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式太極拳的練習歌訣

時間 2022-01-08 21:20:09

1樓:★☆咖啡

第一階段,練好樁功、打好基礎

無極樁類似拳架中的預備式,要求兩足平分與肩同寬,兩膝微曲,兩臂彎曲,輕輕向胸前平舉,兩掌高與乳平,掌心相對略偏向下,形如捧球,雙目向前平視,頭宜正直,虛領頂勁,鬆肩沉時,含胸拔背,尾閭中正,胸寬腹實,氣沉丹田,舉身放鬆,自然安舒,聚精會神,屏除雜念,自然呼吸,要點是:

1、要「心靜體鬆」,李亦畲先生在《五字決》中首先提出的就是「心靜」,並說:「心不靜則不專,一舉手前後左右全無定向,故要心靜」。初學走架最不宜做到心靜,所以要先通過站無極樁來鍛鍊這一功夫。

初學拳的人大都容易緊張,故要求「體鬆」。精神、關節、肌肉處處放鬆,為日後練拳走架,打好基礎。

2、要足與肩寬,因兩「湧泉穴」在人足下,兩「肩井穴」在人肩頭,站樁時足與肩寬,兩「湧泉穴二)太極樁:分左右兩式,姿勢類似「懶扎衣」的起低,承重力越大,通過這一鍛鍊」和兩「肩井穴」上下向衡,才能氣機上公升,執行與身,好像打井要打在泉眼上似的,否則是打不出水的。

通過無極樁的鍛鍊,求得心靜神斂,氣聚體松,然後在練拳架,自然就較容易了。

太極樁分左右兩式,姿勢類似「懶扎衣」的起勢兩手一前一後,前虛後實,身體要求同無極樁,練習這一樁功,由於屈膝蹲身,腿部承重較大,蹲的越低,承重力越大,通過這一鍛鍊,可增加腿部的力量,但開始不宜蹲身過低,以免造成突臀彎腰,上身前傾等弊病,應當循序漸進,逐漸放低身勢。

太極樁先練定勢,再練動勢,先按定勢太極樁站好,如係左勢,則左手左腳左前,右手右腳在後,成左虛右實步,兩手從胸前落下**,經右腰胯處再往前往上,復至胸前恢復原狀,其往復路線如劃一豎圈,同時,下肢坐腿松胯轉腰,兩腿由前虛後實,變為前弓後蹬。如此反覆地劃豎圈子,圈子可大可小可快可慢,要左右變換地練習,這一樁功頗似過去北方人用轆轤(一種車)從井裡打水的動作,用來練習鬆肩松肘,坐腿轉腰和弓步前衝等易收顯效,對日後走架穩固下盤,肩鬆腰活,上下協調等,有很大裨益。

近人練拳,大都不願練習基本功,有些拳師為了迎合這種心理,也就直接教練拳架,其實這是不好的,本固而枝榮,沒有紮實的基本功,是難把拳架練好的,練好基本功,再練拳架,容易掌握走架中的各種要求,提高拳藝較快,不練基本功就練拳架,難度就要大的多。

第二階段,學習拳架,先練外形

武式太極拳前輩教授拳架是先練外形,後練內形,然後在內外相合,故教拳首先要求身法規矩,拳勢正確,合乎要求。所謂身法規矩,拳勢正確,合乎要求,就是要符合武禹襄先生制定的提頂、吊襠、涵胸、拔背、鬆肩、沉肘、裹襠、護臀「八條身法」和尾閭正中、氣沉丹田、虛實分清、騰挪、閃戰等五項要求。

這十三條要領既是對練太極拳提出了要求,也是能否練好太極拳的關鍵,前人和近賢對此多有專論,這裡不再多贅,但這十三條要領不是初學者一下能全部掌握的,應當分清先後,突出重點,綱舉而目張,主要的掌握了,次要的也就容易掌握了,這十三項中初學者應先掌握提頂、吊襠,因頭是諸陽之會,為精髓之海,系任、督二脈交會的地方,統領一身之氣,能「提頂」就能聚精會神,專心一致。如頭部傾斜,則必氣勢渙散、身法散亂,先師李聖端常說:「猴頭不能丟」。

就是強調練拳時必須時時注意「提頂」。

「吊襠」是臀部前送,襠部有向前上翻之勢,初習太極拳由於屈膝蹲腿,最易犯彎腰突臀等毛病,如能做到吊襠,自然就能克服了這些弊病,上能提頂,下能吊襠,頭頂的「百會穴」和襠的「會陰穴」,一下一下,遙相呼應,可為日後暢通任、督兩脈執行百脈創造條件,身法上掌握了提頂、吊襠,就易做到尾閭正中,支撐八面,也為氣沉丹田奠定了基礎。

