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成虎講的是什麼故事

時間 2021-05-04 22:37:20

1樓:匿名使用者

魏國大臣龐恭,將要陪魏太子到趙國去作人質,臨行前對魏王說:"現在有乙個人來說集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說:

"不相信。" 龐恭說:"第二個人說集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這種說法嗎?

" 魏王說:"我懷疑這件事。" 龐恭又說:

"第三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這種說法嗎?" 魏王道:"我相信了。

" 龐恭就說:"集市上沒有老虎是明擺著的事,但是有三個人說有老虎,就變成真的有老虎了。現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樑的距離比距離這裡的街市遠了許多,而議論我的人也一定超過三個人。

希望大王能考察識別那些人的話。" 魏王說:「我自然知道這個道理。

」於是龐恭告辭而去,很快就有許多謠言傳到了魏王耳朵裡。後來太子結束了人質的生活,回到了祖國。果然龐恭再也沒有得到魏王的召見。

三人成虎,講的是一位大臣舉例提醒魏王,應明察秋毫,勿聽信流言,但最終魏王還是聽信讒言,遠離了忠臣。這則寓言告訴人們,對人對事不能輕信多數人說的,而要多方面進行考察,並以事實為依據作出正確的判斷。 做事要善於調查研究,不要輕信於他人。

2樓:匿名使用者

【成語】: 三人成虎

【拼音】: sān rén chéng hǔ

【解釋】: 三個人謊報城市裡有老虎,聽的人就信以為真。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事實。

【成語故事】:

戰國時代,互相攻伐,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約,國與國之間通常都將太子交給對方作為人質。戰國策:魏策有這樣一段記載:

魏國大臣龐蔥,將要陪魏太子到趙國去作人質,臨行前對魏王說:現在有個一人來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不相信。

龐蔥說:如果有第二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有些將信將疑了。

龐蔥又說:如果有第三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當然會相信。

龐蔥就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過三個人一說,好象真的有了老虎了。現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樑,比這裡的街市遠了許多,議論我的人又不止三個。

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龐蔥陪太子回國,魏王果然沒有再召見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當然不會有老虎。說市上有虎,顯然是造謠、欺騙,但許多人這樣說了,如果不是從事物真相上看問題,也往往會信以為真的。

這故事本來是諷刺魏惠王無知的,但後世人引伸這故事成為三人成虎這句成語,乃是借來比喻有時謠言可以掩蓋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斷一件事情的真偽,必須經過細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聽途說。

否則三人成虎,有時會誤把謠言當成真實的。

3樓:匿名使用者

《戰國策·魏策二》:龐蔥與太子質於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寡人信之矣。」龐蔥曰:

「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大樑也遠於市,而議臣者過於三人矣。願王察之矣。

」王曰:「寡人自為知。」於是辭行,而讒言先至。

後太子罷質,果不得見。[2]

譯文龐蔥要陪太子到邯鄲去做人質,龐蔥對魏王說:「現在,如果有乙個人說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嗎」「魏王說:「不相信。

」龐蔥說:「如果是兩個人說呢?」魏王說:

「那我就要疑惑了。」龐蔥又說:「如果增加到三個人呢,大王相信嗎?

」魏王說:「我相信了。」龐蔥說:

「大街上不會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個人說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鄲離大樑,比我們到街市遠得多,而毀謗我的人超過了三個。希望您能明察秋毫。

」魏王說:「我知道該怎麼辦。」於是龐蔥告辭而去,而毀謗他的話很快傳到魏王那裡。

後來太子結束了人質的生活,龐蔥果真不能再見魏王了。[3]

4樓:東澤

西元前五世紀中國戰國時代,同時存在許多小國家.這些國家間經常因為領土爭端發生戰爭,社會持續動盪.也正是因為這樣,後世歷史學家才稱這一歷史時期為「戰國時代」.

當時有兩個邊境相鄰的國家魏國和趙國,訂立了友好盟約.為了使盟約更有效,兩國之間決定互換人質作擔保.因此,魏王就把自己的乙個兒子送到趙國的都城邯鄲去作人質.

為了兒子的安全,魏王決定派大臣龐蔥陪同兒子前往趙國. 龐蔥是魏國乙個很有才能的大臣,在朝廷中有一些和他作對的官僚,因此他擔心自己離開魏王以後有人會藉機陷害他.於是臨行之前他對魏王說:

「大王,如果有乙個人說大街上來了乙隻老虎,您相信不相信呢?」 魏王回答:「我不相信.

老虎怎麼會跑到大街上來呢?」 龐蔥接著再問:「如果有兩個人一齊對您說大街上來了乙隻老虎,你相信不相信呢?

