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漢字是起源於古希伯來文,中國最早的文字起源於哪?

時間 2021-10-14 21:22:52

1樓:

不可能,我國的漢字是由甲骨文發展來得,那時候世界上的交流還不是很發達,中東的古希伯來文怎麼可能傳的到我國呢,所以漢字不會是起源於古希伯來文。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最早文字陶文甚至後來甲骨文出現的時候,中國的疆土內都還沒方法交流呢,不能過海啊什麼的就不存在這樣的可能性......這種說法是胡說!

3樓:夏碧荷

胡說!中國最早的文字是出土在父系氏族後期的陶器中的陶文,到商朝時甲骨文出現。而甲骨文是比較成熟的文字,已具備了現代漢字的六種構字規律,與今天漢字基本相同!

4樓:不是無賴

誰說的,中國的文字記載最早於商代,也就是甲骨文.

5樓:十年磨礪成寒霜

建議說中國的漢字是起源於古希伯來文的人去死。

6樓:小莊

受到外來文明的一些影響還說的過去,說是起源就有些好笑了。

7樓:卍上網的魚

怎麼什麼瞎話都有人編啊?

中國最早的文字起源於哪?

8樓:gin且聽風吟

在傳說裡面是最早的倉頡造字,我們國家的發現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象形字不是一種字吧,應該是代指漢子是象形字。

9樓:愛竹子的熊貓

文字很可能起源於很久以前的黃帝時代,文字的出現標誌著古代人由野蠻步入了文明時代。然而中國文字起源於何時,是誰發明的是誰傳播的我們都不知道,所以這是一道難解的謎題。根據傳說認為是倉頡創造了文字。

那麼倉頡是皇帝的史官,因而中國文字應當是起源於黃帝那個時代。《韓非》中寫道:古者倉頡之作書,自環者謂之北,背北者謂之公。

《呂氏春秋》等古籍中也有倉頡造字的相關文獻記載。

但是有些人卻認為,歷史上根本不存在叫倉頡的人,這個倉頡只是一個傳說中的人物。倉頡是個不存在的人,然而我們現在知道最早的漢字那就是甲骨文了,商夏代雖說是沒有文字出現,而且到了現代是否存在商夏代的文字都是一個未知數,那就更不用說比商夏代還要久遠的黃帝所在的那個時代了。但是也有人用商代文字水平來推斷文字的發展,到了現在中國文字已經有相當長的發展歷史。

因為就拿近幾年的考古發現已把中國文字起源的時間大大往前推移了許多。

在遠古的那個叫人好奇的新石器時代以及半坡等考古地點發現的文字有100多個,一共50多個大種類,以及與甲骨文中的寫法和影象都很像或者說是寫法相同。那麼半坡遺址距現在大約幾千年了,根據傳說中的黃帝時代倉頡造字這個神話也是有很大可能性的。當然文字的產生和發展都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文字的發展很難歸功於一個人的功勞所以還不知道誰的功勞最大,那麼倉頡也可能在文字發展中起了一些至關重要的作用。

也正是如此才更加彰顯了中華民族的智慧以及歷史文化的傳承特色。

這就是我們國家文字的發展,由此可見中國文字發展的博大精深,這也從側面看出中國的文字發展歷史悠久,對文字的研究有著比較深的見解。

10樓:證喔

是我國最早發現的文字,最初用圖形來表達含義,而甲骨文是中國最早成熟的文字。

11樓:書宇歐巴

去神話中記載文字是黃帝時代倉頡所發明的。而我們國家最早發現的文字就是記載這龜殼身上的甲骨文。

12樓:農夫山泉

中國最早的刻劃符號出現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已有2023年曆史。而文字型系的正式形成是在中原地區。

13樓:夢曉霜天

起源於原始社會晚期,當時的文字是刻在陶器上的符號,而商代的文字更有系統性。

14樓:囧貝塔

有歷史學家在平湖莊橋汶遺址發現了2023年之前的良渚文字,比之前公認最早的甲骨文還早。

15樓:360度有死角

我覺得最早是良渚,這是最近剛剛發現的一個古城,距離現在有5000多年的歷史,這裡的良渚應該就是中國文字最早的起源了。

16樓:木樨

良渚文字,因為平湖莊橋墳遺址考古成果表明,大約在距今2023年前,良渚先民就開始使用文字。

17樓:喇叭魔女

最早的文字應該是良渚文字吧,據最新考古學家研究發現,5000多年前,良渚已經開始使用了,比其他文字早多了

18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發現

最早的文字,陶文約八千年左右,發現幾十個。在2023年前時開始出現文字,開始用文字形式記事,也是人們常說的伏羲氏時代。五六千年前這樣多地區出現比較多的文字,已經出土幾百個,神農氏時代。

骨刻文2023年左右這種已經很成熟了,水族文四千多年已經幾千個。骨刻文可能就是軒轅黃帝蚩尤大戰後蒼吉融合眾多部落再創造的文字。基本上甲骨文前兩千年就有比較多的文字出現了。

可以確定六千年前的伏羲氏是中國文字最早的發源。

19樓:神在碎碎念

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出現了一些像文字的符號。用圖形來代表文字表達心中的想法。

