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起源於什麼時期的調查問卷

時間 2025-05-23 16:40:06

1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乙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佈者。

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通過系統考察、對比遍佈中國各地的19種考古學文化的100多個遺址裡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劃符號,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王蘊智認為,中國最談隱早的刻劃符衫唯號出現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

作為專業工作者,他試圖通過科學的途徑比如綜合運用考古學、古文字構形學、比較文字學、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含塌廳,進一步對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從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漢字發生、發展的一些頭緒。

2樓:匿名使用者

商代的甲骨文 --周金文 --春秋戰國凳譁 大篆 小篆---隸屬侍粗耐這個到漢朝基本定型了 後面出現草書---然後是楷書 最後出現行書 這些在東漢之前都老春是有出現的 定型是在魏晉時期 基本全部定型。

漢字起源及其具體演變過程的資訊?

3樓:愛教育

漢字起源及其具體演變過程:1、起源:漢字由記事符號和記事圖畫演變而成。

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彩陶上,就出現圖畫和符號,它就是漢字的前身。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成熟漢字,是西元前十四世紀(商代)刻於獸骨和龜甲上的文字,稱甲骨文。

2、漢字的演變過程:

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

漢字發展史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圖畫文字階段。商代以前的文字都屬於這個階段。

第二階段是以表形文字為基礎,以表音文字為主體的表音文字階段。從甲骨文到秦代的文字都屬於這個階段。

第三階段是以形聲字為主體,還保留了一些表形字和表音字的形音文字階段,從秦漢到現代漢字都屬於這個階段。

4樓:98聊教育

傳說漢字起源:倉頡造字,黃帝的史官倉頡根據日月形狀、鳥獸足印創造了文字。

漢字的演變過程:是漢字字形字型逐步規範化、穩定化的過程,小篆使每個字的筆畫數固定下來;隸書構成了新的筆形系統,字形漸成扁方形;楷書誕生以後,漢字的字形字型就穩定下來,確定了「橫、豎、撇、點、捺、挑、折」的基本筆畫,筆形得到了進一步的規範,各個字的筆畫數和筆順也固定下了。

一千多年來,楷書一直是漢字的標準字,漢字是以象形字為基礎,以形聲字為主體的表意文字型系,總數約有一萬個,其中最常用的是三千個左右,這三千餘個漢字可以組成無窮多的片語,進而組成各種各樣的句子,漢字產生以後,對周邊國家產生了深刻影響。

文字發明前的口頭知識:

在傳播和積累中有明顯缺點,原始人類使用了結繩、刻契、圖畫的方法輔助記事,後來用特徵圖形來簡化、取代圖畫。

當圖形符號簡化到一定程度,並形成與語言的特定對應時,原始文字就形成了。唐蘭在《古文字學導論》中將古文字分成殷商系、西周系、六國系、秦系四系。

從甲骨文到小篆,漢字經歷了從鉅細靡遺描繪意象的方式往簡化成容易紀錄刻畫的方向變遷,字形逐步脫離事物的具體形象。這一時期的漢字也稱為古文字。

漢字起源的問題

5樓:

是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

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乙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胡滲整理者或頒佈者。

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

最近幾十年,中國考古界先後釋出了一系列較殷墟甲骨文更早、與漢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這些資料主要是指原始社會晚期及有史社會早期出現在陶器上面的刻畫或彩繪符號,另外還包括少襪核量的刻寫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號。可以說,它們共同為解釋褲好脊漢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據。

也就是甲骨文裡得來的。

關於漢字來歷的資料 有關漢字的起源的資料

6樓:機器

1、漢字的起源有種種傳說,中國古書裡都說文字是倉頡創造的。說倉頡看見一名天神,相貌奇特,面孔長得好像是一幅繪有文字的畫,倉頡便描摹他的形象,創造了文字。有的古書說,倉頡創造出文字後,由於洩漏了天機,天落下了小公尺,鬼神夜夜啼哭。

還有一種傳說,說倉頡觀察了鳥獸印在泥土上的腳跡,啟發了他發明文字的靈感。這種種傳說都是靠不住的。文字是廣大勞動人民根據實際生活的需要,經過長期的社會實踐才慢慢地豐富和發展起來的。

2、從1954年秋至1957年夏,中國考古工作者多次發掘了半坡遺址(今西安市東郊半坡村北),發現了早在6000年左右半坡人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實踐中,創造了具有文字性質的劾劃符號和繪畫、雕塑、裝飾品等藝術作品。半坡人的刻劃符號多保留在彩陶上,這可以看作是原始的中國文字。

3、近年來,中國在山東莒縣陵陽河大汶口文化晚期的一處遺址裡發現了一批墓葬(距今已有4500多年),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在一些陶尊上各刻有乙個圖象文字,共發現了10多個單字。這些文字是按照實物的形狀描繪出來的,所以稱為「象形字」。

字型的結構與甲骨文上的象形字十分相似,但比甲骨文要早1000多年。因此,「象形字」是中國最早的文字,它已具有了文字的特徵。

漢字起源於哪個時期?