」 魏王回答:「如果有兩個人都這麼說,我就有些半信半疑了.」 龐蔥又問:

「如果有三個人一齊對您說大街上來乙個老虎,你相信不相信呢?」 魏王有些遲疑地回答說:「如果大家都這麼說,那我就只好相信了.

」 聽魏王這樣回答,龐蔥就更擔心了.他嘆了一聲說道:「大王,您想,老虎是不會跑到大街上來的,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

只是因為三個人都這麼說,大街上有老虎便成為真的了.邯鄲離我們魏國的都城大樑,比王宮離大街遠得多,而且背後議論我的人可能還不止三個.」 魏王聽懂了龐蔥的意思,就點點頭說:

「你的心思我知道了,你只管放心去吧!」 龐蔥陪同魏王的兒子到了邯鄲. 龐蔥走後不多久,果然有很多人對魏王說起了龐蔥的壞話.

起初,魏王總是為龐蔥辯解,指出他是乙個有才能而忠實的大臣.不幸的是,當龐蔥的政敵三番五次對魏王說龐蔥的壞話時,魏王還真的相信了那些人的話.後來,龐蔥從趙國回到魏國以後,魏王就一直不許龐蔥再去見他.

還有與這一故事相仿的另乙個故事.曾參戰國時乙個有名的學者,在道德方面是無可挑剔的.曾參有事外出未歸,碰巧乙個與他同名的人殺了人被抓走了,曾參的鄰居於是報信給曾參的母親:

「你的兒子殺人**了.」曾參的母親非常了解自己的兒子,堅信曾參不會殺人,所以依舊織自己的布.不一會,另外一人對曾參的母親說:

「你的兒子殺人了.」曾參的母親開始有些懷疑了,但仍然不信自己的兒子會殺人,不久第三個人對曾參的母親說:「你的兒子殺人了.

」曾參的母親徹底動搖了,嚇得丟下手中的活逃走了. 現在「三人成虎」或「曾參殺人」的成語用來指人言可畏或**的力量

5樓:匿名使用者

三人成虎,是乙個漢語成語,是指三個人謊報城市裡有老虎,聽的人就信以為真。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作事實。

龐蔥要陪太子到邯鄲去做人質,龐蔥對魏王說:「現在,如果有乙個人說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嗎」「魏王

說:「不相信。」龐蔥說:

「如果是兩個人說呢?」魏王說:「那我就要疑惑了。

」龐蔥又說:「如果增加到三個人呢,大王相信嗎?」魏王說:

「我相信了。」龐蔥說:「大街上不會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個人說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

如今邯鄲離大樑,比我們到街市遠得多,而毀謗我的人超過了三個。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王說:

「我知道該怎麼辦。」於是龐蔥告辭而去,而毀謗他的話很快傳到魏王那裡。後來太子結束了人質的生活,龐蔥果真不能再見魏王了。

6樓:手機使用者

【出 處】

《韓非子·內儲說上》:「龐與太子質於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寡人疑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寡人信之矣。』龐蔥曰:

『夫市之無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大樑也遠於市,而議臣者過於三人,願王察之也。』王曰:

『寡人自為知。』於是辭行,而讒言先至,後太子罷質,果不得見。」

西漢·劉向整理的《戰國策·魏策二》:「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大樑也遠於市,而議臣者過於三人矣。」

意思是:三人成虎,我國古代成語,出自《韓非子》,原意指三個人謊報集市裡有老虎,聽者就信以為真。比喻謠言多人重複述說,就能使人信以為真

7樓:

戰國時代,魏國的太子被送到趙國的都城邯鄲做人質,跟隨著一起去的人員中包括了魏國的著名大臣龐蔥。

在臨行前,龐蔥對魏王說:

「要是現在有個人跑來說,熱鬧的街上出現了乙隻老虎,大王您相不相信?」

「當然不相信!」魏王立刻答道。

「如果同時有兩個人跑來,熱鬧的街上有乙隻大老虎,您相信嗎?」龐恭又問。

「還是不相信。」魏王又立刻答道。

「那麼要是三個人異口同聲的說街上有只老虎時,您會相信嗎?」龐蔥接著問

魏王想了一會兒回答:

「我會相信。」

於是龐蔥就勸誡魏王:

「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過三個人一說,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現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樑,比這裡的街市遠了許多,議論我的人又不止三個。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可是,龐蔥走後,毀謗他的人太多了,龐蔥陪太子回國,魏王果然沒有再召見他了【最後魏王就不再重用他了。】

