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問題,關於佛教的問題

時間 2022-03-05 05:15:12

1樓:匿名使用者

是四大苦:生、老、病、死

2樓:三際如一

六祖也是修習了很多年的禪定後才明心和見性

的。並且六祖也是累世的大根器。

另外,明心開悟以後只是理論明白佛性,這就是所說的 見性起修, 此後才開始真正的修行,而且進步神速,很快見證佛性,這時即身成佛。等

同於十方三世一切佛。

六祖說的頓悟只是八萬四千法門之一。故沒有錯。

頓悟也是很久(很多世)的漸悟基礎後才能頓悟。

修行成佛沒有捷徑。

3樓:匿名使用者

你相信什麼?是佛陀嗎?

佛陀的根本教法,是純正完美的解脫道,是煩惱及苦的止息,即四聖諦:苦,苦集,苦滅,滅苦之道。實踐四聖諦,是親證涅盤的唯一捷徑:

八聖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核心是正見,如實知見,親證四諦,時時徹知五蘊的三相:苦、無常、無我,以戒律為根基,止禪(修定)為助緣,觀禪(修慧)為實踐。

這就是真正佛教的中心理念,就這麼簡單乾脆,相信頓悟成佛的這種概念,無疑相信一顆種子剛發芽就結果,你認為可能嗎?你認為剛出生的小孩第二天就能上大學嗎?頓悟的本身概念的錯誤就是造成這種想法的根本,每個人都喜歡快速,不浪費時間,經歷去完成一件事,這是走捷徑,佛學的增進,需要積累,無論是知識還是閱歷,你不是王子,也不是出生就能做高等數學的神人,你只能一步步,腳踏實地的進行

回歸當下吧

再多說一句...慧能不是佛,他也是依照佛陀的理念修行的中國僧人而已...

4樓:柱峰隱客

《 華嚴經》說:「人人皆有如來智慧型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所以成佛的關鍵是去除妄想執著,佛說成佛要經歷三大阿僧只劫,是指在獲得小乘初果須陀洹的基礎上經歷三大阿僧只劫。

但是大乘教人一門深入,頓舍萬緣,於一念間熄滅貪嗔痴,破除分別妄想,了斷生死根本,所以在一念間即入佛乘。即入無一物之境界。

至於成佛,佛者,覺也,成佛是指通達宇宙人生的真相,如果做到了就是佛,沒做到就是凡夫,沒有徹底做到就是阿羅漢,就是菩薩。與眾人生的真相是以不是二,明了這真相的人自然內心與三界諸佛一般無二。

5樓:煩惱即菩提

他們講的角度不一樣。禪宗講見性成佛,這個是指覺醒了就是佛。但因為每個人還有業障習氣,所以要悟後起修。

6樓:ionic豪

兄台~ 因為同樣是佛這個字,代表的意義不一定都一樣,要看前後文。

有時候"佛"可以解釋我們本來就具足的真如佛心,其心與諸佛、一切眾生無有差別。

有時候"佛"就是代表福慧滿足的世尊,這的確要經過無量劫的修證,具足一切種智的圓滿以及福德的圓滿,才能成就果地之究竟佛。

又同樣是佛,也有理即佛、觀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證即佛、究竟佛的差別。

至於六祖慧能所說的頓悟、也就是禪宗的開悟明心,實際上依佛經聖教量來說,還只是三賢位的菩薩階位,因為只是親見一切眾生本具的真如佛心,可是雖然眾生本具此佛心,卻含藏無量無邊的汙染、煩惱習氣,縱然剛開悟了,習漏也不會馬上頓除,必須藉由悟後起修,漸次斷盡煩惱障,以及修證更深妙的般若智慧型,才能成就佛道,可是這也是需要極長遠的時劫。

至於六祖所說的本來無一物這首詩,當時其實還未開悟,等到他被五祖叫進方丈室開示,才真的開悟,親見本來面目。

所以六祖還未圓滿究竟佛,尚在菩薩位階,與佛地實際上還是相去甚遠。但是如果今天六祖說,頓悟、眾生與佛無二,那是從真如佛心來看待的,從真如來看待一切法,都是本來平等的。

而且,也不是頓悟就解脫了:

從理上來說,頓悟親見真如佛心時,照見此真心無形無色、無覺無觀、無來也無去、本來就沒束縛,但也沒有解脫可說,也沒有解脫、智慧型可證可得。但就是因為沒有解脫、智慧型可證可得,才是真解脫。