再次要求做好鬆肩、沉肘,初學者最易聳肩,肩肘僵滯,肩肘關節不靈活,不僅影響走架,也不利於實用時的走化,所以應當要學者盡快地先掌握好鬆肩、沉肘,怎樣才能較快地掌握住鬆肩、沉肘呢?前輩的經驗是:出手豎腕曲肘讓合谷穴(在虎口處)與肘彎曲池穴虛虛對位,自然就做到了沉肘,能沉肘也就能鬆肩,且為涵胸,拔背提供了條件。

教學拳架,除每一拳式都有其具體要求,要求學者遵循外,有幾個帶普遍性的要求,應當格外注意。

心靜體鬆入手

能心靜才易做到體鬆,初學者大都渾身緊張,緊張就會滯重,故要放鬆,放鬆就是要將骨節拉開。肘、肩、胯、足、膝都要鬆開,全身放鬆,氣血流通,運轉才能靈活,但放鬆只是手段,不是軟弱無力,要柔而不懈,日久才能由松入柔,柔中寓剛,如棉裹鐵。武禹襄先生說:

「極柔軟,然後極剛強」。說明其中奧妙。

先開展後緊湊

初學者走架要先求開展,全身舒展放開,放低身勢,松腰沉胯,有利於腰腿鍛鍊,增進下盤穩固,同時在拳勢放大的過程中,也較易檢查和發現缺點,及時糾正,等走架有一定基礎之後,再求緊湊,趁於縝密,使拳架小中見大,疏密相間,雄健優美,便於交換靈活,走化相應,發放勁整。

立身中正,氣勢飽滿

初學拳架最易低頭彎腰,突臀正身,神無定向,故必須反覆強調立身中正,八面支撐,必須上下相對,前後相合。上下相對是頭頂百會穴和襠部的會陰穴上下一條線,遙相呼應。前後相合是脊椎和臉的中間要前後對準,運動時,如邁左步,左腰眼微向上抽,用右胯托起左胯。

如邁右腿,右腰眼微向上抽,用左胯托起右胯。定式時,在上下相對,前後相合的同進,身前是鼻尖、指尖與前足尖「三尖」相對,背後是大椎、尾椎與足踵「三點」相對,上頂下沉,全身放鬆,神聚於眼,周身對向何處,眼神也直射何處,眼神放出來,就會氣勢飽滿,機靈自顯,身軀中正才能重心穩定,不偏不倚,八面支撐。

以腰為軸,帶動四肢

腰是上下肢體的中樞,對拳勢的變化,重心的穩定,以及勁力的走化發放,都起重要的作用,所以武、李兩家《拳論》中反覆強調「腰為車軸,氣為車輪」、「主宰於腰」、「有不相隨處,身便散亂,便不得力,其病腰腿求之」。目的在於提醒學者注意腰在走架打手中的重要地位,但初學練拳又往往掌握不好腰的要領,不是以腰為軸帶動四肢,而是只動四肢而不動腰,結果身勢僵滯,毫無輕靈活潑之趣,所以初學者要學會腰在鬆沉豎直的前提下,帶動四肢運動,以達到上下相隨,周身一家。

分清虛實,起承開合

為了保持重心穩定,下盤穩固,武式太極拳走架時要求步法虛實分明,兩腿總是一虛一實,一實一虛地在相互變換,實腿(支撐腿)負擔體重十分之

七、八,虛腿負擔體重十分之

二、三,為了變化靈活,還要「虛非全然無力,有預動之勢,實非全然站煞,含上提之意,以避「雙重」之病。運動時,要邁步如貓行,首先穩定往膝關節,使之靈活有利,每一舉步,要外虎眼用意向內,內虎眼用意向外,委中《在膝彎》之筋要直,膝蓋處要曲,四面相交,靈活穩固,向前邁步要先落腳跟,再落腳心、腳掌,依次踏實,五指用力抓地,做到「兩實(腳掌、腳跟實),一虛(腳心虛)」,退步時腳趾先著地,腳跟再依次落實,五指用力抓地;弓步時,實足的膝關卡要前衝足尖,下與腳腕垂直,不偏不倚,自然有力,虛足微向後繃,膝彎既不挺直,也不過於彎曲,足跟不掀不測,形成落地生根,全身穩固,曲中含直,力有足發之勢,左旋右轉,移身換形,要實足足跟和虛足足尖猶如螺絲一樣同時擰轉,變換方向,既穩有快,便於八而轉換。

明拳理,知用法

郝月如先生在《武式太極拳的走架打手》中指出練拳要「明白原理,練熟身法」。陳固安先生也常說:「王宗嶽和武、王二公的拳論,是學習太極拳的最好導師」。

是經驗之談,事實證明,要練好太極拳必須熟讀王、武、李以及其他各家的著作,只有「明白拳理」。

第三階段:由外及內,練意養氣

拳架練到規範熟練之後,就可以轉入練意養氣為主的「內形」練習,就是拳勢動作和內氣流傳轉貫注都要用意來指導,武禹襄在《拳論》中反覆強調了心和意的重要作用,提出走架要以「心為令」,「用意不用力(拙力)」,一期通過對意的強化訓練,來加強本體感覺的靈敏性,連貫性,達到應感而動,意動形隨意到勁到,動必合法。實踐證明,加強意的鍛鍊是提高運動技巧的需要,不僅被各家太極掌和其他拳術廣泛重視,還滲入到其它體育運動專案之中。

