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呼延德答賦
舉例說明如下:
a企業生產某種產品。
100個單位時,總成本為5
000元,單位產品成本為。
50元。若生產。
101個時,其總成本5
040元,則所增加乙個產品的成本為。
40元,即邊際成本。
為40元。當實際產量未達到一定限度時,邊際成本隨產量的擴大而遞減;當產量超過一定限度時,邊際成本隨產量的擴大而遞增。因為,當產量超過一定限度時,總固定成本就會遞增。
由此可見影響邊際成本的重要因素就是產量超過一定限度(生產能力)後的不斷肢陵擴大所導致的總固定費用的階段性增加。
當增加乙個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收入(單位產量售價)高於邊際成本時,是合算的;反之,就是不合算的。所以,任何增加乙個單位產量的收入不能低於空型邊際成本,否則必然會出現虧損;只要增加乙個產量的收入能高於邊際成本,即使低於總的平均單位成本,也會增加利潤或減少虧損。因此計算邊際成本對制訂鬥飢猜產品決策具有重要的作用。
所以理論上認為,當產量增至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入時,是為企業獲得其最大利潤的產量。
2樓:文懷雨駒書
假設企業原平均成本是10元,產品是100個,總成本是1000元;之後平均成本增加為11元,而產量是101個,此時總成本就是1111元,總成本增加111元,而產量增加1個,多生產的這1個的成本就是111元(即邊際成本a)。如果企業生產102個產品,而平均成本依然是11元,則多生產乙個產品的成本就是11元(即邊際成本b)。
也就是說:1.
企業產量是100個時,平均成本為10元,邊際成本是111元(多生鬧旅產乙個需要的成本);
企業產量是101個時,平均成本為11元,邊際成本是11元(多生產乙個需要的成本)。
可以發現:產量從100增加到101是,平均成本增加了,而邊際成本減少了。
當然,也有平均成本增加了,而邊際成本也增加的情況。
結論:平均成槐彎掘本同邊際成本並沒有直接的聯絡。
注意:平均成本指的是已經生產出來的產品的成本,而邊際成本是下乙個產品的成本(還沒有生鉛核產出來),所處的時間點不同,他們之間沒有必然聯絡。
為什麼邊際成本小於邊際收益時,企業應當繼續擴大產量,以增加利潤
3樓:伊戀
邊際成本mc是指在一定產量水平下,增加或減少乙個單位產量所引起成本總額的變動數。
邊際收益mr是指在生產過程每增加乙個單位的銷售量所帶來的總收益增量。
當mr>mc時,企業有利可圖,企業將增大生產量;當mc>mr時,企業發生虧損,企業將減少生產量。因此,只有當邊際收益=邊際成本時,企業才實現利潤最大化。生虧損,企業將減少生產量。
當mr=mc時,企業實現利潤最大化。
若乙個完全競爭企業在其短期利潤最大化的產量點上,如果此時其平均收益小於平均成本,那麼企業會選擇?
4樓:小採教育說
會選擇短期利潤最大化,我在差不多的時候,再把它潑出去,不就可以了嗎,另乙個成本還要大於收成。
5樓:網友
應該停產,至少得減少產量,因為這個時候已經是在賠本了!不停產就陪得越多。
6樓:酷兒酷兒
企業當然會選擇短期利潤也大,而且而且比較長久的那種收益了。
7樓:乘風破浪
我覺得b呀,因為先做做看,然後再看看是怎麼樣的情況,從而進行更改吧!
說明總成本、平均成本、邊際成本之間的關係
8樓:網友
邊際成本,是變動成本,邊際成本+固定成本=總成本,總成本+數量=單位平均成本。
說明短期總成本、平均成本與邊際成本之間的關係
9樓:彭玉英赫嬋
短期平均總成本=固定成本+可變成本/產量。
短期內固定成本是不變的。
所以每增加一單位產量引起的總成本增加全是可變成本的增加構成的。
也就是說短期內的總可變成本=每一單位對應的邊際成本的總和(圖形上看就是mc曲線求積分)
那麼平均可變成本就是總可變成本/產量。
如果平均總成本》邊際成本。
說明每生產一單位都得虧錢。
反之就能賺錢。
平均總成本》邊際成本的情況下。
邊際成本》平均可變成本。
雖然虧錢。但是生產能降低虧損的程度。
因為收益大於總可變成本。
可以彌補一部分固定成本。
要是邊際成本《平均可變成本。
那就可以關門了。
固定成本+(可變成本-收益)
成學雷鋒了。
總成本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全部成本的總和,包括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
邊際成本是指成本對產量無限小變化的變動部分。即:產量增加或減少1個單位所引起的成本變動。
平均成本是把總成本除以產量計算出來的每單位產量的成本。它等於一定產量水平上的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變動成本的總和。
平均可變成本是指變動成本除以產量計算出來的每單位產量的成本。
你看出來了吧,在相關範圍之內,如果數量只變動乙個單位,那總成本就是平均成本了,這個時候的平均成本也是邊際成本,也就是說,邊際成本也是一種單位成本,只是它的數量變化只有乙個單位,而平均成本的數量變動是無數個。同樣的。平均成本包括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變動成本。