可是從事相來說,悟後仍然有煩惱障、煩惱習氣未斷,也有所知障還未斷,仍然有三界有漏煩惱障所束縛,還必須悟後精進於煩惱障現行的修斷。因此也不是究竟圓滿的解脫。

因此呢,悟後才是開始而已。 要到圓滿佛地,還得好好用功。

7樓:匿名使用者

是你自己 對於六祖講的和佛法,兩不了解所致

8樓:匿名使用者

為什麼六祖所說和佛經說的反差這麼大。

願生西方淨土中

九品蓮華為父母

華開見佛悟無生

不退菩薩為伴侶

是因為堅定信心(不退轉)的緣故

9樓:匿名使用者

就像你要和乙個人聯絡,打手機一下就通了。寫信就要很久。

10樓:匿名使用者

明心見性了,就是覺悟了,覺悟就可以算是佛了。但是並不是圓滿的佛,我們還要繼續修行,除習氣。並且圓滿自己的智慧型,能夠普度眾生。

不斷不斷地努力才可能成佛。要成釋迦摩尼這樣的佛,是很難的。但是成為乙個覺者,乙個自己解脫的覺者,是可以做到的。

阿彌陀佛

11樓:

都是對的,而佛與六祖也都成了佛。

這裡有個問題,有許多回答,樓主可以看一下

佛性本來就存在於眾生之上,只是被自我、執念、慾望所迷惑,造就了乙個虛假的自我,所以是為塵埃蒙蔽。

佛與六祖皆是開悟者,他們開悟了,但不能將開悟的經驗告訴我等,也不可能將自己的開悟之道全部告知於我等,因為就算我等沿著別人的開悟之路也不會成佛。所以 開悟者都是對的,但他們為了引導我等成佛而有了不同法門。

頓悟是真,若有極其深刻至你整個存在的覺悟,你的一身灰塵就被一剎那抖落,顯現的就是你的本性-佛。

修行也是真,因為頓悟絕對不適合所有的人,大部分人不會有這種瞬間的覺悟,修行的法門就好似一點一點的擦掉灰塵,到最後也依然會看清存在的佛性。

一切開悟者(佛、六祖、南懷瑾、奧修、老子。。。。) 他們都是對的,不過方法不同,路不同,路的彼岸卻是同一處。

不要執著於方法。

佛經中有許多互相矛盾的語言,也是提醒佛徒不要執著文字,關鍵是體驗那種存在、那種佛性、那真理,那真實的你。

12樓:心無掛礙

本來就一樣,是你還不懂,要學的還很多,你的問題不能簡單回答,你要想知道就要了解你的煩惱心,你的煩惱所來,你的痛苦所來,如何公升起,一步步知其真實,知其本相,慢慢的理上才能明白!但是要證得還是要次第修行的!

頓悟與漸修都是一種方法,不要看別人怎麼樣,你要知道你自己怎麼樣,處在什麼位置上,在其位謀其政,知道自己該怎麼做,走怎樣的路,佛本覺悟,佛性乃覺性,因眾生迷惑顛倒貪嗔痴具足,此貪嗔痴性亦是佛性,貪嗔痴能現起煩惱痛苦迷惑顛倒,種種困擾,知貪嗔痴本性,覺知其真如,也能現起清淨平等智慧型慈悲,所以佛性與貪嗔痴性是一不是二,你認為有什麼幫助你的心是你的顛倒,所以你是眾生,慾望本不需要除掉,也不需要對治,知其來去,知其本性,自得解脫,不來不去,不一不異!

泛泛談談,不知道你能聽懂多少,但是你要學習的還有很多,你的疑惑,源於你的無知,所以還要學習,解惑正心!