**可以查到漢字的起源?

20樓: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系統,並仍然或曾經在日語和朝鮮語、越南語中使用。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擁有2023年以上的歷史。狹義地說,它是漢族的文字;廣義地言,它是漢字文化圈共同的文字。

漢字是承載文化的重要工具,目前留有大量用漢字書寫的典籍。不同的方言都使用漢字作為共同書寫體系,因而漢字在歷史上對中華文明的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併成為東南亞文化圈形成的內在紐帶。在漢字發展過程中,留下了大量詩詞、對聯等文化,並形成了獨特的漢字書法藝術。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統之一。其中,古埃及的聖書字、兩河流域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已經失傳,僅有中國的漢字沿用至今。

傳說中,漢字起源於倉頡造字。黃帝的史官倉頡根據日月形狀、鳥獸足印創造了漢字,造字時天**驚——“而天雨粟,鬼夜哭”。從歷史角度來看,複雜的漢字系統不可能由一個人發明,倉頡更可能在漢字的蒐集、整理、統一上做出了突出貢獻,所以《荀子·解蔽》中記載“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

有觀點認為《周易》中的八卦對漢字形成有較大影響,但支持者甚少。

文字發明前的口頭知識在傳播和積累中有明顯缺點,原始人類使用了結繩、刻契、圖畫的方法輔助記事,後來用特徵圖形來簡化、取代圖畫。當圖形符號簡化到一定程度,並形成與語言的特定對應時,原始文字形成。

2023年,湖北楊家灣大溪文化遺址出土了大量陶器,其上170多種符號中,部分特徵與甲骨文有較大類似之處。這一發現將原始漢字的形成過程推定到距今2023年以前。此外,山東大汶口出土的陶器上的象形符號,西安半坡彩陶上的幾何符號等,都可能是原始文字形成中(或形成前)不同階段的表現。

但是,商朝以後的漢字和這些幾何符號是否一脈相承?這個問題還在爭議中。許多學者提出,這些符號不一定是漢字的前身,甚至不能絕對肯定是文字元號。

從甲骨文到小篆,漢字經歷了從象形文字到表意文字的發展過程,字形逐步脫離事物的具體形象。這一時期的漢字稱為古文字。

商周時期的甲骨文已經是一種比較完整的文字型系。在已發現的4500多甲骨文單字中,目前已能認出近2000字。與甲骨文同期,青銅器上鑄造的文字稱為金文或鐘鼎文,西周時期的《散氏盤》、《毛公鼎》具備很高的史料和藝術價值。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李斯在大篆和六國古文的基礎上,進行規範和整理,制定出了小篆作為秦朝的標準書寫字型,統一了中國的文字。小篆呈長方形,筆畫圓潤流暢。

小篆解決了各國文字間出現大量異體字的情況,“書同文”的歷史從此開始。文字的統一有力促進了民族間文化傳播,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和中國的統一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世界文字史所罕見。

漢字的發展經歷了許多不同的演變。初期漢字系統的字數不足,大量事物以通假字表示,使文字表述存在較大歧義。為完善表述的明確性,漢字經歷了逐步複雜、字數大量增加的階段。

但事物眾多,不可能都用單一漢字表示,且漢字數量的過度增加又引發了漢字本身的學習困難,漢語逐步從單字表意演變為詞語表意為主導。

在秦始皇統一漢字後,漢字的數量也在不斷地增加,很多新造的字不斷出現:

隋文帝楊堅原為隨國公,但因“隨”字的“辶”有不穩定之意,故去掉“辶”,而造“隋”字作為國號。

唐朝時,武則天根據“日月當空”之意而造字“曌”(同“照”字)作為她的名字。

五代劉巖取“飛龍在天”之意創了自己名字內的“龑”字。

在近代,由於大量西方知識的湧入,也造了許多字。例如隨著“beer”傳入中國,如何用漢字表達是一個問題,最初譯為皮酒,後覺不妥,於2023年左右創造了“啤”字——譯為“啤酒”。為了表示英制的單位,還造了一些多音節的字,如裡(海里)、嗧(加侖)、瓩(千瓦)、呎(英尺)等。

不過這些多音節的字在2023年7月20日大陸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國家標準計量局發出《關於部分計量單位名稱統一用字的通知》中被淘汰,在大陸地區已不再使用,但臺灣等地仍可見到。

目前由於資訊化及用字的規範,漢字已經不再任意增加新字。唯一的例外是元素週期表中的各種元素,如“氦”、“氯”、“氡”、“鍺”、“鉻”、“鈾”等。這種造字方法還在一直沿用,用於新元素的命名。

化學元素的造字規律詳見元素。

六書是漢字構成的分析,在周禮中就提到了六書,但是沒有說明具體內容。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詳細闡述了“六書”的漢字構造規律: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

其中,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項為造字原理,是“造字法”;而轉註、假借則為用字規律,是“用字法”。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轉註”,漢代許慎對它的解釋是:“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後代的文字學家針對許慎的這個定義也作了大量的解釋。其中包括“形轉說、聲轉說、義轉說”三類,這三種說法都不全面。當代古文字家林沄先生解釋說“轉註”就是一個形體(字形)記錄兩個讀音和意義完全不同的兩個詞。

