晚期的一個紀,屬於新元古代的晚期。這一時期形成的地層稱震旦系。

震旦為中國之古稱,作為地層專名,始於德國f.von李希霍芬。2023年a.

w.葛利普根據對中國地層的研究重新釐訂震旦系的涵義,正式提出震旦系是系一級的地層單位。2023年李四光、趙亞曾在長江三峽地區建立完整的震旦系剖面;後來高振西等在薊縣建立了華北地區的震旦系標準剖面

震旦紀地層在中國最先被調查研究,是在中國命名的一個地質年代單位。2023年,a.w.

葛利普在《震旦紀》一文中,將這地層明確為系一級年代地層單位,其範圍包括泰山群或五臺群變質岩層之上 ,寒武紀地層之下的一套不變質或僅輕微變質的地層。2023年7月,基本確定中國湖北西陵峽東部震旦系剖面為其標準剖面。震旦紀分早震旦世和晚震旦世,相應地層為下震旦統和上震旦統,分界線約為7億年前。

在標準剖面上,下統包括蓮沱組和南沱組,上統包括陡山沱組和燈影組大部。震旦系在華南廣泛發育,華北和西北地區亦有分佈, 是一套以淺海相為主的碎屑碳酸鹽巖建造。在華南、西北和華北地臺的南緣和西緣,可見到1~3層冰磧岩。

震旦紀早期區域性地區有火山活動,形成火山熔岩或火山碎屑岩。如皖東的蘇家灣組,川西的開建橋組。

奧陶紀亦分早、中、晚三個世。奧陶紀是地史上海侵最廣泛的時期之一。在板塊內部的地臺區,海水廣佈,表現為濱海淺海相碳酸鹽巖的普遍發育,在板塊邊緣的活動地槽區,為較深水環境,形成厚度很大的淺海、深海碎屑沉積和火山噴發沉積。

奧陶紀末期曾發生過一次規模較大的冰期,其分佈範圍包括非洲,特別是北非、南美的阿根廷、玻利維亞以及歐洲的西班牙和法國南部等地。

奧陶紀奧陶紀,約4.8億年前

“奧陶”一詞由英國地質學家拉普沃思(c.lapworth)於2023年提出,代表露出於英國阿雷尼格(arenig)山脈向東穿過北威爾士的岩層,位於寒武系與志留系岩層之間。因這個地區是古奧陶部族(ordovices)的居住地,故名。

元古宙(距今約25億年~距今約5.7億年)

proterozoic eon

前寒武紀兩個分期的晚期。這一時期形成的地層稱元古宇,位於太古宇之上,古生界之下。元古宙原名元古代,是2023年由s.

f.埃蒙斯命名的。proterozoic屬希臘字源,意為早期原始生命 元古宙岩層。

一般把元古宙分為古元古、中元古和新元古3個代,界限分別是18億年前和10億年前。

元古宙與太古宙相比,岩石變質程度較淺,並有一部分未經變質的沉積岩。主要有板岩、大理岩、白雲岩、石灰岩、頁岩、砂岩和千枚巖等。中國的元古宙地層型別複雜,各地發育程度相差較大。

華北地臺的中、新元古代地層屬穩定型別的蓋層沉積,其餘為活動型別沉積。新元古代地層上部的紅色碎屑堆積,廣泛分佈於中國南方。

元古宙就是距今約2500百萬年,到542百萬年,大約十九億年時間。元古宙又分為了始元古代、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元古宙又分為成鐵紀、層侵紀、造山紀、固結紀、蓋層紀、延展紀、狹帶紀、拉伸紀、成冰紀和埃迪卡拉紀,這十個紀。

太古宙地層系統分類的第一個宇,指太古宙時期所形成的地層系統。舊稱太古界、始生界,原屬隱生宇(隱生宇後已不使用,改稱太古宇或元古宇)。中國的太古宇分為古太古界、中太古界和新太古界,主要出露於華北地層區。

辛巴威克拉通的塞巴奎群(>35億年)和布拉瓦納群(26億~27億年);南非卡普瓦爾克拉通的史瓦濟蘭系翁韋瓦克特群(>35億年)、無花果群(29億年)和木迪群;印度地盾的半島片麻岩(33.6億年)、比爾沃拉超群(32億~25億年);西伯利亞地臺的阿爾丹群(33億年);東歐地臺波羅的地盾的白海雜巖(35億~30億年)、科拉群(27億年)、薩姆巖系(27億年)、烏克蘭地盾的坎斯克—維爾霍夫群(35億年);南美亞馬孫克拉通的伊瑪塔卡雜巖(34億~27億年);北美地臺的斯蒂爾瓦特雜巖(27.5億年)、科切欽格群(30億年)、阿比提比群(>30億年)、卡迪拉克群(>27億年)、塔津群(>27億年)等;澳大利亞皮爾巴拉地塊的瓦拉伍納群(34.

