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帳號已登出
9月22日是第五個中國城市無車日。據住建部透露,今年承諾開展「無車日」的城市新增19個,達到143個。但與此同時,針對「無車日」的非議也日漸增多,如抱怨「無車日」讓生活更「添堵」。
**梳理發現,「無車日」當天青島、濟南等全國多個城市的交通狀況比平日更擁堵。
相關評論】看來華麗的「無車日」並沒有觸到城市那根擁堵的神經。一方面是城市管理者把「無車日」當成了一場時尚秀,意思一下就行了;另一方面是城市的主人們不願意為城市的擁堵承擔自己的那份責任。看來「無車日」雖然來,但「無車日」所代表的精神還離我們很遠。
無車日」何以日漸淪為「走過場」,甚至反而「添堵」?客觀方面的因素當然有很多,如目前在我國,轎車仍處於枯乎洞快速進入家庭的階段,在與日俱增的私家車面前,實施「無車日」的難度在不斷提高。但深入檢討,「無車日」的「過場化」和「添堵」,在很大程度上其實也是我們在組織實施「無車日」活動中過於狹隘、膚淺的價值觀念造成的。
如何讓人少開車,恐怕還不能完全靠沒枯個人自覺,**要有一定的措施。如何採取措施讓人少開車呢?筆者想到了頃歲新加坡在這方面做法。
在這個國家有一種特殊」特權車「,這種車掛的是紅色牌子,與中國橫行無阻的特權車不同。掛這種牌子的車,只能在週末、節假日、早7點以前和晚7點以後行駛。由於車主做出了犧牲,減少了行駛,緩解了交通,**就給予補償:
買車半價,保險費、養路費等半價。如果擁有這種牌子車的人在工作日,或其他非允許時間有急事需要開車,那也不要緊,去買一張特別行駛證就可以。
減少城市交通擁堵,需要**和公民共同發力。無論單靠哪一方,都無法很好的解決擁堵問題,新加坡的做法很值得我們借鑑。由於公民的車子在很多時間不能開,車主做出了犧牲,作為**當然對他們應該有補償。
這樣有鼓勵、有補償,還有懲罰,豈不比單靠提倡要好。如果我們能遵循**和公民共同承擔限制開車帶來損失的原則,那麼我們很多人一年365天也能做到不開車、或者少開車。只是**有沒有這點犧牲精神。
關於無車日的新聞 200-300字
2樓:網友
當許多歐洲城市面臨著由於汽車造成的空氣和雜訊汙染日益嚴重的狀況時,1998年9月22日,法國一些年輕人最先提出「in town,without my car!」的口號,希望平日被汽車充斥的城市能獲得片刻的清淨。
首屆中國城市公共運輸周活動於2007年9月16日正式啟動。這項活動在北京、上海、天津等 108個城市同時開展。在9月16日至22日活動期間,參加城市大力倡導綠色交通理念,號召市民選擇步行、自行車、公共運輸等綠色交通方式出行。
2011年,成都市環保局公佈了監測結果,報告結果顯示,「無車日」當天,活動區域限行時段內雜訊平均下降了分貝,空氣中主要汙染物也明顯下降,其中可吸入顆粒物同比下降氮氧化物同比下降 。
求一篇運動會的現場新聞,有關運動會的新聞評論
今天,我們盼望已久的第六屆校運會終於舉行了,雖然我只參加了跳遠比賽,但我仍然十分興奮。校運會在激昂的 運動進行曲 中開始了。儀仗隊敲鑼打鼓,彩旗隊舉著五顏六色的彩旗領著各班的運動員入場,運動員們個個精神飽滿,神氣十足,像乙個野運個威武的士兵。第一項是男子公尺短跑。運動員彎著腰站在起跑線上裁判員舉著發令...
求新聞格式的作文,求一篇新聞格式的作文
紫露 鄒振先驚人的一跳 體育報 記者 本報訊 22日晚10時許,布加勒斯特華燈初上。八 二三 體育場四周看臺上觀眾的視線,一齊隨著水銀燈的光束,投向 跳遠的沙坑。譁 一陣雷鳴般的掌聲,電子記分牌上顯示出中國運動員鄒振先的成績 17.32米!一位站在沙坑旁久久注視著鄒振先比賽的英國教練對記者說 近年來...
求一篇有關生活與科學的作文!寫一篇有關香港的作文
額,那你怎麼不想想。有關生活中的科學的作文,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只是沒有注意罷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也離不開科學,至於生產,勞動,體育,衛生,軍事,更是需要科學。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 在日常生活中流傳著許多約定俗成的生活常識,它們都是前人的經驗之談。於是,我們機械地認為這些生活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