例如甲骨文中的“母和女” “帚和婦”等等。惟要注意的是,“六書”是對漢字產生的整理及分類,並不是造字的法則。

小篆筆畫以曲線為主,後來逐步變得直線特徵較多、更容易書寫。到漢代,隸書取代小篆成為主要書體。隸書的出現,奠定了現代漢字字形結構的基礎,成為古今文字的分水嶺。

漢代以後,漢字的書寫方式逐步從木簡和竹簡,發展到到在帛、紙上的毛筆書寫。草書、楷書、行書等字型迅速出現,不僅滿足了公文和日常需要,還形成了濃郁東方特色的書法藝術。古代印刷術發明後,出現了用於印刷的新字形宋體,在現代又陸續出現了黑體、仿宋等字形。

21樓:

漢 字 的 起 源 有 種 種 傳 說, 中 國 古 書 裡 都 說 文 字 是 倉 頡 創 造 的。 說 倉 頡 看 見 一 名 天 神, 相 貌 奇 特, 面 孔 長 得 好 像 是 一 幅 繪 有 文 字 的 畫, 倉 頡 便 描 摹 他 的 形 象, 創 造 了 文 字。 有 的 古 書 說, 倉 頡 創 造 出 文 字 後, 由 於 洩 漏 了 天 機, 天 落 下 了 小 米, 鬼 神 夜 夜 啼 哭。

還 有 一 種 傳 說, 說 倉 頡 觀 察 了 鳥 獸 印 在 泥 土 上 的 腳 跡, 啟 發 了 他 發 明 文 字 的 靈 感。 這 種 種 傳 說 都 是 靠 不 住 的。 文 字 是 廣 大 勞 動 人 民 根 據 實 際 生 活 的 需 要, 經 過 長 期 的 社 會 實 踐 才 慢 慢 地 豐 富 和 發 展 起 來 的。

從 1954 年 秋 至 1957 年 夏, 中 國 考 古 工 作 者 多 次 發 掘 了 半 坡 遺 址(今 西 安 市 東 郊 半 坡 村 北), 發 現 了 早 在 6000 年 左 右 半 坡 人 在 長 期 的 生 活 和 生 產 實 踐 中, 創 造 了 具 有 文 字 性 質 的 劾 劃 符 號 和 繪 畫、 雕 塑、 裝 飾 品 等 藝 術 作 品。 半 坡 人 的 刻 劃 符 號 多 保 留 在 彩 陶 上, 這 可 以 看 作 是 原 始 的 中 國 文 字。

近 年 來, 中 國 在 山 東 莒 縣 陵 陽 河 大 汶 口 文 化 晚 期 的 一 處 遺 址 裡 發 現 了 一 批 墓 葬 (距 今 已 有 4500 多 年), 出 土 了 大 量 的 文 物。 在 一 些 陶 尊 上 各 刻 有 一 個 圖 象 文 字, 共 發 現 了 10 多 個 單 字。 這 些 文 字 是 按 照 實 物 的 形 狀 描 繪 出 來 的, 所 以 稱 為 “象 形 字”。

字 體 的 結 構 與 甲 骨 文 上 的 象 形 字 十 分 相 似, 但 比 甲 骨 文 要 早 1000 多 年。 因 此, “象 形 字” 是 中 國 最 早 的 文 字, 它 已 具 有 了 文 字 的 特 徵。

茶道是起源於中國最早什麼年代?有什麼起源的故事?和特殊意義嗎

茶道是中國人的藝術創造,東方文化的瑰寶。世界已有公認,中國是茶之故鄉。茶被人類發現和利用大約有4000年到10000年的歷史。茶道茶道,茶以載道,道 寓於飲茶之中。所以茶道的形成有兩個必須具備的條件 一是茶的廣為種植,二是茶的普遍飲用。茶在中國的人工栽培史是世界最早的,早在巴蜀時代,園中就已開始人工...

道教的起源,中國的道教起源於何時,創始人是誰?

永遠的曼巴 道教教祖老子把 道 作為宇宙本體 萬物規律,是超越時空的神祕存在,以 道 為基點建立道教的神學理論體系 老莊的神祕主義和養生思想所形成的得道成仙思想為道教的核心信仰。注重修煉養生,老子 莊子提出的清靜無為 見素抱樸 坐忘守一等修道方法,被教徒所繼承發揚。戰國中期的齊國興盛起了尊崇黃帝和老...

相撲起源於中國,那宋朝的相撲是怎樣的呢?

宋朝那個時候的相撲不叫相撲,而是叫角抵也就是角力抵抗即完全依靠身體的接觸,用身體的力量把對方摔倒在地上。主要盛行在軍營,也是選拔軍人的常用手法。宋朝時候的相撲是起源於軍營的,當時的軍隊裡面為了讓士兵變得更加強壯,就會用身體接觸進行對抗,最後達到強身健體。宋朝時常從地方上徵召勇武之士,專業培養相撲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