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三皈依必須先守5戒律嗎,皈依佛門後都要守哪些戒律?

時間 2022-03-10 21:05:12

1樓:一身三影

次序反了

所謂「三皈納體,五戒培基」,先受三皈,然後才能受五戒。

受三皈,就是佛教徒,受五戒,就是真正修佛了。

若因為各種原因,無法完全受五戒,也可受其中的幾條,也可以完全不受。

賢善成就,普願吉祥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2樓:無盡意

這個不分先後。受三皈依後,雖然還沒有受五戒,但是三皈依已經具足五戒了。因為皈依有事相三寶,有自性三寶。

自性三寶就具足一切戒律。戒律就像世間的法律一樣,我們不犯法,法律對我們就沒有用。談到佛家的戒律,有些人就像談虎色變。

其實佛教的戒律不是死的。佛教的戒律是活活潑潑的智慧型體現。戒律有,開,遮,持,犯。

抗日戰爭期間,弘一法師李叔同倡導「念佛不忘救國」僧人提倡的,「上馬救國。下馬學佛。」假如戒律要是死的,那就失去它的現實積極的意義了!

皈依佛門後都要守哪些戒律?

皈依佛門了,無奈不情願中吃了香菜,會怎麼後果?有補救方法嗎?不懂佛法戒律的住嘴。

3樓:匿名使用者

仔細琢磨體會一下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機理吧!

佛教有那些戒律要遵守

佛教的完整戒律內容是什麼?

4樓:aaa**王

只能是具足戒了

佛教的具足戒是比丘、比丘尼受持的戒律,因為這些戒律與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所以稱具足戒。關於具足戒的條目,雖然各地都有不同,但大致內容是相同的。

具足戒是比丘、比丘尼受持的戒律,根據《四分律》,比丘的"具足戒"有250條,比丘尼的具足戒有348條,共分為8大類:

一、波羅夷,指戒律中的根本罪或極大之罪,犯此類戒者要被逐出僧團。

二、僧殘,指比波羅夷輕一些的罪行,僧殘的意思就是犯此類戒者還有殘餘的法命。

三、不定,是指已經犯戒但犯戒程度還不明確的行為。

四、舍墮,是指由於貪心而追求財物的行為。

五、單墮,是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戒。

六、波羅提提舍尼,意譯為"悔過",是輕微的過失,主要涉及佛教關於飲食等方面的規定,犯此戒者只需向一僧懺悔即可。

七、眾學,是較輕的過失,所涉及的是有關服裝、食事、威儀等極細微的事情。

八、滅諍,是為裁斷有關僧尼犯戒等之諍議而設的七種方法,稱之七滅諍法。

5樓:匿名使用者

戒律是如來秘寶,古來不輕以示人。小眾不得聽大眾的說戒羯磨,所以古德多認為未受具足戒者,亦不得閱讀大戒,否則便成「賊住」而障受大戒。即不得聽,也不得讀。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比丘經典總有三藏。在家俗侶得聞二藏,謂論及經。毗奈耶教是出家軌式,俗不合聞。

」《戒本疏行蹤記》(引十住毗婆沙論)雲「三藏為言,律藏勝故、蜜故、為佛獨說,制必僧中,不許餘眾之所讀誦;非所學故。」《大智度論》「毗尼中說白衣不得聞律」,《分別功德論》:毗尼者禁律也,為二部僧,非沙彌清信士女所可聞見。

楊仁山居士在《大藏輯要》序例中說「小乘律,聲聞調伏藏,非受具戒者,不宜檢閱。」釋道安在《增一阿含經》序中說:此經往往有律語,有些在外國不許沙彌與在家人閱讀。

「而今以後,幸共護之,使與律同,此乃茲邦之急者也。斯諄諄之悔,幸勿藐藐聽也。」

6樓:匿名使用者

戒律不能亂說,怕眾生毀謗。如果你能守住五戒十善已經非常難得了;如果你是居士,你就可以受持五戒,八關齋戒;大居士可以受菩薩戒

佛教的三皈依受五戒是指那五戒?

三皈依與四皈依哪個更好,三皈依和四皈依有什麼區別

8萬4千法門 今天我們在此地舉行三皈傳授的儀式,首先我們要明瞭 三皈 的真實意義。學佛,我們對於佛教,也就是佛陀的教育,有了相當的理解,真正發心向釋迦牟尼佛學習,這才發心來求受皈依。求受皈依就是求釋迦牟尼佛收我作學生,從今之後,我們願意做釋迦牟尼佛的學生,遵從釋迦牟尼佛的教誨,修正我們在生活當中許多...

三皈依和四皈依有什麼區別

您好,四皈依是附佛外道自己新增的,並無功德。正信的佛教裡只有三皈依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第一皈依佛,釋迦牟尼佛是悟道的覺者,為修行者的導師,皈依釋迦牟尼佛,也就皈依了十方一切諸佛。第二皈依法,佛為了度眾生得解脫,設種種的次第法門,等於學校的學制一樣,所謂人道守五戒 天道修十善 聲聞修四諦 緣覺修...

每天修行要念皈依偈嗎,每天三皈依是什麼意思?

可以每天唸佛,唸經前恭敬誠心的念三皈依文,提醒我們要真實做到三皈依。祖師大德告訴我們,三皈依要真實做到才行。所以每天念三皈依非常好,不要執著,一定要提醒自己真實做到。那麼學佛從 學起?章嘉大師告訴我 戒律很重要 戒律是什麼?我們在 淨業三福 看到了,就是我們前面所讀的。這個是佛陀對 最根本的教誡,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