5億年)、喬治溪群和惠姆溪群(29.5億年)等。根據巖性、建造特徵,並結合同位素年齡值,中國華北的阜平群、桑乾雜巖群、泰山岩群、登封巖群和東北南部的鞍山群均屬太古宇,組成了中朝地臺的基底。

揚子地臺北緣魚洞子巖群和塔里木北緣託格拉克布拉克雜巖也屬太古宇。太古宇與元古宇之間一般為明顯的角度不整合關係。

冥古宙是太古宙之前的一個宙,開始於地球形成之初,結束於38億年前,但依據不同的文獻可能有不同的定義。冥古宙最初是由普雷斯頓·克羅德(preston cloud)於2023年所提出的,原本是用來指已知最早岩石之前的時期。冥古宙的最後一個代對應為月球地質年代中的早雨海世,以月球的東海撞擊事件為結束時間(約為38.

4億年),這也是內太陽系的後期重轟擊期的結束標誌。在整個冥古宙,地球從46億年前形成,從一個熾熱的岩漿球逐漸冷卻固化(計算表明僅需1億年),出現原始的海洋、大氣與陸地,但仍然是地質活動劇烈、火山噴發遍佈、熔岩四處流淌,在41億年前到38億年前地球持續遭到了大量小行星與彗星的轟擊,根據同時期月球撞擊坑推算(月球面對地球的那一面的大部份大型盆地如危海、寧靜海、晴朗海、肥沃海和風暴海也都是於此一時期撞擊形成的),地球遭遇了:

形成22000個或者更多的直徑大於20公里的撞擊坑;

形成約40個直徑約1000公里的撞擊盆地;

形成幾個直徑約5000公里的撞擊盆地;

約每100年造成嚴重的環境破壞。

冥古宙在38億年前結束後,內太陽系不再有大規模撞擊事件,已知的地球最古老的岩石(位於北美克拉通蓋層的艾加斯塔片麻岩及西澳洲那瑞爾片麻岩層的傑克希爾斯部份)也定年在38億年前.

因為這個時期的岩石幾乎沒有儲存到現在的,所以並沒有正式的細分。但月岩從40多億年前就比較好的儲存下來,因此月球地質年代的某些主要劃分可參照用於地球的冥古宙劃代。

找資料越找越精彩都給你了希望你喜歡

古生物學家把化石分為哪3類,古生物的古生物化石

實體化石 模鑄化石 遺跡化石和化學化石 亞洲象非洲象 化石有分為哪幾類 貴世理愛 痕跡化石 遺跡化石 實體化石 鑄模化石 遺物化石 古生物的古生物化石 關於化石的資料 5 化石是存留在古代地層中的古生物遺體 遺物或遺跡。化石的分類方式有很多種,最普遍的方式是按其留存的生物遺跡型別分為三類 實體化石,...

古生物有哪幾類,生物學分為哪幾類?

古生物指生存在地球歷史的地質年代中 而現已大部分絕滅的生物。包括古植物 蘆木 鱗木等 古無脊椎動物 貨幣蟲 三葉蟲 菊石等 古脊椎動物 恐龍 始祖鳥 猛獁等 古生物死後,除極少數 如凍土中的猛獁,琥珀中的昆蟲 由於特殊條件,仍儲存原有的組織結構外,絕大多數經過鈣化 碳化 矽化,或其他礦化的填充和交替...

需要一份生物學發展史,生物學的發展分為哪幾個階段

紫戀兒的天空 在自然科學還沒有發展的古代,人們對生物的五光十色 絢麗多彩迷惑不解,他們往往把生命和無生命看成是截然不同 沒有聯絡的兩個領域,認為生命不服從於無生命物質的運動規律。不少人還將各種生命現象歸結為一種非物質的力,即 活力 的作用。這些無根據的臆測,隨著生物學的發展而逐漸被拋棄,在現代生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