關於佛教的問題

13樓:張簡文景

當然了 你思考的對 凡事看出處 佛說可信 凡說不可信但 魔道眾生是五欲識勝 積累很大福報 死後去第6層天 轉世會破壞佛法的

修行有磨難和考驗 不然看不出真心來 這個和魔道眾生兩回事的罪業是違反戒律的因果導致的 多多懺悔 做功德可以化解罪業的

14樓:天行健的號馬

某些人為了自己的目標制定了信仰,用信仰約束或帶動一些人的意志為自己所用,走自己的路,問心無愧就好

15樓:匿名使用者

你說的都對!所以,你看那些整天求神拜佛的人,有幾個是大富大貴的?就算有,也是大富大貴之後做了什麼缺德事,睡不著覺,然後去求神拜佛求心安理得。

如果求神拜佛有用,那麼還需要工作嗎?最後請各大神佛原諒我的大不敬,保佑我中10注雙色球吧,謝謝

16樓:女人王

你的問題就是事實。還要怎麼回答。

關於佛教的問題

17樓:往日不可追

怎麼這樣說呢?佛初為王子,見世間人有生老病死等諸苦,諸不忍諸不可得,遂棄家求諸善法以度脫眾生,這是大慈悲心示現;佛是為了眾生之苦而外出尋法的,所從放棄了自己的王子身份,而飄流在外;可見絕不是怕吃苦,而是為了眾生甘願自己行萬里路!至於外岀尋諸法多年,依諸法修行多年卻始終不得正覺,始知其皆是外道法,不足為用;後菩提樹下頓悟,悟佛法其義而成道;這是佛求法,頓悟成道過程;佛沒有直接否定諸外道法,當年參諸多外道法門並親身實踐;這是恭敬,不驕不躁,參諸法門,最終實踐出真知,驗其不足而得佛之正法,觀佛成道經歷:

信願行三字足矣;以凡夫之心謬論佛之所為謂坐井觀天,差之千里也!

18樓:徭醉波

佛法中說的放下,實際是放下妄執,也就是說放棄一切錯誤的執著。錯誤執著,指的是對「無常」、「無我」的五蘊、四大認為是「常」和「我」,因此以假為真、以虛為實,念念不斷,產生種種幻想和牽掛,所以說是「妄執」。

佛教中,「妄執」有四種。對於慾望的追求,從眼耳鼻舌身體意念各根源尋找快樂、迷惑,叫欲取;對某些觀念和想法的固執,叫見取;對於錯誤的出發點、沒有意義的行為約束產生的知見上的迷惑,叫禁戒取;執著乙個四大五蘊所構成的假相而不能領會到「我」只不過是乙個假相的事實,產生種種對「自我意識」「自我價值」的追求、種種對自我利益的固執、前途的憂慮,叫我取。

在此之外,精進應該還是需要的。比如對於思想的進步、佛法的修行、道德的完善等等,都需要我們刻苦、認真、有信心和恆心。佛法講放下、不執著,不分別,都不是說不去做,而是不去想做的目的。

時時為了某種目的而生活而做事的,就是妄執,只有放下慾望的約束執著,做事只是做事,而且做事不為達到什麼得到什麼,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只做應該做的事,這才是簡單而實際的覺者生活。

19樓:心修行

多看佛教的經書 它會帶給你很多收穫 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思想 學到很多

20樓:譽媛

釋迦佛性之根只要植入娑婆穢土,就是和我們眾生成佛的路徑一樣的,這是娑婆性土環境感召,非佛有何思量。看似表演,其實是真修實證的客觀實踐過程。佛陀降世後是實實在在的經歷了自性生根發芽和結果的過程。

皇宮裡的爭殺鬥角比,生死無常比起我們凡夫事體悟的要深刻的多,

推薦一位妙善師修行已開悟,|可搜微博"妙善論道"可以聯絡到

佛教的基本問題

21樓:匿名使用者

諸所緣法無自性。內緣,外緣而成,所以無自性。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但凡有相皆是緣法,沒有攀緣就不會有相,所以說無自性。

22樓:史真香噴噴

法分為兩種,有為法與無為法,有為法是因緣而成所以無自性,但無為法就不同了,不需外緣或內緣,自然從自性而生。

何其自性,本自聚足,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阿彌陀佛

關於佛教與佛學的問題 謝謝,關於佛教的問題

平寶公司 佛教是宗教信仰的一個教派,佛學是一種文化是一種精神,不是一個概念的東西,非要分的話,我個人覺得還是佛學更大一些 海印放光 佛教 概念大 比如,禪宗裡面講的 拈花微笑 它深刻的內涵與證悟是屬於佛教的,但不屬於佛學的範疇。佛學 屬於知識 學術層面,而 佛教 的概念遠不只是這個範圍。佛學 還是在...

關於佛教的問題,關於佛教的一個問題。

樓主這樣子理解佛境界是因為樓主的思維還侷限在實在論 唯物論裡面。佛教的學問在於思維上的突破。所謂的悟道,不是於現實上你的生命離開了這個世界,到了另外一個世界去,而是你的生命因為思維的轉化,而於精神上達到了不同的境界。這個世界不會有所謂的系統崩潰的問題存在,所謂的系統崩潰只是人的概念而已,系統 是概念...

關於佛教的問題

熊貓油油 1,平等,是指在因果面前平等 菩薩平等對待眾生,無親疏之差別 不是指待遇平等 例如人和蟑螂就不平等,人能輕易捏死蟑螂,而蟑螂不能輕易捏死人,待遇差別,都由過去所造善惡業力導致,而這個因果規律,如前所說,對任何乙個個體都是平等。2,佛教承認神的存在,但有慾望,就有苦,有生就有死,因此神並沒有...