8樓:手機使用者

謊話或流言如果被人反覆傳播,那麼普通百姓就很可能把本來不存在或不真實的事情當作存在和真實的了。在中國文化中,有乙個「三人成虎」的故事講的就是這樣的事。   西元前五世紀中國戰國時代,同時存在許多小國家。

這些國家間經常因為領土爭端發生戰爭,社會持續動盪。也正是因為這樣,後世歷史學家才稱這一歷史時期為「戰國時代」。

當時有兩個邊境相鄰的國家魏國和趙國,訂立了友好盟約。為了使盟約更有效,兩國之間決定互換人質作擔保。因此,魏王就把自己的乙個兒子送到趙國的都城邯鄲去作人質。

為了兒子的安全,魏王決定派大臣龐蔥陪同兒子前往趙國。

龐蔥是魏國乙個很有才能的大臣,在朝廷中有一些和他作對的官僚,因此他擔心自己離開魏王以後有人會藉機陷害他。於是臨行之前他對魏王說:「大王,如果有乙個人說大街上來了乙隻老虎,您相信不相信呢?

」魏王回答:「我不相信。老虎怎麼會跑到大街上來呢?」

龐蔥接著再問:「如果有兩個人一齊對您說大街上來了乙隻老虎,你相信不相信呢?」

魏王回答:「如果有兩個人都這麼說,我就有些半信半疑了。」

龐蔥又問:「如果有三個人一齊對您說大街上來乙個老虎,你相信不相信呢?」

魏王有些遲疑地回答說:「如果大家都這麼說,那我就只好相信了。」

聽魏王這樣回答,龐蔥就更擔心了。他嘆了一聲說道:「大王,您想,老虎是不會跑到大街上來的,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

只是因為三個人都這麼說,大街上有老虎便成為真的了。邯鄲離我們魏國的都城大樑,比王宮離大街遠得多,而且背後議論我的人可能還不止三個。」

魏王聽懂了龐蔥的意思,就點點頭說:「你的心思我知道了,你只管放心去吧!」

龐蔥陪同魏王的兒子到了邯鄲。

龐蔥走後不多久,果然有很多人對魏王說起了龐蔥的壞話。起初,魏王總是為龐蔥辯解,指出他是乙個有才能而忠實的大臣。不幸的是,當龐蔥的政敵三番五次對魏王說龐蔥的壞話時,魏王還真的相信了那些人的話。

後來,龐蔥從趙國回到魏國以後,魏王就一直不許龐蔥再去見他。

還有與這一故事相仿的另乙個故事。曾參戰國時乙個有名的學者,在道德方面是無可挑剔的。曾參有事外出未歸,碰巧乙個與他同名的人殺了人被抓走了,曾參的鄰居於是報信給曾參的母親:

「你的兒子殺人**了。」曾參的母親非常了解自己的兒子,堅信曾參不會殺人,所以依舊織自己的布。不一會,另外一人對曾參的母親說:

「你的兒子殺人了。」曾參的母親開始有些懷疑了,但仍然不信自己的兒子會殺人,不久第三個人對曾參的母親說:「你的兒子殺人了。

」曾參的母親徹底動搖了,嚇得丟下手中的活逃走了。

現在「三人成虎」或「曾參殺人」的成語用來指人言可畏或**的力量。

與三人成虎意思相近的成語,與三人成虎意思相近的成語是

一生摯愛車 成語 眾口鑠金 拼音 zh ng k u shu j n 解釋 鑠 熔化。形容 力量大,連金屬都能熔化。比喻眾口一詞可以混淆是非。 眾口鑠金 以訛傳訛 三告投杼 曾參殺人 眾口鑠金 道聽途說 眾口鑠金 道聽途說 愛吃糖的小牛 眾口鑠金 道聽途說 眾口鑠金 道聽途說 3眾口鑠金 道聽途說 ...

三人成虎使我們明白了什麼道理,從三人成虎這個故事中悟出了什麼道理

城市秋天 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作事實。一 原文 龐蔥與太子質於邯鄲,謂魏王曰 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 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 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 寡人信之矣。龐蔥曰 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大梁也遠於市,而議臣者過於三人矣。願王察之...

三人成虎出自哪部名著

我國古代成語,出自 韓非子 原意指三個人謊報集市裡有老虎,聽者就信以為真。比喻謠言多人重複述說,就能使人信以為真。三人成虎,我國古代成語,出自 韓非子 原意指三個人謊報集市裡有老虎,聽者就信以為真。比喻謠言多人重複述說,就能使人信以為真。文學形式有哪些 文學藝術形式 按類別分,有大的兩類 文學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