具體做法是:走架前站好無極式,心靜神斂,身正體松,用意先在體內從上到下進行一次巡迴檢查,看身法是否合乎規矩,如有一處不合,即行改正,再次調勻呼吸,使之深、慢、柔、勻、,然後,用意來指導動作走架,每一動要意在勢先,動在意後,如手向前按,要先有向前按的想象,想著手如何出,勁點落在何處,手就如此出,落在該處,做到眼隨意動,身隨眼動,步隨身轉,徜如此,勢勢在心,刻刻留意,不僅走架時會感到興趣盎然,其味無窮,而且習之日久,就會如李亦畲先生說的那樣,「功用一日,技精一日,漸至從心所欲,罔不如意」。「人為我制,我不為人制矣」。

在意的指導下進行走架熟練後,就可進一步使呼吸也在意的指導下和走架密切結合起來,武禹襄把孟子的「養氣」說引入到太極拳的實踐中,提出走架打手要以「心為令,氣為旗」(誌為氣帥)。「尚氣者無力,養氣者純剛」。「氣以直養而無害」。

「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以達「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之境地。

具體地說,走架時呼吸要在意的引導下和拳勢的開合、蓄髮,進退起伏做到有機地結合,「外導內引」用外氣調動內氣,衝關過寨,流轉貫注,疏通經絡,分筋開穴,氣血流盈,促進新陳代謝的功能,這樣「外導內引」的養氣法通常有兩條路線,一條是循督、任二脈執行,走架時採用逆腹式呼吸,吸時是虛是合,氣納入丹田,在意的指引下,經會陰、過尾閭、循督脈上達百會、再沿前額而下,至於舌尖。呼時為放為開,意從舌尖起。引氣布於兩膊,施於手指,並循任脈下降至於丹田,另一條是沿帶脈繞行。

吸是在意的指引下,氣由丹田沿帶脈分左右而抵命門(兩腎之間,與脈相對),做到「三收」是為「吞」;呼時氣由命門沿帶脈分左右再執行至丹田,做到「三鼓」;肚臍鼓,手心鼓,腳心鼓,由氣沉丹田,直抵足底通湧泉是?為「吐」。任、督、帶三脈是人體的主要經脈,三脈如通,其它經絡也將隨之而通,經絡暢通,氣血充盈,不僅可強身健體,且為內勁的鍛鍊奠定了基礎,但氣循任督也好,沿帶脈繞行也好,全都是意的作用,武禹襄先生說:

「全在意,在蓄神,不在氣,在氣則滯」。要聽其自然,循序漸進,不可強行運氣,致生弊病。

第四階段,內外相合,越練越精

走架能在意的指導下,漸漸練到意、氣、體三者合一,由「始而意動,繼而內動,然後身動」。由內及外,以外引內,最後做到內外相合,表裡一致,循此不斷前進,當可越練越精,攀登太極拳的藝術高峰。

為了不斷提高拳藝,做到「體和結合」,不能光走架還要和推手、單操(強化某些拳勢的單獨練習),「五行步」(一種單獨練習的步法),無極樁、太極樁(二這一階段要提高鍛鍊的質量,在意的指引下,引導內氣執行和練習化、發等技巧)結合起來練習,才能收效更快。

除了陳氏太極拳外,楊氏太極拳 武式太極拳 吳氏太極拳哪個能打些

在太極拳排行我認為楊式太極拳最能打,其次是武氏太極拳拳,再次是孫氏太極拳,最次也是吳氏太極拳,至於陳式太極拳麼,應該不屬於能打的行列,國內所謂的擂台賽也就忽悠下外行罷了,純屬個人愚昧之見。三年太極不出門,十年太極打煞人。無論養生還是實戰,首先要有好老師,先練架子,然後正架子,這個階段要1至3年,這個...

楊氏太極拳103式的拳譜,楊式太極拳103式拳譜

關於楊式太極拳的特點,在楊式親族傳人楊振鐸 楊振基老師的著作中,都有重要論述。筆者的先師 楊式太極拳 傳人趙斌先生,在 楊式太極拳正宗 一書第四章 太極拳問答一百條 中,也專門講了楊式太極拳的特點,形象地概括了七句話 柔和緩慢,虛實分明,圓活連貫,速度均勻,上下相隨,精神貫注,呼吸自然 其拳架風格 ...

求24式簡化太極拳口令,太極拳24式口令

快樂橫向晚晴 24式簡化太極拳整套教學 親子週刊 24式簡化太極拳,口令版動作示範,行雲流水,跟著學就會 太極拳24式口令 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口令 瓢城棍王 朋友,您好!我是bai 瓢城du棍王 你要的音 zhi樂已傳送。我每天都在dao做同 http video.baidu.com v?ct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