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的區別和聯絡,舉例說
10樓:墩墩愛金融
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
的區別和聯絡:邊際成本是增加一單位的產量所要增加支付的成本,是成本函式的導函式。
平均成本是總成本除以產量得到的值,就是平攤到每一單位產量上的成本,是成本函式除以產量。例如,生產某種產品100個單位時,總成本為5000元,單位產品成本為50元。若生產101個時,其總成本5040元,則所增加乙個產品的成本為40元,即邊際成本為40元。
平均成本是指一定範圍和一定時期內成本耗費的平均水平。平均成本總是針對一定的產品或勞務而言的。一定時期產品生產或勞務提供平均成本的變化,往往反映了一定範圍內成本管理。
總體水平的變化。不同時期的平均成本可能會有很大變化,通過比較分析,能瞭解成本變化的總體水平和為深入分析指明方向。
平均成本是指單位產量的成本,平均總成本=總成本/總產量;平均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總產量;平均可變成本。
可變成本/總產量。
在經濟學和金融學中,邊際成本指的是每一單位新增生產的產品(或者購買的產品)帶來的總成本的增量。這個概念表明每一單位的產品的成本與總產品量有關。
邊際成本=總成本的變化量/產量變化量。
長期平均成本曲線lac也是一條先下降而後上公升的「u」形曲線。與短期平均成本相同。但長期平均成本曲線與短期平均成本曲線也有區別,這就在於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無論在下降時還是上公升時都比較平坦,這說明在長期中平均成本無論是減少還是增加都變動較慢。
這是由於在長期中全部生產要素。
可以隨時調整,從規模收益遞增到規模收益遞減有乙個較長的規模收益不變階段,而在短期中,規模收益不變階段很短,甚至沒有。
平均成本、總產量和邊際產量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11樓:小魚遊戲攻略
三條曲線之間的關係為:在tp曲線上任意一點與原點連線的斜率即為平均成本,過任意一點切線的斜率即為邊際成本。mp=ap時,ap達到最大,mp>ap時。
總產量是指在某一給定的時期生產要素所能生滾纖產的全部產量,平均產量是該要素的總產量除以該要素的投入量,邊際產量即該產量的增量所引起的總產量的增量。
總產量和邊際產量之間的關係,即總產量先以遞增的速率增加大粗仿,後以遞減的速率增加,達到某一點後,總產量將會隨勞動投入的增加而絕對地減少,邊際產量先上公升,後下降,達到某一定後成為負值,總產量的變化與邊際產量是一致的,即都會經歷先增後減的變化過程。
當邊際產量上公升,總產量以遞增的速率增加,當邊際產量下降時,總產量以遞減的方式增加,當邊際產量為負值時,總產量開始絕對的凳缺減少。
當邊際產量大於平均產量時
12樓:股城網客服
當邊際產量大於平均產量時,(a) 平均產量增加。
1、邊際產量(mp)指某種生產要素增加一單位所增加的產量。
2、平均產量(ap)指平均每單位某種生產要素所生產出來的產量。
3、總產量(tp)指一定量的某種生產要素所生產出來的全部產量。
在對邊際產量遞減規律的理解過程中,我們可以用乙個簡單的小例子來說明: 在農業生產中,當土地、人力、種子等生產要素都不發生變化的前提下,我們只增加化肥。我們把這塊地頃攔銷劃分成相同大小的若干塊,每塊土地用的肥料遞增,所獲得的產量一定是,隨著肥料增加,先是每衡瞎塊土地種植的收益增加(即邊際產量遞增),然後種植的收益減少(即邊際產量遞減),最後肥料過多,把莊稼燒死了,連種子都賠進去了,我們的邊際產量為負。
這個例子就是農業經濟學家楊格為證明這個原理而作的「楊格堆肥實驗」。
在MR MC的均衡產量上企業
當產量水平低於mr mc交點的產量水平,即mr mc時,此時企業如果提高其生產和銷售水平的乙個單位,增加的收益將大於增加的成本,利潤等於總收益減去總成本,利潤會增加,因此當mr mc時,企業可以通過增加生產來增加利潤。因為對於壟斷企業,不同於競爭市場,他們對於 有著決定的權利,因此如果邊際成本比邊際...
完全競爭企業的短期均衡中,最優結果為邊際利潤為零,為什麼說此時利潤最大
墨汁諾 profit revenue costmax profitfoc 一階導數 0 即 revenue cost 0 即mc mrsoc 海塞矩陣負定,帶約束的要判斷海塞加邊矩陣至於smc lmc 因為這是完全競爭市場所有售價都是p那麼mc mr p其實mr mc這個試用與所有的市場條件,無論是...
經濟學中使壟斷企業達到完全競爭市場的產量水平什麼意思
潔來潔去花依謝 假設完全競爭市場的均衡產量是q1,壟斷企業為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會盡量使自己的產量也達到均衡,設為q2,這裡q2一般是小於q1的,可是如果壟斷企業將自己的產量調整到q1時,那麼,實行一級 歧視,此時壟斷廠商剝奪了全部的消費者剩餘,使資源配置更加優化。 這個問題就有誤,完全競爭就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