7樓:黑色命運之爭

漢字,亦稱中文字、中國字、國字,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為上古時代的華夏族人所發明創制並作改進,目前確切歷史可追溯至約西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再到秦朝的小篆,發展至漢朝才被取名為「漢字」,至唐代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型標準——楷書。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型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文字,有學者認為漢字是維繫中國南北長期處於統一狀態的關鍵元素之一,亦有學者將漢字列為中國第五大發明。

中國曆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關於漢字的歷史,基於現存的古代文獻記載和現已得到確認的考古發現,至少有五千年的歷史了,而漢字起源的歷史就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開端歷史,所以通常我們說漢民族有5000年文明史。

考古和文獻記載說明,漢字起源於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時期,大約西元前4000年,西元前2000年開始進入字元積累階段,商代時期已形成相當系統的文字型系。

簡體字和繁弊閉體字。

漢字一名,得名於漢族和漢朝,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同時也是如卜喊流傳範圍最大的一種文字。

漢字在幾千年的演變過程中,出現了眾多分歧。新中國成立渣野,在20世紀50年代,組織專門機構對漢字的形音義進行了規範,俗稱「簡體字」(50年代以前的漢字俗稱「繁體字」),並以《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普及推廣,在這些工具書上並列簡化漢字和繁(異)體字。目前,簡體字在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地區使用,港澳臺等地區仍使用「繁體字」。

漢字的**和發展歷史是什麼?

8樓:小吳學姐**解答

漢字的來歷是從古代的結繩記事開始,慢慢的演化成在木片或竹片上刻記號,再到八卦。然而通過陰陽爻能表現的東西非常有限,人們就通過觀察天地之間的事物,用各種形狀表示意思。

從而產生了甲骨文。甲骨文到了先秦時期演化成為篆書,極大地增大了文字量,但是書寫太複雜,到了秦朝,逐漸演化成隸書,變成了我們今天熟悉的漢字。

簡述漢字的起源與發展?

9樓:匿名使用者

起源。

一、傳說。來自八卦說。漢代就有這種說法。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

河圖洛書說。這是文字神賜的典型代表。

結繩說。《說文解字》:「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刻契說。倉頡造字說。《說文解字》:「黃帝史官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依類象形」「分理別異」而來。

二、歷史。漢字起源於仰韶文化時期,大約西元前4000年。西元前2000年開始進入字元積累階段。商代初期已形成相當規模的文字型系。

漢字的發展。

古文字階段的漢字,漢代的史書以前的文字。更具有形象性。

戰國文字:「諸侯力政,不統於王,惡禮樂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田疇異畝,車塗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具有很強的地域性。

秦國文字,漢字發展的主流。

六國文字,地域差異大,不反映漢字發展軌跡,是支流。

10樓:網友

漢字的起源,有關漢字起源的資料,漢字的起源傳說。

辣湯是起源於什麼時期誰發明的

傳說糊辣湯曾治好了明代著名清官于謙的傷風。粉身碎骨渾不怕 于謙紀念館 紀念文選記載 于謙做河南 山西兩省巡撫,駐節開封。有一年他過生日時,正好在鄭州視察,便按節儉慣例,找到了一家 胡記 飯鋪,喝了一碗熱辣辣的湯,度過了生辰。這別具風味的生日食品,使於謙深深地記住了它的佳美滋味。有一次,于謙出巡山西歸...

造紙術的起源,造紙術起源於哪個時期?

思念浪漫的歌 東漢元興元年 105 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 麻頭及敝布 魚網等植物原料,經過挫 搗 抄 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把這種紙叫做 蔡侯紙 紙是用以書寫 印刷 繪畫或包裝等的片狀纖維製品。一般由...

劍川木雕工藝起源於什麼時期 劍川木雕的介紹

木雕工藝屬工藝美術範疇,它與其他工藝美術品同屬於我們偉大祖國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工藝美術品種繁多,木雕工藝在我國發展歷史較悠久。從古代 近代遺留下來的木雕藝術品和裝飾器物 包括從古代墓葬中發掘出土的木雕器物 和當代木雕事業的現狀中,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